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997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Word下载.docx

苏小小见状,便开口先问道:

“近闻张相公言妾琴声歌韵之不足,特来向张相公请教。

”张生答道:

“不敢当。

小娘子乐曲声艺俱佳,小生十分佩服。

但请恕小生直言,这曲子中却不时透出苦悲之情,想是心中有甚难言之隐。

”小小听此一说,不由鼻子一酸,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直往下落。

  原来小小本是姑苏人氏,生自官宦人家,但父母早亡。

苏小小不得不投身青楼靠卖唱为生。

  张生听了这情由,一改刚才的孤高和矜持,忙起身上前向小小施上一躬,道:

“原来小娘子的身世如此令人同情!

”于是,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此后,小小常请张生来家叙谈,或是小小弹琴唱曲,张生吟词作诗;

或是两人共研书画,切磋棋艺;

或同出郊游踏青。

两人每每在一块儿,便觉十分快乐。

这样,日子长了皆已情意暗生。

  然而小小知道,这样终究不是个长远之计,同时,时光流逝,青春渐逝,需要为自己寻求一个归宿了。

  一天,小小对张生道:

“公子志向高远,又满腹文才,不早寻一官半职,报效朝廷,光宗耀祖,却这样呆在家里,这终究不是个办法啊?

”张生道:

“早想赴京应试求官,无奈盘缠难筹啊。

”小小听了,二话没说,回到屋取出一个小箱来。

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小小道:

“这些年来,我少有积蓄,现尽赠与相公以作盘缠。

只望公子不要误了前程。

  张生又惊又喜感激不尽,忙起身向小小一躬到底,谢道:

“苏姊姊多年风尘,十分不易,待小生如此,小生永生难报。

若此去能榜上有名,定不负苏姊姊一片恩情。

  小小忙扶起张生,倚在他胸前,深情地望着他道:

“妾心中事,公子尽知,只盼公子能衣锦荣归,到时,只要公子愿让妾作小婢,天天侍候在身边,也就心满意足了。

  张生听了此话,更是感动,立刻撩衣下跪,对天发誓道:

“皇天在上,我若辜负小小一片痴心,定教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几天以后,碧波微澜的西子湖畔,依依的垂柳下,和煦的春风中,苏小小恋恋不舍地送走了张生。

  张生一别就是三年,音讯杳然。

三年里,每逢春天,燕子呢喃,每至秋日,大雁结队南归,都勾起小小的无限愁思。

  再说那些花花公子,整日里都在打小小的主意。

小小心里只有张生,对他们是宁死不从,不免得罪了他们,也就常常招来许多风言风语和是非麻烦。

小小在钱塘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更难过了。

  一天小小在屋里独自弹琴解愁,只见红玉连笑带喊拖着一个人,一阵风似的进来。

小小抬眼一看,不由呆住了,好一阵子都说不出话来,又过了一阵,才有两颗晶莹的泪珠滚了出来。

红玉急了,道:

“唉呀,日也盼,夜也盼,总算盼回了张公子,姑娘你怎么又不说话了呢?

  小小这才起身,嘴唇抖动着,半天哽咽着说出一句话来:

“这莫非是在梦中么?

  原来回来的果然是张生。

张生今日考中进士,被委以江南一县令之职。

张生现在正是回钱塘接小小去赴任。

张生迈步上去扶小小坐下,也是激动不已,道:

“苏姊姊,真是小生回来了。

”小小这时才露出满面笑容,让高兴的泪水如清泉般涌出。

此时,纵有千言万语,也诉不完别后二人两地的相思之情。

  张生做了官,回来接小小去赴任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便传遍了钱塘城。

那班浪子恶少们知道后,开始是大吃一惊,继而心里便像吃了青梅一样,酸得快把胃吐出来了。

于是这些平时勾心斗角的狐狗一类,此时又都聚到一起想歪点子,害小小了。

  且说小小正欢欢喜喜地打点行装,准备同张生赴任去。

不料,就在这几天,城里沸沸扬扬地传说,什么苏小小同张生之间早有私情来往,关系不正;

什么张生的官是用钱买来的;

什么张生喜欢交结歌妓,人品不正;

更有人说小小是朝廷命犯,应当缉拿归案等等。

众人口耳相传时,不免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十分难听。

这还罢了,更加可恶的是,那些人买通了张生的上司,弹劾张生与妓女交往,上司还威胁张生:

要做官,就必须断了与苏小小的关系,否则,决不予以任用。

  这真好比晴空霹雳,小小一下病倒了。

张生十分气愤,安慰小小说:

“没有姊姊的资助,我哪有今日,这顶乌纱可以说是姊姊所赐。

今日我便不做这官,也不能对姊姊负义。

”小小躺在床上,面色憔悴,摇摇头道:

“你今日做了官,尚且斗不过他们,若不做官,咱们又怎能太平?

