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45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榆林市历史发展回顾.docx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榆林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

11县222个乡镇。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

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一)榆林地图

1、榆林在陕西的位置

2、榆林行政区划图

3、榆林市地图

(二)地理地形

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

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

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

1200米。

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

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

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6.7%。

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

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1.75%。

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

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1.55%。

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触逐步得到治理。

(三)发展特点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

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先后建成神延铁路、包神铁路和神朔复线铁路,境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铁路年外运能力突破1亿吨;公路总里程2.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基本建成“两横两纵”公路主骨架和十条公路次骨架。

民航新4C级机场已建成投用,目前开通北京、上海、西安的航班,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8.26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

23%,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29.34

亿元,同比增长35.1%。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2.74亿元,同比增长26.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7元,比上年增加3347元,同比增长37.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02元,比上年增加781元,同比增长29.8%;财

政总收入达到221.2亿元,同比增长39.5%,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3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52亿元,同比增长32.6%。

二、榆林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在雍翟族境内,周代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

公元前221年秦统

一六国,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个。

三国时期,上郡、西河郡为匈奴占据,未设置郡县。

东晋时期,匈奴王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立大夏国。

公元427年,北魏灭大夏,设立统万镇,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改设夏州。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仍设夏(治统万)、长(治长泽,今靖边境内)、绥

(治龙泉、今绥德县城)、银(治儒林,今横山境内)四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

将绥州改称上州,三年撤销州制,设立朔方、雕阴二郡。

随末唐初,本市为地方豪族梁师都占据,自称梁国,潜皇帝位。

贞观二年师都被灭,唐复设银、绥、夏三州,均属关内道管辖。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本区东北部增设麟州(治所今神木杨城)。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撒州设上郡(今

绥德)、银州郡(今党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杨城)。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复设绥、夏、银、四州。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内蒙鄂托克旗迁到今定边境内。

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府谷县升州(今之府谷)。

五代时期州县设有夏州(领朔方、德静、宁朔三县,均在今靖边境内)、银州(领真乡、开光、儒林三县,在今米脂、佳县境内)、麟州(领新秦、连谷、银城,在今神木境内)、府州(今府谷)、绥州(领绥德、龙泉、延福、城平、大斌五县,在今绥德、清涧、吴堡、子洲境内)。

北宋时,榆林市属永兴军路(初名陕西路),绥州、宥州被西夏占据,未设郡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收复,元符十年(公元1096年)后,得失无常。

宋高宗南渡后,又沦为金有,属鹿延路的一部分,设绥德州、晋宁军(佳芦砦),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撤军设绥德州、晋宁州(二十四年改佳州)。

元代绥德州、佳州属延安路,绥德州领清涧、米脂二县,佳州领神木、府谷二县。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长城一带设置榆林卫,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设立东路神木道,领佳州、府谷、神木三州县,中路榆林道领绥德、米

脂、清涧、吴堡四州县,西路靖边道领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长)、安塞三县,包括榆林市的定、靖、横三县。

清雍正年间,设有榆林府和绥德直隶州两个省辖行政区。

辛亥革命后,

1913年废府州制度,设榆林道。

后又废道,各县由省直辖。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本市除榆阳区外,各县先后解放,在原苏维埃政

权的基础上建立人民政府,设置绥德、三边两个分区,分别管辖绥德、米脂、佳县、横山、清涧、吴堡和靖边、定边、安边(后撤销)。

1944年1月10日从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及延属分区的子长五个县各划出一部分成立子洲县,属绥德分区。

当时,神木、府谷之东区设神府特区,归晋绥边区管辖。

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撤销三边分区,设榆林分区,管辖榆林、定边、靖边、横山、神木、府谷六县。

1950年5月成立绥德、榆林两个专区。

1956年10月撤销绥德专区,将所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六县并入榆林专区,子长、延川并入延安分区。

1958年将十二县并为榆林(横山)、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米脂(佳县)六县。

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原制。

1968年将榆林专员公署改为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权机构。

1979年改为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988年9月2日,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

三、榆林矿产资源

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最终实现科技融入资源型的中国“能源硅谷”。

全国资源富集区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

全市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达46万亿元,占陕西全省的95%,煤炭资源约占全国的1/3。

将成为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

煤炭,预计储量

2714亿吨,探明1660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86.2%、43.4%、99.9%和100%。

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

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油源主储区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四县。

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

此外,还有比较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

岩、石英砂等资源。

市内自产水资源总量30.9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

7.81亿立方米。

四、榆林经济

榆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200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大关,预计达到1010亿元,居全省第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4360美元,比全省平均值高出

1740美元。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目前,榆林铁路有3条,包(头)神(木)铁路全长189公里,境内48公里;神(木)朔(州)铁路全长274公里,境内100公里;神(木)延(安)铁路全长385公里,境内299.9公里。

2003年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增长

33%,相当于“九五”投资总和,全市公路总里程20540.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

5734.2公里,高速公路200公里占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六条高等级公路同时在建,公路密度为15.37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以210、307国道,包神府、榆靖西省道为干线的公路网络。

航空,开通西安、包头的航班。

投资近3亿元,建成榆林城区世纪广场和凌霄广场。

电力装机容量90万千瓦,电网有330千伏线路两条,总长268公里,330千伏变电站两座,变电容量60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全长1152.6公里,主网架覆盖全市。

通信,济银、西呼两条国家I级干线光缆交叉经过榆林,榆林电信本地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7.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6.1万户,城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7部,移动通讯用户60.66万户,互联网用户3万户,是陕西第二大通信枢纽。

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乡乡通程控电话。

(二)产业壮大促进经济腾飞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0亿元,增长16%,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增长19.8%。

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1个,实际利用外资227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5119.7万美元,增长30.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500元,增加了406元。

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为草、羊、果、薯,占农业总产值

28%,盛产小米、薯类、杂豆、油料、红枣、羊绒等,都是具有广阔市场的“无公害绿色产品”,其中大明绿豆、红小豆、荞麦,远销港澳台、日本等海内外各

地,榆林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小杂粮主产区。

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为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增加值达到50亿元,增长2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8%,其中煤炭产量达到6700万吨,天然气49.5亿立方米,原油280万吨,甲醇22万

吨,市内发电量20.8亿千瓦时.地方传统工业名优产品毛线、毛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