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490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

《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洁生产技术方法发展现状与问题.doc

摘要:

清洁技术涵盖广泛的产品、服务和工艺,清洁技术产业指应用清洁技术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优化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减少甚至消除负面生态影响的产业。

具体包括多个细分领域:

新能源、能源存储、节能与能效、环保、新农业、新材料、清洁发展机制等。

关键词:

方法、发展现状、问题

2000年至2004年,是中国清洁技术行业的萌芽期,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清洁化”进程中,只限于生产生活流程的末端,而且很多技术研究仍处在实验室阶段。

2005年-2008年是清洁技术产业,特别是新能源开发的快速发展阶段,资本开始源源不断地投进这个领域,清洁技术跨出了实验室的大门。

在这个阶段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可以实现,但是新能源的利用及成本控制还面临困难。

2009年至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动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阶段呈现的特点是能源与资源优化利用相关服务快速发展,如节能服务、能源存储、可持续交通等,可以看出行业的热点从之前开发资源逐渐转入到有效利用资源的阶段,并且我们预计今后将逐步深入到对生产生活各个环节的“清洁化”改造过程中。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清洁技术的主流市场之一,清洁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呈现以下趋势:

(1)清洁技术走向产业化,从原材料与设备制造起步并逐步向相关服务演进

(2)政府与企业合作将继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培育市场、支持研发、实施严格标准方面

(3)新能源以外的新兴子行业发展提速,清洁技术市场机会更加多元化

(4)各子行业竞争加剧,整合与合作、差异化、高端化、或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谁是各自市场的长期赢家

清洁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各个子行业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发展热点往往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子行业。

从资源的使用流程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开发资源、利用资源、资源废弃物排放。

在这三大阶段清洁技术都各自有所作为以达到节能减排、清洁发展之效。

2000年-2004年:

是中国清洁技术行业的萌芽期,“清洁技术”这一概念还没有被广泛认知,很多技术研究仍处在实验室阶段。

有所发展的仅限于废水、废气、固废处理等细分领域,换言之,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清洁化”进程中,还只限于生产生活流程的末端。

2005年-2008年:

新能源开发的快速发展阶段,资本开始源源不断地投进这个领域,清洁技术跨出了实验室的大门。

典型的子行业是光伏产业。

受各国政府对太阳能的支持,全球市场对光伏设备的需求猛增。

国内市场也涌现了大量的太阳能企业,由于上游的多晶硅、单晶硅等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国内企业集中于电池封装等环节。

但如果没有配套产业的支持,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的光伏产业将遇到发展瓶颈,与之类似的还包括风能等新能源产业,背后的深层因素在于全球整体新能源行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主要依靠政策推动,新能源发电成本高于传统火电,并网发电还存在一些技术困难,也就是说尽管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可以实现,但是新能源的利用及成本控制还面临困难。

2009年至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动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阶段呈现的特点是能源资源优化利用相关服务快速发展,如节能服务、能源存储、可持续交通等,可以看出行业的热点从之前开发资源逐渐转入到利用资源的阶段,并且我们预计今后将逐步深入到对生产生活各个环节的“清洁化”改造过程中。

清洁技术走向产业化,从原材料与设备制造起步并逐步向相关服务演进

产业化是行业获得效益的根本,目前看来清洁技术行业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现阶段仍然存在很明显的政策导向性,行业自身发展的推动力量还不够强大。

我们首先需要分析的是哪些因素制约了我国清洁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首先,需求主体不明确。

清洁技术行业中很多领域其服务对象本身并无迫切的相关业务需求,环保、低碳有时并不会为企业、个人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但自然资源的稀缺必然会反映到商品价格上来,这对将清洁技术产业产生广泛影响。

随着自然资源成本日益增加,为了提高盈利水平,工矿企业、电力公司和其他消费品公司都将更多地使用清洁技术。

其次,成本过高。

成本过高包括初置成本高和运维成本高两种情况,新能源汽车以及一些节能电器属于前者的典型,虽然可以节约能源成本,但是购置的价格高昂;而其他很多新能源、环保行业的则普遍存在运维成本过高的情况。