”张生一听,也束手无策,只有干着急。

  小小此时反淡淡一笑,道:

“你有今天这出头之日,也不负了满腹才学,不枉了妾的一番苦心。

我也为你高兴。

但如今你为我而丢掉前程,这也非妾的本意。

妾身虽非残花败柳,但终究漂泊风尘,本不足以配君子,看来这也是天意。

愿相公以前程为重,勿要再挂念妾身,请相公忘了妾吧。

  张生听了,哪里肯应,只一个劲地劝慰苏小小。

但小小此时已看破了红尘,知道难逃那班恶人的魔掌,倒不如索性一死,自己能一了百了,又可成全张生。

于是,在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那个晚上,小小只身悄然来到西子湖畔,望着明亮的牛郎织女星,心里轻轻地道:

“只怪咱们没有缘分,造化捉弄人,张郎,愿咱们来世再做夫妇?

”然后,纵身跃进了西湖,平静的湖面上荡起了波纹,可怜一代名妓苏小小就这样玉殒香消了。

  张生知道后,悲痛欲绝,恸哭道:

“小小,你是生亦为我,死亦为我呀?

”张生把小小就葬在西湖畔,在墓前遍植松柏,以象征小小的志向高洁。

小小的墓后来被称作西陵,后来的文人墨客来西湖游玩,总要到西陵去凭吊小小一番,还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篇二

  1949年,新中国政府取缔娼妓,赛金花随腐朽的制度扫进历史风尘,渐渐被世人遗忘。

近年不少作家、导演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声称要还原一个真实的赛金花。

但在无数演绎和想像下,“赛金花”早已成为超越她本人的概念和符号,形象几经人为塑造,无不顺应当时社会的“政治正确”,真实面目很难还原。

  “议和大臣赛二爷”的传说

  1920xx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光绪仓皇出逃,市民惨遭奸淫掳掠。

赛金花躲在北京南城避难,德国兵破门而入,情急之下赛金花说了几句德语,还拿出在德国与皇室、首相的合影。

德国兵不敢造次,引她与八国联军主帅、德国元帅瓦德西相见。

据说瓦德西对她热情款待,士兵更是对这个花枝招展又会说德语的东方女子充满好奇,都围着她转。

据赛金花向刘半农讲述,受瓦德西之托,她带几个小军官到城里采买粮食等军需,百姓惧怕洋人家家闭户,听说赛二爷(赛金花)作中介担保,才敢开门卖粮。

赛金花给这些人家都插上德国旗子,免得再受欺扰。

洋鬼子在京城肆意奸淫妇女,赛金花索性操持老本行,介绍她的业内姐妹来军营,洋兵出手大方,“姑娘们都愿意来”。

  太后皇上扔下百姓逃跑,朝廷高官不得人心,百姓便把一切功劳都归在赛氏头上。

“议和大臣赛二爷”威震京城,越传越神,尤其盛传她和瓦德西同宿龙床,靠吹“枕边凤”救国救民。

  人们忘不了赛金花的妓女身份,总要加些淫乱的花絮。

瓦德西驻军期间,中南海仪鸾殿半夜失火,民间传言当时瓦德西和赛金花正全裸熟睡,顾不上穿衣服就相拥跳窗逃出。

一些所谓名士以此为蓝本写就《后彩云曲》《序彩云曲》等等艳词,充斥着传统文人纠结的“名妓情结”。

在他们笔下,赛金花既被拔高成深明大义的李香君、柳如是甚至王昭君,也被扣上红颜祸水的帽子,“害及中外文武大臣”。

  《辛丑条约》立功之谜

  1920xx年,赛金花吃了“虐婢致死”的官司,次年被遣回原籍苏州,后来又去上海开书寓为生(自立门户开书寓者是当时妓女的最高等级,要求精通弹唱,懂得应酬交际规范,书寓的陈设装修也要高雅讲究,按规矩只卖艺不留宿)。

