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9562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

《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河南省级文明单位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

1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7、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8、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1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1、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就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3、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绩观),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2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26、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7、党的作风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28、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29、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针对当时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纠正措施。

其基本内容是:

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

③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⑤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⑥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⑦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⑧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30、建设学习型政党主要任务: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3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32、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重要任务)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33、“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3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十二五”规划基本要求):

①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②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③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⑤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35、“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6、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对经济发展起到导向作用的五个方面基本内容: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③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36、“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①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③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④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⑤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37、“十二五”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38、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39、党的十七大着眼于改善民生,提出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4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2、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3、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成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44、毛泽东“两个务必”的内容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7、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8、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49、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50、十七大对“GDP”的目标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翻两番。

51、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2、民主政治的三种形式是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

5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3、从2008年9月全面启动到2010年2月基本结束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是:

党员干部受教育基础、科学发展上水平核心、人民群众得实惠目的。

54、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55、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7、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八大确认“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繁荣科学和文化艺术工作的指导方针。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

58、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9、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自觉划清①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59、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

59、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60、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①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②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③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⑤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61、党加强自身建设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62、十六届四中全会,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6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64、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

①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④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65、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66、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7、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68、党员、干部要做到“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69、我们把什么比作党的生命?

党内民主。

70、(党的三大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文中写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7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2、2005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指出,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73、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4、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战略指导方针,即坚持“三个面向”: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75、我党领导的两次革命分别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

76、2010年5月,中办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

77、《意见》指出: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

一是领导班子好;

二是党员队伍好;

三是工作机制好;

四是工作业绩好;

五是群众反映好。

78、《意见》指出,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

一是带头学习提高;

二是带头争创佳绩;

三是带头服务群众;

四是带头遵纪守法;

五是带头弘扬正气。

79、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

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7、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培育者。

9、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0、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1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最高风范。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1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着眼于①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②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1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灵魂、根本。

1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处理的三个关系,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自觉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正确处理先进性和广泛性、主导性和包容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

20、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21、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

22、先进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代表。

2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4、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5、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6、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7、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8、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六项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0、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重点在农村。

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3、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14、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5、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1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17、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8、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部分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

1、2011年,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和富民强省这一中心任务。

2、为构建和谐中原,省文明委提出“三省形象”具体内容:

文明之省、礼仪之省、开放之省。

3、文明单位: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由党委、政府授予的综合性集体荣誉称号.

4、文明单位的条件:

(1)组织领导好;

(2)思想建设好;

(3)改革开放好;

(4)生产工作好;

(5)文化建设好;

(6)文明风气好.

4、文明单位创建的主要内容: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生产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维护秩序稳定,创造优美环境。

5、全国文明单位评选标准:

①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

②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

③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

④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

⑤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

⑥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

6、文明单位创建的层次:

①县级、县级标兵文明单位;

②市级、市级标兵文明单位;

③省级文明单位;

④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⑤全国文明单位。

7、全国文明单位每三年评选一次。

每届期满后,须重新参加申报、评选。

连续三届保持荣誉称号的,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标兵”的荣誉称号。

对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是:

看基础、看发展、看变化。

出发点是:

保持先进性、不断创新。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