如果没有一定的价格补贴机制,则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再次,部分关键技术缺失导致产业链结构失衡。

很多细分领域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技术能力不够,大部分企业集中于低附加值环节,产业链资源配置不均衡,难以长期健康发展。

最后,相关政策的缺失制约了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大规模推广。

清洁技术的产业化还需要政策引导以建立产业标准和清晰的节能减排评估机制。

除此以外,一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有时甚至超过早期的研发投入,因此也需要政府的补贴加以推动。

我们认为突破上述瓶颈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但是并非清洁技术业内企业自身力量所完全能够实现,有赖于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乃至全社会多方面的利益的协调以及技术的突破,甚至有可能是能源价格攀升的契机等。

从中国清洁技术产业化的演进路径来看,首先起步的往往是材料、设备制造相关环节,这一环节的特点是需求主体明确,可利用国内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发达国家出口清洁技术相关设备或元件。

随着设备制造企业的日渐成熟,在相应的经济杠杆支持下,清洁技术相关服务的成本能够被分担,也将逐渐市场化运营,并且通过多种方式与设备制造类企业形成协同。

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现状与问题

我国已发布三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电力、化工、建材、机械、轻工和纺织l0个行业,共141项清洁生产技术。

从已发布的技术清单看,符合源头削减的技术有13项,过程减量技术28项,末端循环技术62项,一般工艺技术38项。

一般性工艺技术指不完全符合清洁牛产技术特征的、单纯提高工艺和生产效率的普通意义的技术。

目前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管理和研发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清洁生产技术未成体系。

目前,我国发布的二三批清洁生产技术的行业和技术特征表现为随意性比较大。

第一批发布的行业为钢铁、石油化工、化工和轻工防治行业,第二批为钢铁、机械、石油、有色金属和建材,第三批为钢铁、有色和建材。

技术零散地分布于各个行业,对具体行业过程的针对性较弱。

已发布的技术多为末端循环技术和一般性工艺技术,两者占71%。

未成体系的清洁生产技术既不利于技术推,一,也难以发挥导向技术的作用。

二是技术评价体系不完善。

已发布的清洁生产技术中有些技术特征不显著,有些是普通生产工艺,有些只足传统技术做了一点改进即认为是新的清洁生产技术。

这与清洁生产技术评价体系的缺乏密切相关,急需建立较完备的清洁生产技术评价体系。

三是技术研发水平落后。

目前的清洁生产技术大多依赖于传统技术,且有的已在行业大面积推广,创新性突破技术较少,如转炉复吹溅渣长寿技术、闪速法炼铜工艺技术等。

有些是新技术但集中于末端循环利用方面,缺乏真正深入生产工艺及从源头控制和过程减量角度研发的清洁生产技术。

四是缺乏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资金。

许多技术在鉴定和验收后就停止了,技术拥有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推广技术,企业也因技术风险和资金缺乏等原因,不轻易接受新技术。

我国现在还没有形成风险投资机制,真正愿意在过程减排上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非常少,积极性也高。

清洁生产是根据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考察产品从研究、设计、生产的全过程。

从技术、经济、环境角度出发来不断改进企业的生产活动;环境标志认证和清洁生产共同体现了治理污染、预防为主的思想。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清洁生产审核为环境标志认证提供了技术支持;环境标志认证更多的依托于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志认证的过程贯穿了清洁生产的精髓内涵;环境标志认证为清洁生产在企业的推行提供了动力支持。

环境标志认证的不断发展会推动清洁生产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者的有机结合,会促使环保工作从单纯的检查末端治理转到日常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全方位改善自身的环境公众形象,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10

(2)奚旦立,姜佩华,清洁生产与环境标志及ISO14010的关系,中国清洁生产网。

(3)夏青,环境标志推进绿色产业、绿色经济。

中国环境标志网。

2002,08.22

(4)环境与开发世界委员会,环境科学会杂志,1998

(2),51~61

(5)国家纪委等,中国21世纪议程。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6)Shelton,Davis,KatrinkaEbbe,Editors:

Traditionalknowledg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WordBank,1993.

(7)K.B.MisraCleanProductionEnvironmentalandEconomicPerspective,SpringerPress,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