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护复 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森林保护复 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保护复 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森林植物检疫:
为了保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林业生产和森
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由法定的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规,对森
林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前、流通中和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
所采取得一系列旨在防止森林危险性有害性生物传播和定殖的
综合性管理措施。
32、检疫对象确定标准
1、发现或分布不广
2、严重防治困难
3、借助人为传播
33、吸养方法:
靠菌丝体水解的酶的作用,把不彮解的高分子
的有机物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分解为可容性的物质
,然后靠菌丝管壁的压力和细胞的高滲透压,吸收利用为同化
或异化作用的原料。
34、人工捕杀法
适用对象:
群集性、假死性
适用方法:
刮除法、拣拾、振落捕杀、采集法
35、阻隔法
1)、涂毒环:
2)挖障碍沟:
30-40厘米
3)设障碍物:
堆沙、帮带
36、诱杀法
1)灯光诱杀
黑灯光、高压灭虫器
2)毒饵、饵木诱杀:
蝼蛄、地老虎
3)潜所诱杀:
利用产卵、越冬习性
37、高温处理适用于:
种实、木材
38、兼性寄生:
通常情况下营腐生生活,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
侯营寄生生活,如丝核菌,通常情况下在土壤里营腐生生活,
一但碰到寄主就转为寄生。
39、预测预报病虫害发生以前,运用科学方法,侦察病虫害发
生发展的动态,并把所侦察到的材料,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
林木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正确地推断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预报是把预测的结果及时通报出去,使人
们知道未来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以便做好防治
准备。
40、害虫预测的方法
1、发生期预测
1)物候法
2)期距法:
诱集法、饲养法、调查法
1)有效积温法
2、发生量预测
1)根据环境条件预测
2)根据害虫基数预测
3)根据害虫形态指标预测
3、扩展蔓延预测
4、产量损失估计预测
41、病害的预测的方法
1、预测圃观测
2、林间调查
3、孢子捕捉试验
4、人工培养
42、枣疯病主要表现为枣树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不正常,包括
花变叶,芽不正常萌发和生长,引起枝叶丛生,枝条节间缩短
,嫩叶明脉黄化和卷曲呈匙形,侧根丛生。
变态的花不能结果
,花柄延长的花虽可结果,但易提前脱落。
病果小而瘦,果肉
组织疏松无食用价值。
1年生或多年生发育枝上的腋芽大部分
萌发成发育枝。
这种发育枝上的芽又继续萌发和生枝,循环往复
,形成丛枝。
丛枝秋季干枯,不凋落,冬季疯枝十分显眼。
43、种实霉烂症状
种实感染了霉烂病后,多数在种壳或果实表皮上生长各种颜色
的霉层或丝状
物,少数为白色或黄色的蜡油状物,此时有的种实呈现褐色湿腐
。
如果把感染腐烂病种实剖开后,有的种子内部变成糊状,有
的仍保持原状,只在胚乳部分有红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纹,
也有的形状、颜色无变化。
44、五个亚门的区别
亚门
营养体
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
习性
鞭毛菌亚门
单细胞或无膈膜的菌丝体
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卵孢接合孢子子
多数水生,少数两栖和陆生、腐生或寄生
接合菌亚门
菌丝体发达,无膈膜,少数有隔膜
孢囊孢子
子囊和子囊孢子
水生到陆生、多腐生、少寄生
分生孢子
节孢子
子囊菌亚门
菌丝体发达有膈膜
担子
陆生、腐生或寄生
担孢子
担子菌亚门
菌丝体发达,有隔膜,细胞一般双核
很少产生无性孢子(除锈菌外)
未发现
腐生、寄生和共生
半知菌亚门
菌丝体发达,有隔膜
腐生或寄生
45、闭囊壳:
子囊果球形,无孔口,完全封闭。
子囊壳:
子囊果烧瓶形,有明显的壳壁组织,内有侧丝,子囊
为单壁,顶端有孔口。
子囊腔:
子囊着生在由子痤形成的空腔内,可有假侧丝,子囊
