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6712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Word文件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Word文件下载.docx

  本文从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两方面出发,综合考察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具体指标的设定中,确定了四大类指标下的7项小指标,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生产要素和需求要素属于投入要素,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属于产出要素。

  2评价模型的构建

  为了对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一个整体评估和国际比较,需要综合评价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

以文化产业内最有竞争力(理想国家)的各指标值作为数列X0的各实体x0k,被评价国家文化产业的各指标作为比较数列Xi的各实体xik,求关联度ri。

关联度越大,说明被评价国家文化产业与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国家越相似,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大;

反之,国际竞争力就越弱。

1选择参考数列4多层评价系统的最终关联度

  利用加权平均合成法计算多层评价系统的最终关联度。

权重为W=(w1,w2,…,wn),tk=1wk=1,t表示该层中的指标个数,则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R=(ri)l×

m=(r1,r2,…,rm)=WET。

  将第k层各指标的关联系数进行合成,分别得到上一层(k-1)各指标的关联度;

然后把这一层所得到的关联度作为原始数据,继续合成得到k-2层各指标的关联度;

以此类推,直到求出最高一层指标的关联度。

5产业竞争力大小排序

  根据关联度ri=(i=1,2,…,m)大小进行排序,关联度的大小排序代表了产业竞争力的优劣次序。

  3中国与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竞争力测评

  本文选取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印度5个国家作为评价单位,依据是:

首先,这些国家涵盖了包括欧洲、美洲、亚洲在内的主要文化产业大国,具有一定地理上的代表性;

其次,研究对象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水平、社会背景、文化资源等众多方面都具多样性的特点;

再次,这些国家是中国文化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通过比较有利于中国制定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的战略。

  各国的文化贸易数据来源:

核心文化商品以及核心文化服务国际贸易数据来源于贸发组织数据库(UNCTAD);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个数来自WorldHeritageCentre;

人均GDP和国民消费率来自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大学生粗入学率来自贸发组织数据库(UNCTAD)。

  在时间的确定上,由于数据受限,尤其是文化服务统计数据的局限性,本文研究的主要是2005年的数据。

  将所有指标列于表2,各国每个指标的数值可以得到一组参考数列,即最佳值V0=(33,82,39711,,,,)。

根据公式(4),对表2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表3;

利用规范化以后的表3,根据公式(7)计算各指标值与参考数列中最佳值的关联系数εik(i=1,2,…,m;

k=1,2,…,n),列于表4(设定ρ=),表4显示了指标层中第C层的关联系数。

  表25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和最佳值[ZW(]数据来源:

大学生粗入学率来自UNCTAD。

  4中国与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家的竞争力比较

  从最终层A层的关联度来看,本文所选取的5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差异明显。

美国的指标值与最佳值之间的最终关联度数值高达,是唯一一个关联度数值高于的国家,其次是英国(),两国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最强;

日本()和中国()的最终关联度数值为~,其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般;

而印度()的最终关联度数值不足,其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在生产要素方面,中国的指标值和最佳值之间的关联度为,低于美国()、英国(),高于日本()、印度(),排名第三。

中国的基本要素丰富,但是高级要素缺乏,造成了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文化创新不够。

而美国、英国的高级要素则极为丰富,为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需求要素方面,中国的指标值和最佳值之间的关联度为,排名最后,甚至低于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他三个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更是遥遥领先于中国。

需求要素包含了人均GDP和国民消费率两项指标,中国的人均GDP和国民消费率明显偏低,总体的消费水平不高,消费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刺激和拉动作用不明显。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中国的指标值和最佳值之间的关联度为,排名第四,低于美国()、英国()、日本(),高于印度()。

从数值来看,该项指标除了美国遥遥领先之外,其他4个国家的水平相当,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均不高。

  在贸易竞争力方面,中国的指标值和最佳值之间的关联度为,排名第三,低于美国()、英国(),高于日本()、印度()。

中国在文化商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文化服务的竞争劣势明显;

相较而言,日本的贸易竞争力虽然低于中国,但其文化服务的竞争却要远远高于中国。

  由表5可以清楚看到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劣势所在。

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即基本生产要素方面优势明显;

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人均GDP、国民消费率、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多项指标上劣势明显。

  因此,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未来中国要紧紧抓准这些目前处于劣势地位的方向,进一步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

  5政策建议

  1开发文化资源,保护知识产权

  我们要开展国际文化贸易,面对国际文化市场,就应当放开眼界,充分利用人类共有的各种文化资源。

就我国而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所在,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应用企业开发模式形成文化产品是获得国际市场的基本条件。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文化产业的急速发展,在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对于尚未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文化资源而言,我们应采取政府保护、法律保护、市场保护与社会支持等多重因素综合运作的方式来保护;

对于已经开发的文化产品或服务而言,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使得产品价值能多途径、多渠道地得到释放。

提升产品质量,选准产品种类

  文化产品的质量高低取决于其内容,文化产品能否赢得市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其所含的文化价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情感因素,在于文化产品是否具有思想感染力、情感亲和力、精神震撼力以及生活方式的凝聚力。

我国的文化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内容。

  文化产品走出去,针对的是国际市场,并不是在国内市场上受欢迎的文化产品都能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语言、习俗、艺术样式等方面的不同,存在一个文化折扣的问题。

因此,在走出去之前,我们一定要有深入的调查研究,针对哪个地区的市场,以哪个品种作为主打产品,都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3鼓励文化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基础,创意是表现方式,两者结合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文化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的文化企业急需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现代社会,高新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它在文化产品生产领域包括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必将极大地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和创新,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将形成强大的经济竞争力。

4加强人才培养,接轨国际市场

  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是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和智力密集。

文化贸易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瓶颈之一。

要加快中国文化出口的步伐,就必须在文化贸

易人才培养上多下工夫。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文化企业所需的各个环节的人才,包括创意人才、制作人才、经纪人才、销售人才、管理人才等。

  人才的培养是源头,激励措施是鼓励文化人才发挥效用的有效保证。

文化企业必须加大人才机制的创新力度,优秀人才进得来,更要留得住、用得上,要建立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特殊人才的使用与激励机制。

  :

  [1]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05-140.

  [2]邓聚龙.灰色理论基础[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顾江.文化产业研究[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99.

  [4]Ahmed,Egypt-AudiovisualCulturalandTradePolicies[R].TradeandCultureIssuesin2004:

30-40.

  [5]Arpita,DiversityandTradeLiberalisation:

TheCaseofIndia[R].TradeandCultureIssuesin2004:

66.

  [6]Michael,R.&

Richard,Industries:

ContractsbetweenArtandCommerce[J].JournalofCulturalEconomics,2006,26

(1):

25-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