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137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9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团山矿床580m730m矿段开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3可研遵循的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程标准;

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2)充分利用矿山现有设施,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减少工程投资,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

(3)安全、环保要遵循“三同时”的原则,要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矿山开拓方案要充分考虑各矿床开拓现状和生产管理的方便,合理的规划各矿床的相互联络,对提高各矿床的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将很有好处。

1.4地质

大团山铜矿床位于青山背斜的北东端的南东翼,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分布较稳定,形态简单,矿体产状与受控岩层产状一致。

矿体走向北东30~35°

,倾向南东,倾角中等,在不同地段倾角略有变化,最大70°

,最小10°

,一般35o~50°

全矿床累计查明252个矿体,其中主矿体1个,编号为XⅠ2;

次要矿体13个,小矿体16个,其余为零星矿体。

主矿体XⅠ2矿体赋存于小凉亭组下部,位于大团山岩体的东侧,分布于19~47线之间,是本矿床最大的矿体,约占全矿床总资源/储量的67%;

具“层控”特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基本与围岩一致。

1.5设计利用矿石量

小凉亭组主矿体-565m~-730m中段间的矿石量942.72×

104t,设计全部利用,次要矿体、小矿体、零星矿体,本次可研不考虑开采。

1.6主要设计方案

1.6.1采矿方法

Ⅰ#盘区采场分别布置在-580m、-610m和-670m水平,在-580m留设20m厚斜矿柱,采用中深孔回采,无轨出矿。

Ⅱ#盘区-580m以上采场布置在-580m水平,并在-580m水平留厚20m斜矿柱,采用中孔采矿,无轨出矿;

-580m以下以浅采为主,局部矿体较厚处采用中深孔落矿。

Ⅲ#盘区在-565m留20m斜矿柱,在-670m布置采场,凿岩硐室分别布置在-565m和-610m水平,采用大孔回采,无轨出矿。

Ⅳ#盘区防止上部采空区进一步扩大,在-565m留25m宽垂直矿柱,将上部采空区与下部开采隔开,-610m水平分别在矿体顶、底盘沿走向布置采场,底盘采场采用中深孔落矿并兼顾回收上部底台,-670m采场沿走向布置;

-610m顶盘采场与-670m采场采用大孔回采,无轨出矿。

Ⅴ#盘区在-565m采空区边界-580~-565m处留20~30m垂直矿柱,在-670m中段布置采场,凿岩硐室分别在设在-565m和-610m,采用大孔回采,无轨出矿;

其中-565m底台采用辅助采场中深孔回收。

1.6.2矿山工作制度、生产规模

(1)矿山采用年工作330天,每天三班,每班八小时工作制。

(2)生产规模:

中深孔落矿采场,每米崩矿量4.5t/m,堑沟受矿,无轨设备出矿,单个采场生产能力600t/d,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单个采场生产能力240t/d;

大孔落矿采场,每米崩矿量25t/m,堑沟受矿,无轨设备出矿,单个采场生产能力1000t/d;

少量浅孔采矿采场,单个采场生产能力100t/d。

大团山矿床-580m以下同时二个盘区进行生产,结合上部盘区生产情况,-670m中段按排1800t/d的生产能力,是可以达到的。

1.6.3矿床开采顺序的安排关系到生产衔接、安全回采、采空区地压管理、采空区处理等因素。

矿床开采顺序设计推荐从上而下回采,即先采-670m中段,在-670m水平留10m~15m的永久倾斜矿柱,采后充填,首先是尾胶充填(灰砂比1:

8,厚10m~15m),上面全尾砂充填,后采-730m中段。

1.6.4开拓方案

结合冬瓜山矿新老区的建设和生产现状,大团山矿床采用主副井开拓方案。

即主井为冬瓜山主井(提升矿石),副井为大团山副井(提升人员和材料设备)。

-670m中段与-730m中段运输及通风排水方案主要内容有:

a.矿石提升运输:

大团山-580m以下矿石由铲运机卸入溜井直接下放到-730m中段;

再由10t电机车牵引4m3底侧卸式矿车运到大团山矿石御矿站卸矿,经溜井溜至-875m中段,再由-875m转运至冬瓜山主井旁矿石卸矿站卸矿,经破碎后由冬瓜山主井提至地表矿仓。

b.废石提升运输:

-580m以下产生的废石由铲运机铲运到废石溜井至-670m中段,再由20t卡车卸入新溜井(-670m~-730m)至-730m中段,再由10t电机车牵引4m3底侧卸式矿车运到新废石溜井(-730m~-790m),下到-790m,由卡车运送到需要充填的采场或冬辅助井卸载站从冬辅助井提升至地表。

c.人员、材料、设备的提升由大团山副井罐笼承担。

d.通风:

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新鲜风从大团山付井进入,东风井回风的对角式通风系统,多级站抽出式通风方式。

根据系统风量风阻,设计仍利用-460m、-520m风机为一级机站,东风井+100m井口风机为二级机站的两级通风系统。

e.排水:

根据日常水文观测数据,目前大团山-580米以上(-520~-580米)坑道涌水量约为2000米3/d,矿坑水主要是生产用水,预测未来(-670m~-730m)矿坑水量约2500米3/d(含生产用水)。

根据目前正在施工的冬瓜山铜矿-730m排水方案,由于坑道涌水量不大,所以冬瓜山铜矿老区各中段涌水分别采用放水钻孔下到-730m水泵房、扬送至地表。

f.充填系统

大团山矿床充填系统利用冬瓜山铜矿开拓设计充填系统,即充填料在地表制备,共6路充填管路通过充填钻孔下至-280m中段,其中4路经-280m中段充填巷道通过充填钻孔下至-670m中段接冬瓜山矿段井下充填管道。

另外2路充填管道为改建的老区充填系统,通过团山盲井下至-390m、-460m;

-580m以上采空区的充填,充填管路布置在-390m中段由充填钻孔放尾砂浆进入采空区。

-580m以下采空区充填:

是在-460m中段至桦树坡的充填管线上破口接管由钻孔下放至-580m中段,充填-670m、-730m中段的采空区。

1.7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为:

14962.01万元。

其中:

建设投资13503.61万元,建设期利息725.49万元,流动资金732.91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11619.74万元;

年均总成本费用6045.98万元;

年均增值税金为:

1750.52万元;

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为902.04万元;

年均利润总额6238.85万元;

年均所得税为1559.49万元;

年均净利润为4679.37万元。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36.5%,大于基准收益率10%,项目可行。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9.66%,大于基准收益率10%,项目可行。

综上:

(1)项目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项目从财务角度是可行的。

(2)建议项目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通过扩大利润空间以抵抗产品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项目综合经济指标详见下表。

经济评价指标汇总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投资总额

万元

14962.01

 

1.1

建设投资

13503.61

1.2

建设期利息

725.49

1.3

流动资金

732.91

2

资金筹措

14897.67

2.1

项目资本金

4315.36

2.2

项目负债资金

10582.31

2.3

其他资金

0.00

3

年均营业收入

14937.40

4

年均总成本费用

6045.98

5

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

902.04

6

年均增值税

1750.52

7

年均息税前利润(EBIT)

6323.74

8

年均利润总额

6238.85

9

年均所得税

1559.49

10

年均净利润

4679.37

11

总投资收益率

%

42.45

12

投资利税率

59.68

13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108.43

14

贷款偿还期

银行借款

5.66

含建设期

15

平均利息备付率

1459.98

16

平均偿债备付率

107.65

17

项目投资税前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36.50

财务净现值(I=10.%)

32338.33

全部投资回收期

4.47

18

项目投资税后指标

29.66

21893.23

5.02

19

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43.41

20

盈亏平衡点

生产能力利用率

34.08

2地质资源

2.1矿区及矿床地质概述

2.1.1矿区地质概述

2.1.1.1地层

矿区除部分地段为第四系冲积、坡积层覆盖外,出露地层均为三叠系中、下统,局部有上统零星分布;

深部工程揭露的地层有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上统诸地层。

与狮子山铜矿床成矿关系较密切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下统的塔山组(T1t)、中统南陵湖组(T2n);

老鸦岭铜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二叠系上统的大隆组(P2d);

大团山铜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下统小凉亭组(T1x);

花树坡铜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

冬瓜山铜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石炭系中上统船山组(C3c)和黄龙组(C2h)。

小凉亭组(T1x)主要为泥质灰岩,钙质页岩夹中厚层状灰岩等,变质后为大理岩、透辉石角岩、夕卡岩夹角岩等。

2.1.1.2构造

褶皱:

区内主要褶皱为青山背斜,亦是区内的主要构造。

背斜全长22.5公里,宽约8公里,为一短轴不对称褶曲,轴线总方向为40~50°

,并向北东倾伏。

背斜南西、北东两端分别略向西、东偏移呈“S”形展开。

断裂: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按其生成时期分为成矿前断裂和成矿后断裂。

成矿前断裂主要有近南北向、东西向和北东向三组,少数呈北西向。

与本矿床成矿有关的断裂主要有青山脚~东狮子山断裂、白芒山~西狮子山北坡断裂;

