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原文赏析Word格式.docx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原文赏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原文赏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顺治十六年,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陈圆圆跟随赴任。
《圆圆曲》就是根据上述历史事实为题材而创作。
译文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
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
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初次和她相见是在田弘遇之家,侯门的歌舞演起来真像繁花。
田弘遇把会演唱的她献给将军,只等将军来娶就送上油壁香车。
她的家本在姑苏浣花里,小名叫圆圆衬上罗绮更娇丽。
她曾在梦里到当年夫差的宫苑里游嬉,被宫娥拥簇进去君王正身起。
她前身真应是西施采莲女,门前也正临横塘水清碧。
横塘里双桨摇动船去快如飞,哪家豪门硬要把她强买回。
这时谁知不是薄命。
这时只有泪湿褛表。
田弘遇将陈圆圆送入宫中,可明眸皓齿的她竟没有获得君王怜惜。
从宫掖里领回来仍留在田弘遇家,让她练好时兴歌曲来倾倒贵客。
责客们传杯宴饮直到日暮,哀弦中她的心曲向谁倾诉。
只有平西伯这位白净英俊的少年,拣中了花枝对她频频回顾。
该早点把她这娇乌带出牢笼,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银河飞渡。
只恨军书拼死地催促,只好留下信约把人耽误。
相约恩深但相见可难,一朝蚁贼拥满了长安。
可怜她本是思妇楼头的杨柳,却被人当作天边的杨花相看。
像索取绿珠那样围住了内宅,硬是她叫出了雕栏。
如果不是将军大获全胜,哪能用匹马载她归还。
她在马上一路传呼前进.云鬟还来不及梳整可惊魂已定。
战场上点起蜡炬把她迎到,她满面啼痕还残留着红印。
奏起箫鼓将军专征兵进秦川,金牛道上有车马千乘。
斜谷里云深之处是她的画楼。
散关前明月西落她打开了妆镜。
消息传遍了江南水乡.乌栖泛红已经历十度秋霜。
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
在旧巢里本都是衔泥的燕子,她却飞上了枝头变成凤凰。
女伴们只好老是在宴会上悲叹年龄长大,而她却找了个好夫婿贵为侯王。
当年正为有了声名反受累,贵戚豪门都抢着要延致。
一斛明珠的身价给她带来万斛的愁思.关山漂泊瘦损了她的腰肢。
但也不必怨恨飘扬落花的狂风,无边春色到来已使天地呈现芳姿。
曾听说有了倾国倾城的美人,反而使周郎损伤了声名。
妻子怎应影响大局,英雄无夸过于多情。
全家的白骨早已化为灰土,一代红妆已照耀汗青。
君不见,当年馆娃宫刚盖起鸳鸯双飞双宿,花朵般的西施君王怎么看也不会厌足。
可是如今采香径尽是尘土只有鸟在啼叫,响尿廊也不见人迹空让苔长青绿。
换羽移宫使万里之外也生愁,珠歌翠舞还热闹在咕梁州。
给君另唱了一首吴宫曲,汉水向东南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
注释
鼎湖:
典出《史记·
封禅书》。
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即乘龙而去。
后世因称此处为“鼎湖”。
常用来比喻帝王去世。
此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
敌:
指李自成起义军。
玉关:
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恸(tò
ng)哭:
放声痛哭,号哭。
缟(gǎo)素:
丧服。
冲冠一怒:
即怒发冲冠,典出《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红颜:
美女,此指陈圆圆。
天亡:
天意使之灭亡。
荒宴:
荒淫宴乐。
黄巾:
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
黑山:
君:
崇祯帝。
亲,吴三桂亲属。
吴三桂降清后,李自成杀了吴父一家。
田窦(dò
u):
西汉时外戚田蚡、窦婴。
这里借指崇祯宠妃田氏之父田宏遇。
侯门:
指显贵人家。
戚里:
皇帝亲戚的住所,指田府。
箜篌伎(kōnghó
ujì
):
弹箜篌的艺妓,指陈圆圆。
油壁车,指妇女乘坐的以油漆饰车壁的车子。
姑苏:
即苏州。
浣(huà
n)花里:
唐伐名妓薛涛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这里借指陈圆圆在苏州的住处。
娇罗绮(qǐ):
长得比罗绮(漂亮的丝织品)还群艳美丽。
夫差(fūchāi):
春秋时代吴国的君王。
宫娥:
宫中嫔妃、侍女。
合:
应该。
采莲人:
指西施。
横塘:
地名,在苏州西南。
熏天:
形容权势大。
宫掖(yè
皇帝后宫。
永巷(yǒngxià
ng):
古代幽禁妃嫔或宫女的处所。
良家:
指田宏遇家。
