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2776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提纲及小抄网络参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心理学主要包括知识方面的教学,也包括情感动作技能方面的教学。

学习心理学主要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课程安排、帮助解决学生情绪失常和学习困难等问题。

学科心理学研究各科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包括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各特殊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心理规律。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结合。

教师心理学研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心理特点和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的领域,探讨教师的知识、能力、性格、教师威信、专家型教师解决问题的特点。

10.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有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科学的普遍法则。

科学是指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和学问,即发现事物真相、探求原理和规律的知识学问体系。

现代科学研究是一种范式研究,也就是以一定的框架、范式结构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知道学与教的活动。

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

1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

教育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因此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称之为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

13.心理学的两个学科特性:

自然科学属性、社会科学属性。

教育心理学也具有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这样两方面的科学性质。

14.教育心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

一种是外推的基础研究范式,即将心理学的原理和学说直接用来设计学习条件和课堂教学实践,强调实验室研究结果和有关抽象理论概念的直接应用;

另一种是具体学科教学范式,如语文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等。

15.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①二者共同关心教育与发展关系,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道德品质的发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内容②二者侧重点不同,教育学研究的内容是教育现象中的宏观性问题,而教育心理学则着重研究教育活动中比较具体微观性的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①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②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③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成果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流。

16.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

1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①提供先进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②总结教育经验和规律,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③提供方法手段,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8.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教育的理念与信念。

19.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其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20.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

各历史时期的标志是?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879年被誉为“19世纪的亚里土多德”的德国学者冯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至50年代末)。

①主要发展方向是自然科学化;

②广泛吸收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有关教育的内容扩充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③将教育心理学的实验原理运用推广到教育实际部门。

三、成熟、完善时期(20世纪60到80年代末)成熟完善时期,重大转折时期。

研究内容和体系出现了很多的进步,其主要标志:

①研究内容日益集中,学科体系逐步稳定。

形成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双峰对峙”的发展格局;

②理论观点之间分歧冲突日趋缩小,相互融合吸收。

联结主义逐渐上升发展为强劲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③更加重视结合教育实际,积极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④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的研究异军突起。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1.人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

人的发展主要包括:

身体、心理、认知、社会发展四个方面。

2.什么是心理发展,其实质是什么?

广义的心理发展:

指个体终身发展中心理发展、发展以及变化的有次序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狭义的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成熟。

心理发展实质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心理发展的一般(基本)特点是什么?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4.心理发展由一系列连续而又相互区别的几个阶段构成,是一个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加速期出现在什么时间?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加速期分别出现在(幼儿期)和(青春发育期)。

6.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点)是什么?

一、少年期(初中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的速度而言则相对平稳。

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

①在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成人感,但由于心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心理上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水平还较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③辩证思维开始萌芽,使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使初中生产生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增强,出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⑥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

⑦初中生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根据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自控力还不强。

二、青年初期(高中阶段):

高中生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趋于成熟和稳定,个性与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更加丰富和稳定。

①青年初期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接近成人;

②高中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已具有一定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形式逻辑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③高中生社会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有了深刻发展;

④高中生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在心理上把自己分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并且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开始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冲突;

⑤高中生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7.什么是“学习准备”“关键期”“终身发展”?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阻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这一概念由奥地利习性学家罗伦茨首先提出。

终身发展问题主要研究人从出生前到终年的全程发展规律。

认为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连续的发展着,发展是毕生的过程,贯穿于人生命的全过程。

其主要观点是:

①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②发展是多维度的,主要包括了生物、认知和社会三个维度;

③发展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心理发展的各层次和方面发展的速率、进程是不同的;

④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年龄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影响因素,此外还包括与历史时期有关的生物和环境因素以及对个体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不平常事件。

8.个体从出生到成熟(0-18岁左右)大致经历了六个关键期:

新生儿(0-1个月)、1岁左右、3岁左右、6岁左右、11-12岁左右(女)或13-14岁(男)、17-18岁

9.哪些因素影响着心理发展?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具影响的两个因素是遗传与环境。

遗传因素是指与遗传基因相联系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

环境因素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

另一类是人类社会环境,即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

10.如何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后天环境、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二者在人的心理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能片面的把人的心理发展归结于哪一种因素。

片面夸大遗传作用的“遗传决定论”和片面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以及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共同决定论”都是错误的。

第三章学习理论

1.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孔子对学习的理解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什么是学习?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次广义的学习专指人类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3.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说明事物的内在本质,两种方法:

一是将研究对象进行概念上的规定,通过下定义来揭示某一事物或者现象的实质;

二是把研究对象加以分类,通过划分类型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内在性联系。

4.学习有哪些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把学习的类型分为五种:

①联想性②尝试③模仿性④顿悟性⑤含有推理的学习。

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划分为: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学习四种。

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两种。

后者又分为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安德森将知识学习分为: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两大类。

梅耶提出了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三种类型的分类方法。

国内学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智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五种。

第四章知识学习

1.知识的学习、掌握及迁移应用问题,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2.什么是知识?

