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2689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Word文件下载.docx

(1)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2)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

即乘2;

(3)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

配平FeS2+O2→Fe2O3+SO2

在Fe2O3前乘2FeS2+O2→2Fe2O3+SO2

配平铁原子4FeS2+O2→2Fe2O3+SO2

配平硫原子4FeS2+O2→2Fe2O3+8SO2

第四步:

配平氧原子。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O2=2Fe2O3+8SO2

四、分数配平法

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

(2)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

(3)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

配平C2H2+O2→CO2+H2O

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C2H2+O2→2CO2+H2O

第二:

利用分数配平氧原子C2H2+5/2O2→2CO2+H2O

去分母,即全部乘2。

得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C2H2+5O24CO2+2H2O五、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

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

CH3OH+O2――2H2O+CO2。

然后配平氧原子:

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

2CH3OH+3O2==4H2O+2CO2。

以上的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联系起来应用的。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配平,首先要观察其反应方程式的特点,然后再确定适当的配平方法加以配平。

一般来说,观察和配平的顺序为:

有氢看氢,无氢看氧。

原子团优先配平,单质最后配平

配平时应该注意三点:

a.不得更改化学式。

b.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分数。

c.化学

计量数互为最简整数比。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叫化学计量数。

一、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1、宏观:

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进行有关反应物或者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学化学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要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切实抓住以下三个守恒。

(一)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在化学反应2X2+3Y2=2R,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XY 

B.X2Y3 

C.X4Y6 

D.X3Y2

解析:

该反应表示两个X2分子和三个Y2分子反应生成两个R分子。

反应前,每2个X2分子含4个X原子,3个Y2分子含6个Y原子,则反应每2个R分子中也应含4个X原子和6个Y原子,因此R的化学式为X2Y3。

选项为B。

例2:

Y2+2□=4XY中方框里应填写的化学式为:

A.X2Y2 

B.X2Y 

C.X3Y4 

D.XY2

〔分析〕根据两边原子种类不变,方框中肯定有X。

根据原子数目不变,左边Y原子数为2,而右边Y为4,因此方框内定有Y原子。

又综合方框系数“2”分析,应选B项。

(二)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加热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10g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8.4g铜,原混合物中含铜多少克?

该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

若设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x,则含氧化铜为10g-x,所以x+(10g-x)×

(64/80)=8.4,得x=2g

(三)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例题2.一定质量的镁和碳酸镁混合物,经高温煅烧,直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

〔分析〕这里包括两个反应:

2Mg+O2

2MgO 

MgCO3

MgO+CO2↑对于镁粉来说,生成物质量增加了,增加部分是反应物氧气质量。

对于碳酸镁来说,生成物质量减少了,减少部分是CO2质量,且增加量等于减少量。

答案是44%。

质量守恒定律的四种主要理解形式,即:

(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注意是“化学变化”注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

将100g酒精和50g水混后后得到150g酒精溶液,由此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这一说法对吗?

酒精和水混合,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不变,但它在初中范围内认为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注意是“质量定恒”:

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它方面的守恒,如:

“体积”、“重量”等方面不一定守恒。

如: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2CO+O2

2CO2,这个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质量是守恒的,从体积方面来看,在相同条件下是2体积的一氧化碳和1体积的氧气发生反应,只能生成2体积的二氧化碳,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相等。

有的反应体积可能守恒。

用A、B、C、D四个相同的封闭装置进行某物质在氧气中缓慢氧化实验。

实验前用弹簧秤称重,四个装置的重量均恰好等于10牛。

A装置留于本地观察,假设B装置运到月球称重,C装置运至南极称量,D装置在太空轨道上的神舟七号飞船上称重。

结果A装置仍为10牛,B装置重量小于10牛,C装置重量大于10牛,D装置重量为0牛。

由此说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一定守恒,你认为正确吗?

质量守恒定律中强调的质量守恒,而题中四个装置在实验前后称量的是却是重量。

由于地球上不同的位置物质所受重力不等,月球重力约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太空为失重状态,所以重量当然不一定守恒,但是其质量是永远守恒的。

3、注意“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

这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包括反应物过量的部分。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指反应后新生成的,不包括原先就存在的。

例3:

11g碳和33g氧气充分反应,可以生成44g二氧化碳,对吗?

