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1761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因此,本研究是基于理论和现实的考虑而进行的。

首先,就理论意义而言,本研究借助金融共生理论以及产权制度理论对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依据加以分析,利用个案分析和计量分析,对西安社区银行的现状进行剖析,最后针对西安社区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丰富和发展了社区银行理论。

其次,从现实而言,本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国社区银行的理解,阐明其建立和发展的深层机理,解释其现实的建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以期为中国未来社区银行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进-步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1.1.2研究意义

中小银行可以通过社区银行模式进一步促进自身的零售业务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

首先,中小银行天然的资本比较少,而且受到诸多国家严格的金融政策限制,中小银行要想向大型商业银行方向发展,就必须通过较长的时间进行资本累积。

目前很多中小银行通过合并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以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这种合并的模式并不能促使中小银行自身零售业务能力的增强,因为零售业务能力是银行进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能力要求。

其次,社区银行的竞争优势也充分的体现在了中小银行身上。

一般来说,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的决策比较灵活,决策效率也较高,而且业务相对单一集中,更利于管理。

中小银行通过采用社区银行的模式,可以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优先的资本资源等投入到社区中,可以将自身的资源优势集中到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需求上,创新出满足其特殊需求的产品。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实践中,大多数研究者把社区银行定义为资产规模低于某一上限的银行,如ScottE.Hein等(2005)将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划为社区银行,AllenN.Berger(2004)等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区银行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标准,发达国家社区银行被定义为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国内银行,而发展中国家的社区银行则被定义为资产1亿美元以下的国内银行以及外资银行。

Stein(2002)和Brickleya等(2002)则分别从控制权激励和所有权激励视角进行研究,证明社区银行较大银行更适合处理模糊性强、人格化特征显著的“软信息”,在向信息相对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融资时拥有优势。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统计、WilliamKeeton等(2003)的分析、ThomasM.Hoenig(2005)的研究都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社区银行对于美国经济发展较缓地区的农业和小企业借贷等特殊领域所做的贡献。

Bassett和Brady(2001)还指出社区银行在逆境中的增长速度快于大银行,并且在某些盈利指标上趋于超过大银行。

ThomasM.Hoeing(2003)指出美国社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ThomasM.Hoeing(2003)认为社区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型城市、小城市和农村中运用的是“关系型借贷”,他还认为社区银行应该在FRB的支付系统、银行监管及货币政策的三项任务中发挥作用。

Ben.S.Bernanke(2006)则指出大型商业银行往往是“交易型借贷”,借款给有规范的会计数据,可以获得定量、硬性信息的优质客户。

而社区银行则是偏向于“关系型借贷”,借款给一些能够获得软信息的小企业和家庭。

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管当局应该针对社区银行的特殊性做出一些调整来适应金融和环境的监管需求。

1.2.2国内研究现状

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利用资本市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方案是不可行的,惟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一个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就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李志赞(2002)通过模型分析得到,引入中小银行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还能使整个经济的效率得到提高。

巴曙松(2002)则提出,在国有银行撤出的地区建立社区银行可以填补金融服务的真空。

梁立俊(2003)从最优贷款规模出发,大银行和小银行的贷款优势分别在大额贷款市场、小额贷款市场。

因此,由于存在中小企业经济,中小银行是一个健全的银行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钟伟(2003)认为,通过引入社区银行,可以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基层金融空洞化等问题。

晏露蓉、林晓甫(2003)则对中国社区银行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社区银行在中国运行具有竞争力优势,在目标市场能够可持续发展。

杨蔚东等(2006)通过SWOT分析法,研究了社区银行的目标市场、战略定位和发展战略。

高勇(2007)认为由中小民营资本分散持股的股权结构方式,可有效提高社区银行的市场价值,为其扩大融资提供了便利。

宋媛媛(2007)指出要在完善发展社区银行的制度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银行。

彭路(2007)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在拉动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部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为解决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和金融结构的二元性,应把社区银行作为县域发展极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撑,以求社区银行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根据我国出台的政策法规,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社区银行,可以为社区居民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服务。

2013年底,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设立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的通知》,支持具有良好的零售业务和良好的监管评级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社区支行。

中小商业银行要根据《通知》要求“持续经营、均衡设置、循序推进、规划先行、服务小微、定位社区”的思路来建设社区银行。

此外通知还指出,社区银行宗旨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并且需要取得营业执照且限定了特殊经营范围的简易型的特殊银行网点。

社区支行平时可以通过智能机具办理开卡、激活、转账、缴费等业务,办理个人贷款、缴费结算、理财产品销售、财富管理等业务,也可以开展一些金融知识讲座的活动;

