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816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的初步认识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

个数

12

面积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

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在拼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据相同的情况。

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

“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

”(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

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

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26×

18=468(平方厘米)

答: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

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

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

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

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

周长

长方形

8厘米

7厘米

9米

24米

正方形

边长5分米

100厘米

(四)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生1:

我学会了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

宽。

生2: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用边长×

边长。

生3:

知道了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我能求出它的宽。

……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予以肯定和鼓励。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课本

家庭作业:

(1)南方新课堂35页。

(2)算一算家中电视机、微波炉、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后记)

课时计划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课

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体会面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1)出示例题,宣布练习内容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

厘米)

(二)尝试解答,归纳总结方法

1.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

(三)综合训练,巩固运用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

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入表中。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周长(厘米)

16

1

34

8

20

4

通过画图填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1)有三种情况。

(只要想哪两个数相乘是16就可以了)

(2)面积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成为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教师说明:

这一结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将会得到更充分的证明。

3.一块长方形绿地,宽24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绿地的面积是多少?

如果每平方米种4棵松树,绿化队应该准备多少棵松树就够了?

(四)练后讲评,融会贯通

教师讲评,再次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明确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

第67页“做一做”;

第69页练习十五,第6题。

南方新课堂第36页。

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面积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成为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后记)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新课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

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8平方米=()平方厘米。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基本题(单项复现性练习)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它的长是50厘米,宽是多少分米?

3.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8米,宽是6米。

如果用每块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约多少块地砖?

师生共同总结: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规律是,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第73页练习十六,第1题、第2题。

南方新课堂37页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解决问题

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运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

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我们怎样计算呢?

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

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9(平方分米)

1800÷

9=200(块)

答:

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

3=20(块)

30÷

3=10(块)

20×

10=200(块)

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下面来验证一下。

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1.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2.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3.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教师概括总结、学生回顾总结或师生共同总结

教材第74页的第6、9题

南方新课堂38页。

(长+宽)×

第周星期第节2017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各年份的年历卡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

(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

(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

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

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

(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

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

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7)质疑:

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

(是)对!

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

(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

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

(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巩固。

刚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于?

3、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月。

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

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1.基本题(单项复现性练习)

2.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想一想:

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课堂作业:

第78页“做一做”

家庭作业:

课本80页第1题、第2题。

认识年、月、日

课时计划

认识平年、闰年

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1997—2008年的年历各一张。

1、提问:

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

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

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1、认识平年、闰年。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

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

看谁的算法简便。

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

31×

7+30×

4+28=365(天)

方法三:

30×

12+7-2=365(天)

(3)提问:

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

365+1=366(天)

(4)小结: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

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

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

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

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

(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

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四、五组,1900÷

4有余数吗?

(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

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讲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1.平年1年有多少天?

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1)先指名学生回答:

平年1年有多少天?

1星期有几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

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得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第二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

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回答。

(3)说明理由。

教师概括总结:

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

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份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第81页练习十七,第6题。

南方新课堂39页。

24时计时法

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钟表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

1天有多少小时?

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

也就是1日=24时。

教师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

说明:

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下午、晚上。

1、出示主题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1:

00是几时?

(2)猜一猜,说明理由。

(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

2、讲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