中华民国成立后,赛金花的客人中有了革命党人,其中江西民政厅长魏斯炅是她一生最爱。

魏是江西都督李烈钧的心腹干将,1920xx年夏,李烈钧发起“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魏斯炅逃避追捕到上海,结识了赛金花。

赛金花帮助他乔装打扮搭乘轮船逃往日本,他们上演了一出蔡锷与小凤仙式的“逃之恋”,但结局要美满得多。

  1920xx年魏斯炅重返上海与赛金花结婚,请李烈钧作婚礼主持,大操大办明媒正娶。

魏斯炅当时45岁,在江西老家已有一妻一妾,但他在外一向称赛金花为魏夫人。

婚礼上赛金花穿着白色“文明纱”,面貌一新。

魏斯炅给她取名“灵飞”,寓意灵魂就此飞跃,赛金花至死以“魏赵灵飞”自称。

  1920xx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胜国,北洋政府在中央公园(今北京中山公园)建立公理战胜坊,专门给魏斯炅、赛金花发了请帖出席落成典礼,也许是因为这个牌坊和赛金花有渊源。

当年八国联军发兵的主要借口是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射杀,德国以此要挟,提出许多苛刻条件,尤其公使夫人一心报仇,态度强硬。

据说李鸿章谈判久攻不下,遂请赛金花做说客,女人劝慰女人,终于使公使夫人答应用中国的传统办法赔礼道歉——在东单克林德遇刺处建牌坊。

1920xx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第一款即清廷派醇亲王载津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并在中国“竖立铭志之碑。

  赛金花历来自称游说过克林德夫人,但强调是她自告奋勇,李鸿章请她出山的事是没有的。

不过人们更愿意相信腐朽的清王朝和李鸿章无能,关键时刻恳求侠妓力挽狂澜,成就佳话。

无论京剧、地方戏还是时髦的“文明戏”,都拿赛金花做过女主人公,赛金花也看过这些戏,接受采访时总要指出这些戏的不合史实之处:

一是对她和瓦德西的情事“描写太过”;

二是夸大她在庚子国难中的作用,“虽十分夸奖我,但于我之良心上,诚为不安”。

  名人争相捐助救国“侠妓”

  1933年,赛金花写呈文叙述庚子年救过人,请求政府免除她的房租大洋8角。

以社会新闻著称的《实报》记者敏锐捕捉,报道了赛金花交不起房租的事,一时成为热点,各报争相采访。

  在舆论的烘托下,赛金花又成了交际场上的红人,一些聚会、雅集上,主人常以请到赛金花列席为荣,而参加者也乐于前往,一睹传说中的名妓真容。

她应广大听众需求,一遍遍叙述她在庚子事变中的经历。

讲得多了,难免添油加醋,前后矛盾,因此有人认为,赛金花不过是个骗钱的老妓女,说话皆不可信。

对赛金花传奇最具颠覆意义的说法来自戏曲理论家齐如山,他早年与赛金花交往较多,自称“知道她的底细”。

当年,齐如山听说刘半农在为赛金花作传,特意跟刘半农畅谈一次,说庚子年赛金花“不过是一个老鸨子的身份,一个公使夫人怎能接见这样一个人……”据说刘半农听后确实有些震动。

赛氏去世后多年,齐如山写文章说,赛金花德语稀松得很,他见到赛氏身边出没的德国军官都是中少尉,连上尉都没有,更遑论瓦德西。

  大多数宾客还是愿意同情她,纷纷解囊,缓解她的生活困难。

吴佩孚、胡适、梅兰芳派人送过钱物,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李苦禅等画家为她组织过义卖。

名人接济她并不只是出于对迟暮美人的怜悯。

当时正值“九一八”、“一·

二八”事变发生不久,举国上下弥漫着救亡图存的气氛,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颇受舆论抨击,而赛金花替清廷阻止八国联军暴行的传奇,刚好对现政府构成绝妙反讽。

推崇救助赛金花,成了一种政治姿态。

张学良曾携赵四小姐去居仁里看望赛金花,说她是一美遮百丑,“荣华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唯有爱国壮举永垂青史。

  夏衍话剧《赛金花》幕后

  1935年,白色恐怖正盛,左翼剧作家夏衍在上海白俄公寓里躲了三个月。

避难期间他创作了多幕话剧《赛金花》,借古讽今,抨击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1936年11月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演《赛金花》,连续二十场,场场爆满,观众达三万人次以上。

1937年初,《赛金花》在南京演出,剧中德国人审问一个洋务官员“会干些什么”,他惶恐地说:

“奴才只会叩头,跟洋大人叩头!