判断是否正确的关键,就是要看11g和33g氧气是否都参加了反应。

由化学方程式:

C+O2

CO2可知,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很显然,33g氧气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要小于(11+33)g,即小于44g。

此题的说法是不对的。

例4:

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为25g,B为10g,C为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生成,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由题目条件确定利用第一种理解形式,关键是弄清反应物有哪些,生成物有哪些,以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很明显,A和C质量减少,为反应物。

A、C参加反应的质量分别是:

A:

25g-10g=15gC:

5g,B、D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B生成的质量为:

21g-10g=11g,由质量守恒定律,设生成D的质量为x。

则:

15g+5g=11g+x

∴x=9g故反应中A、B、C、D之间的质量比为15:

11:

5:

9

(二)如果在封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不管反应进行如何,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例5:

纯净的锌片6.5g恰好和93.7g稀盐酸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可知,6.5g锌可生成0.2g氢气和13.6g氯化锌,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锌溶液,如果反应在封闭容器中完成,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为(6.5+93.7)g,反应后物质为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所以氯化锌溶液质量=(6.5+93.7)g-0.2g=100g,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3.6g/100g×

100%=13.6%。

例6:

现有100g澄清石灰水和2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2g,求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后所有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与沉淀质量总和等于(100+20)g即120g。

所以过滤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20-2)g即118g。

Ca(OH)2+Na2CO3===CaCO3↓+2NaOH可知,过滤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沉淀质量2g不难求出生成碳酸钠质量为2.12g,所以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12g/118g×

100%=1.80%。

(三)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相等

这实际上是质量定恒定律的基础,即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为什么守恒的原因。

例7: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可能含有C、H、O元素

从燃烧产物水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不能确定了。

选C

例8:

某有机物4.6g完全燃烧,需耗氧9.6g,生成CO28.8g,水5.4g,试判断该有机物中( 

)A.只含C、H元素 

B.只含C、H、O元素C.不只含C、H、O元素 

D.不含氧元素

解析:

本题初看与例7差不多,学生很容易做错,实际上须通过计算来判断该有机物中所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C、H两种元素,关键是判断该有机物中有无氧元素和其它元素.计算可知:

8.8gCO2中含C质量 

8.8g×

=2.4g

O质量 

8.8g-2.4g=6.4g 

5.4gH2O中含H质量 

5.4g×

=0.6g

5.4g-0.6g=4.8g

∵产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为:

24g+0.6g=3.0g<4.6g

∴该有机物中不只含有C、H两种元素.

(四)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不变,各类原子个数也不变

既然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当然原子种类也就不变了。

各类原子个数不变,这实际上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

例9:

黑火药是我国石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S+2KNO3+3C====K2S+N2+3X↑,则X的化学式是( 

A、CO 

B、SO2 

C、NO 

D、CO2

由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反应前后硫元素、钾元素、氮元素的原子数目均已守恒,反应物中还有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X显然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又X前有系数3,所以每个X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故正确答案为D。

下载:

往80g盐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到86.3g,求参加反应锌的质量。

由于反应前盐酸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氢气的质量之和。

若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则根据反应后Zn+2HCl=ZnCl2+H2↑可知产生H2的质量为(2x/65)g。

因此,80+x=86.3+(2x/65),得x=6.5g。

二、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不同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

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化学方程式表示哪些化学意义?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简明的表达形式。

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表达了化学反应的意义。

(1)“质”的含义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以及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2)“量”的含义 

从宏观看,表示了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如果反应物都是气体,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

从微观看,如果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化学方程式还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分子个数比。

例如,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

“质”的含义:

经点燃,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

“量”的含义:

从宏观看,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即氢气跟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

8,从微观看,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这个化学方程式还表示了每2个氢分子跟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水分子。

2.化学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

(1)化学方程式中的加号“+”和等号“=”有特定的化学意义;

反应物间的“+”号表示物质间有“反应关系”,即用“+”号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故应将“+”号读成“与”、“和”或“跟”。

生成物间的“+”号表示物质的“并存关系”,即反应后同时有这样几种物质生成,故应将“+”号读成“和”。

“=”号则表示“反应生成”和“质量守恒”的意思,即左边那些物质“反应生成”了右边那些物质。

CuO+H2

Cu+H2O应读成:

在加热条件下,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了铜和水;

而不应读成:

氧化铜加氢气等于铜加水。

(2)由于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右两边所表示的是物质的转化关系,故左右两边不能像数学方程式那样可以倒写或移项。