倾:
使之倾倒。
飞觞(shāng):
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酒。
白皙通侯:
画色白净的通侯,指吴三桂。
花枝:
比喻陈圆圆。
银河几时渡:
借用牛郎织女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的传说,比喻陈圆圆何时能嫁吴三桂。
抵死:
拼死,拼命。
蚁贼:
对起义军的诬称。
长安:
借指北京。
可怜思妇:
意谓陈圆圆已是有夫之人,却仍被当作妓女来对待。
天边粉絮:
指未从良的妓女。
粉絮:
白色的柳絮。
遍索:
意谓李自成部下四处搜寻圆圆。
绿珠:
晋朝大臣石崇的宠姬。
内第:
内宅。
绛树(jià
ngshù
汉末著名舞妓。
这里二人皆指陈圆圆。
壮士:
指吴三桂。
争得:
怎得,怎能够。
蛾眉:
喻美女,此指圆圆。
云鬟(huá
n):
高耸的环形发髻
专征:
指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自己掌握征伐大权,不必奉行皇帝的命令。
秦川:
陕西汉中一带。
金牛道:
从陕西沔县进入四川的古栈道。
千乘(qiānshè
这里指千辆,虚指车辆之多。
斜谷:
陕西郿县西褒斜谷东口。
画楼:
雕饰华丽的楼房。
散关:
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
乌桕(jiù
树名。
浣纱女伴:
西施入吴宫前曾在绍兴的若耶溪浣纱。
这里是说陈圆圆早年做妓女时的同伴。
尊:
酒杯。
老大:
年岁老大。
有人:
指陈圆圆。
延致:
聘请。
斛(hú
古代十斗为一斛。
细:
指瘦损。
倾国:
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
倾城:
典出《汉书·
李夫人传》: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周郎:
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因娶美女小乔为妻而更加著名。
这里借喻吴三桂。
一代红妆:
照汗青:
名留史册。
馆娃:
即馆娃宫,在苏州附近的灵岩山,吴王夫差为西施而筑。
越女:
香径:
即采香径,在灵岩山附近。
屧(xiè
)廊:
即响屧廊,吴王让西施穿木屐走过以发出声响来倾听。
欣赏的一条走廊,在馆娃宫。
羽、宫:
都是古代五音之一,借指音乐。
这皇是用音调变化比喻人事变迁。
珠歌:
指吴三桂沉浸于声色之中。
古梁州:
指明清时的汉中府,吴三桂曾在汉中建藩王府第,故称。
别唱:
另唱。
吴宫曲:
为吴王夫差盛衰所唱之曲,此指《圆圆曲》。
汉水:
发源于汉中,流入长江。
此句语出李白《江上吟》诗: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暗寓吴三桂覆灭的必然性。
赏析
《圆圆曲》是一首长诗,共七十八句,五百四十九字。
分六大段,前五段叙事,后一段议论。
布局谋篇是本诗的精华之处,古典叙事诗的情节结构,都是依故事的自然顺序展开的。
本诗则把叙事顺序也作为艺术构思的手段之一,运用倒述、追叙、插叙等手法,安排情节结构,通过这些精心的安排,使主题更加引人注目,而故事变化曲折,情节跌宕起伏。
并且运用顶针格,以前后词句相同相似或者相关之联系,使情节的时空大转换平滑接转,而不显得过于突兀。
前八句是第一段,该段是布局谋篇最成功之处。
首先开篇不凡,先声夺人。
鼎湖,即荆山,是传说中轩辕黄帝铸鼎升天处(《史记·
封禅书》: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这里代指崇祯皇帝。
玉关,原指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的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
出语就点出甲申年惊天动地的两件大事,崇祯之死和清兵入关。
重大历史事件对人有一种自然吸引力,激发读者的兴趣。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此联对仗工整,对比强烈,反差巨大,讥讽入骨。
“六军”统指明朝的军队,“恸哭六军”和“冲冠一怒”人数虽众寡不同,情绪倒很相似,但是“缟素”与“红颜”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意义上也极为不同。
“缟素”是沉痛的,如果从顺治八年乃至以后的历史角度看,“缟素”象征着对明王朝覆亡的哀痛,象征着对汉民族沉沦的哀痛,而“红颜”则明确无误地指向极端的个人私欲。
片言居要,一语中的,使吴三桂的汉奸嘴脸极为丑恶,真是大快人心。
诚然,作者并未提到满清,但是,山海关之战就是清兵入关,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并不因作者的忌讳而有所改变。
接下来模拟吴三桂的口吻加以辩解,效果是越抹越黑,实为暗讽。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下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哭罢君亲再相见”,似乎吴三桂出于忠于明室,才与李自成不共戴天,好一副正人君子面孔。
