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620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

《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限时训练Word格式.docx

C.Na2O2能与水反应,所以Na2O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

D.Na2O2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

A项中Na2O为碱性氧化物而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Na2O2为粉末状固体,不能作气体干燥剂;

D项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中氢、氧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4.(2015·

北京通州一模,6)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由光亮逐渐变暗:

2Na+O2===Na2O2

B.电解氯化镁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

2Cl-+2H2O

Cl2↑+H2↑+2OH-

C.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

AgCl+I-===AgI+Cl-

D.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HCO

+Ca2++OH-===CaCO3↓+H2O

A项,将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由光亮逐渐变暗是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B项,电解氯化镁溶液时生成的OH-会与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

D项,烧碱过量,Ca2+与HCO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C

5.(2015·

桦甸一模)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碱性比较,前者更强

B.常温时水溶性:

Na2CO3>

NaHCO3

C.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前者不分解,后者分解

D.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前者产生沉淀,后者不产生沉淀

将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都会产生CaCO3沉淀。

6.(2015·

延吉二模)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②⑤B.①②③

C.①④⑤D.④⑤

金属钠熔点低,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先熔化为光亮的小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燃烧后生成浅黄色的Na2O2。

7.(2015·

北京海淀期末,10)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饱和Na2CO3溶液的pH

B.通过观察下图中导管水柱的变化,验证铁钉生锈的主要原因是吸氧腐蚀

C.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溶解度:

Fe(OH)3<Mg(OH)2

D.向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通过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H2体积,比较两种酸的电离程度:

醋酸<盐酸

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饱和Na2CO3溶液的pH,试纸中的水对Na2CO3溶液有稀释作用,会使测得的pH偏小。

A

8.(2015·

北京丰台一模,11)某同学对Na2O2与CO2反应后所得固体进行研究,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得固体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克固体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b克固体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加热,使气体完全逸出,冷却至室温后测得气体体积为V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B项,混合物与硫酸充分反应后逸出的气体中除了CO2还含有H2O(g)(还可能含有O2,但O2不被碱石灰吸收,不影响实验结果),二者都会被碱石灰吸收,增重的质量并不完全是CO2的质量。

9.(2015·

临汾百题精选)事实上,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2O2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

如:

Na2O2+SO2===Na2SO4、2Na2O2+2SO3===2Na2SO4+O2↑,据此,你认为下列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2Na2O2+2Mn2O7===4NaMnO4+O2↑

B.2Na2O2+P2O3===Na4P2O7

C.2Na2O2+2N2O3===4NaNO2+O2↑

D.2Na2O2+2N2O5===4NaNO3+O2↑

NaNO2中N为+3价,应为被氧化为+5价的NaNO3。

10.(2015·

威海二模)将4.34g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电后恰好完全反应,则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

3:

2B.1:

2:

1

C.1:

1:

2D.1:

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O2+2H2

2H2O计算可知,Na与Na2O2物质的量之比为2:

1,只有A项符合。

11.(2015·

盘锦一模)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

A.①>

②>

③>

④B.①>

④>

C.①=②>

④D.①=②>

③=④

Na2O2、Na2O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二者均产生0.02molOH-,因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故①=②;

Na2CO3和NaCl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均为0.01mol,而CO

发生微弱的水解:

CO

+H2OHCO

+OH-,阴离子数目增多,③>

④。

12.(2015·

大庆模拟)一定量CO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可能大于22.4L

B.A溶液中n(NaOH)=2n(Na2CO3)

C.A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NaHCO3

D.A溶液中一定只有Na2CO3

根据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情况:

①Na2CO3+HCl===NaHCO3+NaCl;

②NaHCO3+HCl===NaCl+CO2↑+H2O。

开始滴入3molHCl无气体生成,后滴入1mol盐酸,生成1molCO2,而后再滴加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A溶液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根据上述化学反应机理,可以推断A溶液中碳酸钠为1mol,氢氧化钠为2mol。

二、非选择题

13.(2015·

茂名二模)探究式课堂教学由于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某班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该班同学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1)提出问题

实验一的CO2能灭火,实验二的CO2为何能“点火”?

(2)假设与猜想

①Na2O2与CO2发生了反应,可能有Na2CO3生成;

②棉花燃烧,说明该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

③剧烈燃烧,反应中可能有________生成。

(3)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解释原因并得出结论。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原因和结论

用小矿泉水瓶收集满CO2,再向瓶中加入不同量浅黄色的Na2O2;

振荡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向瓶中

第①小组放入少量的Na2O2

木条未复燃,固体由浅黄色全部变为白色

CO2过量(或Na2O2不足),瓶中O2少CO2多,Na2O2全部发生了反应

第②组放入的Na2O2稍多一些

木条复燃,部分固体变为白色

两小组均用手触摸瓶的底部

瓶底发热

两小组都各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并塞上带导管的橡胶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

有CO

存在,说明生成物中有Na2CO3

(4)类比推理

Na2O2与H2O反应后应该有NaOH和O2生成。

则向包有Na2O2的棉花上滴两滴水,棉花也应剧烈燃烧;

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应该变红色。

(5)实验与解释

①向小烧杯(底部垫沙)中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两滴水,发现有气泡产生,杯底发热,但棉花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杯中的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振荡后红色消失,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想与启示

保存Na2O2的注意事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剧烈,可能有支持燃烧的物质,即O2生成。

