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操作疗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8507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特色操作疗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特色操作疗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特色操作疗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特色操作疗法Word下载.docx

《中医特色操作疗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操作疗法Word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特色操作疗法Word下载.docx

距皮肤3cm,灸20-30分钟。

胃脘痛:

足三里穴,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痛经:

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阴陵泉: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血海: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但股四头肌内测头的隆起处。

气海: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地机:

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风寒痹痛:

阿是穴膈俞: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股四头肌内测头的隆起处。

三、耳穴埋籽目的:

采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耳廓皮肤情况;

女性病人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孕;

耳廓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埋籽后用拇、食指指腹按压3-5分钟,留籽2-3天。

耳轮:

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

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

耳轮后上方稍微突起处叫耳轮结节;

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

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

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

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凹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

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

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

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

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处。

耳垂:

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

在耳甲腔内的孔道。

头痛:

枕: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额: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神门:

在三角窝的外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便秘:

大肠: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的前1/3处。

三焦:

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之间。

腹:

在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失眠:

皮质下: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心:

在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肾:

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

(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四、涂药法目的:

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

患者体质,局部皮肤情况,对疼痛耐受程度,过敏史。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清洁皮肤后涂药。

药物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霜剂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五、熏洗法目的:

中药煎剂趁热熏蒸、淋洗或浸浴患处,以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缓解疼痛、肿胀、皮肤瘙痒等症状,促进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

病人体质、熏洗处皮肤情况;

妇女经期、妊娠期禁止坐浴、熏洗。

药液倒入熏洗盆,加热水,测温度50-70度时先熏蒸患处,水温降至适宜时淋洗患处;

水温不可过低,防止受凉,每次20分钟。

熏洗后休息半小时方可外出,以防感冒。

六、刮痧目的:

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以疏通腠理、调畅气血、逐邪外出。

病人体质;

局部皮肤情况;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及局部皮肤有病变者禁用。

注意保暖,避免吹对流风,避免复感外邪。

在所选部位由内向外、单一方向刮动,每一部位刮20下左右,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紫色充血瘀点为度。

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cm。

外感时邪:

1.风池,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及施刮时患者正坐或俯卧位。

2.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及施刮时患者正坐稍低头或俯卧位。

3.配穴取背部俞穴(肺俞、厥阴俞、心俞、脾俞、胆俞、肾俞等),均在脊柱旁开1.5cm处的膀胱经上取穴;

风池不小于5cm,大椎不小于8cm,背部俞穴约3~5cm大小范围。

颈肩痛:

2.肩井穴:

刮痧法:

1.直按刮法:

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直到皮下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

指在病人要刮拭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间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3.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挟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挟痧法:

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挟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挟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挟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2)扯痧法:

(3)挤痧法:

对因痧引起疾患,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4)拍痧法:

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体的刮拭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5)点揉法:

指用手指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

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

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4.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5.放痧法:

又称刺络疗法,以针刺静脉或点利穴位出血,用于因痧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叫做放痧疗法。

(1)泻血法

(2)点刺法七、湿敷法目的:

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目的。

可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病人体质,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温度适宜的药液倒入容器内、置敷布于药液中浸湿,用无菌镊拧干、抖开折叠后敷于患处。

每隔5-10分钟以无菌镊夹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每次湿敷30-60分钟。

八、穴位按摩(推拿)目的:

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

病人体质,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局部皮肤情况;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腹部、腰骶部,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腰腹部按摩时,先排空膀胱。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抓五筋、提风池)印堂:

在额部,两眉中间。

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太阳: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鱼腰: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正中。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风池: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风府:

正坐,头微向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1寸。

天柱: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牙痛:

(揉合谷、掐内庭、揉颊车、按足三里)合谷:

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颊车:

咀嚼肌咬肌隆起最高点。

内庭: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下关: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胃痛:

(按揉中脘(指按或掌按)、足三里;

弹拨脾俞、胃俞,按揉内外关)中脘: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天枢:

脐中旁开2寸。

足三里:

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肝俞: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焦俞:

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肩井:

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

手三里:

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内关: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合谷:

腹胀:

(摩腹、按揉天枢、气海、足三里)中脘:

大肠俞: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揉天枢、内关、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中脘:

大横:

脐中旁开4寸。

关元: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肾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长强:

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失眠:

(按揉太阳、抓五筋、点按百会、四神聪、颞旁扫撒、提风池、按内关、大陵、劳宫、三阴交、太溪)失眠:

(按揉太阳、抓五筋、点按百会、四神聪、颞旁扫撒、提风池、按内关、大陵、劳宫、三阴交、太溪)晴明:

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印堂:

攒竹: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迎香: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间。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