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669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docx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

  

 

  

中国职工职业卫生状况研究

 

  

 

 

 

 

 

 

 

   

 

 

 

 

 

一中国职工职业卫生总体状况

(一)我国职业病新发病例呈现上升趋势,职业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1.新发职业病人数不断上升,患病人数突破80万人

职业病是指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2005~2014年我国职业病新发病例总人数不断上升。

2005~2009年职业病发病人数依次为12212人、11519人、14296人、13744人、18128人。

2010年的新发职业病病例首次突破2万人,为27240人。

2011~2014年分别为29879人、27420人、26393人和29972人,均在2万人以上(见图1)。

图12005~2014年我国职业病发病人数变化趋势

2005~2007年累计患病人数(含2005年以前的病例)分别为665043人、676562人、690858人,2008年首次突破70万人,2012年突破80万人。

职业病的发病率是指某年新增病例占同一时期从事相关作业人数的比例(以10万人为单位)。

从2005~2014年的发病率可以看出,职业病总体发病情况仍比较严重,发病率在3.888~8.320,其中2011年发病率最高,2012~2014年发病率分别为7.390、6.902和7.624,较2010年略有下降。

职业病患病率是指某年新旧病例占同一时期从事相关作业人数的比例(以1万人为单位)。

从2005~2014年的患病率(含2005年以前的病例)可以看出,2005年的患病率最高为23.426,2006~2014年患病率稍有下降,仍在21.5~23.5之间波动(见图2)。

图22005~2014年职业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变化趋势

2.职业病构成以职业性尘肺病和职业中毒为主

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共计10类132种。

对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性尘肺病和急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病人数较多。

职业性尘肺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是当前我国由粉尘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患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是危害最重的法定职业病。

2005~2014年职业性尘肺病的新发病例呈现上升趋势。

2005年和2006年新发病例分别为9173人和8783人;2007年新发病例超过1万人,为10963人;2010年职业性尘肺病的新发病例突破2万人,为23812人;2011~2014年分别为26401人、24206人、23152人和26873人,均在2万人以上。

2005~2014年,在我国职业病构成中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最低时为75%,最高时达90%(见图3)。

职业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数据显示,2005~2014年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病发病例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6.31%下降到2014年的4.27%。

这表明近些年加强职业中毒防控措施有一定效果的。

图32005~2014年职业性尘肺病、职业中毒及其他病例占职业病发病人数的比例

与职业性尘肺病相比,2005~2014年职业中毒发病人数在不断减少。

职业中毒分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中毒。

每年急慢性职业中毒发病人数占职业中毒总发病人数的比例有些变化,慢性职业中毒所占的比例较急性职业中毒高。

2013年急性职业中毒所占比例最高,为41.34%。

2014年稍有下降,为37.94%。

慢性职业中毒则相反,所占比例最低为2013年的58.66%,到2014年提高为62.06%(见图4)。

图4急慢性职业中毒人数占职业中毒人数的比例

3.急性职业中毒的人数有所下降,病死率下降趋势明显

急性职业中毒是指一次性大剂量或在短时间(24小时内)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疾病状态。

急性职业中毒病死率是指每年因急性职业中毒死亡人数占发病人数的比例。

2005~2014年急性职业中毒的人数呈现下降的趋势,最高为2008年的760人,最低为2014年的486人。

2007年的急性职业中毒病死率最高,为12.67%;2014年最低,为0.41%(见图5)。

(二)农民工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主要受害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着各种职业病鉴定诊断维权困境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外出打工者有2000多万人。

到了90年代,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大规模的转移阶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人数为28171万人,外出人数为16934万人(见图6)。

图52005~2014年急性职业中毒病死率变化趋势

图62008~2016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变化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职业健康。

近年来,我国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和职业卫生标准,监管力度逐步加大,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服务体系持续加强,诊断服务的可及性和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性有害因素由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转移,由境外向境内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由大中城市向小城市、乡村转移,由东部城市向西北城市转移,最后多集中在落后的乡镇、民营企业,为此农民工也就成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主要受害者。

以建筑业为例,建筑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主要行业。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作业条件变动大、临时性强,很多作业活动在危险性高、条件特殊的区域内进行。