其他断裂有包村后山断裂、曹山断裂。

成矿后断裂有三组,以北西~北西西向为主,次为近东西向及北东向,断裂性质为张性、张扭或压扭性,延深不大,对矿床主矿体的连续性无影响,主要有阴涝~大冲破碎带、铜塘冲破碎带、龙塘湖破碎带,属张性断裂。

阴涝~大冲破碎带在本矿床的-580米中段有坑道揭露,延深较大外,其他延深200~300米,规模均较小。

层间构造:

青山背斜在其褶皱变形过程中,因铅直面上所受水平应力不均匀及横跨褶皱叠加的影响,常在C2+3/D3w、P1g/P1q、P2d/P2l、T1x/P2d等岩石力学性质相对差异较大的界面上发生滑脱,从而为形成狮子山矿区多层状层控式夕卡岩矿床奠定了基础。

节理:

本区节理有三组,分别为北西向、北北东~南北向和北东东~东西向。

三组方向基本与主构造方向一致,以北西向为主,另两组次之。

2.1.1.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广泛发育,出露面积约3平方公里,多为小型侵入体。

浅部沿“网格状”构造格架侵入,构成浅成~超浅成相“网格状”岩墙~岩枝体系,侵入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白垩世,属燕山旋回产物。

矿区主要岩体自北至南有包村岩体、曹山岩体、白芒山岩体、青山脚岩体、大团山岩体、胡村岩体等,岩性以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为主,次为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等。

其中青山脚岩体与本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

矿区内所见脉岩主要有闪长玢岩、煌斑岩,次有花岗斑岩、闪长正长斑岩等。

2.1.1.4变质作用与热液蚀变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近岩体发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远离岩体多发生热变质作用,局部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发生动力变质作用。

变质岩岩性受原岩岩性所控制,而变质的强弱则与距离岩体远近有关,热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有大理岩、角岩、石英岩等,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带状分布的夕卡岩。

区内热液蚀变强烈且普遍,大多叠加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之上,主要有钾化、硅化、碳酸盐化、硬石膏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等。

近背斜轴部等地段,蚀变特别强烈,两翼蚀变渐弱。

2.1.2矿床地质概述

2.1.2.1矿体地质特征

,一般35~50°

由于受横跨褶曲的叠加影响,沿走向矿体均显舒缓波状起伏,尤以各线中部最明显。

矿体内部结构尚属简单,除矿体中部少数地段出现夹石及端部有分支复合现象外,总体上看比较完整。

在27线附近有一石英闪长岩枝穿插。

矿体在27A以南,由于受到岩枝影响,分支复合现象明显,总体上矿体较完整。

矿体走向长819米,最大延深652米,赋存标高-330~-790米。

工程见矿最大厚度101.64米,最小1.35米,平均29.21米,厚度变化系数为67%,属较稳定变化类型。

矿床的次要矿体主要分布在大隆组、小凉亭组和塔山组。

小矿体均呈透镜体状,多数分布在石英闪长岩岩枝穿插频繁、围岩蚀变剧烈的外变质带,因而产状多变,形态复杂。

主次要铜矿体的赋存特征见表2-1。

表2-1大团山铜矿床铜矿体赋存特征一览表

矿体

编号

长度

(m)

厚度

空间位置

矿体形态

矿体产状

勘查线

标高(m)

走向

倾向

倾角(°

T1x

XⅠ1

256

23.33

11~21

-350~-557

透镜、似层状

NE

SE

30~40

XⅠ2

819

29.21

19~47

-330~-790

似层状

35~50

XⅡ2

524

6.52

15A~35

-301~-714

薄层状不连续

30~50

XⅢ

120

6.43

23~27

-300~-451

透镜状

35~45

P2d

DⅠ1

340

4.11

11~21A

-421~-708

薄层状

25~55

DⅠ2

419

5.6

19A~33A

-546~-840

25~50

DⅠ3

86

3.41

35B~39A

-587~-799

40~50

DⅡ1

232

3.8

15~21A

-416~-500

DⅡ2

611

5.4

19~39B

-534~-799

钼矿体分布于大隆组的上、中、下各层位,赋矿层位稳定,厚度及品位变化都不大,具有一定的规模。

全矿床累计查明11个钼矿体,其中主矿体1个,编号为MoⅡ2,次要矿体5个,编号分别为MoⅠ1、MoⅠ2、MoⅡ1、MoⅢ1、MoⅢ2,其余为零星矿体,基本上与大隆组的铜矿体共生。

