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87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

《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4清风语文Word下载.docx

2.品味《登高》情景交融、音律和谐的艺术特色,体会杜甫穷愁病苦的情感。

3.欣赏《琵琶行》对音乐描绘的高超手法,感受诗人通过琵琶女之口所表达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

4.体验李商隐通过各种意象所表达的深层情感,欣赏诗人朦胧幽美的独特艺术风格。

5.积累关于诗人及诗歌的基础知识。

发展要求

对四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体悟,感受人生的况味,理解“诗穷而后工”的意义。

教学建议

四首诗歌都是名家名作,课程安排有急有徐。

《蜀道难》重点要求学生把握李白飘逸疏放的诗风,雄奇浪漫的想象,以及李白借咏蜀道所要表达的情感。

《登高》是杜甫历来为人所称道的七律诗,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该首诗歌的艺术魅力,包括首联的张弛有道、颔联的境界浑融,同时感受杜甫一生都在吟哦的穷愁,受到艺术与情感的双重感染。

《琵琶行》是一篇优秀的长篇叙事诗,里面音乐描绘的技法,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及“天涯沦落人”的普泛化情感体验,是最能打动人处,在教学中把握这些重点。

《锦瑟》可以说是一首很封闭的诗,因为难懂;

又可以说是一首很开放的诗,因为人人都可以从中生发出自己的体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关注里面承载情感的典故与意象即可,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高境界就是情景交融,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这四首诗歌的共同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注意。

词别是一家

1.体会《虞美人》里沉痛的忧愁,欣赏李煜令人叹服的表现手法,体验里面暗含的哲学思考。

2.欣赏《蝶恋花》含蓄凝重清新的艺术风格,对晏殊词有进一步的了解。

3.感受《雨霖铃》铺叙、跌宕的表现手法和张扬率真的情感表达。

4.分析鉴赏《声声慢》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叠词,还有俗字化新的运用等,体会李清照晚年哀伤沉痛的情感。

在四首词学习的基础上,领悟“词别是一家”的含义。

四首词教学顺序可以灵活调整。

四首词都是婉约词,所以体会其中的婉约之处自是重点。

《虞美人》满腔愁怀,以及新奇多巧的比喻;

《蝶恋花》缠绵有致的意象与情境;

《雨霖铃》腾挪跌宕、层层铺设、淋漓尽致的表达;

《声声慢》叠词的强化运用、音乐性、抒情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必能够对词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对“别是一家”也会有所体悟。

在教学中,尽量安排学生开口多读,在吟诵中体会情感,并背诵下来。

文以气为主

1.对赋体有进一步的认识。

2.疏通《滕王阁序》的文意,熟读全文。

3.了解《滕王阁序》的内容结构,欣赏里面多姿多彩的描写以及用典,品味优美语言。

4.体会王勃“空余报国之情”的人生感慨。

5.欣赏《秋声赋》对声音的生动描摹,理解文章对“秋”一层更深一层的思考。

6.体味欧阳修从悲秋到对人事劳困的感慨的情感发展,领悟主旨。

对“文以气为主”的“气”即文章的气质品格及作者的气质品格有所理解。

感受中国古典作品流转圆融的美学特征。

两篇赋,看起来比较长,所以课时安排要得当。

时间拉太长,容易消磨学生兴趣;

太短,又不得要领。

《滕王阁序》一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以减少利用课堂疏通文意的时间,把重点放在里面景与情完美结合、用典与直抒胸怀交相辉映的优美词句的欣赏上,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触摸到作者的情感内核。

多读多诵,指导学生摘抄背诵经典文句。

《秋声赋》重点把握对声音生动描绘的高超手法。

同时,引导学生体悟作者不同一般的思考和开阔的视野,感受从悲秋到悲人事的深沉情感,体会人生的复杂与多姿。

蜀道难

方案设计

(一)

教材概述

《蜀道难》——本诗是本板块“诗从肺腑出”部分的第一篇阅读材料,是历来为人传唱不衰的名篇,也是李白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作品中雄奇绮丽的独特想象、挥洒恣肆的浪漫情怀是其最打动人心之处。

《蜀道难》取自乐府旧题,而李白却一破古乐府的短小与单薄,变之为丰富与充盈,完全跳出传统的赋体叙事的手法,运用古老的神话、恣意的想象、纵横的夸张、巧妙的比喻,把蜀道峨峨群山、危危羊径、葱茏高木、腾啸百兽的奇景惊心动魄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大胆直率、一次又一次“蜀道难”的呼喊也仿佛在读者耳边不绝地萦绕,于是那对蜀道雄风扼腕赏叹、对世事险阻深沉感慨的情怀,就有如黄河之水从纸面字面奔涌翻腾而来。

