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0827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 安排有效的课外资料搜集:

指导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材料搜集、分析、整理、运用。

8 注意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5、教材内容介绍和重点难点分析与操作。

(逐课进行)

6、配套光盘使用(注意选择性使用,有效利用资源)

第一单元《话说社区》

1、教学内容安排:

1、社区――-我的大“家”(社区概况)

2、可爱的社区人(社区成员,但主要是社区中的工作人员特点)

3、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社区文化)

4、走进社区(社区中生活的人)

二、第一单元所体现的《课标》的内容:

7、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

4、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11、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9、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关怀。

3、教学建议:

1、明确概念:

“社区”:

指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之间关系有好的团体。

城市中非常明显,其实,社区这个概念最早是和农村有关系的,简而言之就是每个自然村,农村的社区由村民委员会管理,现在很多乡镇都在努力建设每个农村社区,而且农村社区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文化大院、村民娱乐活动、各种文化技术辅导班等。

而国外的社区文化是作为了解的内容,目的在于了解国外社区的风土人情和各自特色,使学生对社区未来的建设充满憧憬。

2、辨析角、体验园都是综合性活动,内容可加以选择,要有针对性。

3、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评价要多鼓励,保护孩子的个性及关注社区建设的主动性。

四、教学注意点及教材简析:

1、社区——我的大“家”(关键词:

社区)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知道社区的概况,了解社区内的各种机构以及他们的作用;

认识社区内的设施,懂得爱护它们;

培养关注社区的态度,热爱社区的情感。

⏹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可以课前深入社区了解,)

农村社区的了解要尽可能提供感性材料。

(如文化大院、各种技术培训班等等)

国外的社区不是重点,作为提建议作设想环节的铺垫。

2、可爱的社区人(关键词:

社区成员)

了解为社区工作的人,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尊敬他们的劳动成果;

收集有关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敬业精神。

了解在社区居住的人,培养对身边普通劳动者的热爱、尊敬,树立“社区为人人,人人为社区”的意识。

1 社区人包括为社区工作的人和生活在社区中的人,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重点:

为社区工作的人(看书10页“公告栏”了解社区中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及特点)

2 本课教学要回归生活,积极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学会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满感激。

3 关于垃圾分类,可以适当补充垃圾分类的方法,从而通过比较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

(如:

垃圾分类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再结合课前观察或采访,明白社区采取的实现垃圾分类的各种方法。

垃圾分箱,设置宣传栏提高人们将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

3、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关键词:

社区活动)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了解社区中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并能积极参加;

解决参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难。

了解志愿者活动的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教学建议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暴露学生的思想困惑有效解决,加强针对性。

(咨询角中应以知心姐姐的口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为社区服务的意识。

(展示台:

鼓励学生能够主动投身到为社区服务的活动中,可以号召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社区服务活动)

4、走进社区(关键词:

我生活的社区)

⏹对社区的建设和社区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孩子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感;

(辨析角)

⏹保护社区环境,培养公德意识;

(体验园)

⏹了解社区的变化(活动角),描绘社区的明天,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美好。

⏹辨析角、体验园等是综合性活动,内容可加以选择,要有针对性;

⏹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评价要多鼓励,保护孩子的个性及关注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

一、教材内容安排:

本单元由四个内容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了不起,家乡人》。

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与可喜,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1、我的家乡在哪里(地理位置)

2、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名胜)

3、家乡特产知多少(家乡特产)

4、了不起,家乡人(家乡名人)

二、单元体现的《课标》的内容标准:

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12、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

11、了解家乡的一些生态问题。

在本单元中,用“热爱家乡”这一情感主线贯穿始终,依次安排了《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和《了不起,家乡人》四个内容。

如按编者编排的顺序展开教学的话,那就是让学生在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学会做一个小导游;

然后再去了解家乡的特产,最后上升到对家乡人的赞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其实可以以《我来做个小导游》这一课为中心,为引线,囊括其他几课的内容。

做一个小导游,首先要很清楚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环境等气候特点,而且每带“游客”到一处风景名胜游览参观时,也可以介绍该景区的风味小吃和历史传说。

因而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教学顺序,抓住主线“小导游”,让学生根据做一个导游的需要去收集有关资料。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通过“我来做个小导游”这一活动的展开,使学生自发地去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文景观和家乡特产等等。