但是社区银行并不设立人工柜台,不可以办理现金业务和对公业务。

2018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发展社区银行是2019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这使得社区银行重新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会议提出,不仅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还要着力调整和优化金融体制结构,发展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城商行,使社区银行和民营银行逐步回归本源。

2019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指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社区银行和民营银行”。

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社区银行和民营银行。

中央对社区银行的重视也引起了市场和银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关注。

社区银行的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远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政府部门应当降低社区银行的税负;

社区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时,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为了能够对社区银行的监管能够有法可依,且社区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异,政府应当制定适合社区银行的法律法规,既能对社区银行提供保障,也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

1.2.3相关研究述评

金融发展理论为社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金融发展的方向决定了社区银行发展的方向,金融改革创新和发展需要社区银行的兴起和发挥独特功能。

社区银行应专注于经营社区关系,经营模式为关系型发展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区银行应当适应当代经济发展形势,发展互联网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

政府也十分重视社区银行的发展,并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社区银行的发展。

中国国内对于社区银行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对于社区银行的文献研究大部分是依据国外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

国内外的国情、经济形势都有所不同,所以运用现有的文献对我国社区银行的研究还不够客观、深入。

我国的经济学者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更多的研究我国社区银行,为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3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

本文首先利用金融共生理论、产权制度理论对社区银行发展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在西安社区银行发展的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中多次利用上述理论进行分析。

(2)比较分析方法。

本文对国外地方银行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对西安社区银行发展的启示。

(3)实证分析方法。

通过西安社区银行实际状况分析将空泛的理论分析与社区银行实践紧密结合,增强论证有效性。

2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分析

2.1金融共生的基本概念

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共生单元就是银行与企业,反映金融共生单元内在性质的因素称为质参量,反映金融共生单元外在特征的因素称为象参量,在共生模式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质参量。

通常情况下单个共生单元具有多个质参量,多个质参量共同决定金融共生单元的内部性质,在多个质参量中,只有一个质参量起主导作用,称之为主质参量。

在不考虑产品价格等因素的简化经济模型中,银行和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唯有做到产品生产的最大化,银行的产品是贷款,企业的产品是其所生产的产品。

因此可以把贷款数量(L)界定为银行单元的主质参量,把企业的总产值(P)界定为企业单元的主质参量。

2.2金融共生的基本公理

金融共生理论中有三大基本公理,分别是金融共生能量生成原理、金融共生界面选择原理、金融共生系统相变与进化原理。

金融共生能量生成原理是金融共生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它揭示了金融共生系统发展的本质属性,不产生能量(利润)的金融共生系统是不能得到发展的。

金融共生能量表现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范围的扩张等。

金融共生能量生成原理表明,要使得金融共生系统获得更快的增殖与发展的核心在于减少共生作用阻力,提高共生效率。

同时,共生系统中,同种属共生单元的数量(共生密度)、异种属共生单元的数量(共生维度)也影响共生能量的生成。

在金融共生系统中,共生界面决定了共生单元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共生能量的使用规则。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共生对象应采用竞争性选择规则,而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采用非竞争性的亲近度规则和关联度规则。

在共生能量的使用上,完全共生密度制约条件下共生能量主要用于共生单元数量的增殖,非完全共生密度制约条件下主要用于共生单元的功能改进。

金融共生系统相变是指系统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金融共生利润的非对称性分配、利润的不匹配使用以及共生度的变化是金融共生系统相变的基本原因。

金融共生系统进化是相变的总趋势和总方向,对称性互惠共生系统是最有效率、最稳定的共生系统,因此对称性互惠共生系统也是金融共生系统进化的方向。

2.3社区银行的金融共生分析

在金融共生关系中,存在银行与企业这个高层次的不同种属的两个共生单元,若把划分层次降低会发现,具体的单个共生单元又可分为不同的子单元,社区银

行即是银行单元的子单元。

将银行划分为社区银行和非社区银行,企业划分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后得到四个子单元,分别是社区银行(CB)、非社区银行(NCB)、大企业(LC)、中小企业(MSC)。

银行与企业的共生关系可以具体表述为四个子关系,分别是社区银行与大企业共生、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共生、非社区银行与大企业共生、非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共生,如图2-1所示。

图2-1四种子共生关系

在共生关系的形成中,共生单元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金融共生能量生成原理表明,阻力小、动力大从而共生能量大的共生关系更加稳定。

金融共生界面选择原理表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共生对象的选择采用竞争性规则,有利于自身功能提高、匹配性能好的将被优先选择。

