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38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16.嘉庆二十二年,清廷谕令皖、浙、闽三省巡抚,“所有贩茶赴粤之商人……水禁出洋贩运”,“别经发觉……除将守口员弁严参外,并将该巡抚惩处不贷”。

“谕令”所体现的经济观总受到时人批评,其批评依据合理的是

A.茶叶出口可缓解国内市场压力B.参与交流以推动制定经贸规则

C.贸易保护并不能消除市场竞争D.发展外贸可适当增加财政收入

17.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

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

……鹜其实则两全。

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

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

18.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

“(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

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19.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

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

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20.右图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状况。

该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走向公开对峙

B.新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

C.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1.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这反映了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2.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

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

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

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

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危及封建君主统治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

”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24.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

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D.模式4——欧洲联盟

38.(36分)民生问题是古今政治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即耘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战国)《尉缭子·

治本》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一一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

就要“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展资本,振兴实业。

”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犹如车之两轮。

如果说,平均地权侧重于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

那么,节制资本则着眼于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并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和利用外国资本,加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一一摘编自李华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剖析》

材料三邓小平民生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渗透在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中。

概括地说,邓小平民生观就是立足基本国情,顺应人民愿望,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入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苏献启《试论邓小平民生观》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生的目标,并从治国的角度分析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

(8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孙中山关于民生的目标及其实现的设想条件有何不同?

孙中山的这一民生目标及其设想条件在近代中国是否可行?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邓小平的民生观。

(10分)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不同的民生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导致这一不同的相同因素。

(6分)

41.【历史】

(16分)在A、C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

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

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

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

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

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

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的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归纳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改革思想的积极意义。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当中,马君武、朱执信、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冯自由先后在《译书汇编》、《浙江潮》、《民报》等报刊上介绍过各种社会主义学说。

朱执信在《民报》(1907年)上相继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客,并节译了其中的片段。

朱执信指出:

“顾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

”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

——李军伟、张瑜《从精英到大众——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

结合以上材料及时代背景分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B

A

38.(36分)

(1)目标:

农民安居乐业,有积蓄。

条件:

维持“男耕女织”,保证农民拥有土地和生产时间。

(2)目标不同:

国民生活安乐,财产平均分配。

(4分)条件不同:

大力发展实业,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利用外资加快经济建设。

(4分)不可行,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生方案行不通。

(4分,只作判断无说明理由不给分)

(3)评述:

邓小平的民生观立足国情、强调经济建设,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保障人民权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4分)是社会主义民生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或促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6分,写出三点即可)

(4)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对国情(形势)的了解程度不同,治国指导思想不同。

(16分)

(1)弊端:

地方学校未设教导官员;

太学对教导官员选择不严;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2)核心思想:

实用主义(实用原则)(2分)意义:

有利于完善教育体系;

有利于选拔治国人才;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有利于变法的推行。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贡献:

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或提出唯物史观);

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或指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2)状况: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做零散的介绍,传播范围小。

(4分)原因: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的社会主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20世纪初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奴役及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资产阶级革命派确立了在中国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6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