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1年《管理心理学》网考复习题答案docWord格式.docx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1年《管理心理学》网考复习题答案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鹏福建师范大学21年《管理心理学》网考复习题答案doc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
6.西方管理心理学家把具备“有进取心、能通融、很活泼、人很好”的这种管理者的气质类型划分为是()
7.按照英国心理学家A.培因的性格类型说的划分,李先生平时为人处事通常以理智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与人交往时明事理、讲道理。
这种性格类型是()
8.“金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种价值观是属于()
C.经济性价值观
9.小道消息传播最普遍的方式是()
A.单串式
B.偶然式
C.流言蜚语式
D.焦聚式
10.“一个员工既不想辛苦工作,又不想赚低工资”,这一种个体心理冲突是()
11.霍桑实验主要是采用()方法而进行的研究。
A.实验室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C.测验法
D.控制观察法
12.社会知觉中,对他人认知会有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这是属于(③)
A.首因效应
B.定势现象
C.晕轮效应
D.投射作用
13.一般而言,个人在班、小组中工作效率高于个人单独工作,这是因为:
()
A.从众行为倾向
B.社会标准化倾向
C.社会顾虑倾向
D.社会助长现象
14.根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指出下列激励形式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
A.E高×
V高=M高
B.E中×
V中=M中
C.E高×
V低=M低
D.E低×
15.为了准确传递信息,采用()方式沟通效果较好,但其沟通速度较慢
多选题
1.形成团体(群体)规范的心理因素是()
A.强化
B.模仿
C.激励
D.从众
E.暗示
B,D,E
2.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是()
A.权力性影响力
B.权威性影响力
C.非权力性影响力
D.知识影响力
E.情感影响力
A,C
3.一般组织结构主要形式是()
A.菱形组织结构
B.高耸组织结构(尖三角形)
C.倒三角形组织结构
D.扁平组织结构(扁三角形)
E.较扁平组织结构(较扁平三角形)
4.团体(群体)结构的最主要类型为()
A.正三角形结构
B.同质结构
C.反三角形结构
D.异质结构
E.松散结构
B,D
5.组织的无形要素包括()
A.人员与设备
B.共同目标
C.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
D.人际关系
E.合作精神
B,C,D,E
6.自我知觉的主要构成要素为()
A.理想自我
B.物质自我
C.现实自我
D.社会自我
E.精神自我
7.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系统()
A.目标系统
B.技术系统
C.社会心理系统
D.经济系统
E.后勤生活系统
A,B,C,D
8.权力性领导的影响力的基本要素是()。
A.传统因素
B.才能因素
C.职位因素
D.资历因素
E.品格因素
A,C,D
9.人际间非正式沟通网络型式是()
A.单线式
C.全渠道式
D.流言蜚语式(饶舌型)
E.焦聚式
A,B,D,E
10.组织的无形要素主要包括()
A.共同目标
B.人际关系
C.人员
D.任务
E.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
A,B,E
11.心理学家尔斯特所做的“大学生舞会效应”实验,及博达烈夫所做的“看陌生人相片()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首因效应
D.刻板印象
E.晕轮效应
B,C
12.管理心理学研究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是()
A.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B.现场观察与非现场观察
C.控制观察与非控制观察
D.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E.主动观察与被动观察
13.熊川武提出的“全面激励理论”包括()方面的激励
A.全方位激励
B.全员激励
C.全渠道激励
D.全程激励
E.全素激励
14.改变个体态度常见的方法是()
A.宣传
B.改变客观现实
C.引导被宣传者参与活动
D.通过沟通交往
E.改变个体的认知结构
A,B,C,D,E
15.人际间正式意见沟通网络形式是()
A.链式
B.Y式
C.轮式
D.全渠道式
E.环式
判断题
1.现代企业管理强调,要发展“以科技发展”为中心的现代管理体制。
T.对
F.错
F
2.赫茨伯格认为,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3.人类意见沟通网络中链式沟通网络适合解决简单问题。
4.在非确定条件下,悲观决策人作决策时,一般采用极大化最高原则。
5.根据利克特的管理系统理论,非常时期的紧急决策应采取第3、第4系统为好。
T
6.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把奖前变成“继续因素”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7.“用固定眼光看人”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