其实吴先降的正是李自成。
甲申年三月,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将山海关防务交由李自成派来的唐通接管,率领部下前往北京,“朝见新主”,这是吴三桂在永平府(府治河北省卢龙县)张贴的告示中说的。
当吴三桂行至河北玉田县,突然获悉其父被捕和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走,尤其是后者促使他改变主意,“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
”于是立刻返程杀回山海关,并复信吴襄,声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
”可见吴三桂是双料叛臣加逆子,作者却安排他去哭君、亲,煞是好看。
也有人否定红颜对吴三桂决策的意义,总觉得红颜的分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比起来似乎太轻了。
可惜历史并不永远都在追求重大价值的平衡。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不等于历史总是必然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演成结局之前,隐含着多种可能性,历史只能实现一种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也是偶然的。
否则,人就失去了任何主动性和创造性,包括恶的主动性,这就是吴三桂必须为沉痛的历史结局负责的原因。
“冲冠一怒为红颜”在人类历史上也并非绝无仅有,吴王夫差与西施的故事与此也有相似性,本诗多处用以比拟。
尤其是本诗创作时,满清的凶残使汉民族经历了空前的浩劫,吴三桂为虎作伥,罪责难逃。
这一段写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中战胜归来,文笔雄浑,场面壮阔,有开篇不凡、先声夺人和片言居要、一语中的优点。
但是仅此两点,还不能称之为谋篇成功,因为这是圆圆曲,此段却大谈吴三桂,如果与主题没有重大联系,似有离题之嫌。
梅村谋篇之妙,往往出人意料。
此段的创作意图在于以战喻美,曲线归宗,这是其谋篇的第三个成功之处,也是最重要的成功之处。
以美的影响表现美,是常见的艺术手法。
以战争来表现美,却是少见的。
圆圆曲所以要在篇首大谈山海关之战,看似离题,其实是为了塑照渲染陈圆圆的美丽。
除此段外,全诗描写陈圆圆容貌的,就只有“宫娥拥入君王起”一句,这句的直接目的还是要联系西施故事。
显然作者自认为对这一必不可少的任务已经有所交代了。
首段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试看,为了一个陈圆圆,十几万汉子拼死搏杀,其人之美,就只能想象了。
山海关之战,的确与争夺陈圆圆有重大关系。
吴三桂杀回山海关后,李自成放了吴襄,如果放了陈圆圆,山海关大战或可避免。
但李没有这样做,这就等于宣告,对于陈圆圆李军是志在必得,两家就打了起来。
平心而论,吴三桂在此战中的责任不是最大的,设若日后他目睹满清兽行,能幡然悔悟,及时反正,人们还可以原谅他,可他为了荣华富贵,不遗余力扑杀抗清势力,直到兔死狗烹,才亮出反清旗号,已经太迟了。
李军抢了陈圆圆,逼反吴三桂,且不愿归还,固然是重大错误,但其最大错误还是没有估计到满清是潜在的敌人。
追赃助饷等属政略性错误,需要较长时间才见效果,而军事变在须臾。
李自成主力部队分布陕西、湖广、河南等地,在北京的军队不多,与清军相比不占优势。
只有联合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防御满清才能万无一失。
李自成调吴三桂南下,派降将唐通率八千兵马防守山海关,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假如李军能想到满清是潜在的敌人,绝无此举,甚至也不敢抢夺陈圆圆了。
李自成的举措实际上是把满清当成友军对待,此事如果只是李自成一相情愿,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据顾诚《南明史》载:
甲申年正月,多尔衮听说李自成已经占领陕西,便在正月二十七日派使者往陕北同大顺军联络,信中说:
“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
不知尊意何如耳。
惟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
”至于此后李满关系如何,由于满清善于篡改历史,已无稽可考了。
不过,李军直到满兵杀进己阵,才确信其为敌人。
九至四十二句是第二段,叙述陈圆圆归吴三桂的过程。
这一过程很长,一波三折,极具戏剧性。
根据情节的变化,可分为四小段。
九至十二句是第一小段,写吴陈初次相见。
上面提到的首段,其后半部分除文意之外,还承担着建构情节结构的任务,要与后文巧妙地衔接。
“电扫黄巾下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句很好地达成了这一目的。
它借吴三桂之口说出,按照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顺势推出吴陈相见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晓相见的场面。