这样既糅合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在激发学生爱家乡的基础上再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其效果要比原先的设计思路更为有效。

4、各课教学注意点及教材简析:

1、我的家乡在哪里(关键词:

家乡位置)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学习看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

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识图、用图是一项生活技能,要在课堂上结合儿歌反复练习,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对家乡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

对地图的学习主要侧重于简单的判读,只要求能掌握大致的方向判断和简单的地图使用;

了解一封信的旅程可结合实际参观,让学生对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有全面的认识。

1、《我的家乡在哪里》作为第二单元的开篇,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孩子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以此给孩子建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家乡地理观。

它渗透着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等多层面的教育理念。

2、根据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以下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学认地图,了解家乡。

(家乡在哪里及相邻省份)

(学会看地图,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了解观察地图的方法和技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资料:

人口、面积、特产、风景点、称号、文化习俗等。

第二课时:

了解书信,学会联系。

(明白信的作用和旅程,联系方式的多样化。

2、我来做个小导游(关键词:

家乡风光)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了解与家乡的民风、民俗有关的特色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

了解杭州,按照我们本地资源进行教学;

本课设计的活动涉及到大量的家乡名胜的资料,课前需要教师有意识多途径地收集,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内活动;

组织活动,选好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培养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贯穿本课始终;

重视课外延伸,使课内的活动落实到课外的实际生活之中。

“家乡山山水水”的报告,要引导孩子在感受的同时发现不足,通过合理的途径进行反馈。

3、家乡特产知多少(关键词:

特产)

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祖国物产的丰富;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为为家乡而自豪;

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建议

以教材提供的土特产为例,引导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着重帮助孩子拓宽思维,明白家乡特产不仅是吃的、玩的,还有动植物和矿产等;

特产与家乡自然环境是紧密相关的。

(拓展)要有计划地开发,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可以小组合作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学习;

宣传家乡的特产活动可以在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在教学中使学生对家乡的特产知识具体化。

(帮助学生树立品牌意识)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家乡特产知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多种渠道地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了解家乡特产的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

1、收集家乡特产的实物、产品包装、宣传画、图片等相关资料。

2、了解家乡特产在生活中的价值(经济、食用、药用等)。

3、学会自创广告语及简单广告等。

教师:

准备相关课件,了解更多相关特产信息。

教学课时分为两个课时,课时任务:

第一课时:

了解全国各地特产,知道“特产”。

(特产是地方特有的产品,特产是一个地方文化经济的缩影,也使对外的窗口)

第二课时:

走进家乡特产

(感受家乡的特产,激发自豪感。

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汇报:

1、演一演;

2、尝一尝;

3、选一选。

学会宣传家乡特产,并且帮助学生树立品牌意识,)

4、了不起,家乡人(关键词:

家乡名人)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了解家乡古今名人优秀事迹,向他们学习;

了解普通劳动者为家乡建设立下的汗马功劳,尊敬、感激这些创业者,为他们自豪;

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

指导关注普通人,通过采访、观察身边的人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课本49页“操作室”可以是对普通创业者的采访;

设计综合性活动,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设计“家乡一日游”路线图、编小报等)。

教材说明:

《了不起,家乡人》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

我的家乡,通过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景色、物产、文化、经济,激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本篇课文通过了解家乡名人和普通劳动者的优秀事迹,学习他们的品质,激发自豪感,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家乡人才辈出,他们为建设家乡、造福家乡、为国争光立下汗马功劳,体会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为家乡拥有这样的名人而自豪。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家乡的某些名人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但是,因为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名人与学生生活相对有一定的距离,对这些名人勤奋努力、艰苦创业的精神比较难以体会。

因此在课前,紧扣教学目标,布置学生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家乡名人,围绕目标,以学生生活世界为源泉,筛选教学内容,并采用听一听、猜一猜、比一比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将学生近距离体会家乡名人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从而达成情感目标。

课时任务:

了解祖国各地名人(除了知道这些名人的成就外,适当补充一些这些成就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积极意义。

学习采访家乡名人(教材47、48页知道学生学会制定采访计划,而且会选择采访工具,知道采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

1、教学内容:

1、我们的行政区(祖国版图)

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地域名胜)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港澳台)

二、本单元所体现的《课标》的内容

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我国的行政区》

1、“关于我国的东南西北中部行政区”