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在全国建筑行业施工现场中的操作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工,占从业总人数的80%以上。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职业性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性噪声聋是危害我国农民工健康的主要职业病。

卫生部对15个省份30个区县的乡镇企业职业危害情况调查表明,有83.0%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患者检出率高达15.8%。

有调查显示,在全国600多万名接尘作业人员中,尤以乡镇企业和小型三资企业的农民工职业性尘肺病的发病率高。

还有调查显示,430例急性职业中毒患者的患病率为68.9%,病死率为4.2%。

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毒最为常见,刺激性气体引起中毒的人数最多,且农民工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正式职工。

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他们从相对封闭的农村进入较开放的城市,加之自身文化程度比较低,适应能力较差,一时之间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有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低于一般人群,其中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简称SCL-90)显示,农民工各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年龄、婚姻、打工年限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影响,性别、月收入、文化程度及每日工作时间对其有部分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潜在的有害因素,虽然现在没有引发农民工患病,但若干年后,这些危害会逐渐显现出来,危及农民工的身心健康。

例如,农民工经济收入差,常吸低档香烟、喝劣质酒,甚至使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等。

这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最终会诱发或加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患病风险。

农民工不仅是职业病的高危人群,而且还面临着鉴定诊断难、难走法律程序等职业病维权困境,如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深圳百余名农民工要求职业病诊断遭拒等事件。

究其原因,一是当前部分用人单位未落实主体责任,用人单位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投入必要的资金改善生产环境,不提供必要的或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不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是农民工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难度较大。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是职业性尘肺病诊断的基础,由于这些资料的提供、判定难度大,特别是农民工流动性强,提供相关资料比较困难。

如果是跨地区收集相关材料,则需要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

三是已出现尘肺病,但因缺乏必要的诊断资料,而不能被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的农民工医疗和生活保障条件差。

特别是部分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已不存在或无法确认劳动关系,因此无法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最终使农民工无法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和救助。

二不同种类职业病发病的差异性

(一)职业性尘肺病以矽肺和煤工尘肺为主

职业性尘肺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沉积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制定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13种。

二是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过敏性肺炎、棉尘病、哮喘、金属及其化合物(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粉尘肺沉着病、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金属肺病6种。

职业性尘肺病是当前我国由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患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其中矽肺、煤工尘肺是危害最重的职业性尘肺病。

2005~2014年我国职业性尘肺病的年发病人数不断上升,其中矽肺和煤工尘肺发病人数占职业性尘肺病发病人数的比例最高。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进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煤工尘肺是长期吸入煤尘或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的纤维化改变。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采矿业、基础建设(修路、造桥、地铁等)以及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职业人群发生矽肺的风险;目前,煤炭是我国使用量最大的能源,这无疑加重了职业人群发生煤工尘肺的风险。

2005年,煤工尘肺和矽肺占尘肺病发病人数的比例为90.8%;2007年和2008年稍有下降,分别为89.37%、89.32%;2011~2014年有所上升,分别为95.15%、95.01%、95.24%和94.21%,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见图7)。

图72005~2014年煤工尘肺和矽肺占尘肺病发病人数的比例

(二)急性职业中毒预后差,慢性职业中毒发病人数多

急性职业中毒较慢性职业中毒的危害大,预后较差;慢性职业中毒人数占职业中毒总人数的比例高于急性中毒。

急性职业中毒多发生于冶金、煤炭、化工等行业,尤其在中小企业中发生比例较高,主要原因为中小企业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职业病防治观念淡薄,应急培训比例较低等。

通常,急性中毒病人常呈现器质性病理改变,甚至死亡。

2005~2014年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化学物质是一氧化碳、硫化氢。

引起中毒例数最多的物质是一氧化碳,病死率最高的是硫化氢(见图8)。

图82005~2014年急性职业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发病人数

2005~2014年常见的慢性职业中毒为慢性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慢性苯中毒(见图9)。

图92005~2014年慢性职能中毒、慢性铅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发病人数

(三)职业性肿瘤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

职业性肿瘤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所引起的某种特定肿瘤,或称之为职业性癌。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性肿瘤分为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