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777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

《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 国学诵读大全Word格式.docx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

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赏析】:

 

纳兰性德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

途中,写下了这词,成就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上阕写山水行程。

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

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

如此壮丽之景,只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

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着,风雪交加嘛,一更接一更,真是吵死个人。

写景毕竟为抒情。

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

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中的温暖的无尽的思念。

这首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齐的对称之美。

其一、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是写空间上的延续;

下一阕,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

其二、上一阕,强调“身”,行程之中身好累。

“‘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在哪里呢?

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大河小川,山海关外,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总之,身在旅途,军营帐篷中。

这里面有多少的不得已呀!

真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下绵绵无尽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

下一阕,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苦。

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

心好苦,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续。

其三、上一阕,无论是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

下一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闻,写听觉。

“故园无此声”,那有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温馨,令人留恋的甜蜜和温馨。

其四、上一阕,从大处着眼,铺写一路行程中的这一处,从白天到黑夜,这一处中的千万帐灯火。

重在写外,表现外在的时空印象;

下一阕,从小处落笔,内敛到“我”这一帐。

重在写内,展示这一帐内“我”的耳闻以及“我”的内心感受。

时空尽在“我”的“耳”中、“心”中。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

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

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

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

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

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

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秋思

唐代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赏析

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

吕岩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①横野:

宽阔的原野

  ②弄:

逗弄。

  ③蓑衣:

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牧童》一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

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

  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①安仁:

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

船桨。

  ④怪生:

怪不得。

  ⑥使风:

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故事

  诗人杨万里是我国古代的诗人。

  一天,他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那时候,天空被白白的雾笼罩着,远看像座白塔;

近看,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

这种白雾不是一片片的,而是整个的。

两旁的芦苇是深绿色的,偶尔有一两只翠鸟飞到了芦苇上头,叽叽喳喳的叫着,芦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

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

  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船上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那两个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他们没有划船,而是无忧无虑地坐在那里,脸上总是嘻嘻哈哈的,只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诗人看见了,很奇怪:

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

他看着看着,哦!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

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

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

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可以参阅。

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通:

无)

译文及注释

佚名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逗乐。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是调皮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茅檐:

茅屋,茅屋的屋檐。

吴音:

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太。

锄豆:

在豆地里锄草。

织:

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亡赖: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卧:

趴。

卧剥:

趴着剥(莲蓬)。

溪东:

小溪的东面。

莲蓬: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枫桥:

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

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

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钟声:

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

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

“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

“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

‘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

‘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

‘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

“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

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

“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

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罗隐人物] 

[罗隐诗词] 

[隋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山尖:

山峰的顶端。

  尽:

全部。

  占:

占其所有。

  甜:

醇香的蜂蜜

  采:

采摘。

  为【wè

i】替。

还读wé

i,如“敢作敢为”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

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

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

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

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

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

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

俗话说:

抬得高,跌得重。

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元日

(8023人评分)8.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一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译文二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①晓出:

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

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

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

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

相同。

⑧接天:

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

无边无际。

无穷碧:

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

太阳映照。

⑪别样:

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

红得特别出色。

浪淘沙

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①东海变桑田:

神话中仙人麻姑,自称已见过三次东海变为桑田。

后来指世事变化太过频繁。

作品译文折叠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作品评析折叠编辑本段

  这首词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

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韵译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①滁(chú

)州:

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淑三市县地。

②西涧:

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

独爱。

④黄鹂:

黄莺。

⑤深树:

树荫深处。

⑥春潮:

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

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

指随意漂浮。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一作:

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缘一作:

自缘)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飞来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

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

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

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因为。

(6)眼:

视线。

(7)塔:

铁塔。

(8)最高层:

最高处。

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

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秋浦歌

(448人评分)7.6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的夜色浓了,明晃晃的月亮照着静悄悄的大地,到处一片静谧。

冶炼厂的炉火燃起来了,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照亮了天和地,给沉寂的夜色重重涂抹了一层红色的颜料。

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趁着月色,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唱打破了夜色的幽静和神秘的氛围,也震荡着寒冷的水面。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①选自《李义山

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

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

还,再。

何当:

何时能够。

池:

水池。

期:

期限。

书湖阴先生壁

(1393人评分)7.7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

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①书:

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

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

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

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

):

成垄成行。

畦:

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

携带。

绿:

指水色。

⑧排闼(tà

):

开门。

闼:

小门。

(拓展:

《史记·

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

“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

“[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

“[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

‘左将军,富贵至矣!

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

“风景排闼而入。

”)

⑨送青来:

送来绿色。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⑴兵曹:

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胡:

此指西域。

⑵大(yuān)宛:

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

大宛名:

著名的大宛马。

⑶锋棱:

锋利的棱角。

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⑷竹批:

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

尖锐。

“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⑸堪:

可以,能够。

托死生:

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⑹骁(xiāo)腾:

健步奔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