双层壁,子囊果发育后期形成孔口。
子囊盘:
开口成盘状、杯状或碗状。
46、足的构造:
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由跗节两
侧的爪和中垫组成)
47、翅的构造中的三缘:
前缘、外缘、内缘
48、翅的构造中的三角:
肩角、顶角、臀角
49、
二、单项选择题:
1、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属于病症特点的是。
(A)
A、丁香白粉病病部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和许多黑色小颗粒状物
B、杨树根癌病,病部肿大,形状为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C、丁香花斑病,叶病部为坏死的褐色花斑或轮状圆斑
D、果腐病,表现病部腐烂,果实畸形
2.非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而所致,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
D、害虫刺伤,风害,
3、真菌的营养方式是(B)
A、自养型B、异养型C、好氧型D、咀嚼式
4、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进行重复的侵染称为(C)。
A、侵染期B、初侵染C、再侵染D、侵染循环
5、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C)
A、雨水B、空气C、昆虫D、鸟类
6、下列翅脉中表示亚前缘脉的是(D)
A.MB.RC.AD.Sc
7、蛾类的翅为(C)
A直翅B膜翅C鳞翅D鞘翅
8、属于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B)
A前肠B气管C马氏管D背血管
9、属于外激素的是(C)
A脑激素B蜕皮激素C信息激素D保幼激素
10、金龟甲的幼虫是(B)
A原足型B寡足型C多足型D无足型
11、天牛类的蛹是(A)
A裸蛹B被蛹C围蛹D离蛹
12、属于全变态的为(D)
A直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D鳞翅目
13、昆虫分类的基本单位是(D)
A界B门C目D种
14、下列表示发育起点温度的是(D)
A.KB.N.C.TD.C
15、属于有性孢子的是(D)
A分生孢子B游动孢子C孢囊孢子D子囊孢子
16、梨锈病的发生,梨园与桧柏的距离不得小于(A)
A、5kmB、7kmC、10kmD、12.5km
17、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
18、白粉菌、锈菌、病毒等是一类活养生物,它们的营养方式是(A)
A、专性寄生B、腐生C、自养D、兼性寄生
19、桑寄生的种子主要靠(C)传播
A、昆虫B、气流C、鸟类D雨水
20、环境条件对潜育期长短的影响主要因素是(B)
A、湿度B、温度C、光照D、PH值
21、蝗虫的虫的头式为(A)
A、下口式B、前口式B、后口式
22、金龟甲的触角为(C)
A、丝状B、锤状C、鳃片状D、颍毛状
23、蚜虫的的口器是(B)
A、咀嚼式B刺吸式C虹吸式D舐吸式
24、螳螂的前足为(D)
A、跳跃足B、开掘足C、步行足D、捕捉足
25、下列翅脉中表示臀脉的是(C)
A、MB、RC、AD、Sc
26、蝇类的翅为(B)
A、直翅B、膜翅C、鳞翅D、鞘翅
27、属于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是(D)
A、前肠B、气管C、马氏管D、背血管
28、属于外激素的是(C)
A、脑激素B、蜕皮激素C、信息激素D、保幼激素
29、天牛的幼虫是(D)
A、原足型B、寡足型C、多足型D、无足型
30、蝇类的蛹是(C)
A、裸蛹B、被蛹C、围蛹D、离蛹
31、属于全变态的为(D)
A、直翅目B、半翅目C、同翅目D、鳞翅目
32、昆虫分类的基本单位是(D)
A、界B、门C、目D、种
33、下列表示有效积温的是(T)
A、KB、NC、TD、C
34、属于无性孢子的是(A)
A、分生孢子B、卵孢子C、接合孢子D、子囊孢子
35、喜温菌的最适温度(B)
A、15-20℃B、20-25℃C、25-30℃D、20-30℃
36、属于排泄系统的主要器官是(C)
37、蝗虫的后足为(A)
A、跳跃足B、开掘足C、步行足D、捕捉足
38、天牛的前翅为(D)
A、直翅B、膜翅C、鳞翅D、鞘翅
39、蛾类成虫的口器是(C)
A、咀嚼式B、刺吸式C、虹吸式D、舐吸式
40、属于不全变态的为(C)
A、双翅目B、鞘翅目C、同翅目D、鳞翅目
三、多选题
1、属于多足型的昆虫有(BC)
A、金龟甲幼虫B、天蛾幼虫C、小地老虎D、叶蜂幼虫
2、属于有性孢子的是(D)
A游动孢子B分生孢子C厚垣孢子D担孢子
3、属于全变态的是(ABD)
A鳞翅目B膜翅目C半翅目D鞘翅目
4、属于子囊果的是(ABD)
A子囊壳B闭囊壳C分生孢子囊盘D子囊腔
5、病原物传播的途径有(ABCD)
A人B昆虫C风D水
四、判断题:
(每题1分,共20分用√或×
)
(×
)1、月季白粉病在干燥,不通风处发生严重,温室栽培较露天栽培严重.
