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01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

《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

注意事项:

江苏中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

1.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各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否则无效。

3.答题结束后只上交答题纸部分,试卷自己保管好。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河畔.(pàn) 漫溯.(sù) 遏.制(è)B寥.廓(liáo) 玲.珑(líng) 笙箫.(shēng) 忧郁.(yǜ)

C峥.蝾(zēng) 青荇.(xíng) 眷属.(juàn) 莽苍.(chāng)

D方遒.(qiú) 榆荫.(yīn) 漩.涡(xuán) 怀恋.(ni

2.下列各项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启碇.(dìng)

砥.柱(dǐ)

脊.骨(jí)

B.澎湃.(pài)

宁谧.(mì)

幽僻.(pì)

C.媛.女(yuán)

瑰.丽(guī)

翡.翠(fěi)

D.樊.笼(fàn)

夔州(kuí)

草坂.(bā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惆怅 糅碎(揉) 蔬菜 书生意气

B.浮燥(躁)荡漾

雾霭

灿烂前程

C.阡陌 招摇

清健

游目聘怀(骋)

D.抛锚 瞬息

流岚

姿态翩然

àn)

4.下列词语的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倩影 绛紫 缥缈 翁翁郁郁(蓊)

B.娥娜(婀)朦胧 班驳(斑)峨冠博戴(带)

C.玲珑 对峙 挺拨(拔)雷廷万钧

D.憩息 跋踄(涉)轮廓 层峦迭嶂叠

5.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终成眷.属.(家眷、亲属) 漫.溯(随意) 慰.藉.(安慰) 谁主沉.浮.(兴衰)B.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荡.漾.(起伏波动) 百.舸.(小船) 浪遏.飞舟(阻止)C.妖.童.媛女(邪恶的人) 斑.斓.(斑驳陆离) 寥.廓.(广阔) 指.点.江山(指着说)D.百侣(很多的伴侣) 漫.江(满) 挥.斥.(奔放) 峥.嵘.岁月(不平凡)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③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①借代

②通感

③比喻

④比喻

B①借代

②通感

③拟人

④比喻

C①比喻

②借代

③拟人

④拟人

D①比喻

②借代

③比喻

④拟人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是一个让男子都觉得汗颜的角色,其辣其狠使贾琏也只能望.其.项.背.的。

B.顷刻间,天空乌云滚滚,电光乍闪,随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雷声。

C.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

真是神.妙.莫.测.。

D.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

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

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句是(▲)A.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

杜甫《夔州歌》云: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

百牢关。

”古时歌谣说:

“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颅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预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B..也许那时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

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D.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10.下列作品、作家、写作年代搭配有误的一项A.《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925

B.《再别康桥》——徐志摩——1922

C.《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1989D.《荷塘月色》——朱自清——1927

11.下列关于词的有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

同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B词,始于南朝,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C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D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12.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依次由瞿塘

B.徐志摩的作品主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

《落叶》、《轮盘》等。

C.《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是诗人真诚良知的体现。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结尾告诉人们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同的豪情壮志。

B《再别康桥》表现了诗人故地重游时对往昔岁月和青春年少的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感情。

C《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作者博爱宽广的胸襟。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人们:

面临挫折要正确、乐观地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8分)

(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轻雾 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 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6、文中划横线所填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朱自清《荷塘月色》

A照

B泻

C泻

D照

27、关于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和写景的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月色下的荷塘 从上到下 B荷塘上的月色 从动到静

C荷塘上的月色

从光到影再到光与影

D月色下的荷塘

从荷到树

28、选文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这一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转折 B表示停顿 C表示递进 D表示解释说明

29、对文中前三句的理解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内心无限喜悦。

B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作者一会儿轻雾笼罩,变幻不定。

C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作者亦喜悦亦伤感。

D月光素雅朦胧,作者面对美景内心荡起淡淡的喜悦和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30、对语段所在的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面,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中,写尽了作者的内心和矛盾,这是与作者的心境不一致的。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一句转

折复句是前几句描写月色的总结。

作者又一次运用“通感”的修辞说法,把上文描写的月光、树影揉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既树立视觉形象又树立听觉形象,给读者以清新雅洁的艺术享受。

C作者在结尾处,突转笔锋,追怀江南采莲的旧俗,对故乡的惦念,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

不满以及对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作者在文章中感情的起伏变化具体表现为:

“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得。

(二)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18、《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按字数的多少划分,属于(▲)A小令 B中调 C长调 D单调

19、诗词讲究炼字。

在《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中,最符合炼字要求的一项是(▲)

A独 北 层 红 B染 透 争 击

C立 看 争 竞 D立 看 怅 问

20、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分,

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紧承“看”而来,“问”由“怅”而发。

C这句话主要是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着自然界、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涵,实质上是诗人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

21、对这首词的上阕的主要意思,概括的比较准确地一项是(▲)A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B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该由谁主宰的问题

C描绘了宇宙的万物都在竞争向上,蓬勃发展的景色。

D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三)

轻轻的我走了,那河畔的金柳,正如轻轻的来;夕阳中的新娘;我轻轻的招手,波光里的艳影,

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22、对这两节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地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2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漫溯”“挥一挥”等,以动

衬静,表现了画面的静态美。

C.诗中借以寄托告别之情的物象是“云彩”、“柔波”、“青荇”等自然物,意象选择独具特色。

D.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24、对全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的语言意境优美,感情真挚。

B诗中含有对康桥的热爱、赞美、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伤的忧郁的感情。

C所选的两节,体现了作者作为新月诗派创始人提出的主张,即诗歌应具有“三美”:

音乐的美、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