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625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培训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1、自我反思

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许多研究表明,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

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第二阶段: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第三阶段:

在教学后进行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2、同伴互助

校本教研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开发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形式有:

对话,通过“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等,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一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学不到的东西;

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作用,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帮助,通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帮助,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为此,要切实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形成教师自由争论的气氛。

3、专业引领

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加,校本教研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从而导致形式化。

专业引领的形式,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

“导是为了不导”,专业研究人员的现场指导要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不包办代替。

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既要把说够,给人予鼓舞;

又要把问题说透。

给人予启迪。

只有充分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 

技能型教研:

含各类培训、比赛等,如:

普通话培训、计算机培训、新课程培训、三笔字比赛、演讲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质课竞赛……

实践型教研:

包括导师带教、教学观摩、教学探讨、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尝试教学、……

评价型教研:

如何评课(评课的基本要素)、多元化评课、优质课评比、教师教学常规考核、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评选推荐……

研究型教研:

课题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论文交流、专题研究、教学年会、集体备课……

四、校本教研的若干规定:

1、学校领导要带头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并把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与工作考评挂钩。

2、成立学校学科教研组,教研组长要制订好学期教研计划,负责本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并做好活动的记载和总结。

3、成立学校课题组,课题组长要制定好学校课题的研究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开展研究活动,并做好结题总结工作。

4、建立教师培训、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和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5、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把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并与评职、评优挂钩。

6、每一位教师每个学期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困惑,并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来寻求解决的方法,搞好自己的小课题研究。

7、学校教研组每个学期都要根据教师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组织探讨研究活动,举行公开研讨课,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8、学校课题组要根据学校的区级立项课题和学校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与实验,要组织理论学习、重视过程的展开、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总结,要让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专业成长。

9、学校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取得一定成效的教研组、课题组予以表彰奖励;

对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

10、对上公开研讨课的教师在上交打印的教案和教学反思后根据其上课级别分别在有关考核中加分;

对参与同伴互助,点评帮助的教师在上交有关打印材料后在有关考核中按上课教师加分值的二分之一加分。

2校本教研学习制度

新课程的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必须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扎扎实实地搞好校本培训,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特制定本学习制度:

1、每2周组织教师一次集中集体学习,由学校领导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2、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研究学习《课程标准》。

转变教学观念,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和“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观念,依“标”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要搞好自学,每学期学习一本理论书籍,要求深入理解,写出读后体会;

每月学习若干理论杂志,摘记文摘卡。

同时做好自学信息资料的收集、积累。

4、做到“四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

在学习形式上分四个层次,每学期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每月一次教研组学习、每周一次网上学习、每天一次个人自学;

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在学习管理上实现两有一检查,即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每学期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5、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尽可能让每一位老师一个学期都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外出学习要做好学习笔记,回校上汇报课或在教师会上汇报收获及体会并上交书面汇报材料。

6、本学习制度与教师的教学常规考核挂钩,与教师的师德考核挂钩,与教师的评职、评优挂钩。

3校本教研课题制度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

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

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此特制定本校本教研课题制度:

1、建立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课题研究网络。

学校要有总课题(市、县级立项课题),教研组要有子课题(校级立项课题),每个教师要有自己的个人研究小课题(校本教研课题)。

2、每个学期教师都要根据自己任教年级学科,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提出自己的研究小课题,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学校教研组每个学期都要根据教师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组织探讨研究活动,举行公开研讨课,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4、学校课题组要根据学校的县级(市级)立项课题和学校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与实验,要组织理论学习、重视过程的展开、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总结,要让教师在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专业成长。

5、学校教导处每年批准立项若干校级课题,这些课题是在教师小课题组合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教导处从校级立项课题中选择优秀课题向县教研室、市教研室申报立项。

6、根据校本教研课题取得的成效,学校建立相应的表彰、奖励制度

4校本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现制定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一、校本培训的意义:

校本培训是学校提高教师素养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校将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校本培训,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校本培训的目标

转变观念,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服务,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精干稳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我校开展的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师,以“问题”为中心,由教师共同学习并解决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性的培训与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校本培训的方式:

学校采用“自主培训与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有目的地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培训活动。

(一)、自主培训

1、课题带动培训将开展的教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验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校本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将结题后的科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对教师进行“过程分析、方法介绍,理论阐述,实际操作、成果推介、疑难解析”等等的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要参加课题研究者对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校本的展示。

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

在课题实验中,人人参与,全体合作,充分显示了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和主体性。

2.进行校本讲座培训学校将对外出参加教研培训的教师,就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讲座,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加强集体备课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成立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对每周将要讲授的教材共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和完善教学设计,并且统一使用集体备课的成果。

发挥教师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中集体智慧,使教师不仅知道“怎样钻研教材、怎么施教和为什么要这么教”。

4.师徒互结对子在学校内部将优秀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

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形成校本培训资料。

5、观摩听课交流教研组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制度化的观摩听课活动,并落实观摩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

