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095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故城县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0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0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孔孟(节选)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高兴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

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备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看察而产生。

孟子则曾斩钉截铁的说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往拜他。

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

“望之不似人君。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

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

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

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安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

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被奉为经典,对中国思想史有宏大的影响。

——节选自黄仁宇《孔孟》

1.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生态度方面,孔子“轻松高兴”“坦荡”“悠闲”,孟子则忧患、紧张。

B.在人性善恶方面,孔子内心存在性恶论,孟子则明确主张性善论。

C.在“礼”方面,孔子非常重视“礼”,孟子对“礼”则不大重视。

D.宋朝以后,《孟子》地位高于《论语》,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二者地位不同了。

2.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说明,孔子并不很自信,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观出。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经常警惕防备不仁,又要靠由内外看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本性产生的。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式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不很严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激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还相当安静的社会,他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有恢复的希望,这表现了他一腔复古的热忱。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

我故曰: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古诗文阅读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敢问夫子恶乎长长:

擅长B、必有事焉,而勿正正:

预期

C、则塞于天地之间塞:

充满D、今日病矣病:

生病

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直养而无害何以利吾国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狱讼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寡人之于国也

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孟子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他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

“难言也。

”但他还是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知言”的危害。

7.翻译下列句子。

(1)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5分)

(2)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

(5分)

(二)诗歌鉴赏(11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8.

(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

(2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景物,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9.就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0. 

(1)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2)岁寒,。

(3)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4),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题

打工仔(杨崇德)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以为是个流氓的乌黑墨镜。

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

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到像个老板。

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

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

阿贵只是笑而不答。

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

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

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

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

阿贵就死缠,说:

“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

”发爷还是不肯去。

阿贵就说:

“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

”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

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

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

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

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

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

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延街去瞧去望。

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

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

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

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

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

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

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

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

“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

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

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

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

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

发爷说:

“好好。

”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

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

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

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1)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推进情节,阿贵从深圳回家过年,不啻“天堂”来客。

发爷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个“天堂”。

陡笔一转,发现儿子原来在天堂里替人修脚,如五雷轰顶,气病而死。

B.这篇小说采深沉凝重,发人深省,反映了两种思想观念的冲突。

作者对阿贵是批评讽刺的,对发爷是赞美同情的。

C.发爷看阿贵替人修脚的一幕,颇有讽刺意味,他先是“好奇”,“出神地站了近10分钟”,觉得脚趾甲涂上红油,“很好看,很新鲜”;后来发现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就又打又骂。

D.发爷死后,阿贵在众乡亲面前为他修脚,这表明阿贵在向发爷忏悔,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E.发爷死的这个结局既使阿贵很伤心又让他获得了解放,这预示了阿贵将有比爷辈更好的命运。

(2)小说开头写阿贵回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三个作用,请写出来。

(每条不超过10个字。

)(6分)

                                       

(3)发爷发现儿子在深圳替人修脚,又打又骂,回来后气病而死,他为什么会这样?

(不超过15个字)而当村里人问他阿贵在那好吗,他却说:

“好好。

”这又说明什么?

(不超过5个字。

)(6分)

                                       

(4)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简要分析。

(8分)

                                     

四、实用文阅读(共25分)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题。

  朱元璋删《孟子》

  ①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

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

一位是亚圣孟子。

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

供在文庙里,四时八节派代表奉祀。

不定期地还要御驾出动到山东曲阜祭孔,那场面隆重浩大,庄严肃穆,九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他们两位磕头,以示崇经尊儒。

因此,孔子有“百代素王”之称。

去过曲阜的游客,都知道孔庙、孔府的规格,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