(×
)2、碱性农药对具酸性中肠液的甲虫杀伤力大,同样,酸性农药对具碱性中肠液的蛾蝶类幼虫杀伤力亦大。
3、林木病害症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可只依据症状诊断病害。
(√)4、玫瑰锈病主要危害芽、叶片,也危害叶柄、花、果及嫩枝。
)5、引起兰花炭疽病的病原是兰炭疽菌,属于半知菌亚门。
(√)6、昆虫水分散失主要是通过排泄、表皮和气门蒸发。
(√)7、四季海棠灰霉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8、害虫大发生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增殖阶段、猖獗阶段和衰退阶段。
(√)9、初孵化和初脱皮的幼虫因表皮嫩薄,各种触杀剂容易进入虫体,是化学防治有利时机。
(√)10、月季枝枯病分生孢子随风雨、灌水传播,从伤口侵入。
)11、在昆虫分类阶梯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12、食叶害虫如蚜虫遇干旱年份大量繁殖是由于天气干旱,树叶中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干物质相对增加缘故。
)13、林木病害症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可依据症状诊断病害。
)14、真菌的典型营养体是菌丝体。
(√)15、华北蝼蛄胫节背侧内缘有刺一个或消失。
(√)16、在病原物侵入寄主前,用来处理寄主以减轻或阻止病原物危害的药剂称为保护剂。
(√)17、可湿性粉剂即可以兑水喷雾,不适合喷粉作业。
)18、干旱季节白粉病仍能流行,是因白粉菌分生孢子内含水量比一般孢子高的缘故。
)19、中性或微酸性农药遇碱性物质后很快分解失效。
(√)(√)20、种实表面带菌是普遍现象,湿度往往是发生种子霉烂的主要因子。
四、简答题:
(20分)
1、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10分)
1)分布是分散或成片。
2)病症和病状是否明显或与气候、地形、土壤的关系。
2、说明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10)
1)及时清除苗床及圃地杂草,减少虫源;
2)诱杀成虫;
3)播种前和幼苗出土前用毒尔诱杀;
4)人工捕杀;
5)药剂防治幼虫用氧化乐果、辛硫磷乳油。
3、说明蛾类和蝶类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共同点:
体小至大型,鳞翅,口器虹吸式。
区别点:
蛾类:
体色灰暗,触角多变(丝状、羽毛状等);
夜间活动。
蝶类:
体色艳丽,触角球杆状,白天活动。
4、蝗虫科与蝼蛄科的主要区别是?
蝗虫科:
后足跳跃足,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两侧产卵器短而弯曲,凿状。
蝼蛄科:
前足开掘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产卵器不外露。
5、子囊菌和担子菌营养体、有性和无性繁殖的区别?
子囊菌
担子菌
发达,有分隔,少为单细胞
发达,有分隔,细胞一般为双核
有性繁殖
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无性繁殖
产生分生孢子
除锈菌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
五、论述题:
1、子囊菌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列举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系的重要病原二例些?
答:
子囊果的形状及发育类型。
如:
柑橘霉污病菌和兰花炭疽病菌
2、森林植物侵染病害的诊断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症状观察: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之一,可用肉眼和放大镜加以识别,首先确定被害树种的受害部位,然后观察病害症状,根据症状特点,区别伤害,虫害还是病害,再区别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有明显的病症,常零散分布,非侵染性病害则反之,此方法简单易行,多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如白粉病,锈病等等。
②病原物的显微观察:
主要是对同症异原同原异症和疑难病害的病原物进行制片镜检观察,确定病原物。
如真菌、细菌螨类等形态鉴别用显微镜观察,病毒,类菌质体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
③人工诱试验:
是对镜检也无法确定的病原菌采用的一种鉴定方法,也叫赫氏法则,它的过程概括为:
共存性观察,分离,接种,再分离。
3、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
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
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
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
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4、在野外如何诊断树木患病?
野外诊断是通过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征和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初步确定发病
(1)症状观察:
植物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
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
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
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2)病树林间分布判断:
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
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
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
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
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
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镜或解剖镜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5、怎样诊断树木病害的病原?
诊断树木病害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是正确区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原,二者在病害的发生发展历史、分布规律、危害症状和是否存在病原物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必要时可以进行治疗诊断。
其次是正确按照症状和传染性等区别不同的病原生物,有时也要借助于一些试验。
第三是应用柯赫法则确定具体的病原菌,柯赫法则的步骤是首先从病植物体上分离出与病害有关的微生物并使其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然后进一步纯化培养物,将纯菌种接种到同种健康的植物体并使其发病,观察其是否出现与原病害相同的症状,再从接种发病组织上分离出同种微生物,这些步骤常称人工诱发试验。
柯赫法则是证明一种微生物传染性和致病性的最科学的方法,目前有的生物类群由于不能人工培养而暂时无法完成柯赫法则的循环,如病毒、类病毒、植原体和绝对寄生菌物,但可以通过嫁接、传毒等方法证明其致病性,所以也被认为是病原菌。
6、怎样分离树木的病原菌?
如何配制PDA培养基?
