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266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重点课文字词句及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定独自享有的权益

3.光阴可惜古义:

值得珍惜今义:

值得惋惜

4.所以设教古义:

用来......的今义:

因果关系的语句中表结果或结论

5.秉烛夜行古义:

火把今义:

蜡烛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古义:

祖辈和父辈今义:

单指祖辈

6.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古义:

不用说

今义:

连词,义同“不论”、“不管”

7.眼中了了古义:

明白今义:

助词

8.愈往而不知其所穷古义:

尽,完今义:

贫穷

9.可欣可泣古义:

值得今义:

可以

10.在此数段耳古义:

语气助词今义:

耳朵

11.亦复寓目不忘古义:

过今义:

居住

12.问焉以资切磋古义:

凭借今义:

钱财,费用

13.所谓交相问难古义:

驳诘今义:

困难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饥饿

空乏其身使......经受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使......坚韧

行拂乱其所为使......受到阻挠

汗牛塞屋使......出汗

2.动词作名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3.名词作动词:

人恒过过错

4.意动用法:

(1)不耻下问以......为耻

(2)老吏史苦之认为......辛苦

(3)是己而非人以......为是

(4)是己而非人以......为非

5.秉烛夜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困于心即“于心困”,内心困扰

2.判断句: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3.倒装句: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2)亦复何在“何在”,即“在何”,在哪里

(3)以能问于不能“问于不能”,即“于不能问”

(4)以多问于寡“问于寡”,即“于寡问”

4.省略句:

(1)(余)往惜,(张生)不与,(余)归而行诸梦

(2)(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

孔孟论学

  一、词语解释

  1、五十而知天命 知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易 

   

生 

  

  3、今夫弈之为数 为 

  4、进,吾往也 进 

  二、句子解释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三、下列句中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

A、不学则殆 B、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C、思援弓缴而射之D、七十而从心所欲

  四、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五、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 

,四十岁称 

 ,五十岁称 

 ,六十岁 

   ,七十岁称 

耄耋(maodie)则是指 

  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8分)

  六、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四个成语

 1、 

   2、 

   3、 

   4

  七、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因而这句话也可以写作“尽信书,不如无书”。

请举一两个事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来论证这句话。

                                 

  八、常识填空

  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

《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

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

  孔子:

 

    

孟子:

  《论语》:

《孟子》:

九、语段理解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  ) 奕(  ) 诲(  ) 鸿鹄(  ) 缴(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   ”通“   ”,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   ”通“   ”,意思: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   ”通“   ”,意思: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意思: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通“   ”,意思:

  3、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

非然也

  4、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

  5、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勉学》

观点

论证方法

论据

修身利行(涵养德性以利于行)

以补不足

行道以利世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古之学者

今之学者

种树

年幼时勿失良机

举例论证

诵灵光殿赋

精神专利

思虑散逸

年老时不可自弃

日出之光

秉烛夜行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博览精要之处,不拘泥细枝末节。

何必仲尼居……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

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  )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  )世也;

今之学者为己,修(  )身以(  )求进(  )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  )其华(  ),秋登(  )其实(  );

讲论(  )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已(  )后,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勿失机(  )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  ),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  )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  )夜行,犹贤(  )乎瞑(  )目而无见者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  )设教,但明练(  )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  )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

以此得胜,宁(  )有益乎?

光阴可(  )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  )机要,以济(  )功业;

必能兼(  )美,吾无间(  )焉。

 1. 解释下列句子: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2.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北齐(  )

3.归纳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4.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

(用文中词语回答) 

 

5.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6.“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7.“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一、一词多义:

然: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子:

子不问藏书者乎?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焉: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二、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祖父 

子孙 

无论 

所有 

可惜  

三、填空:

  1. 

《黄生借书说》选自,作者是(朝代)的袁枚。

在文中他自称为“”。

2. 

从文中找出三对意思相反的词:

 3. 

与本文中“”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汗牛充栋;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4. 

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余、、,第二人称代词有。

 5. 

课文论述了“”的观点;

作者分析对比了借书者和藏书者对于书的心理和行为,前者是珍惜留恋,表现为“”,后者却以“”为理由将书束之高阁。

最后,向黄生提出了“”的希望。

  6. 

课文第2节主要论述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

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书,好不容易借来了,担心着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会抓紧时间去读。

课文第3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正面是;

反面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四、选择题: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C.子孙弃者无论焉

   D.若业为吾所有

下列句子中,“为”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非独书为然

   B.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C.为一说,使与书俱

五、简答题:

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作对比的?

   

  2. 

课文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翻译句子: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估俟异日观云尔。

为一说,使与书俱。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为一说,使与书俱。

6.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段中,作

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正面是_____________,反面是_____________

_。

9.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②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③为—说,使与书俱。

  9.选文作者是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人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写本文的真正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札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二)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

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②录毕,走送之 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意思。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

(一)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试作简要说明(至少说出两条)。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和文段

(二)的作者都写到了幼年读书的情况,从选文看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最是不济事(  )  2、眼中了了(  )    3、方寸无多(  )     

4、微言精义(  )   5、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 6、坡洒然不倦(  ) 

7、与我何与也(  ) 8、迄无佳文(  )     9、老吏史苦之(  )  

10、其龌龊亦耐不得(  )   11、孰有如孔子者乎(  )(  )     

12、惟虞世南(  ) 13、往来应接不暇(  )  14、且过辄成诵(  )

15、悉贮其中(  )(  )    16、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17、岂非没分晓(  )    18、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  )     

19、过目成诵(  )  20、韦编三绝(  )  21、虽生知安行之圣(  ) 

二、翻译句子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5)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6)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7)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朝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家,_____家。

他以________闻名于世。

为“________”之一。

2、找出本文的成语:

3、关于读书的方法,本文作者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主张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郑燮为什么反对“过目成诵”的读书方法?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列举孔子、苏轼的事例,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选的第②段主要论证了:

“读书应该也必须深入研读”。

B、孔子读《易》的事例证明“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乃读书之术。

C、“老吏史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虞世南等人的事例与孔子、苏东坡的研读形成了鲜明对比。

问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翻译句子 

(1)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然则问可少耶:

(3) 

问与学相辅而行也 

(4) 

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