以上四个不同的子共生关系生成的能量不同,因此稳定性也不相同。

下文笔者将从银行发放贷款和企业融资需求两个角度出发,分别使用最优贷款规模模型和关系型贷款理论分析这四种子共生关系中,何种共生关系更加稳定有效。

3西安社区银行发展分析

3.1西安社区银行发展优势

3.1.1有助于发挥人缘地缘优势

首先,西安银行主要以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户为目标客户群,以“社区”为自己的主要经营地,属于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

它不像大银行那样将当地吸收的资金转移到其它地区使用,而是将从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大力支持。

同时,西安社区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一般都是当地人,在与当地客户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可以说,西安社区银行以特定区域为自己的竞争地,所形成的“地利”、“人和”方面的优势,是其经营发展中最大的无形资产。

其次,西安社区银行是以社区为依托设立的小银行,对西安社区的居民和企业来说,更为熟悉,信息掌握更加具有针对性。

因而在发放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贷款时,会充分考虑到这些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庭构成、历史背景与日常开销特征等个性化的因素。

西安社区银行信息获取更加对称化,其通过多种渠道和贷款客户的长期接触,积累了大量与客户相关的有价值的私有信息,并对本区域内的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品格特征、家庭构成、收入水平及企业运作情况等个性化因素建立了经济档案。

对客户的情况更为了解,因而可以在更多的情况下为企业和个人办理关系型的信贷业务,有效解决了西安银行与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控制经营风险。

最后,西安社区银行可以锁定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居民,由于具有天然的便利性和社区性特征,可以更好地吸引市民和非传统客户,通过缴费、充值等基础业务以及第三方合作业务,让潜在客户走入网点,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3.1.2有利于促进金融服务的特色化

西安社区银行定位于所在地区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能够克服规模局限性,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不断深化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

提供那些最能体现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更加细致的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西安社区银行具有规模小,机构组织层级结构相对简单,管理半径较短,交易成本较低,更具有组织优势,决策更加高效,条件更加灵活,手续更加简化,更加适应中小企业经营快速多变等特点。

实现了“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以质取胜”的集中专业经营方式,不断培育和积累独特的竞争优势。

西安社区银行强调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更加注重业务的创新,由以往单纯经营存贷款业务转为多元化经营,积极开发信托、证券、保险、咨询等新业务。

此外,西安社区银行还可以通过与社区其它业态合作,将客户的衣食住行与银行服务紧密连接,形成长期稳定、跨越代际的服务关系,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如中小企业贷款、农业贷款、社区卡、收费较低的支票和投资产品,以及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自助机具等多种个性化业务。

充分满足本社区客户的金融需求,并为不同类型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2西安社区银行发展劣势

3.2.1金融监管不到位

对西安银行业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主要目的在于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可以说,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从西方各国的成功经验来看,金融监管主要是采取内部民主管理、外部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

而我国目前现行的银行监管体制,呈现出高度行政化趋势,基本上是以单一的中央政府监管为主。

不但监管手段单一而且监管水平较低,缺乏协调与配合,与市场化经营的发展道路严重背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主要表现在:

一是西安社区银行内部未实行民主化管理,产权结构不健全,经营机制不明确;

二是未能结合西安社区银行服务对象类别集中、贷款风险较为突出、信用风险较大、融资能力较弱、规模经济劣势等特点制定监管框架,虽然我国已经出台针对西安社区银行等中小支行的管理规定,对于其设立条件、准入程序、风险管理和退出机制等提出相应的要求,但各地没有及时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的管理措施,监管方向仍不明确;

三是目前就西安社区银行而言,我国还没有形成行业性的自律协会组织,因此很难理顺社区银行监管的各种关系。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在实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建立起多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因为,西安社区银行目前已显现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3.2.2信用体系不完善

从我国目前整体情况来看,社会信用环境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不够完备、信用评级发展历程短等方面,尤其是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征信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建立权威的企业信用体系,不能让银行放心贷款,使银企合作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尽管西安社区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以利用“软信息”发放关系型贷款,但这些信用的搜集也需要有完备的信用资料做基础。

由于信用体系的缺失,对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小企业来说,在获取银行授信方面始终存在着普遍性难题。

同时西安社区银行的贷款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这对于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如果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为保障,社区银行就可以减轻包袱、专心经营、大胆创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更有利于促进社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3.3西安社区银行面临的机遇

3.3.1银行经营向零售转型是行业趋势

当前,国内很多银行,包括很多以公司业务为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提出了向零售转型、两条腿走路的战略转型计划。

我们认为这一变化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在零售、公司、金融市场三大板块中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加重。

自世界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以来,消费者已取代生产者成为市场的重心,美国前十大银行零售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均已达50%以上;