狭义的知识:

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广义的知识:

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广义的知识观得到普遍的认同。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是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的(传统的知识观对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类型根据知识的反应水平:

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知识的抽象水平:

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来源:

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

3.奥苏贝尔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将知识分为:

表征、概念、命题、规则及高级规则五类。

加涅按知识学习的结果将知识分为: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及态度五类。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分为: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程序性知识(技能)又分为:

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运用。

4.掌握了知识就是发展了能力。

5.学习知识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知识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

6.理解是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材料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会影响理解的过程和结果。

7.什么是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理解是指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8.影响知识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①学习材料的内容②学习材料的形式。

影响理解的主观因素有:

①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

包括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直接的基础性知识,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更一般的经验背景。

②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主动联系”一个是当前学习内容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另一个是当前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信念或经验之间的联系。

 

2012年陕西中学教师资格证32开指导书:

小抄

陕西中学及小学2012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复习大纲指导书(小抄也有)

跟新版教材完全配套

用指导书不需要参加辅导班,效果更佳。

节省了您听课的时间和费用。

就算你去参加辅导班老师也是划书上知识点,还是需要自己整理出来知识点才能背诵。

如果有什么关于材料问题可以加我274398477我空间里也有陕西省教师资格证中学的材料,以及关于统考改革的一些措施

陕西教师资格交流群189546155

材料包含陕西教师资格证的四门教材知识点。

教育学部分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教育是人类社会独特、永恒的现象,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往,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教育的产生即教育的起源问题,它由来已久,是分析教育本本质,了解教育活动的一把“钥匙”。

3.教育的产生有:

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

4.神话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物一样,都是由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昄依于神。

5.生物起源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把教育看作动物的本能行为,从根本上否定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性和意识性,是偏颇而错误的观点。

6.心理起源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䘵,提出了对教育起源的认识,认为教育就是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模仿是教育的起源,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因而是不全面的。

7.劳动起源说:

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出发,提出了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二教育从劳动中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主要观点是:

①教育从人类产生的时候就存在了,②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产生为条件的,语言和教育是同时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劳动起源说,是不完善、不确切的。

8.交往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代表人物是我国学者叶澜,著作《教育概论》。

教育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劳动中的关系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对每个人来说,一生中学习的开始并非在生产劳动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人首先学习的是生活不是生产。

9.教育的发展:

原始教育阶段、古代教育阶段、现代教育阶段。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

教育在发中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三个阶段,即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1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教育没有从人类的诸多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教育内容和手段简单、粗糙、原始,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12.古代教育阶段:

古代教育主要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象主要是奴隶主阶级的子弟,目的是培养官吏、文士、武士、政治家等。

欧洲产生了斯巴达、雅典两种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13.夏朝建立庠、序、校等教育机构。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

14.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学校教育的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学校教育制度尚未健全。

15.封建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里无论官学和私学都以“四书”“五经”和反映封建伦理道德的“三纲五常”为教育的内容。

欧洲封建社会宗教神学居统治地位,逐渐出现了两类教育: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以培养教士为目的,其教育内容以“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骑士教育以培养勇敢善战的骑士为目的,其教育内容为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16.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教育方法呆板,奉行强迫与棍棒教育;

官学与私学并存等。

17.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现代教育特点表现为:

教育的普及性;

义务教育形态出现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形式多样化;

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

教育国际化。

18.教育的内涵(定义):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第二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

就是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

2.对教育目的的理解(简答):

首先,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的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其次,教育目的即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最后,教育目的首先是学校的教育目的。

这主要体现在:

①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②学校教育工作者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

③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他们有一定区别。

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而狭义的培养目标则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由此可见,教育目的(广义的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部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目标(狭义)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教育目的必须集中反映、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

培养目标则是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因学校与专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也因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第三章学生

1.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共有的本质属性:

①学生是有自主性的人②学生是完整的人③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认识学生的本质必须从人共有的本质属性和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两方面来考察。

2.学生是一种社会角色,它有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显著特征表现在(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具体表现在:

①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②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③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二、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③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3.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的一个特点,也是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特点。

以学习为主,这是学生质的规定性。

第四章教师

1.教师:

就是在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

2.教师劳动与其他社会劳动的明显不同是教师以自身的言行品德影响和感染学生。

3.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复杂性⑴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变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⑵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⑶影响学生的因素是复杂的,不仅有学校教育的影响,而且还有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⑷教师职业既需要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又需要他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既需要他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有的一切能力,又需要有高尚的品格。

②创造性⑴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都是非常复杂的,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学习特点。

⑶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都没有一定的常规,每次出现都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处理。

这种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③示范性⑴教师通过自己的德、才、学、识,用有格力量去感化学生。

⑵中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以及他所倡导的思想观点、行为准则必然也必须成为学生效法的榜样。

⑶在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用正确的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④长期性⑴教师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⑵劳动效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检验。

⑤空间的广泛性的时间的连续性。

学校虽然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学校又不可能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因而学校也就不可能把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完全集中在学校内部。

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会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⑥个体性和集体性。

(从教师的自我备课、讲课等个人活动和与其他教师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两方面来说)

4.教师职业角色:

教师既是教育者、文化传播者,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5.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