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685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考试题库.doc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7级(本科)

《伤寒论》考试试卷(A卷)

单项选择题:

1、《伤寒论》首创哪种辨证方法()

⑴卫气营血辨证⑵六经辨证⑶脏腑辨证⑷三焦辨证

2、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

⑴茯苓加四逆汤⑵茯苓人参加四逆汤⑶茯苓、白术加四逆汤

⑷茯苓、人参、大枣加四逆汤

3、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主以()

⑴栀子甘草豉汤⑵栀子厚朴汤⑶栀子生姜豉汤⑷黄连阿胶汤

4、下列临床表现中,不属于十枣汤证的是()

⑴漐漐汗出,发作有时⑵发热恶寒⑶头痛⑷干呕短气

5、下列脉证中,何项不属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

⑴头项强痛⑵发热无汗⑶小便不利⑷大便溏薄

6、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主以()

⑴小承气汤⑵调胃承气汤⑶大承气汤⑷大陷胸汤

7、大柴胡汤主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其下利的病机是()⑴泻热迫肠⑵阳陷于下⑶燥实结肠⑷虚寒下利

8、之意破阴回阳,佐以咸寒苦降的方子是()

⑴通脉四逆汤⑵白通加猪胆汁汤⑶白通汤⑷桂枝人参汤

9、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主以()

⑴通脉四逆汤⑵理中丸⑶白通汤⑷桂枝人参汤

10、不属于厥阴病热厥证的临床表现是()

⑴热少微厥,指头寒⑵脉伏不见⑶热少微厥,烦躁⑷厥而呕,胸胁烦闷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几个方证,大黄不后入()

⑴大黄黄连泻心汤⑵大承气汤⑶附子泻心汤⑷调胃承气汤

⑸桂枝加大黄汤

2、下利可见于()

⑴葛根汤⑵桂枝人参汤⑶抵当汤⑷小青龙汤⑸理中丸

3、下列各正,先表后里治法的是()

⑴热痞兼表证⑵蓄血重症表证仍在者⑶蓄血轻症表邪不解者

⑷太阴病脉浮者⑸协热脾虚下利者

4、大黄、栀实共用的方剂是()

⑴桃核承气汤⑵大承气汤⑶小承气汤⑷调胃承气汤

⑸麻子仁丸

5、小柴胡汤的适应证有()

⑴阳明少阳合病,以少阳证为主者⑵三阳证见,以少阳证为主者

⑶少阳病误下,柴胡证不罢者⑷阳明兼少阳病,阳明里实未成者

⑸少阳病邪结偏里,心下痞硬者

四、填空题: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渴,(),或噎.,(),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表未解也,(),葛根芩连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

4、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主之。

5、厥阴病提纲:

()。

6、《伤寒论》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主要贡献()。

7、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是()。

8、结胸证与气痞证在临床表现中的主要区别()。

9、大柴胡汤的药物组成是小柴胡汤去(),加()。

10、服白通汤反干呕、烦的机理()。

五、1白虎加人参汤证与附子汤证都可出现背恶寒,两者在病机上有何区别?

2、坏病的治疗原则及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简述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3、桃花汤与白头翁汤都治疗下利便脓血,其主症和病机有何不同?

4、桂枝去芍药汤中为和去掉芍药?

桂枝加芍药汤中为何加入芍药?

5、茵陈蒿汤、大承气汤、桂枝加大黄汤分别主治哪种病症?

方中大黄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6、黄连阿胶汤证的主症、病机、治则、方药组成各是什么?

六、原文分析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七、病案分析

男性患者,32岁,自舒缓“结肠炎”病史6年,常因天冷、饮食冷物而症状加重。

近五天症重,腹痛,喜按,喜热,西边一日两次,有时大便呈脓样物,有时便血,色暗。

食欲不振,全身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7年级(本科)

《伤寒论》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

一、

1、水逆:

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2、奔豚:

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直至咽喉,发作欲死,须臾复止。

3、脾约:

脾津穷约。

4、喘冒:

喘,腹满壅甚,气不下行;冒,头目晕胀,不清爽。

5、郑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

6、往来寒热:

发热恶寒交替出现。

7、心下支结:

心下有支撑满闷感,即胸胁苦满之轻型。

8、息高:

呼吸表浅,呼多吸少。

9、泄利下重:

下利兼重坠感,即里急后重。

10、清便欲自可:

大小便尚正常。

二、1、

(2) 2、

(2) 3、

(2) 4、

(2) 5、(4) 6、

(1) 7、

(1) 8、

(2) 9、

(1) 10、(4)

三、1、

(1)(3)(4)(5) 2、

(1)

(2)(4)(5) 3、

(1)(3) 4、

(2)(3)(5) 5、

(1)

(2)(3)(4)

四、1发热而咳,或利,小便不利2利逐不止,脉促者,喘而汗出者3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4柴胡桂枝汤5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6①首创六经辨证②确定组方大法7表证兼阴阳两虚(阳虚漏汗)8结胸证有硬痛感,气痞仅胀闷痞满感9人参、甘草, 枳实、芍药(大黄)10、热药为阴寒之体所格拒(病重药轻,热药为阴寒之气格拒)

五、1、白虎加人参汤――邪热深伏于里,阻阳外达附子汤――少阴阳虚,寒湿凝于督脉,阳气不达于背,背部失温 2、坏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分)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分)

临床指导意义:

①辨证论治②抓主证                  

3、桃花汤:

主证:

①脓血腥而不臭,白多红少,甚则纯下白冻,且腹痛绵绵,喜暖喜按

②全身虚寒证候表现(舌淡苔白,脉沉弱等脉症)   (1分)

病机:

脾肾阳虚,失于固摄,而致下利        (1分)

白头翁汤:

主证:

①脓血红多白少②里急后重③全身热证表现(发热、口渴、尿赤苔黄、肛门灼热、脉弦数等脉症(2分)病机:

肝热下注致利 (1分)

4、桂枝去芍药汤病机:

表证误下,挫伤胸阳,胸阳不振,去阴柔

之芍药,有助于桂枝、甘草辛温通阳。

       (2.5分)

桂枝加芍药汤病机:

脾络气血阻滞导致腹痛,加芍药通络活血止痛。

(2.5分)

5、茵陈蒿汤证:

阳明湿热发黄证 大承气汤证:

阳明腑实证    

 桂枝加大黄证:

气血阻滞,脾络不通的大实痛证 

 大黄:

①清泄瘀热,使湿热由大便而下 ②泻热荡实,推陈致新      ③活血化瘀            (

6、黄连阿胶汤主证:

心中烦,不得卧,伴阴虚内热证病机:

肾阴虚,心火独亢              

治则:

育阴清热,交通心肾  方药:

黄连、阿胶、黄芩、芍药、鸡子黄      

六、①太阴主湿,“系在太阴”外感寒邪,同时又太阴里湿。

“手足自温”与少阴手足厥逆相区别 ②“小便自利”湿从小便而去,故不发黄    

③“暴烦下利”脾阳恢复,驱湿有权      

七、辨证:

脾肾阳虚,固摄无权 方药:

桃花汤              

主证分析:

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喜热饮—虚寒性下利之特征

6年病史—下利延迁日久,致脾肾阳虚,滑脱不禁

 便脓血,色暗红—寒湿凝滞,络脉受伤         

食欲不振,全身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脾虚之征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6年级(本科、七年制)

《伤寒论》考试试卷(A卷)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

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

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四逆散

3.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

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4.桂枝人参汤方的组成是()⑴桂枝汤方加人参⑵桂枝汤合理中汤

⑶理中汤加桂枝⑷理中汤加人参

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⑷柴胡加芒硝汤

6.生姜泻心汤证的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⑵干噫食臭,心下痞硬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呕吐而利,心下痞硬

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⑷白通加猪胆汁汤

8.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象是:

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的适应症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身不痛,但重

10.头汗出的病机是:

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阴阳两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⑵白虎汤证⑶附子汤⑷白虎加人参汤证⑸真武汤

2.用蜜的方剂有:

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

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⑷脉沉紧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

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

四、填空题:

(每空0.5分,共15分)

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

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

答曰:

,,不恶寒,反恶热也。

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表里不解者,主之。

5.“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6.小柴胡汤的运用原则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是指。

其治则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主之。

1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主之。

12.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脉浮紧,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