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455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4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等于10%B.小于10%

C.大于10%D.不能确定

5.家中的玻璃杯怎样才算洗干净?

示例提示

1.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实验2.道尔顿阿伏加德罗

3.实验观察记录分析4.B5.玻璃杯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

知识点点通

重难透析

重点1化学研究的范畴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1)这里所说的物质与习惯用语中“物体”的含义不同,物质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物体是指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

从范围上来说物质包括物体。

如下图所示:

(2)理解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关系。

重点2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化学的发展史

①古代化学:

火的发现和利用。

自从发现和利用火,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进化加速。

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②近代化学:

原子-分子论的提出(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利用(门捷列夫)。

③现代化学:

纳米技术、“绿色化学”。

特别纳米技术(0.1—100nm之间,1nm=10-9m)的研究是当代科技发展象征。

(2)化学的作用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能源、信息、国防、环境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重点3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理解绿色化学的特点:

第一,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第二,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第三,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笑纳,实现“零排放”。

第四,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人体健康和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十分重视。

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家和科学家。

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重点4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1)实验探究包括的内容

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具体的科学探究并不一定要求以上要素面面俱到,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只涉及其中的几个方面。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2)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三个关注”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

反应物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如红色、绿色等)、状态(如固体、液体或气体)、气味、硬度、密度、熔沸点及化学性质(如能燃烧,能否支持燃烧等)。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

变化过程中的情况,产生什么现象,如是否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等;

变化后的情况,如产生什么物质等。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任何反应不会孤立地发生,在发生过程中,会伴随着其他现象及物质的产生。

(3)实验探究的设计方法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为保证实验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必须明确:

①实验目的:

即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②实验自变量:

即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

③实验因变量:

即需要观察测量的因素是什么;

④控制变量:

即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

这种实验设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这种方法思路清晰,便于我们设计与验证。

重点5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取用原则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注意节约:

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较多量的液体,用倾倒的方法。

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倒完后盖好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

量筒平放于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液体的体积(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③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用滴管。

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污染滴管。

重点6物质的加热

(1)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万一撒出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2)加热操作:

先预热试管,再用外焰给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试管外壁要擦干(防止炸裂);

温度很高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3)加热的仪器: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重点7洗涤仪器

(1)试管的洗涤:

先将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

再注入水,振荡后倒掉,这样连洗几次。

如果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2)洗净的标志: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能股流下。

典题诠释

典题1

(2010福建厦门)下列各项研究课题,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A.C60等碳单质的制取与性质研究B.从水中提取氢能源的有效方法研究

C.制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纤维材料研究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研究的对象,它主要研究物质,不仅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所以A、B、C都是正确的。

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

典题2

(经典回放)当前我国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

化学家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

①高效化肥的合成;

②新型药品的开发;

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燃料;

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新产品再利用途径;

⑤研制人造血管;

⑥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反应;

⑦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上述课题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的都是与化学研究有关的重大课题,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更深刻地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①与粮食有关的属粮食问题;

②⑤都与人体健康有关;

③解决人类日益短缺的能源问题;

④⑥⑦都与环境有关。

(1)②⑤

(2)④⑥⑦(3)③(4)①

典题3

(2010山东滨州,14)“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A.反应在无毒、无公害的条件下进行,如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

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

C.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

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

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C

典题4

问题:

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猜想:

A.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验证: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中的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干燥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出现水雾,则证明白烟的成分不是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因为________。

本题考查如何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实验方案

(1)想用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来验证假设A,但他的做法欠考虑“立即”两个字,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失,石灰水可能会变浑浊。

方案

(2)验证白烟是不是水蒸气,这个设计可以说明B的假设不成立。

方案(3)验证白烟是不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如果是石蜡,那么不论固体大小,都应具有可燃性,必然被点燃,如果能证明这一点,也就同时否定了假设A,因为二氧化碳不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

(1)A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水蒸气(3)C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典题5

(2010山东,8)化学实验是否规范往往会影响实验的成败。

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B.用50mL的量筒小心量取2mL溶液

C.为节约药品,实验用剩的硫酸溶液应放回原瓶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

用天平称量药品时,根据药品的性质垫上纸或者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A是错误的。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该选用量程跟体积最接近的量筒,以减小误差,所以B也是错的。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即不能放回原瓶(滴瓶中的液体除外,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要迅速放回原来的滴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因此,C也是错误的。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多了加热时易喷出来,造成危险。

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

典题6

(2010江苏南京,8)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②③④⑤⑥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要知道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酒精灯;

还应该知道试管能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并且要固定在铁架台上;

题中150mL液体的量决定了应该用烧杯不能选试管。

A

典题7

(2010江苏泰州,7)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是()

A.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附着的水成股流下

C.一点水都没有附着D.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本题考查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

根据洗净的标志选D。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化学反应及其基本特征;

能正确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装置、收集、验满及注意事项;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概念。

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

3.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4.