8.对陌生人的知觉近因效应起作用大,对熟悉的人则首因效应起作用大。
9.迁怒或寻找替罪单是个体挫折后的直接攻击反应。
10.“1·
9”型领导属于任务型领导。
11.心理学研究表明:
群(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依赖于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的一致性。
12.中小学学校的组织结构是属尖三角型的结构形式。
13.自动人假设的管理重点是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与才能。
14.高凝聚力、高士气的团体必然有高的生产效率。
15.实行多数人裁定的领导方式是属于民主型领导。
16.“大棒加胡萝卜”的管理方法是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来的。
17.俞文钊教授提出了同步激励公式是:
工作激励力量=∑f(业绩×
激励)。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属于晕轮效应。
19.对陌生人的知觉近因效应起作用大,对熟悉的人则首因效应起作用大
20.态度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情感情绪、行为三种成分。
21.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公共关系学说。
22.美国心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提出领导四分图模式。
23.领导的基本功能是分配功能和协调功能。
简答题
1.简述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图理论。
该理论是美国管理学者布莱克(R.R.Blake)和莫顿(J.S.Mouton)在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行为四分图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后提出的。
他们把领导行为四分图的纵、横坐标都分为九等分,纵横交错便形成有81种领导风格的“九·
九图”:
人员定向的领导者主要关心人的问题,而任务定向的领导者主要关心工作或生产问题。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工作与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领导者关心人员与关心生产的程度可以由低
(1)到高(9)。
把人员定向与任务定向统一起来,可以看到其中五种典型的形态:
(1)平庸型领导(即1.1型)这种类型的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又不关心人的情感与福利等,缺乏主见,逃避责任,与世无争,最低限度地完成任务。
(2)任务型领导(又译为任务中心型领导,即9.1型)这种类型的领导者非常关心生产,但不大关心人。
他们主要借助权力等组织人们完成任务,独断专行,压制不同意见。
这种领导者在短期内可能提高生产效率。
但由于不关心人,不注意提高职工的士气,因而生产效率不能持久。
时间一长,人们会牢骚满腹,生产效率自会下降。
(3)俱乐部型领导(俱乐部型领导,即1.9型)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只关心人,而不大管生产。
他们高度估价温暖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尽量多结友少树敌,以多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来换取人们的支持和拥戴。
但这种领导行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很难立足。
因为它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4)中间型领导(中间道路型领导,即5.5型),这种领导者推崇“折衷”,而不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也就是在处理生产与人的需要的矛盾上,不是去寻求对生产和人都有利的优化策略,而是寻找两者可以妥协的地方,如将生产目标降到人们乐于接受的程度。
因此,这种领导行为虽然既要求完成必要的任务,又要求保持必要的士气,但工作效率与人们的积极性都有产大的局限性。
(5)团队型领导(即9.9型)这种类型的领导者既十分关心生产,又十分关心人的因素。
他们总是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法,使关心生产与关心人协调一致,统筹解决。
他们的目标是使组织不断得到改善,组织中的人不断发展。
这种领导行为是比较有效的,因为关心生产与关心人两个方面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除了这五种典型的领导形态外,管理方格图还提供了大量的介于这些形态之间的形态,这五种形态而言,也有优劣之分。
布莱克与莫顿认为团队型最佳,其次是任务型,再次是中间型、俱乐部型,最差的是平庸型。
(温馨提示:
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不给分。
)
2.简述个体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
态度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
(1)态度影响人的社会性判断.