主要钼矿体MoⅡ2赋存于大隆组中部偏上层位,呈薄层状,平面上分布于21A线~47线,从23线~39A线部分与DⅡ2铜矿体边界吻合,矿体头部基本有工程控制,深部边界尚未控制。

矿体形态为薄层状,矿体膨胀、收缩、分支复合现象明显,矿体走向NE30°

倾向SE,倾角30~40°

,走向长726米,最大延深205米,赋存标高-507~-742米,平均厚度7.37米,厚度变化系数为99%,属不稳定变化类型。

其他钼矿体较小,产状多变,形态复杂,多为薄层状~狭窄透镜体状,一般都未有很好控制。

2.1.2.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有含铜夕卡岩型、含铜角岩型、角岩夹含铜夕卡岩型、含铜磁黄铁矿夕卡岩型、含铜磁黄铁矿型、含铜硅质岩型等。

矿石工业类型为单铜原生硫化矿石。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有自形晶结构、半自形-他形晶结构,片状、鳞片状结构、海绵状结构(填隙结构)、乳滴状结构、网格状结构、晶骨状结构,共边结构等。

矿石构造有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斑杂状构造、次块状构造、胶状构造等。

2.1.2.3矿石组分

矿石矿物成份: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磁黄铁矿,次有方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微量的有银金矿、辉铋矿、自然铋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石英、斜长石、方解石,次要矿物有硅灰石、透闪石-阳起石、符山石、钾长石、方柱石、角闪石、黑云母,微量矿物有绢云母、红柱石、绿泥石等。

矿石化学成份:

主要有用组分为铜,综观全矿床的主次要铜矿体,大多数矿体的品位在1%左右。

各矿石自然类型以含铜磁黄铁矿型矿石铜品位最高,含铜磁黄铁矿夕卡岩型矿石和含铜夕卡岩型矿石次之,含铜夕卡岩夹角岩矿石再次之,含铜角岩型矿石和含铜硅质岩型矿石较贫,其他各类型矿石铜品位均较低。

矿石平均化学成份详见表2-2。

表2-2大团山铜矿床矿石化学元素平均含量表

元素

Cu

(主)

S

(伴生)

Au

Ag

TFe

SiO2

AL2O3

含量

1.02

3.15

0.32

12.73

10.56

46.18

8.37

CaO

MgO

Co

Mo

Bi

Ge

Se

19.49

3.38

0.010

0.00804

0.0065

0.0045

0.004

Pb

Zn

Mn

As

Te

Ga

F

0.069

0.168

0.12

0.002

0.0003

0.00147

0.1012

(注:

Au,Ag单位为g/t,其余单位为%)

矿石目前可利用主要有益组份为铜、金、银、硫及钼,其特征分述如下:

铜:

全矿床平均含量1.02%,铜品位变化系数61%~141%之间,属较均匀~不均匀变化型。

主矿体(XⅠ2)表现为走向上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升高,倾向上,均是中部较富,边部较贫。

从矿体的厚度与铜品位的关系上看,铜含量与矿体的厚度成正相关,但近岩体部分此种特点不甚明显。

金:

在含铜黄铁矿矿石、含铜夕卡岩中含量最多,平均分别达0.93g/t及0.51g/t。

在石英闪长岩矿石中含量最低只有0.04g/t。

金在矿体中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总体趋势是远离岩体金含量较低,近岩体的金含量较高。

金的嵌布型式以晶隙金为主,占87.7%,其次为包体金,占11.06%。

银:

在含铜黄铁矿矿石、含铜夕卡岩中含量最多,平均分别达13.60g/t及13.90g/t。

在石英闪长岩矿石中含量最低只有6.73g/t。

银在矿体中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与铜正相关与金不相关。

硫:

在各类矿石中含量普遍较低,在含铜黄铁矿矿石含量最多13.6%,平均含量8.75%~9.10%,其它矿石中含量较低,在石英闪长岩矿石中含量最低只有1.12%。

钼:

钼在主矿体中呈不均匀散布,据不完全统计(XⅠ1+XⅠ2)中,钼平均品位仅0.004%,其分布特点是近岩体地段含量偏高,而远离岩体含量偏低。

矿床中有害组份主要有砷、氟,其余含量较低。

在铜精矿中均未超过规范要求,氟和MgO在铜精矿中的含量均低于原矿,矿床中有害组份没有影响。

2.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矿石加工性能概述

2.2.1矿区水文地质概述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矿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区内山顶最高标高245.53米,山谷标高20~50米。

平均年降水量1370mm,最大年降水量2173.7mm,最小降水量58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