当观察到树木某一部位出现局部病害症状时,如叶片或枝条等,带回实验室将其洗净,然后在无菌环境中用升汞溶液或漂白粉溶液进行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用无菌器械取临近病斑的健康部位组织小块,放置于PDA培养基或其它培养基上25℃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得到相关病原菌。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是分离菌物和细菌的常用培养基,其做法是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水1000ml煮沸半个小时,纱布过滤,再加10—20g葡萄糖和17—20g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分装试管,每试管约5—10ml(视试管大小而定),15磅蒸气(121℃)灭菌20分摆斜面,冷却后贮存备用。
7、菌物的生活史在病害的传播中有何重要意义?
菌物的生活史指从有性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样的有性孢子的过程,一般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
一般情况下,有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形成无性繁殖器官,后者产生无性孢子,有的菌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无性孢子能够反复多次地产生,而且产生孢子数量大,持续时间长,是病害传播扩展的主要阶段,无性阶段一般是单倍体,典型的如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其无性孢子的反复侵染是夏季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当生长季节快要结束时,菌物则产生有性繁殖结构,进而产生双倍体的有性孢子,其作用是渡过不良环境条件以备下个生长季继续生长,有性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它决定病害能否发生。
在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中,春季有性孢子从地面上的落叶中产生、飞散,首先侵染落叶松的下层树枝的针叶,而后逐渐扩大侵染。
病原菌的越冬习性和场所等在病害的研究和防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8、根部习居菌和土壤习居菌有何区别?
根部习居菌能侵染植物的活根,并在根中定植,但不能离开寄主根组织而直接在土壤中生活,根死后它们被腐生菌取代,根部习居菌一般与土壤中的腐生菌竞争能力差,在土壤中可以形成菌核、菌索等休眠体,在一定时期保存生命以备从土壤中向新的活根侵染,典型的是蜜环菌。
土壤习居菌则与土壤中的腐生菌竞争能力较强,当没有适当的寄主植物存在时或当寄主根组织分解以后,它们能直接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当土壤条件不利于其活动时就形成休眠体,典型的如腐霉菌。
了解两类病菌的生态习性对研究和防治该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9、环境污染对植物有什么危害,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氟化物、光化学烟雾和二氧化氮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硫,它对植物的危害也严重,0.05—10ppm就可以使植物受害,对植物伤害机制分直接和间接伤害,而且间接伤害比直接伤害更大。
氟化物在大气中量较小,但毒害大,主要以氢氟酸和四氟化硅为主,其中氢氟酸毒性比二氧化硫大20倍。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废气中一氧化氮和烯烃类化合物升到高空后,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二氧化氮、醛类和过氧乙酰硝酸脂(PAN)等有害的次生污染物,它们再与大气层中的颗粒状污染物如水蒸气、硫酸和硝酸液滴等混合成浅蓝色的烟雾状的稳定的气溶胶。
其中臭氧含量最多,PAN次之,它们对植物的毒害作用非常强,如PAN属于剧毒,2—3ppm即可使植物受害。
二氧化氮也属于剧毒性污染物,其他的还有乙烯、氨、氯化氢和工业粉尘等。
这些物质可以单独对植物造成危害,但更主要的是综合的毒害作用,特别是形成的酸雨对陆地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长期的破坏作用,同时也对植物构成直接和间接的损害性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能力。
10、为什么说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松材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以松褐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松树病害,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寄主种类多、分布广。
松材线虫病寄主种类较多,主要以松树为主,少数亦非松属针叶树。
据报道,在自然条件下感病的有44种,此外尚有18种针叶树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能够感病,累计共达62种,分属于松属、冷杉属、黄杉属、落叶松属、云杉属、雪松属。
我国松树资源丰富,从南到北均有分布。
在我国高度感病的松树有黑松、马尾松、琉球松、湿地松、云南松、华南五针松、华山松、红松等,但目前我国大陆自然状况下发病均以黑松和马尾松为主,而这两种松树正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
二是适生区范围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适宜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气候和寄主条件,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贵州、湖北以及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的一部分为易发生区。
山东、河北、山西、辽宁省的一部分为适生区。
三是传播蔓延迅速。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主要靠媒介昆虫和人为携带罹病木材及其制品来完成。
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以南的广大地区,使松材线虫的自然扩散具备了一定的传播条件。
其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人为携带感病木材及其制品所致,从我国发生情况看,人为传播的现象较为严重。
我国大陆自1982年在南京发现松材线虫病后,十几年间,已先后在安徽、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相继发生。
四是致死速度快、防治难。
由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大部分时间均在寄主树干内取食、为害,防治困难。
松树一旦感病很难治愈,发病速度快,最快的40多天即可枯死。
松林染疫后发病迅速,从染病到毁灭只需3—5年时间,因此人们称之为松树的癌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松材线虫病确为我国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若不采取有力的除治措施,势必在我国广大地区泛滥成灾,对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11、松材线虫病已发生于哪些国家,我国有哪些省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