可是,诗人并没有顺着自然时序叙述吴三桂如何夺回陈圆圆,与之重逢的情景,而是颠倒时序,描写吴、陈二人的初次相见。
这一情节变化时空差距巨大,转换极为突然。
使诗文叙事结构呈大开大阖、突兀跳荡之势,极大地加强了可读性。
这一转换的相接处,第八句的末二字与第九句的首二字全同,都是“相见”,这种手法称“顶针格”。
具有平缓时序逆转的突兀感和使音节圆转顺畅的功用。
《圆圆曲》多处运用了“顶针格”,以此处最为吃紧。
这一转换,也使全诗的叙述,从吴三桂这条副线转入主线,即陈圆圆事迹的叙述。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田窦”即西汉著名外戚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这里代指当时的外戚,田贵妃之父田宏遇。
此时主角还是吴三桂,他在田家观看歌舞。
后两句点出第一主角陈圆圆,这位田家歌妓被许配给吴三桂。
两人初次见面,就纳之为妾,可谓迫不及待矣。
引出陈圆圆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介绍陈的身世和遭遇了。
第十三至十八句再进一步倒叙,转入了对陈圆圆身世经历的描述,是第二小段。
先交代她原来的身份。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诗中说圆圆是其小名,“浣花里”,暗示其名伎身份,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薛涛传》:
“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
居浣花里”。
陆次云《圆圆传》称其“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还填得一手好词,有《舞余词》,已失传。
《众香词》传词三首,一首《有所思》:
“自笑愁多欢少,痴了。
底事倩传杯,酒一巡时觞九回。
推不开,推不开。
”写得自然清丽,柔弱多愁,委婉道出对命运无奈的慨叹。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一联以西施喻陈圆圆,明喻圆圆之美,暗讥三桂有如夫差那样好色荒政,夫差一见西施就坐不住了,三桂则更进一步,纳妾,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采莲人”用西施故事,李白《子夜吴歌·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
“横塘”,在苏州市西南。
这两句以“采莲人”、“横塘水”点染女主角身份清纯、居处优雅,命运还算不差,以与下文对比,并构成“顶针格”引出下文。
第十九至三十四句是第三小段,接着叙述陈被贵戚抢到北京,沦落为侯门歌伎,又变成吴三桂之妾。
“横塘双浆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风云突变,那段平静优雅的日子突起波澜。
此联因果倒装,使人产生悬念,而留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这里是陈圆圆生活经历的一大转折,可谓红颜薄命。
明末江南名伎在婚配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与陈名气相当的,大都嫁与著名文人,惟独陈圆圆被抢,身不由主,岂非命运弄人?
“熏天”两句写田家势力很大,把陈圆圆送入宫廷,但后宫也仗势欺人,陈圆圆虽然声色甲天下,却没人爱惜。
“熏天”,《吕氏春秋·
离谓》有“毁誉成党,众口熏天”,形容恶势力很大。
“夺归”四句写陈圆圆沦落为田家歌伎的悲惨地位。
“永巷”,皇宫中的长巷,汉朝是幽禁失势或失宠妃嫔的地方,《史记·
吕太后本纪》: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明清时也是未分配到各宫去的宫女的集中居住处。
“良家”指田家。
“飞觞”形容喝酒作乐。
“倾”,倾倒,指座客为陈圆圆声色所倾倒。
陈圆圆又从宫中被夺至田家,成为供人取乐的歌伎,内心痛苦无处诉说。
此处作者为了渲染悲伤气氛,有意淡化入宫事件,写得很简略,而外戚气焰写得很嚣张。
因而使陈圆圆进宫细节说法不一,一说是田宏遇购得,献于宫中。
一说是周后之父周奎购得,献于宫中。
还有一说是周献于宫廷,宫廷又送给了田。
由于此事与故事主线关系不大,兹从省略。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峰回路转,座客中出现了吴三桂这么个情种,一眼就看中了陈圆圆。
“拣取花枝屡回顾”是诗人形容吴三桂爱情动作表现的唯一诗句,一副色咪咪的样子。
“拣”字很微妙,唐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以折取花枝代指情爱,这里代折以拣,一字之差,褒贬立变。
“通侯”本汉代爵位名,后用作武官美称。
一介武夫,不能托微波以通辞,只好拣取花枝,频频偷窥。
“娇鸟”指陈圆圆,“银河”,用牛郎织女故事。
吴想尽早把陈接回家中,成其好事。
只恨军令再三催促,才与陈圆圆相约而别。
