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9045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合集六篇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步

  设计了一个准备题“把6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总米数÷

段数=每段米数(总数÷

份数=每份数,这个数量关系也是本课中两个例题的列式依据),搭起解题的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

  第二步

  是教学例1

(1),通过改题出示例1

(1)“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上两题的异同,得出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画图使学生1米的3

(1)就是3

(1)米即1÷

3=3

(1)(米)。

然后追问:

如果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10段,每段长多少米?

这里使学生认识到1÷

m=m

(1),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步

  再改题出示例1⑵“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请学生动手画一画,想一想你可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

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可以应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

(1),有2个3

(1)米,就是3

(2)米,即2÷

3=3

(2)(米)

  第四步

  是教学例2“把3块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多少块?

”,可以通过学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3块的4

(1),有3个4

(1)块,就是4(3)块,即3÷

4=4(3)(块)。

  第五步

  是引导发现,得出关系。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相一想刚才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

从而得出并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从以上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得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前面两例的教学其实是为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表象,准备素材。

所以前面两例的教学不要消耗过多的时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也要适当的调控。

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现多向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形成需要通过练习,通过对所学新知的应用,才能内化和掌握。

巩固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准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等要求。

本课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组除法算式的商。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填空。

如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不能为零。

()÷

()=。

这里是直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可以出示例如:

  ①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用分数表示)

  ②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③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

  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要求:

比较本题两问的区别,明确第一问是根据“总米数÷

段数”得到每段数,即3÷

7=7(3)米,所求结果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是带单位名称的;

第二问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把单位“1”7等份中取1份,即1÷

7=7

(1),所求结果表示部分与总数的分数关系,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结果不带单位名称。

通过本题使学生辨析清楚分数表示具体数量、表示份数关系的两种意义。

  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

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

(1),有2个3

(1)米,就是3

(2)米,即2÷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2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布置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布置,匠心不只在于加深同学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学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

  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同学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同学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同学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考虑,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只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同学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同学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提高同学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同学经历从实际问题中笼统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同学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笼统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同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同学初步懂得应如何考虑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置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同学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用独立考虑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充沛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以本班同学参与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

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同学说出答案后,讲一讲考虑过程。

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身的学习成果,教师向取得优异成果的同学表示祝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同学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同学发生愉悦的学习心情。

三是为同学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课的新授局部,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同学参与的用小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

主要过程是这样的:

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用小棒摆飞机)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

这时老师问:

“你们想参与这个游戏活动吗?

”引导同学亲自参与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

同学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同学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基础。

在同学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基础上,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

“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请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动脑考虑、充沛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

5=3。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同学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和例2的学习,同学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图:

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同学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

”等等,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同学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只使同学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身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优秀教案,摒弃了保守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为同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发明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巩固新知,协助同学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五)发展评价

  让同学畅谈自身在本课中的表示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同学充沛表示自身的机会。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3

  在学习了表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编排了实践活动“粉刷围墙”,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将其改变成《粉刷教室》。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巩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案。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鼓励探索,变教为引”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学法上则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完成: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谁来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他们的体积呢?

(课件演示)

  2、今天,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

粉刷教室)如果我们的教室需要粉刷,你觉得应该要考虑哪些事情?

  生可能出现:

教室粉刷的面积、人工费用、涂料费用、总费用……

  师:

这么多的事情,有信心出色完成任务吗?

那先解决哪个问题呢?

为什么?

  二、展开

  

(一)教室的面积

  1、教室的粉刷面积怎么计算呢?

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2、要想知道粉刷的面积,我们必须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还要测量黑板和门窗的长、宽。

  

(1)出示学生测量结果

  

(2)计算反馈

  3、想一想,我们在求粉刷面积的过程中,应用了那些数学知识?

  总结: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人工费用

  1、据你们了解,人工费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汇报。

  2、张老师也进行了市场调查,粉刷墙壁人工费一般有两种情况:

  

(1)按每平方米5元计算。

(这种收费方法还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比较公平、高效。

  

(2)按每天100元计算。

(课件出示:

一天大约能粉刷墙壁平方米。

  3、学生独立计算人工费,再汇报。

  (三)涂料费用

  1、估算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1)师:

据调查,1㎏涂料大约能刷围墙3.5㎡,我们大约需要买多少㎏涂料?

  学生计算后汇报:

660÷

3.5≈190(㎏)

  

(2)师:

是不是要刚刚好买190kg涂料呢?

(需要多买一些,因为在刷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浪费,因此,必须多买一些。

  2、同学们,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型号的涂料呢,买这么多涂料又需要多少钱?

请看(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带来了5种环保型内墙涂料价格表。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看懂了什么信息?

了解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每千克涂料多少元等。

  a、请你计算一下这些涂料的单价(课件出示:

单价表格。

  b、买涂料共需多少钱?

  3、师:

这些问题能帮我们选购涂料吗?

(不能。

  问:

选购涂料的标准是什么?

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师总结:

除了单价,还要考虑到涂料的耐用期。

(如买A种虽便宜,但两年后又要重新粉刷,工人费和材料费加起来,就比其他几种贵多了。

同样的年限,B-2比B-1便宜,所以肯定不选B-1。

  4、通过以上分析,你觉得应该选择哪一种涂料?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5、确定一种方案。

经过交流,我们决定选择型涂料。

那我们制定的第一份工程方案也快大功告成了,请完成最后的总费用计算。

  6、总结:

  

(1)同学们,在解决教室粉刷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或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是啊,我们在解决粉刷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有时需要收集数据,有时需实际测量,有时需调查分析,最后计算出数据。

用数据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并能使人信服。

这也正是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所在。

  三、课堂练习总结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4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

1+1=?

错了!

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

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

(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

反应太快了!

怎么等于“1”呢?

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

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

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

”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

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

”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

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

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

”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

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

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

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

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

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

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