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化学方程式2KClO3

2KCl+3O2↑表示①氯酸钾等于氯化钾加氧气;

②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氯酸钾,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氯化钾和氧气;

③在二氧比猛的催化作用下,经过加热,每122.5g的氯酸钾分解后可以生成74.5g氯化钾和48g氧气。

④2个体积氯酸钾加热分解后可以得到2个体积氯化钾和3个体积氧气。

答:

②③两种说法正确。

3、书写化学反应式时应注意①加热时用表示,反应条件只有一个时,写在等号的上方,多个时分写在等号的上下方。

如2KClO3﹦2KCl+3O2(加热,MnO2催化剂)②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出现了气体,需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的右边注“↑”符号。

③在溶液中的反应,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生成物中出现了固体,需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的右边注“↓”符号。

4、程式中“↑”和“↓”的用法:

学方程式中,“↑”和“↓”是我们用来表示生成物和反应物不同聚集状态的符号。

但是学生常常不能正确使用。

这里通过一些具体例子说明这两个符号的用法。

表示气体产物1.凡是反应物中都是固态或液态,而反应后生成了气态物质,就应该在这种气态物质的化学式后边用“↑”符号标出。

2KClO3

2KCl+3O2↑CaCO3+2HCl=CaCl2+H2O+CO2↑2.如果反应物中也有气态物质,生成物虽为气体也不用“↑”表示。

S+O2

SO2 

CO+CuO

Cu+CO23.固态或液态反应物,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生成物呈气体逸出,也应用“↑”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NaCl+H2SO4=NaHSO4+HCl↑如果生成物虽为气体,但溶解在溶液中,没有逸出,则不用“↑”表示。

4.固态或液态反应物,如果生成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气体的,均应分别用“↑”表示。

如2H2O

2H2↑+O2↑5.反应物中的气体物质一律不用“↑”表示。

二、表示不溶性固体生成物1.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不溶性沉淀物,则在这种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后边用“↓”表示。

H2SO4+BaCl2=BaSO4↓+2HCl这里生成的HC1存在于溶液中,不用“↑”表示。

Ca(HCO3)2

CaCO3↓+CO2↑+H2O生成物中的沉淀和气体分别用“↓”和“↑”表示。

2.如果反应物本身是固态,生成物虽是不溶性固体,也不用“↓”表示。

3.在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虽然是可溶的,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呈晶体析出,也应用“↓”表示。

如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中发生这样的反应: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4.反应物中的不溶性固体,也一律不用“↓”表示。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

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进行计算;

2、计算步骤:

例:

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①解,设未知量 

[解]设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克二氧化碳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O2 

CO2 

③标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2   

44

和已知量、未知量 

3g 

  x

④列比例式,求解 

=11g

⑤简明作答 

答:

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11克二氧化碳。

计算要领:

写准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

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练习:

1、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多少克氧气?

2、6.5克锌与足量的衡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3、实验室电解50克水,当生成4克氢气时有多少克氧气产生?

(选做)4、红磷在钟罩内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必须过量(为什么?

)假设:

罩的容积为5.6升,氧气密度为1.43克/升。

(空气中氧气约占1/5体积)问最少需燃烧多少克红磷才能把氧气完全消耗掉使实验获得成功?

(空气中氧气约占1/5体积)(知道体积密度能算质量吗?

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

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

所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同于数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中的“+”号应读成“和”,不能读成“加”;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号,应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

每个方程式都有三种读法,现以2H2O

2H2↑+O2↑为例说明。

(一)物质读法:

式读作“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二)粒子读法:

式读作“在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结构粒子的变化,并反映出粒子个数的比例关系。

(三)数量读法:

式读作“通电时,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数量关系。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题型及解析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冰熔化成10g水B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D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解析D。

质量守恒定律指①化学反应,②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所有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数目 

D物质种类

解析C。

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其中,一定不变的有: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

一定改变的有:

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有:

分子的数目,物质的种数,元素的化合价,反应物的体积与生成物的体积。

3、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的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分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应等于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之和,而不等于蜡烛的质量,选项A是错误的。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增加了,选项B是正确的。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由于氧气逸出,剩余物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选项C是错误的。

选项D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本题选B。

二、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题1、X、Y各10g充分反应后,Y剩余,生成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