开展形式多样的非组织化观摩课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

另外,学校定期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进行案例学习和研究。

6、个人自主培训校本培训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课改的发展和需要,努力使部分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

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身实际确立自我成才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提高。

并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同时积极创造教师自学的有利条件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辅以制度、检查和考核。

(二)、走出去培训:

7、校际交流活动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与互通有无,可以有效的达到师资、设备、信息等各方面资源的共享,并相得益彰。

通过与兄弟学校结成对子以来,通过轮流举办公开教学周、教研会等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并发现差异,借鉴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

8、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开展特色培训。

如:

开展教师进课堂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相关信息技术、心理学、教育学、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三)、请进来培训:

9、学校每学期确定几个重点专题后,组织集中培训,请教研室的老师来校讲课、听课和评课,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介绍外地的教学新信息、新经验和素质教育的新动向、新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

把教师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份的过程,使理论和实践二者有机的融合。

四、校本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校本培训要有针对性、力求实效性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

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落实为保证,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管理、交流中的“问题解决”。

11、校本培训要寻求多样性、遵循系统性一是师资多层次,请校外的专家、名师来做学术讲座,校长和部份骨干教师可以做辅导报告,一般教师可以现身说法讲心得体会。

二是教材多渠道,公开出版的著作、本地专家的著述、本校教师的论文都可以作为培训的材料;

三是活动载体灵活多样。

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注意培训的层次及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2、校本培训要加强整合性、重视保障性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寻求兼收并蓄,择优利用。

实行校内教、训、研的有机整合,形成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以新理念指导教学工作,针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学习,认真反思,逐步形成明确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自已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13、校本培训中要有制度作保障,认认真真抓落实,对教师的“学、记、听、思、研”要做出具体的规定,并纳入检查、考核。

同时在经费上给以一定保证,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

5校本教研对话交流制度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之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要让教师在对话交流中得到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自我反思中成长,让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进一步落实校本教研活动,特制定校本教研对话交流制度:

1、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对话交流活动,学校把参加活动的情况与教师的教学常规考核、年度考核、评职评优挂钩。

2、每一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校本教研对话交流活动,对学校安排的交流活动,教师都必须参加,对无故不参加者,在教学常规考核和师德规范考核中予以扣分。

3、每一位教师每个学期参加校本教研对话交流活动不得少于3次。

4、对参加校本教研对话交流活动积极的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在评定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时予以优先。

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对话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集体备课。

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教学研讨。

通过校级、片级、县级各级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进行研讨,教师要积极进行对话交流,通过说课、评课、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案例分析。

通过教学的个案分析,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对成功的案例,进行总结推广。

教学反思交流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

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

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通过教学反思的交流达到同伴互助。

互动沙龙

互动沙龙是教师与专家的对话。

教师、专家、教研人员互动参与,平等对话。

专家、教研人员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势,而学校、教师则改变被动局面,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展开平等交流,构建全新的教研体制。

行动研究

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以解决教师的实际工作问题。

这种研究不是在教学之外另抽时间做研究,而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

6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学研究理念

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

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

2的效能。

四、分组形式

全校分成语文、数学、艺体三个教研组,每个组设组长各一人。

五、教研活动时间

每周四19:

00~20:

00

六、教研活动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七、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是指教师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

教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政策。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以教研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

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

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老师坚持已见、百家争鸣。

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到活动中,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

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

另外,学校还将利用校内的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和聘请教研专家到学校讲学,引进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

八、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校级教研活动一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

教研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

个人教研活动以教学反思为主。

2、推进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予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

教研组成员必须参予,积极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课后,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此为例上交案例一份。

3、开展教研成果评比活动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的一至两次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对评比的结果给予导向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归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要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理论一大套,却没有一点实际东西

4、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

一方面要做好新课程的各种立项课程,尤其要围绕课堂教学重建,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课程开发这一重点,深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推进新课程实验。

5、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估制度。

九、教研活动的要求

(一)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1、落实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并对语文、数学、艺体三大教研组设立以教研组组长为负责人的责任机制。

2、各组长要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教研活动记录和总结反思。

3、班子成员要按要求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4、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精心组织开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5、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二)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十、校本教研教研组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与教师期终的考核评估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7校本教研奖惩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益,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特制定本校本教研奖惩制度:

1、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对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在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予以加分;

在教师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

在师德规范考核中予以加分。

2、加分值,根据活动开展范围大小决定,分校级、镇级、县级三个档次。

活动主要参与者(如上研讨课的教师)加全分,参与同伴互助者加二分之一分。

3、对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在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评定时予以优先。

4、对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予以优先。

5、对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贡献的教研组和个人,学校将给予奖励。

6、对无故不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在各项考核中予以扣分。

8、校本培训考核与评估制度

一、学校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考核评估的范畴,纳入学校目标管理中。

二、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将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教师参训的情况与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

开展各教研组、课题组的达标验收和示范课评比活动,对校本培训工作中的先进组及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三、成立专门的考核评估小组,每学期定期从教师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