《蜀道难》中的浪漫风格,是学生把握的重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阅读,以开放和多元的设计,促使其思考李白的浪漫风格在诗中是运用的什么手法体现出来,深入全面体验李白心中的情感,乃至古代士子的共有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思路方法

本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再次更为真切地感悟李白的浪漫诗风,探究这种浪漫诗风体现出来所运用的独特表现手法,进而感受李白从肺腑中掏出的情感。

让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品味传统文学感人至深的韵味,提高审美修养,培养丰富的情感。

本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例如: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蜀道的风光图片,让学生对蜀道有一个感性直观的大致了解。

再有,可以播放课文的朗诵带,引导学生学习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师讲授;

师生对话;

媒体呈现(音乐、幻灯片、语言材料);

反复朗读;

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

1.预习《蜀道难》,早读多次朗读。

2.搜集李白的名诗名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1.回顾李白的相关知识,了解《蜀道难》与古乐府的关系。

了解一些乐府的相关知识,体会李白创新、独特的写作风格。

2.疏通诗歌的字句意义,把握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蜀道奇景;

抓住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调动想象,通过意象准确把握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欣赏诗歌神话、夸张、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深刻体会李白的浪漫风格。

3.通过对诗歌的反复吟咏,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造化神秀的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通过探究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感悟人生的坎坷曲折,体会人生的酸甜况味,提升一种人文情怀。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古代有一位诗人,非常喜欢喝酒,一喝酒就能出好诗。

他到了京城做官也天天泡在酒垆里。

一天,皇帝派人找去他游船,他竟敢抗旨不去,还拿着酒杯摇摇晃晃地说:

“我是酒中的仙人!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说的是哪一位了吧?

对,就是“诗仙”李白。

李白的很多诗歌就如刚才老师讲的那个故事一样,放浪形骸、恣意豪纵、气势磅礴。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这样风格的诗歌——《蜀道难》。

同学们,相信大家从小学到现在一定学过不少李白的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大家一边回顾李白的诗歌,是不是也一边感受到了李白诗歌非常独特的风格呢?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李白的《蜀道难》,再次领略他与众不同的风采。

推进新课

1.作家作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当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次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

《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

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代表作有:

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2.基础积累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

)     石栈(zhà

n)   猿猱(ná

o)

扪参历井(shēn)抚膺(yīng)巉岩(chá

n)喧豗(huī)

砯崖(pīng)峥嵘(zhēngró

ng)崔嵬(cuīwé

i)

通过预习,以及早读课的熟读,我们对《蜀道难》已有了大致的了解,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以每一部分起止为纲,填写主要内容:

部分

起止

内容

第一部分

开头——“天梯石栈相钩连”

追述蜀道神话历史

第二部分

“上有六龙回日”——“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高”

第三部分

“连峰去天”——末尾

蜀道之“危”

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诗歌第一部分讲了怎样的神话故事?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述)

明确:

在远古,蜀国有两个开国君主蚕丛和鱼凫。

蜀国很久很久以来都不和秦地相来往,在太白山之西有一条高峻险仄、只有飞鸟才能通过的山道,是最初由秦入蜀的通道。

秦国为了灭蜀,许诺送入五名美女,于是蜀王派了五名壮士前往迎接。

在回来的路上,看见一条大蛇钻入洞穴,五名壮士一齐将蛇往洞外拉,致使高山崩塌,五名壮士、五名美女都被压在了山下,而高山也分崩成了五岭,崭新的蜀道就此形成。

2.李白为什么要写这些神话故事,也就是说这些神话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1)神话实际上就是历史,非常艺术性地展现了蜀道形成这一历史过程。

(2)以神话而不是历史的手法叙说故事,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瑰奇浪漫的色彩,很有新意。

3.第二部分诗人描写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六龙、高标、冲波、回川、黄鹤、猿猱、青泥、悲鸟、子规等。

这些意象,气势浩大又婉转悲情,充分展现蜀道之“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隐含的情感。

4.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之“高”?