(1)通过对空气污染危害的了解,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化学反应可以制取新物质的了解,感受学习化学的意义;

研究化学的价值;

(3)通过对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制取新物质的初步认识,感受化学研究的价值。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注意事项都能考到;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也是近几年中考的聚焦点,特别是以实际问题作为命题材料,可以引发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大家“关注环境、关注环保”,这是新课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在考查题型上较为灵活,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等。

2.中考命题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结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考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重要实验现象和结论,并以物质性质为核心,把与性质有关的内容进行搭配,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适当增加图解题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

通常用分析、例证的方法去解题。

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仍然是中考的热点。

一般很少单纯考氧气的制法,而是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综合在一起考查;

主要是从装置的选择、原理及实验失误的分析等方面出题,分值较大,难度较高。

该类题目重在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分析、整合和归纳能力;

预测2010年在考查基础的同时,将进一步进行拓展。

1.空气的成分

各成分按体积分数在空气中的含量;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污染的原因

(2)防治污染的措施

3.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中各成分仍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如:

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且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化学性质。

5.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能与铝、镁、铁等多种金属反应;

能与碳、磷、硫等多种非金属反应;

能与甲烷、乙醇、蜡烛等化合物反应。

6.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2)常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是化学反应。

7.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多变一)。

(2)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一变多)。

(3)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此处的氧包括氧气,范围比氧气要大。

(4)三者没有必要的联系与区别。

判断反应类型要严格按定义进行判断。

8.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水+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

①排水法收集:

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相同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③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相同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

(4)操作步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可概括为:

一检、二装、三固定、四加热、五收集、六移导管、七撤灯。

(5)验满的方法

(6)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9.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0.工业上制氧气

基出示例

1.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________占78%、________占21%、________占0.94%________、占0.03%、________占0.03%。

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________、状态、________、熔点、________、密度、________和水溶性等。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B.盐酸C.煤D.冰水混合物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木条B.硫C.铝D.磷

6.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的燃烧B.食物的腐烂C.冰雪融化D.钢铁生锈

7.化合反应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_____是化合反应。

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________放出时就可以收集。

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水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如果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如何证明该瓶内的气体已满:

________。

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10.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

①质量变少;

②质量不变;

③化学性质改变;

④化学性质不变;

⑤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④⑤D.②③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B.加热过氧化氢C.蜡烛燃烧D.加热高锰酸钾

1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燃烧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燃烧是否更旺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1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空气B.氧气C.氧化铝D.高锰酸钾

14.工业上用液化空气法制氧气与实验室常用的制氧气的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1.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及杂质

2.有害气体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3.颜色气味沸点硬度4.D5.B6.C7.不一定不一定

8.连续均匀水倒流到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如果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气体为氧气

9.B10.B11.BD12.D13.C

14.工业上制取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重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空气的组成)

原理:

选择一种在空气中反应只消耗氧气而不与其他气体反应,且生成物不占空间的物质(固体)使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液面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装置:

如下图,也可设计成其他形式

所选药品:

燃烧物为红磷,液体物质为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白色火焰。

反应停止冷却后,水面上升约占反应容积的1/5。

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实验装置必须密封,如果装置漏气,红磷燃烧消耗掉容器内的氧气,但又有空气进入,这样容器内压强不变,液面不会有变化;

②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内或钟罩内,并塞紧塞子,以防漏气;

③红磷要足量,若红磷量不足,燃烧时容器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则进入容器内的水会小于容器容积的1/5。

从实验中可以得出:

①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占78%,从而可推知氮气无色无味。

②氮气不溶于水,若氮气溶于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78%的氮气溶于水中则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远远大于1/5。

③此实验说明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否则瓶内消耗气体的体积大于1/5。

重点2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熔点和沸点都很低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性质不活泼。

用途有:

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②作为保护气。

如:

灯泡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灯泡中充入氮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灯丝而使钨丝寿命缩短);

食品包装时充入氮气防腐(原因:

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不能生存,食品防腐)。

③医疗上用液氮作为麻醉剂。

(2)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①作为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作为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②制作多种电光源,如:

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

重点3空气的污染和防治(保护空气)

(1)空气的污染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超过了大自然的净化能力,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

(2)污染源:

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3)污染物:

粉尘和有害气体(SO2、CO、NO2等)。

(4)空气的污染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都与空气的污染有关。

防治空气污染要从消除污染物上下功夫,就是从污染源上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

(5)为保护我们的蓝天,改进燃料结构,使用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