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437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择题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例6:

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各种因素中,主要的是:

(97高考)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 

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 

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例7:

英属北美13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十八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之间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例8: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剧烈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例9: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例10: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96高考)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例11: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 

例12:

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要求革新图强 

C.主张抵抗秦军 

D.《离骚》触怒权贵 

2.着重考查历史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此类试题的题干用语多采用“根本原因”、“决定性因素”、“直接原因”“导火线”、“直接联系”等。

维也纳体系最终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99广东高考) 

A.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B.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C.俄普奥三国君主建立的“神圣同盟”失去实力 

D.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日趋壮大 

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汪精卫集团叛国到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3.对一般历史原因的考查。

  此类试题的题干中,没有冠以“主要”“根本”“直接”等字眼,只要求分析原因,如“原因”、“因为”等,或者并不带有“原因”而隐含着对原因的分析要求。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涨上③市场上普遍实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C.系统的论证了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

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 

 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 

C.违反了《和平建国纲领》 

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

他: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下列各项中,与刘邦在楚汉战争能够转弱为强无关的是:

A.收揽民心 

B.实行“三十税一” 

C.重视人才 

D.有富饶的根据地 

二、对历史“目的”的考查 

此类试题的题干中多采用“目的”“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等用语,或“是为了”、“主要是为了”、“意图是”、“动机是”等用语。

根本目的强调其“终极性”。

主要目的强调其“重要性”。

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A.结束军事独裁政体 

B.重建封建王朝 

C.向封建势力妥协 

D.维护革命成果 

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99高考)(98高考) 

A.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 

  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 

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 

D.反对举借外债兴办铁路 

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A.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 

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 

C.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 

   D.维护小国的经济利益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利 

C.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

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 

  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 

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①攫取高额回扣利息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④扩大在华的政治势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的意图是:

A.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B.全面扩大解放区 

C.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D.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 

三、对历史现象本质认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在命题用语中,多采用“性质”、“实质”、“本质”等,或“从根本上反映了”、“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本质含义”等。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打败了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下列历史事件,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97高考) 

A.1905年俄国革命 

B.朝鲜义兵运动 

C.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 

    D.20世纪初土耳其革命 

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A.资产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地主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1985年邓小平说: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 

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 

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 

“性质”往往是指其阶级属性。

“实质”、“本质”无严格区别,是指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要排除历史表象。

自我测试题(选自2000、2001、2002年高考题) 

1.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

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01高考)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2.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D.列强的利益趋于一致 

3.“门户开放”政策规定: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承认中国关税主权B.防治各国各自在华“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   

C.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4.10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仍以“自由通过”为名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侦察飞行,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这表明(01高考) 

A.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美国坚持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C.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5.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大国。

加入WTO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这主要是为了:

(02高考) 

A.促进产业结构的生机,提高竞争力 

B.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入  

D.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6.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

A.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太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7.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8.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00山西) 

A.新式学堂毕业生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 

B.学子罢考以抵制科举制 

C.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已失去了文化教育价值 

D.该制度已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生走向衰落。

据此回答9-10题:

(00山西) 

9.兴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为棉花主产区 

B.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棉花运入 

C.出现了机器纺织业 

D.有大量农业剩余人口,转向纺织业生产 

10.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 

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 

C.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为机器缫丝业 

D.该地区已不是棉花主产区 

11.下列对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00高考) 

A.军队战头力不强 

B.军事指挥不当 

C.攻打东晋不得人心 

D.游牧民族不习水战 

12.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00高考)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 

13.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14.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15.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16.从尼德半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得到广泛传播 

B.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 

D.殖民统治遍及世界各大洲 

17.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确立了君主立宪法制度 

C.处死了封建君主 

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18.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是:

①进行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②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 

③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④内战后工业、农业得到较协调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自我测试题答案:

BCBAA 

CCDAB 

DADDD 

CAB)

无论是分科考试,还是文科综合考试,历史选择题都是高考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而且分值很高。

选择题属于客观题,能够准确、公正地考查考生的记忆、比较、分析、阅读理解材料等历史思维能力。

正因为如此,它也是考生失分严重或拉开分数差距的一类题型。

自1999年以来,高考历史选择题已由多项选择变为单项选择,即在答题要求上明确说明“有且仅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选择题的考查功能被不断发掘,出现了顺序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程度选择题、比较选择题、材料选择题等,此不多言。

怎样才能答好历史选择题呢?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一些做法,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或启发。

首先,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记忆和理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历史学习中尤为重要。

