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438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检测试题及解析 3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南疆与北疆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为(  )

A.海陆位置B.地形差异

C.纬度位置D.人类活动

答案 3.B 4.B

解析 天山以北称为北疆,以南称为南疆;

由于天山北部为来自北冰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读下面“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5~7题。

5.图中等值线为年降水量线,a,b,c之间的关系为(  )

A.a<

b<

cB.b=c

C.a=bD.b<

a

6.c等降水量线在酒泉南部弯曲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河流  B.湖泊  

C.山脉  D.城市

7.甲地比乙地(  )

A.纬度高地势高B.年太阳辐射量小

C.日照时间较短D.气温年较差较大

答案 5.D 6.C 7.D

解析 该图为我国西北地区部分区域,图中两条b线之间区域数值应小于b,a城处于天山山地,故a>

b。

酒泉位于祁连山北麓,受地形影响,年降水量线发生弯曲。

甲处比乙处纬度高,但不一定地势高,甲地深居内陆,大陆性特征比乙地更显著,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读下图,回答8~10题。

8.A地与B地降水量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地形地势

C.下势面性质D.海陆位置

9.有关图中Ⅰ区和Ⅱ区的正确叙述是(  )

①Ⅰ区的主要自然植被是温带荒漠草原

②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③Ⅱ区的主要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Ⅱ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河流洪涝和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0.关于年等降水量线的正确叙述是(  )

A.年等降水量线①的数值为800毫米

B.年等降水量线②的数值为800毫米

C.年等降水量线③的数值为800毫米

D.年等降水量线②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0℃等温线大致吻合

答案 8.D 9.C 10.C

解析 第8题,该图是我国北方中东部地区,A地位于内陆,降水较少,B地位于沿海,降水较多。

第9题,Ⅱ区位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10题,图中年等降水量线③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

毫米)统计资料,回答11~12题。

11.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距海远近

C.气温高低

D.地表植被

12.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

A.沙尘暴B.泥石流

C.地震D.水土流失

答案 11.B 12.A

解析 该组题通过区域图分析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

第11题,西北地区降水东西差异显著与距海远近有关。

第12题,由于该区域降水少,植被稀少,地表松散物质多,加上风力大,主要的自然灾害为沙尘暴。

读下表,据此回答13~15题。

我国北纬35°

~40°

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13.导致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D.洋流性质

14.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原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15.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 13.B 14.C 15.A

解析 第13题,从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可判断③→②→④→①大陆性渐强,这是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差异。

第14题,从气温和降水可判断,①④两地位于干旱半旱地区,②③两地位于东部季风区,春汛出现在东北地区。

第15题,②处位于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③地区一月气温小于0℃,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农田类型以旱地为主,青稞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①处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农业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四川文综)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回答16~17题。

经纬度

位置

1月平

均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

暴雨日数

33°

N,98°

E

-12.8

8.7

361.4

<

0.2

16.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C.地形D.植被

1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B.台风

C.泥石流D.暴雨洪涝

答案 16.C 17.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定位和图表分析能力。

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

第16题,表中显示青藏高原冬季温度不太低,夏季温度较低,这主要是地形因素造成的。

夏季海拔高,使得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冬季因海拔高,冷空气难以侵入,气温不太低。

第17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雪山冰川广布,多雪灾。

地形因素使该地受台风影响小;

该地降水较少,暴雨日数少,泥石流和暴雨洪涝灾害少。

二、综合题

18.(2012·

东城检测)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

(2)图中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________。

(选择填空)

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

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

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3)根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

答案 

(1)夏季(7月)普遍高温(都在20℃以上,温差小于10℃);

冬季(1月)南北温差大(达30℃);

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2)C

(3)降水特征:

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左右),集中在夏季(800毫米左右)。

形成原因:

(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长;

台风活动较频繁。

(4)寒潮,冬半年;

洪涝灾害,夏季。

19.读西太平洋副高西部500百帕等压线图(副高脊线位置图)和江苏省部分年份梅雨天数统计图(甲、乙两图中的小写字母代表月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图中代表8月的字母是:

____、____。

(2)在b、c所代表的月份,图示A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很可能遭受的主要气象灾害各是什么?

(3)推断1958年我国东部冬、夏季风强弱特点并简要说明推断依据。

(4)分析乙图中B地区10月常见天气特征并说明原因。

(5)甲乙丙三图说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在时间变化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以减少其危害?

答案 

(1)d e 

(2)b(6月):

洪涝;

c(7月):

伏旱。

 (3)特点:

夏季风较正常年份要强,冬季风较正常年份要弱;

依据:

夏季风强,冬季风弱,东部锋面雨带北进速度快,江苏省梅雨天数短。

(或特点:

夏季风较正常年份要弱,冬季风较正常年份要强;

夏季风弱,冬季风强,东部锋面雨带北进速度慢,江苏省梅雨天数长。

) (4)天气特征:

阴雨天气较多(西南秋雨)。

原因:

受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势力减弱,与暖湿气流相遇成锋,锋面滞留形成阴雨天气。

 (5)特点:

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年际变化大。

措施:

兴修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时间变化;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