(2)态度影响学习效率。
(3)态度影响人的忍耐力。
(4)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5)态度影响激励效能。
(温馨提示:
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不给分。
3.简述组织管理中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对待非正式团队
要点:
(1)合理利用非正式团体,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团体
①针对积极型的非正式团体,应当支持、保护和利用。
②针对消极型的非正式团体,应当积极引导、教育改造,促其尽快转化。
③针对中间型非正式团体应坚持正面引导、热情帮助的方针。
④针对破坏型的非正式团体要采取果断措施。
4.简述领导者的心理品质。
领导者的心理品质主要有能力素质(智力与特殊能力)和非能力素质(个性特征)。
(1)能力素质:
①工作与技术能力②组织与管理能力③决策能力。
A分析与综合问题的能力;
b预测能力;
c.逻辑判断能力;
d.直觉能力;
e.当机立断作出决策的魄力与能力;
f.谋略能力;
g.组织团体决策的能力等。
2.非能力素质:
(1)领导者的个性倾向。
(2)领导者的性格特征(3)领导者的自我调节特征。
5.简述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关于“人性”本质问题的看法———“以人为本”
第二、关于人群关系的看法———“以和为贵”、“人能合群”、“身先士卒”
第三、关于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以德为先”
第四、关于为人处事哲学-———推崇“中庸之道”
第五、关于领导的艺术与策略———“治国安邦”、“先治民心”、“法治为主”
第六、关于领导者的素质———纯而不杂,精而不乱。
第七、关于“士气激励”问题———重“气”激励、赏罚分明
第八、关于人才观-———“重人得民”、“任人为贤”、“人有所长”、“因人而异”
第九、关于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无为而治
6.简述人们受挫折时的行为表现及战胜挫折的主要方法。
正确应付挫折的方法:
加强教育引导,改变认知观念
②对受挫折者的攻击行为采取容忍的态度
③改变客观情景,转移注意力
④采用精神渲泄法,适当释放压抑能量
名词解释
1.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是一种特殊的领导。
管理是由领导者或非领导者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激励、指挥和控制,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管理是指引和影响个人、团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
管理者则是指领导者以及所有从事管理工作的职能人员(例如会计、统计员等)统称为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实施管理行为活动过程的主体(人);
而管理则是一种个体行为活动的过程。
2.社会知觉
是指主体对主体的知觉,是指主体对个体、团体和组织之间的知觉。
它包括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3.决策
“决策”一词,一般被理解为对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定。
至于一些具体的小问题,在考虑解决方法时,很少用“决策”一词,而是称之为“作出决定”。
管理心理学的“决策”是指广义而言,即不仅指对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定,而且也包括了对具体的小问题的决定,是人们对某一件事情、拿主意、想办法,作出审慎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决策”是一种思维判断过程,是从若干可行性方案中比较分析进行抉择。
这种抉择,通常不是简单的,“是”与“非”二者之间的抉择,而是面对缺乏确定性的环境情景的抉择。
4.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以点概面效应,是指在对他人的知觉中,由于这个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比较突出,使人产生了特别清晰、明显的印象,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感,致使后来获得的有关此人的信息,好带上相同的情绪色彩,并由此经直推断此人其他尚未熟悉的品质或特征。
晕轮效应原本是指一种自然现象,这里是指人们一种社会知觉的认知偏差,是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5.激励
“激励”从字面意义上说,是指“激发、鼓励”的意思。
激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即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内在潜力,促使人们为实现某一既定的目的而努力的心理过程。
“激励”用于管理工作之中,主要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
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
6.组织
传统的组织观认为,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各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现代组织观则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7.团体的士气
士气一词原用于军队,表示作战时的集体战斗精神,其含义运用于企业表示集体精神、工作情绪。
管理心理学把团体中个人对团体的满足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较强的集体意识称为“士气”。
史密斯等把士气定义为“对某一团体或组织感到满意,乐意成为该团体的一员,并协助达成团体目标”的一种态度。
有的把士气称之为“团队精神”。
士气不仅代表个人需要满足的状态,并确认此满足归功于团体,愿意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的工作精神
8.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如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服从、平等、功名利禄、政治态度、社会风气、教育程度等,在心目中有轻重主次之分。
这种主次的排列,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
9.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了解、认识一个人时,对方新近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影响着对这个人的看法
10.挫折
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
挫折的定义为,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的目标。
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碍,挫折又可指为,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又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11.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的实质是指引和影响个体、团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对团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行为过程。
而实行领导行为、实施指引和心理影响的人则是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