(1)神话:

“六龙回日之高标”。

古代神话中传说太阳神曦和每天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周行于天空。

李白把神话融入诗歌,虚实结合,连拉车的六条龙都越不过去只好返回,巧妙地表现了蜀道非同寻常的高度,可谓神来之笔。

(2)夸张: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连善飞的黄鹤也飞不过去,善攀援的猿猴也发愁,如此的夸张,把蜀道之高渲染得淋漓尽致。

(3)想象: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诗人想象,蜀道之高,高得可以让人触到天上的星辰,紧张得跌坐在地,让读者仿佛听到了诗人呼呼直喘的气息。

5.第三部分诗人又运用了哪些奇特的意象来表现蜀道之“危”?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狼”“豺”“猛虎”“长蛇”。

这些意象奇崛、凄厉,给人一种威慑,把蜀道之“危”点染得有声有色。

有拟人,如“飞湍瀑流争喧豗”;

有比喻,如“砯崖转石万壑雷”“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歌中总共出现了几次?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三次。

开头,第二部分末,结尾。

一唱三叹,摇曳多姿。

一方面,使得诗歌情感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另一方面,首、中、尾呼应,结构圆满;

再一方面,强化主题,意蕴鲜明。

第2课时

读李白的《蜀道难》,我们强烈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浪漫气息。

那么这样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浪漫味道,李白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呢?

下面我们来分析探讨一下。

1.学生齐读诗歌第一部分

诗歌一开篇就是三个连续的感叹词,一种情感如黄河之水从天而来,不可扼制、绵绵不绝的气势与潇洒就这样显露出来。

神话,给人以神秘与奇幻之感,在第一部分出现,为全篇的浪漫情调作了很好的铺垫。

2.学生齐读诗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描摹蜀道之“高”,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想象与夸张,恣意纵横、奔腾飞动,极具浪漫色彩。

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诗人描画了一些奇特的意象,如飞湍争喧,枯松倒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笔法变化多端,情味横生。

一连出现三次的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情感直白、率真,极具浪漫气质。

归纳总结(学生自由发言),并点出对学生平时写作很有帮助的写作手法:

(1)神话

(2)夸张

(3)想象

(4)比喻、拟人

(5)淋漓尽致的情感挥发

1.乐府

乐府原来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乐指音乐,府指官署,乐府的原始意义指司乐之官署,是官设的音乐机构。

乐府一名,据出土文物证明,在秦代即出现,到了汉武帝时,乐府才扩充为大规模的音乐专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和乐曲的采集。

乐府的含义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有演变。

乐府在两汉是指音乐机构,魏晋六朝从音乐着眼将乐府所唱的诗(歌诗)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构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唐代将虽未入乐而其体制意味直接或间接仿效乐府的诗歌,亦名之为乐府,宋元以后,称词、曲为乐府。

汉乐府民歌有着高度的思想性、“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同时也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今存两汉乐府歌辞谣谚作品,以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最为出名。

到了唐代,元白等人倡导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革新运动,强调乐府的创作要关注民生、针砭现实、指斥时弊。

为乐府开辟了另一个新天地,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整体风貌。

而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与诗人的思想精神、个性气质密切相关,不同诗人的思想精神、个性气质浸透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之中,从而形成诗歌风格的不同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的风格最粗略可分为两类:

壮美型与柔美型。

壮美型的包括:

豪放、雄浑、劲健、苍凉、悲慨等等,如杜甫的沉郁、苏轼的疏旷、辛弃疾的豪迈。

柔美型的则有:

清丽、飘逸、冲淡、典雅、纤浓等等,如李白的清新、李商隐的含蓄、李清照的婉约。

当然这只是最粗略的分法,有一些诗歌风格不能简单地归于壮美或柔美,如王维的空灵、贾岛的寒瘦,蒋捷的沉痛等等。

李白的这首《蜀道难》的风格当属壮美型,雄肆豪放、苍劲瑰奇。

分析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以下两方面是入手的上佳途径。

1.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

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意象,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但有所感并不是诗,从感到诗,这中间有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于是选定一些具体的形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

所以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诗的创造力、想象力,诗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

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大致有这些:

营造氛围;

借景抒情;

塑造背景或环境;

塑造意境;

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奠定情感基调;

以景衬境;

