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403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doc

水污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有机物指标:

①生化需氧量(BO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②化学需氧量(COD或OC):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CODMn或OC——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地下水;CODCr或COD——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地表水

③总有机碳(TOC):

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④总需氧量(TOD):

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C全部变为二氧化碳,H、N及S怎被氧化成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COD>BODTOD>TOC

2、水体自净:

①物理净化:

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②化学净化:

氧化、还原、分解

③生物净化:

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3、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五类水体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污水排放标准:

①浓度标准:

规定了排出口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其单位一般为mg/L

②总量控制标准:

是以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相适应的水体环境容量为依据而设定的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5、格栅:

①分为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

人工格栅倾角30°~60°,机械格栅(每日栅渣量>0.2m3)倾角60°~90°

②设计参数:

渠道宽度适当,过渠道水流速度一般0.4~0.9m/s,过栅流速0.6~1.0m/s;格栅工作平台应高出设计水位0.5m

6、沉淀法:

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运动,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污水池里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③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沉池)④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池)

7、沉淀类型:

①自由沉淀:

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的一种沉淀类型,直线下沉,且颗粒物理性质不变(沉砂池)

②絮凝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曲线下沉,且颗粒物速度质量性状等变(二沉池中间段)

③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

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5000mg/L以上)有明显泥水分离(二沉池下部和污泥重力浓缩池开始)

④压缩沉淀:

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二沉池污泥斗中、污泥重力浓缩池)

8、曝气沉砂池构造及工作原理及特点:

①构造(p37图10-21)

②特点:

(1)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2)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等作用

③工作原理:

两种形式的运动,水平的和旋转的,流速中心处最小,池的周边最大,砂旋转碰到池壁就向下滑落,到了槽里就出不来了,旋转时刻碰撞摩擦,使有机物被冲刷掉,使沉砂较为纯净,易于收集利用。

9、旋流沉砂池构造和工作原理

①构造(p41图10-24)

②工作原理:

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沙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的沉砂装置。

污水由切线方向流入沉砂区,由于受离心力作用不同,砂甩向池壁在重力作用下沉入砂斗,水带着有机物流出。

砂斗内沉砂可采用空气提升,排砂泵等排出,达到砂水分离效果

10、沉淀池:

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

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分为:

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p4310-26)

11、气浮池:

①机理:

在水中形成微小气泡形式,是微小气泡于水中悬浮颗粒物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项混合体,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漂浮絮体,形成浮渣层被刮除,实现固液分离

②基本条件:

(1)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细微气泡

(2)必须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3)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物质产生黏附作用

③应用:

(1)石油、化工及机械制造业中的含油(包括乳化油)废水的油水分离

(2)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如造纸废水中的纸浆纤维及填料的回收(3)含悬浮固体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工业废水的预处理(4)取代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特别适用于活性污泥絮体不易沉淀或易于产生沉淀的情况(5)剩余污泥的浓缩

④气浮法的类型:

(1)电解气浮法:

电解水,正负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气泡

(2)分散空气气浮法:

微孔曝气气浮法、剪切气泡气浮法(3)溶解空气气浮法:

真空气浮法、加压溶气气浮法(多用)

⑤如何提高气浮效果:

投加化学药剂

(1)混凝剂:

改变废水中悬浮颗粒的基本性能,使废水中的细小颗粒絮凝成较大的絮状体

(2)浮选剂:

改变亲水性和疏水性(3)助凝剂(4)抑制剂:

抑制某些物质气浮,不妨碍要去除物质的气浮(5)调节剂:

调节PH

12、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

答:

气浮法:

能够分离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者小于水的细小颗粒,适用于活性污泥絮体不易沉淀或易于产生膨胀的情况,但是产生微细气泡需要能量,经济成本较高。

沉淀法:

能够分离那些颗粒密度大于水能沉降的颗粒,而且固液的分离一般不需要能量,但是一般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

第十一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13、呼吸:

分为好氧呼吸和缺氧呼吸

①好氧呼吸: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②缺氧呼吸:

以氧化性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③发酵:

以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中间产物为电子受体

④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

电子载体不是直接将电子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

14、脱氮除磷:

①生物脱氮:

含氮化合物经氨化、硝化、反硝化、同化后转变为氮气而被去除的过程。

(1)氨化反应:

微生物经加氧或水解脱氨基,使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

(2)硝化反应:

在亚硝化菌或硝化菌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3)反硝化反应:

缺氧条件下,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硝酸盐—亚硝酸盐—氧化氮—氧化亚氮—氮气)

(4)同化作用污水中的一部分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部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成分排出

②生物除磷:

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或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是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中磷的浓度大大降低,排放大量富磷污泥达到除磷目的

15、微生物生长规律的一般表现:

图p8811-4

①延迟期(适应期):

适应时期,细胞数目不变或减少,体积增大,末期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

②对数增长期:

细胞数目以恒定速率成直线增长(大小、性质基本不变),消耗了大量底物,细胞内代谢物质丰富,是作为研究的理想材料

③稳定期(减速增长期):

生长速率下降,细胞个数趋于稳定,并随之死亡,菌胶团形成,内分泌物增多,活性污泥絮体开始形成。

具有氧化有机物的能力,还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④衰亡期(内源呼吸期)生长速率为零,靠内源呼吸,呈衰退性,由于能量降低,絮凝体吸附有机物能量显著,活性污泥性降低,泥较为松散

16、产率系数:

反应系数g(生物细胞量)/g(降解的底物)

反映了底物减少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成正比),污水生化处理中的重要规律

17、微生物增长的比增长速率,说明微生物增长速率与现有微生物浓度X成正比

其中微生物群体比增长速率——莫诺特方程

μ——比增长速率μmax——μ在限制增长的底物达到饱和浓度是的最大值

S——限制增长的底物浓度KS——饱和常数,即μ=μmax/2时的底物浓度

18、微生物增长的基本方程——

描述了微生物净增长速率g和底物利用速率u之间的关系

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

19、活性污泥:

①组成:

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无机悬浮固体(Mii)

②性状:

活性污泥是粒径在200~1000μm的类似矾花状的不定形的絮凝体

20、活性污泥评价:

①生物向观察

②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包括Ma、Me、Mi、Mii四者在内的总量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它包括Ma、Me、Mi这三样;一般MLVSS/MLSS在0.7~0.8左右

③污泥沉降比(SV%):

通常使用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来表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一般在30%左右

④污泥体积指数(SVI):

静置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SVI=沉淀污泥的体积(ml/l)/MLSS(g/l);它是判断污泥沉降浓缩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100~150为好,越大沉降性能差,越小污泥活性差

21、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p103图12-1

22、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吸附阶段和稳定阶段

①吸附阶段:

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

②稳定阶段:

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利用

23、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四种形式:

①推流式曝气池②完全混合曝气池(图12-7)③封闭环流式曝气池(推流+完全混合)④序批式反应池(SBR)(图12-9):

注水-反应-排水

24、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特点

(1)工艺结构简单,曝气池兼二沉池功能,无污泥回流设备

(2)耐冲击负荷(3)反应推动力大(4)操作灵活(5)污泥沉降性能好,有效防止丝状菌膨胀(6)计算机自动控制

25、氧化沟:

p117图12-21

26、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

R——污泥回流比:

回流污泥流量/进水流量

θc或SRT——污泥泥龄:

曝气池中活性污泥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

27、构成活性污泥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①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

即活性污泥

②污水中的有机物:

它既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的食料③溶解氧:

没有充足的氧,好氧微生物既不能生存们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28、曝气设备:

鼓风曝气、机械曝气

区别:

鼓风曝气是液下曝气,机械曝气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