”并连连叩头。

当时日军入侵,形势已十分危急,观众心领神会,哄堂大笑。

台下主管国民党文化事业的张道藩当场怒斥:

“怎么能这样演呢?

”他的手下立刻响应往台上扔痰盂,剧场大乱。

第二天当局就明令禁止了《赛金花》演出。

  不久,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邵力子在一次文化界大规模宴会上点评了这部戏,给禁演政策打了圆场。

他说把“赛金花这女人描写得那么伟大也是过分的”,她以美色周旋,为洋兵办粮草,是“瓦全”的精神,而“我们的国家现在已到了什么地步?

大家都已很明白……我以为《赛金花》自有其禁演的理由了,因为我们现在已不需要‘瓦全’,是宁愿‘玉碎’!

  死后被汉奸最后一次利用

  就在话剧《赛金花》红遍上海的时候,故事真正的女主角于1936年冬在北平凄凉死去。

当时天气很冷,她没钱多加煤炭,抱着破被于子夜气绝。

各界人士捐了棺材和丧葬费用。

“出殡之日,虽雨后道路泥泞,但沿途摆设路祭者,络绎不绝。

  陶然亭的和尚捐赠地皮一方,为赛金花建墓。

据说她的故交请齐白石题了“赛金花之墓”,但20世纪50年代人民政府整修陶然亭,将赛金花墓和墓碑迁走,不知所终,有人说在“文革”中墓和墓碑都被毁坏。

  现在到陶然亭公园,能够在慈悲庵陈列室寻到一些遗迹:

一是刻在石碑上的《彩云图》,这是张大千1933年所绘之赛金花彩像,1937年镌刻入石。

二是樊增祥的《彩云曲》石碑,1937年根据樊的手迹刻成。

三是《赵灵飞之墓表》。

1937年北平沦陷后,出任日伪北平公安局局长的潘毓桂跑到陶然亭,给赛金花立了这块碑,黑色大理石制,高约二米。

碑文说她“媲美于汉之明妃和戎”,“汉祚赖以延续数百年”,“其功当时不尽知,而后世有知者”。

寓意十分明显,借赛金花暗指自己当汉奸是深谋远虑良苦用心。

曾多次访问赛金花的作者瑜寿写道:

“这是赛氏毕生所遭遇的侮辱中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次。

  如何评价赛金花,争论了百年没有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赛金花并不是民间想像的民族英雄,夏衍甚至说她只是一个“以肉体博取敌人的欢心而苟延性命于乱世”的奴隶,但他同情赛金花,“因为在当时形形色色的奴隶里面,将她和那些能在庙堂上讲话的人们比较起来,她多少还保留着一点人性”。

  古代歌技的传说故事篇三

  即使身处东京闹市,两边高挂着“歌舞神仙女,风流花月魁”的金字招牌,李师师家的门前还是人迹罕至,一片冷清。

  燕青奉宋江之命去见李师师,“揭开青布幕,掀起斑竹帘”,除了一盏鸳鸯灯和“细细喷出香来”的博山古铜香炉,竟不见一个人。

燕青穿过天井,来到“设着三座香楠木雕花玲珑小床”的第二会客厅,还是没碰到任何人。

这偌大一个院落,壁上挂着名人字画,案上摆着珍奇古董,却能让人如入无人之境一般长驱直入,不怕被人偷了抢了?

  这天是正月十四,为迎灯节东京城里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热闹非凡。

而作为“东京上厅行首”头牌角妓之一(角妓即歌伎、艺伎。

当时另一位有名的“上厅行首”叫赵元奴。

详见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百回本第1212页)的李师师家竟会是如此清静,这大概是见过世面的燕青始料不及的。

再也沉不住气了的燕青只得咳嗽出声,这才见“屏风背后转出一个丫环来”,那丫环不慌不忙,见了生人颇有礼貌地道个万福,然后从容地问客人怎么称呼,从哪里来。

连丫环都如此雅致,那主人的气度就可想而知了。

  大名鼎鼎的李师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却是为何?