二是经济发展推动了银行业务重心的变化。

根据其他国家发展历程,在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体内,信贷业务往往是银行业务的主体,但随着经济逐步转向由内需和消费拉动,银行业务都发生了向零售业务、消费金融的转轨。

另一个经验数据是在金砖国家统计中,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零售业务将经历拐点,呈快速发展趋势;

三是直接融资渠道提升了大中型客户的议价能力,部分特大型企业还成立了财务公司,分流了银行业务。

据中油财务的数据,成立15年间该公司已累计向内部单位发放贷款1.4万亿元,总体节约资金成本100亿元。

在向零售转型的同时,很多银行也在提出向小微转型,甚至提出要在短期内业务规模扩张数倍的工作计划,以零售业务较高的息差弥补规模的下降。

3.3.2物理网点不仅需要保留更需要发展

根据渠道选择理论,渠道的服务质量、便利性、风险因素、交易成本,以及产品特性和产品的购买阶段是影响客户选择服务渠道的几项核心因素,物理渠道在以下领域还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在复杂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物理渠道的作用更加明显。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曾有人认为物理网点将会消亡,逐步被电子渠道取代。

虽然电子渠道已成为银行交易的主渠道,但银行业并没有放弃物理网络的扩张。

这种扩张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向上循环。

多种调查已显示,客户更愿意面对面与客户经理打交道,来获得自己并不熟悉的产品和服务。

物理网点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也发生了改变,业务内容也从处理最基本的业务转向从事其他渠道无法替代的复杂、高附加值业务。

Datamonitor的调查数据很好地说明物理网点在复杂产品销售中的重要性。

表1银行主要渠道对产品销售的重要性单位:

%

产品

网点

电话银行

邮寄

互联网渠道

抵押贷款

72.6

17.4

4.3

支票帐户

60.3

19.2

5.1

9.0

投资

54.1

26.4

9.2

6.9

人贷款

52.7

27.0

5.4

13.5

人寿保险

62.1

18.9

10.8

4.1

财产保险

27.7

59.9

11.4

9.1

汽车保险

16.3

49.1

13.6

6.4

信用卡

25.3

29.1

9.7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银行服务内容和客户交易习惯存在很大不同,但调查数据总体的比例关系应该相对准确。

物理渠道在某些业务上还具有不可替代性。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开户和客户理财风险评估等流程不得通过网上办理。

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手机,仍要遵循在互联网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的原则,只要从事的是银行业务,都要按照银行进行监管。

第二,物理渠道的可信度安全性更高。

相对互联网渠道,物理渠道的信誉度更高,更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互联网渠道更像是对物理渠道服务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它仅是提高了金融的效率,拓宽了银行服务的时间和空间。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不是一种纯粹的竞争关系,二者之间有很大的融合空间。

互联网金融在渠道、创新、客户需求方面拥有大数据的优势,而物理渠道的优势则是安全性、服务的全面性,交互性也更好。

第三,物理渠道有其特定的客户群。

银行服务在线上和线下都有一些固定的客户群体,需要差异化考虑。

银行长期积累的线下客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暂时还脱离不开物理网点。

当前国内的几大股份制银行,如民生、兴业、中信、平安、广发、农商银行等都在推行社区银行,实际上是立足社区,结合当地金融服务需求而开设的集业务办理和咨询服务于一身的微型银行。

第四,社区银行的便利性削弱了互联网渠道的优势。

互联网渠道最大的优势就是快捷,但如果社区银行就在楼下或小区门口,上下班、买菜、遛弯途中就能办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快捷和便利都能在社区银行得到满足,那么互联网的优势将被大大削弱,而社区银行还能提供面对面服务,客户体验更好。

3.4西安社区银行面临的挑战

3.4.1新兴金融业态发展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社区银行全面开花,银行业对社区银行予以高度关注,不论是各种形式的金融便利店,还是各家银行的社区银行发展计划,都在紧锣密鼓的实施过程中。

另外,近期关于社区金融的另一类消息是,金融与地产商的结合,即万科与徽商的合作,外界认为万科此举是搭建地产金融体系架构的第一步,并未说明具有排他性,未来不排除万科与更多银行在社区金融上开展合作,因此,社区银行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也向传统的社区银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渠道,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都可以不设立网点就能开展业务,侵蚀了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对于这些新的金融业态,社区银行必须趋利避害,直面竞争,加快转变经营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3.4.2电子渠道对社区银行的威胁将长期持续

从行业发展看,电子渠道必将是未来银行的结算主渠道和重要服务渠道,它在成本上具有物理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

印度ICICI银行在前些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