第三十五至四十二句是第四小段。
写陈又被闯军掠夺的经历。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相约”句是顶针格,“蚁贼”指李自成的军队,“长安”指北京。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这句写得细腻、雅致。
从“蚁贼满长安”来看,这里必是明火执仗的场面,诗句却如此纤丽、文雅,可见运思之巧。
“楼头柳”化用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强调思妇的贞洁,“天边粉絮”,满天游荡的杨花柳絮,意指轻浮。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绿珠”,晋石崇爱姬,权臣孙秀仗势劫夺,不从,坠楼而亡。
杜牧《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记其事,这里指陈。
绛树,魏文帝曹丕宠妃,诗文也指圆圆。
此联对仗看似工整,实为重复。
可能是诗人为了加重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感。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好句。
“若非”二字用的巧,引导人的思绪轻轻一转,回到首段情节,干净利落的结束了这段长篇倒述,与上文衔接的密合无间,此句与“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相呼应,“冲冠一怒”终成“正果”。
“全师”与“匹马”的巨大反差,把吴三桂的自私行为深刻地印入读者的脑海。
那拣取花枝的“壮士”,令人喷饭。
此联不仅词句引人入胜,更妙的是它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和对整体情节结构发挥的作用,堪称结构关键句。
“若非”一联还省略了闯军抢夺的情节,这一省略很重要。
因为“遍索”“强呼”已经把悲情推到极处,续写下去很可能画蛇添足,抵消诗文感染力。
虽然这里好象看点特多,可是作者却断然裁去,细微之处体现了诗人的价值观和不媚俗从众的艺术良心。
但这样一来,也使人对史实有所误会。
如陆次云《圆圆传》说是李自成抢了陈圆圆,其实是刘宗敏。
全祖望所记当日与圆圆同被宗敏掠去的名伎杨宛的叙述,“据杨宛叙言,与沅同见系于刘宗敏,既而沅为宗敏所携去,不知所往。
吴三桂如何夺回陈圆圆,异说颇多。
据况周颐《陈圆圆事辑》载被闯军俘虏的明朝内监王永章的《甲申日记》所记:
“四月初九日,闯下伪诏亲征三桂。
十二日起程。
太子定王、代王、秦王、汉王、吴陈氏、吴氏、吴氏、吴李氏、伪后嫔妃皆从行。
吴陈氏即圆圆,两吴氏皆三桂妹也。
念五日战于一片石,闯大败,退入关。
太子与圆圆遂皆至三桂军中。
”从这联诗文的口气看,吴三桂是一战而胜,夺得佳人。
目睹者的记述与诗文语气非常吻合。
到这里,诗人把女主角的身世、遭遇及吴陈关系等故事主要情节一一铺述,这才重新回到诗歌开头的情节上来,续写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战场重逢以及她随军至汉中。
这已是全诗叙事的尾声了。
第四十三句至五十句是第三段。
写陈圆圆的幸福生活。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吴陈重逢,“云鬟不整”、“惊魂初定”,痕迹犹存。
“蜡炬迎来”,相传魏文帝迎娶薛灵芸,燃蜡烛数十里,《太平广记》记其事。
场面不可谓不大。
“专征”即自专征伐,诸侯有大功者可自己决定征伐,不须奉天子之命。
《清史稿·
世祖本纪二》八年九月,壬午,命平西王吴三桂征四川。
“箫鼓”,高级官员的仪仗乐队,也借指吴的军队。
“秦川”兼指陕西四川。
“金牛道”,古蜀道的主干线,又名石牛道。
相传秦惠王将粪金的石牛赠送给蜀王,蜀遣五丁引金牛成道,名为金牛道。
“斜谷”,在陕西眉县,“散关”,在陕西宝鸡市。
这段如单独来看,或可理解为抨击吴骄奢淫靡,但联系后两段,就只能理解为陈圆圆时来运转,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到这里故事的主要部分全部叙述完毕,似乎本诗可以结束了。
不料诗人又安排了两段插叙,一段写教曲技师和女伴的感慨。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技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樽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这八句是第四段。
从豪家强载到专征四川已是整整十年,消息传到江南苏州,“教曲技师”得知她还在人世,甚感欣慰,“浣纱女伴”实指当年名气相当的苏州名伎,忆及同行旧事。
陈寅恪以为“浣纱女伴”独指卞赛,但玉京道人挟故国之悲,愤然入道,自不会艳羡别人夫婿做建州侯王,恐仍以泛指为是。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这联写得好,衔泥燕子,飞上枝头,不仅地位提高了,形象也变了,成了凤凰。
双层设喻,生动贴切,语意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