书上说得明白:

“原来李师师家,皇帝不时间来,因此上公子王孙,富家子弟,谁敢来他家讨茶吃。

  连飞扬跋扈的公子王孙都不敢来,一般的商贾书生更不敢来了。

万一不小心撞上赵官家,龙颜一怒,那脑袋就不用长在脖子上吃饭了。

  也正因为如此,李家才敢敞着大门而无所顾忌,貌似空城而愿者上钩。

盗贼强梁远比公子王孙精明,他们知道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天子身下的腥就更偷不得,就连自称天不怕地不怕敢于明火执仗与官府对抗的梁山强人,不也没打有万贯家产据说为助宋抗金能捐河北军饷的李家的主意,反而因有求于李师师而“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乖乖地把在别处拚着性命毫不留情地抢来的“千百两金银,欲送与宅上”,让本来就锦衣玉食的李家好好消受。

  既然公子王孙、富家子弟都不敢来,李家为何还要开着门挂着牌呢?

可见撞上门来的人还是有的,比如不知内情的外地富商,比如敢于冒险的多情书生。

这不,在李家以为闲人忙人都赶去看灯了的和风暖夜,自称有的是家私的“山东客人”撞上门来了。

  不知是事出有因,还是事有凑巧,那段日子道君皇帝不是“不时间来”,而是天天来。

宋江正月十四去,刚要对李师师“欲叙行藏”,李家人来报:

“官家来到后面。

”宋江第二天又去,正要“把心腹衷曲之事告诉”,李家人又来报:

“官家从地道中来至后门。

”这不存心让带去千百两金银又冒着很大风险的宋江做亏本买卖白跑一趟东京么?

  尽管内忧外患,但朝廷为粉饰太平,对这“上元灯节”是作了精心准备的,单单是灯节侍卫就有“五千七八百人,每人皆赐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枚,上有小小金牌一个,凿着‘与民同乐’四字”。

但到了正月十五,道君皇帝却放着一年一度难得与民同乐的热闹灯节不看,“教太子在宣德楼赐万民御酒,令御弟在千步廊买市”,自己偷偷从地道至李家后门,与李师师来同乐了。

  从皇宫至李家竟有地道?

  皇帝狎妓自然忌讳,但为了掩人耳目而挖一条直通李家的地道,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况且这浩大的工程必有许多人参与和劳作。

原本为了保密,却兴师动众,这不是事与愿违欲盖弥彰了么?

  读鲁迅编辑的《唐宋传奇集/李师师外传》,才弄明白这“地道”是怎么回事:

“迪(即张迪,徽宗时内侍太监)私言于上曰:

‘帝幸陇西(时人称李师师为陇西氏),必易服夜行,故不能常继。

今艮岳离宫(艮岳离宫是童贯朱勔为徽宗建造的行宫,在汴梁城的北面)东偏有官地袤延二三里,直接镇安坊(李师师住在镇安坊)。

若于此处为潜道,帝驾往还殊便。

’帝曰:

‘汝图之。

’于是迪等疏言:

‘离宫宿卫人向多露处。

臣等捐赀若干,于官地营室数百楹,广筑围墙,以便宿卫。

’帝可其奏……四年三月(即宋大观四年三月),帝始从潜道幸陇西。

”(见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鲁迅全集》第1965页)原来这“地道”是用围墙分隔出来的一条禁止别人通行因而颇为隐蔽的“潜道”。

  关于宋徽宗宠幸李师师,历来有许多传说。

据说徽宗最初是以赵乙的假名去会李师师的,而李师师接客,只要来者略通文墨,便得留下即兴诗词。

徽宗自觉文才一流,乘兴填了一首让人汗颜的艳词: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此词究竟是不是宋徽宗的作品,当然大可存疑。

徽宗毕竟是皇帝,即使再风流,大概也不会做或做不出这样的艳词。

  据《李师师外传》载,“帝尝于宫中集宫眷等宴坐,韦妃私问曰:

‘何物李家儿,陛下悦之如此?