以景衬情。

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从而对诗歌的内涵与作者情感达到一个准确的把握。

2.关键词

古人评诗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关键的地方,最精练传神的一到两个字。

这一到两个字有时在诗歌的开头,有时在中间,也有可能在收尾。

一个巧妙的诗眼,往往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

所以对古诗关键字的把握与品评,往往能直捣诗歌的内核,抓到诗人跳动的灵魂。

《蜀道难》中开篇“危乎高哉”,接着即泼墨似的描绘蜀道这样的特点。

诗人大肆渲染“危”“高”,最终其实是落在一个“还”字上。

诗中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有两句都提到这个字: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从这两个“还”字上,我们可以隐约捕捉到李白内心隐秘的情感,至少可以体会到李白心中必有一种厌倦的情绪,有一种思乡的情感,所以才在不经意间两次提到“还”。

这就是关键词的作用。

李白的浪漫

——赏析《蜀道难》

谭燕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上又一位浪漫得彻彻底底、华华丽丽的诗人。

他的出身很有浪漫的情调。

人们大都非常清楚: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至于他的出生地、他的家世,就有点含糊了。

有人说李白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但自先世被贬就全家谪居在现在国外中亚地区,于是李白成了半个——我们现在说的时髦词——“混血儿”。

后来,又举家迁蜀。

当地人问李白的父亲:

“你们为什么会到这里呀?

你叫什么名字呢?

”李白的父亲只是微笑地摇摇头,说:

“就叫我李客吧。

”——一个四处漂泊、行走四方的客人。

也许正是李白父亲这游历八荒的“客”的品性,注定了李白骨子里从小就有着无拘无束的浪漫。

果不其然,李白自年幼就在精神的天堂中自由飞翔。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到青城山与道士交游。

可以说,李白青少年时代,就是在隐居与遨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的。

到了成年,李白则“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真正走出蜀地,拥抱中国大地的壮丽河山,在中国这片辽阔大地的上空尽情翱翔。

公元742年,李白第一次来到了京城长安。

他满心欢喜、满怀抱负,渴望着大展宏图、出人头地。

可是对长安城的新鲜感还没有冷却,他已经看到了灰暗残酷的现实,看到前面的路铺满荆棘。

李白的苦闷一日一日地增加,他不知道是坚持留在此地、让疲惫与失意把自己的才华与心魂销磨,还是潇潇洒洒地离去、访遍大川名山。

于是某日,他也许喝了很多酒,他举起酒杯,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蜀道难》。

“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声高叹,划破长空,从天而降,如闪电霹雳,突然而来,一刹那间就震慑了人心。

《蜀道难》的起句,非常独特,忽然而来,让读者在来不及设防间便被诗人倾注而下的情感与气势一瞬间征服,于是不自觉地跟着诗人的笔端往下走,与诗人的心以相同的频率一起跳动。

《蜀道难》的起句,为全诗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和盘托出

了诗人所要描绘的蜀道的总体特征:

“危”“高”。

接下去,按常理出牌的话,诗人应该对蜀道之“危”与“高”分别进行一番景色描述。

然而若是这样,李白就不成其为李白。

我们的大师是不会令人失望的。

他接下来另辟蹊径,思绪忽然乘坐时光隧道,以光的极速回到天地初分的远古,追述那似有似无、神秘缥缈的古老故事,用蒙太奇的手法为读者展现了蜀道开天辟地的形成经过——四万八千年前,蜀地一片莽莽苍苍,一条蜿蜒小道通向耸入云霄的峨眉山巅,因为五名中原美女的介入,因为五名蜀国壮士的英勇,“轰隆隆”,随着一声连天的巨响,美女与壮士不见了,五座更为峻峭的山峰拔地而起,一条崭新而更为险峻的蜀道就这样出现了。

于是接着,总算要讲蜀道的“危”了吧?

不,李白先讲蜀道的“高”。

李白是怎样描绘蜀道之高呢?

他没有直接讲,蜀道有多少多少万丈;

也没有直接写,蜀道如何抬眼

望不到尽头。

他只是长叹一口气说,我只知道驾着太阳的六条

龙啊,无法越过不得不回来;

从山顶冲下的河川就如离弦的箭;

善飞的黄鹤根本飞不过去,善攀援的猿猴也为此忧愁不已;

那条长长的蜀道,转转盘盘,九曲回肠;

我突然发现一伸手就可以触碰天上的星辰,紧张得屏住了呼吸,抚着胸口,跌坐在地,长长地叹息。

侧面烘托,融神话与夸张于一炉,一抹绚丽如丝的色彩紧紧抓住了

读者的眼睛与心。

只有“高”了,才更容易造成“危”的气势。

于是,到此时,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