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很细,有的甚至在教材的小字中,如果平时不仔细阅读教材并有意识地对重要知识点加以记忆,考试时就会茫然无措。

在学习中要多动笔,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对答组合选择题、比较选择题很有帮助。

其次,在日常练习中,要遵循解题的基本步骤,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答题能力,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概括、综合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1、独立思考做练习。

其目的是考查自己的记忆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看书籍资料,也不能看其他同学的答案。

要求从头至尾一口气做完,即使有生疏的题,也应该猜测一个选项。

2、对照答案找差距。

其目的是发现思维误区,更正历史思维。

必须对照答案找出不同之处,针对它们认真思考,有的未必是自己错了,要敢于质疑历史资料或权威,历史思维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3、针对差距来看书。

其目的是查漏补缺,检查自己的记忆和思维问题。

看看在第一步中历史基础知识记错了没有或错了多少,若是记忆出了问题,应加强记忆。

但是,全部记住了未必就能全部做好。

如果看着历史书就不能答对题,那只能说明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还较欠缺,这就必须加强思维训练力度,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4、围绕问题再思考。

其目的在于巩固练习中的知识点,理清历史思维过程,真正弄懂不清楚的问题,形成历史自学能力。

在上述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甚至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通过思考自己能够解决,有的可以询问同学得到解决,还有的必须请教老师才能得到解决。

一定不能让存在的问题悬而未决,那只会使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远。

第三,不断总结不同类型的选择题的答题方法,认识其解题规律。

顺序选择题可以确定首尾看中间;

组合选择题应明确肯定或否定一个和两个组合项,再看备选项的组合情况来作答;

程度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可以采用优选法;

比较选择题要细心找相同或不同,反复比较才不会出错;

材料选择题只要结合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或古文阅读的相关能力要求答题即可。

最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并总结练习中的心得体会。

这对于形成历史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近年来历史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改成的组合选择题(以下简称“组合题”)考查能力的力度愈来愈大,同学们普遍反映解答这类题目时失分率很高。

如何指导学生答好组合题呢?

以下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供同学们参考。

一、限定语突破法

做组合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这是解题的关键。

因此我要求学生解答组合题时,要像语文划分句子成分那样,抓住题干中的每一个字,尤其要抓准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从而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排除错误选项原得正确的选项。

如:

美西战争与日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最典型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二者相似之处有:

①新殖民主义国家向老殖民主义国家挑战②战争在交战双方的国土之外进行③战争对亚太地区局势影响重大④战争加剧了美日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比较历史事件和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解答此题的着眼点是再现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基本史实,然后再从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目的、性质、地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

此题难度不大,用排除法可排除④,因为美西战争时,日本刚从甲午中日战争中获利,并脐身于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之列,那时日本尚无同美国争夺太平洋和美洲的实力。

答案:

B

[解题指导]本题属于类比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思维障碍是不善于发现可比项即寻找可比点。

排除障碍的方法有:

①纵向回顾不同历史事件的前因、经过和结果,以便认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横向对照,尤其要从类似的方面寻找可比点。

二、背景切入法

对于原因类多选题,我教给学生一个基本的解题思路:

把历史事件放在发生前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从中找到根本原因、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

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是:

①进行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②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③大量吸收外来移民④内战后工业、农业得到较协调发展

B.①③④ 

C.①②④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以及准确再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

本题迷惑性大的是选项①,这是所学的“美国内战”一目中提到的知识。

事实上美国领土扩张历时近一个世纪,如1898年吞并夏威夷。

西进运动也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过程,且西部开发本身也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晚期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题目要排除的是选项②,因为这时美国还是一个积极引进欧洲剩余资本的国家。

[解题指导]本题要求在多个选项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

解此类题的思维障碍:

①粗枝大叶,不能对每一选项仔细分析;

②出现知识空洞,对史实的分析和掌握不系统全面;

③缺乏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

排除障碍方法可采用:

①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②学习历史一定要注重对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

③做此类题一定要更为小心,对所有选项都要审查,再逐步缩小包围圈。

三、参照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形成了正向思维的习惯,因此解答某些题目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这些题目往往是完整的问句或叙述句,选项是答语。

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按照题干要求,先想一下正确的答案以及与之有关的史学界权威观点,把它标注一旁,但不盲从于权威,再以之为参照,对比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

“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这段话反映出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③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④拿破仑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答题本应依靠材料即论从史出。

这段材料前面一层意思表明了拿破仑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即反映了①和③,后一层意思表明拿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