(2)部分固体变白色说明Na2O2过量,或者CO2的量不足。

瓶底发热,证明反应放热,欲证明CO

的存在,需将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检验CO2的存在。

(5)有气泡产生,但棉花不燃烧,说明生成的O2量少,可能Na2O2变质,也可能滴入水太少。

NaOH使酚酞变红,但要注意Na2O2的强氧化性,可以使红色褪去。

(2)③O2 (3)Ⅰ:

Na2O2过量(或CO2不足),瓶中CO2少O2多,Na2O2部分发生反应 Ⅱ: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Ⅲ: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①Na2O2部分变质或滴入的水太少 ②生成的NaOH使酚酞变红色,但Na2O2有强氧化性,能将酚酞氧化而褪色

(6)要用塑料袋(或塑料桶)密封存放在干燥的阴暗处,远离可燃物

14.(2015·

济宁二模)A、B、C、D、E、F、六种物质中除D为单质外其余均为常见的化合物,E和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且都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焰色反应为黄色。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D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F―→E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题目信息“焰色反应为黄色”,可确定化合物E、F为钠的化合物。

结合常见的钠的化合物——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氯化钠及转化关系图,可确定D是氧气,则化合物C是过氧化钠,A为水,B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氢钠,F为氢氧化钠。

(1)H2O CO2 O2 

(2)OH-+CO2===HCO

(3)NaHCO3+Ca(OH)2===CaCO3↓+H2O+NaOH

15.(2015·

浙江杭州二模,28)下图是Na2O2和CO2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注射器1中抽取了100mLCO2,U形管中装有适量小玻璃珠和约1.5gNa2O2粉末。

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止水夹,关闭K3止水夹,推动注射器1活塞,缓缓将CO2压至U形管中,注射器2活塞缓缓向外移动。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不考虑注射器内壁的摩擦阻力)

(1)U形管内的玻璃珠并不参与反应,其所起的作用除防止过氧化钠粉末被吹走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器1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中收集到的气体大于50mL,其原因可能仍还含CO2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剩余气体中二氧化碳能反应完,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5)要证明反应产物之一为氧气,最为方便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结束后固体产物板结,难以从U形管中取出,为了证明固体产物中含有碳酸盐,实验时还需要从如下图所示仪器和试剂中选择______(填字母)。

当装置和药品都安装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玻璃珠还可起到增大Na2O2与CO2的接触面积,使之反应完全的作用。

(2)U形管中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故U形管内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

(3)由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100mLCO2理论上应产生50mLO2,收集到的气体大于50mL,除部分CO2没反应外,还可能是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

(4)为了让CO2反应完,可把注射器2中的气体再推入U形管中,反复数次。

(5)可利用O2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性质证明。

(6)要证明有CO

,可利用H+与CO

反应产生CO2,检验CO2即可。

故选A、D、E或C、D、E。

操作时,需要关闭K1、K4,打开K2、K3,通过分液漏斗(或胶头滴管)将盐酸滴入U形管中,观察试管内现象即可。

(1)增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完全

(2)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后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

(4)将注射器2中气体再推入U形管中,反复数次

(5)打开胶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形管中,木条复燃

(6)DEA(或DEC)

关闭K1、K4止水夹,打开K2、K3止水夹;

通过分液漏斗(或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滴入U形管中,观察试管内Ca(OH)2溶液是否变浑浊

16.(2015·

邹城模拟)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因原料利用率高,并能进行连续生产,从而享誉海内外。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再将所得的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分解后即可得到纯碱。

它的反应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按照“侯氏制碱法”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套实验装置: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有:

浓氨水、纯碱、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熟石灰、氯化氨、氯化钠。

(1)A、D中最合适的试剂为:

A________;

D________(填名称)。

(2)本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先通入________气体,再通入________气体;

原因是________。

(3)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至少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改进装置后,该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所用的饱和NaCl溶液中含溶质58.5g,实验最后得到无水碳酸钠26.0g,则其产率为________;

该兴趣小组同学针对其实验结果,认真分析了造成损失的原因,发现其操作步骤并没有错误,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侯氏制碱法”工业生产中,原料的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成本。

请问本实验中哪些物质可重复利用?

________。

(1)根据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过程为:

先制得NH3(左边装置)和CO2(右边装置),再将制得的气体依次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即得碳酸氢钠晶体,再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就可以得到纯碱。

所以左边是NH3制备装置,A中试剂为NH4Cl与Ca(OH)2固体的混合物,右边装置为CO2制备装置,D中试剂为稀盐酸。

(2)先向NaCl溶液中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向碱性NaCl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才能发生而得到NaHCO3。

(3)仔细观察该装置,不难发现整个装置形成密闭体系,易出现事故;

NH3易与B装置中的H2O反应产生倒吸,所以通入NH3的导管不应伸入液面以下;

制备CO2使用的长颈漏斗不能控制反应,所以在B、C之间还应增加止水夹。

(4)根据钠元素守恒,得关系式:

2NaCl~Na2CO3,m(Na2CO3)=106×

(58.5÷

117)=53.0g,则Na2CO3的产率为:

26.0g÷

53.0g×

100%≈49.0%。

(5)根据反应原理和最终产物可知NH4Cl可重复利用产生NH3,NaHCO3分解产生的CO2可与含氨水的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NaHCO3,所以NH4Cl、CO2可重复利用。

(1)氯化铵和熟石灰 稀盐酸

(2)NH3 CO2 CO2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入NH3至饱和,有利于NaHCO3析出

(3)B、C之间缺少止水夹;

B装置应与大气相通,不能为密闭装置;

通NH3的导管不应伸入液面以下(任填两种即可)

(4)49.0% NaHCO3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未能全部沉淀

(5)NH4Cl、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