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601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

《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x

语文5份合集福建省南平市学年语文八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句话中的“几乎”可以去掉)

B.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画线的两个短语可以互换位置,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C.《中国石拱桥》一文说明时采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使全文的说明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D.作者介绍赵州桥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进行的,介绍卢沟桥的顺序则不同于赵州桥。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该旧址将以每天10小时平移约7米的速度东移70米,计划10日左右完成平移。

这是武汉文物整体平移首例项目。

B.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使少年因不当用耳机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

C.今天的牛奶销量达到了大约15万左右箱,是历史的最高水平。

D.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洛《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A.国民革命北伐

B.朱、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当春雨淅淅沥沥的时候,总是会令我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B.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C.即使国家人社部推行延迟退休的计划,也难以改变社保资金短缺的局面。

D.通过我县教育局举办的系列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全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

B.邵阳的山水孕育了勤劳善良的邵阳人,也孕育了特有的“霸得蛮”的邵阳精神。

C.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为了防止教育“三乱”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二、名句默写

6.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谁道人生无再少?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苏轼《浣溪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④春冬之时,则_________,回清倒影,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⑤《归田园居》中描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三)

⑥《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三、字词书写

7.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佃农  祖籍劳禄无可奈何成群结队

(2)菜籽高粱私塾为富不人豪绅地主

(1)___改为____

(2)___改为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①声里绣旗红。

澹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鞘(shāo):

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②澹(dàn):

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阕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阕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解衣欲睡夕日欲颓D.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夜来风雨声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欣然起行其人舍然大喜B.相与步于中庭至于夏水襄陵

C.念无与为乐者卿今者才略D.盖竹柏影也不以疾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B.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

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D.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乙)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僦赁看幕僦:

租用

B.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

C.满郭人争江上望郭:

外城

D.梦觉尚心寒觉:

感觉

2)(甲)(乙)两文,在体裁上有何区别?

3)(甲)(乙)两文都从视觉角度来写,(甲)文选用比喻写潮水的变化,初时______,后如_________,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的景象,此句是___________。

(乙)文同样用夸张手法写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写了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个同样的细节描写展示他们高超的技艺,(甲)文是_____________,(乙)文是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槐花蜜

赵学儒

①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

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

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

②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

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

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

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蜂拥而至,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

③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

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勾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

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

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

④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

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

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

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

⑤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

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

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

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

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⑥槐花的吃法多样:

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在一起,放锅里炒,鸡蛋熟了,菜就成了;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拌匀,再加点儿盐,放笼屉里蒸,出锅便可以蘸蒜吃;蒸包子,把槐花剁成馅儿,搅上些猪油,用棒子面、棱子面或山药面包好、蒸熟。

那浓浓的槐花香,伴随着我们成长。

⑦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

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

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

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

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

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

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

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

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

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

⑧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

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

⑨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

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7.6.2)

1)文章的标题“永远的槐花蜜”有什么含义?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3)阅读全文后,请你简要地概括出槐花的三种用途?

4)作者仅仅是在写家乡的槐花吗?

从写作上来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5)看题目,但文中直接写槐花蜜的文字并不多,这是否有失偏颇?

谈谈看法。

12.课外阅读

北京的园林

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

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

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

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

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

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

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

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

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

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

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