‘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妆,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

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

’”(出处同上)

  此话究竟是不是宋徽宗说的,当然也可存疑,但至少像皇帝的口吻,而且也说明了宋徽宗为什么无心后宫佳丽却偏偏对李师师情有独钟。

  《水浒》中的李师师,不但别有“幽姿逸韵”,而且乖巧机灵,幽默风趣。

  宋江第一次去,李师师说:

“适间张闲(燕青假托名)多谈大雅,今辱左顾,绮阁生光。

”宋江第二次去送上一百两黄金,李师师说:

“员外识荆之初,何故以厚礼见赐,却之不恭,受之太过。

”话说得彬彬有礼,极有分寸。

  宋江柴进在里面饮酒谈笑,却让戴宗李逵在门外把守,李逵便忍不住“在外面喃喃呐呐地骂”,宋江只好把他叫进来。

看到李逵“圆睁怪眼,直瞅他三个”,李师师问宋江:

“这汉是谁?

恰像土地庙里对判官立地的小鬼。

”众人一听都笑了,而“李逵不省得他说”。

也幸亏李逵不知道李师师在说什么,否则没准会发作起来。

那次在江州,他不是把一个根本没惹他,只“打断了他话头”的卖唱女子点得“蓦然倒地”不省人事了么?

其实,从具体场景分析,李逵当时正面对面“直瞅他三个”,李师师的话他应该听见也能够听懂的。

”“像土地庙里的——小鬼。

”这大白话李逵听不懂?

既然听懂了且“肚里有五分没好气”的李逵为什么不发作?

这个谜只能去问黑旋风自己了。

也许是因为总摆出一副大任在身样子的宋江在座,也许是因为李师师的风度和气势镇住了他。

不管怎样,梁山第一莽汉李逵是不会也不敢“用两个指头”去点李师师的粉额。

  而接下来宋江与李师师的对话,李逵可能真的没听懂或听不明白。

宋江说:

“这个是家生的孩儿小李。

”也就是说这是你们李姓人家的后代。

李师师的回答既巧妙又风趣,用也是本家的李贽的话说是“这个丫头大通。

”(见《水浒传会评本》第1278页)李师师说:

“我倒不打紧,辱莫(另作”辱没“)了太白学士。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李师师倒不在乎,只是让李白先生蒙羞委屈了。

  李逵尽管喝了李师师让人端上来的三大杯酒,被燕青推搡着“去门前坐地”,但气仍不打一处来。

也活该杨太尉倒楣,他偏偏这个时候推门进来,还盛气凌人地责问:

“你这厮是谁?

敢在这里?

”这次是听得真切也听得明白的“李逵也不回应,提起把交椅,望杨太尉劈脸打来”,把刚才窝的火合在一起发作了。

  宋江虽然当过刀笔吏,也有过场面上的应酬,但那只是小县城里的勾当,在这东京顶级行院里宋押司便显得粗俗和土气了。

几杯酒下肚,宋江便“揎拳裸袖,点点指指”露出一副滑稽相。

弄得陪同而来的皇室后代柴大官人都不好意思起来,对李师师解释说:

“我表兄从来酒后如此,娘子勿笑。

”李师师却说:

“各人禀性何伤。

”给了宋江一个台阶。

  李师师各色人等见得多了,听宋江说要用大杯喝酒,且自称大丈夫,便大致搭准了客人脉搏,于是唱了一曲苏东坡的“大江东去”。

如果换一个用小盅品酒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多情公子,洞明练达的李师师大概要歌柳三变的“晓风残月”了。

  果然,李师师唱罢大江东去,以为碰到知音的宋江乘着酒兴也发作了,要“尽诉胸中郁结,呈上花魁尊听”,激动得就差没有涕泗滂沱了。

其实,不便直问却一直在察言观色的李师师,正想了解这几位出手大方又神秘莫测的不速之客是何方神圣哪路星宿呢!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李师师把宋江的这首乐府词反复看了,“不晓其意”。

估计李师师只是破译不了“六六雁行连八九”是指一百零八将这样的暗语,像“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这样的陈词滥调看得多了,哪会不晓其意。

要知道李师师除了皇上,平时结交的都是名噪一时的文人墨客!

  也许,李师师是故意装出不解其意的样子,以便让宋江全盘托出“心腹衷曲之事”。

而“一笑千金值”只是这些似乎另有所图的客人的奉承和客套。

毕竟,那“却之不恭,受之太过”百两黄金不能收得不明不白。

  但偏偏这时,皇帝来了,宋江的“衷曲”终于没能诉成。

  不得不退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