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33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docx

《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docx

浅议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

谢海燕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3期

摘要:

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学术诚信的现状以及学术诚信失范产生的原因,并对加强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提出了几点治理途径:

不断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设立学术监督机构,加大惩处力度,从而从根本上铲除学术不端衍生的土壤,推动学术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途径和方法一、引言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高校教师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

重视高校教师的学术诚信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师的尊严、名誉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关系到合格的创新人才的目标实现,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术创新的能力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高校教师的学术诚信缺失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对学术造假问题的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抄袭、剽窃、一稿多投、捏造数据、权钱交易等一系列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对此教育部也颁发了很多相关性的文件来遏制这种现象。

然而事与愿违,这种学术诚信缺失的治理却不尽人意,种种学术不端现象仍然层出不穷,这使得教师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社会名誉跟公信力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高校教师作为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对推进我国学术科技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教师的学术诚信建设,就要重视学术诚信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分析原因,不断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设立学术监督机构,加大惩处力度,从根本上铲除学术不端衍生的土壤,进而推动学术良性发展。

二、高校教师学术诚信的现状及其原因

1.高校教师学术诚信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功利和浮躁的不良风气在学术研究领域逐渐蔓延开来,学术研究违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成为当前高校整治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领域。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学术立项、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学术研究成果的评价和论文及成果的发表。

在学术立项的环节中,有的项目申请者在职称、简历和研究的基础方面造假,提供虚假的信息。

在学术项目的具体研究过程中,存在抄袭、剽窃、侵吞他人研究成果等不端行为,甚至伪造实验数据、文献、注释及研究的最后成绩、故意阻碍他人的研究活动等等。

在学术成果的评价阶段缺乏健全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机制条例,测评人员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影响最终的审核或者得奖荣誉。

在学术论文及成果的发表中,有的教师伪造数据,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还有的根本没有参加学术创作,不劳而获地直接霸占学生的科研成果,及在他人学术的成果上署名或者没有经过本人允许私自使用他人的署名,等等。

这些不良的学术不端行为,直接反映了我国当前学术诚信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2.学术诚信失范产生的原因。

2.1学术机制的问题:

在国内高校,学校对教师科研项目和经费、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取得多少发明专利等有一定的要求,鼓励教师发表科研论文、规定在教学年度内需发表论文,否则影响评优评先甚至是职称评定,这些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是“鼓励”和“逼迫”教师造假。

加之学校的科研经费比较紧张,相关部门失察,缺乏关于科研技术的培训、缺乏有效的监管约束制度,评议制度中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些都给学术不诚信提供了方便之门。

2.2学术功利化。

由于政府的行政主导和利益驱使,高校内部的学术评估和学术奖励及其学术经费体制和教师职称晋升的相关制度福利待遇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驱使打破自身的原则和规律,通过所谓的“前进”创造出的所谓的“成绩”。

跻身名校行列的目标更是一种被权利金钱扭曲的体制。

2.3社会的不良风气:

研究的环境越来越杂乱,法律制度相对非常薄弱等。

社会上学术界抄袭、未经别人同意就盗用他人文章章节、不经他人同意胡乱署名,这些情况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甚至都见怪不怪,可以说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这种风气盛行也影响了高校的学术建设。

2.4造假成本低,惩戒措施的不得力:

由于对学术不诚信行为缺乏关于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明确规定,打击学术不诚信大多为批评教育,最严厉的手段也仅止于解聘或开除公职。

与造假成功后所取得的巨大名利相比,这样的风险简直可以被造假者们忽略不计。

三、加强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校教师学术诚信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结合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要治理好学术不诚信现象,应对日益严重的学术诚信中存在的危机,笔者认为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术诚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有关学术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司法介入。

法制化是学术诚信治理的关键所在,学术诚信治理的法制化,让学术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遵,进而自觉明确学术道德底线。

2.设立专门的学术规范监督机构,加大惩处力度。

如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设立学术诚信委员会,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定,对一些在学术上不诚信的行为可按相关规定进行惩处。

当前,我国高校虽然在学术失信方面有一些规定,但是实施不够具体,处理中主观随意性较大,使得惩处的力度和效果不如人意。

因此,要有效制止这种学术不诚信行为,就要在明确具体的惩处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处理,对故意破坏学术规范

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依据规定严厉处罚。

同时,要赋予这些机构的独立运行权利和威慑力,有这些机构独立调查,召开听证会,独立处理最终公布结果。

同时,还要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3.加强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开展教师岗前学术诚信教育培训。

增强教师对学术诚信的深刻认识,要树立正确的学术观点,形成以诚信为本,以弄虚作假为耻的观念,提高学术良知和学术道德,自觉抵制学术不诚信的行为;其次,培养正确的学术观、道德观。

学术科研需要老老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在学术道德操守上我们必须率先垂范,守住为人为师的道德底线,只有自己问心无愧,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第三,开展艰苦奋斗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对于创新性的研究,其难度都比较大,需要学者倾心竭力,需要学者具有锲而不舍、不怕艰难困苦的顽强探索精神,这才能获得创新的良好成果。

深入研究还要有守住寂寞的思想准备,明确急功近利有悖于科研之道,靠自身的真才实学争取利益。

四、结语

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构建,是一项长期、系统和艰巨的工程,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共同努力、多方位多层次地监督管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并持之以恒,会最终达到一个学术清明,百花齐放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付艳.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危机与对策研究—从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看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2]陈龙(导师:

谭焱良).德育视野下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3]何祥林,黄吴静,徐丽.教师为本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2010.22:

68-71.

[4]曾鵑.关于高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的思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02:

78-80.

[5]郭淑玲.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实施途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北京师范大学,

2012:

45-46.

[6]秦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视野—高校教师必须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J].教学与研究,2014:

5-7.

作者简介:

谢海燕(1975—),女,汉族,湖南新田,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监察室副主任,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