中国并没有严格的东南西北划分。

一般的说法是这样的:

东北: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北方:

就是长江以北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份。

南方:

就是长江以南的省份,包括湖南、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

西北:

主要指新强、青海等省份。

西南:

主要指云南、贵州等省份。

以上的划分只是大概的,很难从严格意义上来划分。

2、行政区是什么?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指国家对辖境进行的行政分区。

或者说,它是指国家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根据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把领土划分成大小不同、层次不等的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政权机关进行社会管理的制度。

简言之,若行政区划按三级制,则各级为中国一级行政区即省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即第二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即第三级行政区;

若行政区划按四级制,则各级为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台湾省在内,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教学注意点及教材简析:

单元概述:

(教材51页)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

1、知道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我们国家的陆地面积,通过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

2、结合祖国版图和东南西北四幅在同一时刻,景象却大不相同的对比,增强学生对祖国幅员辽阔的感性认识。

3、了解现在我国的基本情况“祖国全面统一:

港澳已经回归,台湾问题也会得到解决”,了解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1、我国的行政区(关键词:

行政区)

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的位置,能说出一些行政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

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与第二单元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特产知多少”的联系与区别(“快乐谷”可以放在第二单元中结合第三课《家乡特产知多少》进行学习,);

“畅想园”的目的是识记行政区,要允许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识记(同时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

我国的行政区(第一课时)教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这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还指出:

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

①采用活动化教学,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活动中。

②将学生合作学习作为课堂主要组织形式,注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色,借助玩拼图的活动,力图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③以祖国的面积为切入口,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起点和归宿,激发学生情感、寓知识教学、情感教学与活动中。

教学目标

①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

②基本熟悉34个省级行区的形状及在中国政区图中的相对位置。

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④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

有关课件中国一级行政区域地图拼图学具

学生:

看看中国地图,了解我国有哪些省级行政区。

搜集自己感兴趣省份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学重难点

初步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在中国政区中的相对位置。

课时教学任务:

认识行政区,识记行政区

教学流程

课前讲话:

1、回忆幼儿歌曲《娃哈哈》,并唱一唱。

2、配乐欣赏祖国各地的风景。

(背景音乐:

《娃哈哈》)

一、认一认我国行政图。

1、你了解我们美丽的祖国吗?

(学生说。

2、我们祖国不仅美丽,而且面积非常的大。

(出示《中国行政图》)说说它像什么?

(像公鸡。

教师指地图,生先后答:

鸡的头部,鸡脖子,鸡尾巴,鸡肚子,鸡脚。

3、了解祖国面积的大小。

(课件)

4、为了便于管理,祖国分成了不同的区域。

(1)师生一起数数有几个行政区。

(2)分类数一数。

(可以按照省、自治区、市或者各种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或者按方位等类别)

(3)揭示课题。

二、了解我国行政区。

1、这34个行政区就像祖国妈妈的34个孩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找祖国妈妈的这34个孩子,跟他们交交朋友。

2、师生合作找:

家乡山西省,我国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3、小组合作找:

自己最感兴趣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小组汇报。

三、熟悉我国的行政区

1、比一比:

我也棒

课件①找出我国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和最小的省(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并说出他们的位置。

②30秒内说出与山西省相邻的省份。

③一分钟内记住自己最感兴趣的10个行政区。

2、小结:

巧记省级行政区名。

(课件:

见教学参考34页“儿歌”)

四、拼一拼我国行政图

1、师生合作拼出我国行政图。

2、小组合作拼出我国行政图。

五、总结、延伸

你们想对祖国妈妈说什么?

音乐《爱我中华》)

认识祖国两条大河:

长江和黄河。

通过学生描一描、看一看、数一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记住长江黄河的形状,了解他们的一些额基本概况,只做知道即可,为本单元第二课的学习奠定一些常识性基础。

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关键词:

锦绣山河)

初步了解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及其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了解人们保护黄河、长江所采取的行动,增强环境危机和保护意识;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提高运用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图片部分的教学要注意挖掘图片的文化内涵,留意注解,说清理由;

“活动角”中“人们为保护长江黄河采取了哪些行动”的考察是建立在长江、黄河的破坏情况的了解基础上的,要多形式地对孩子的情感进行积极引导。

注重课后延伸,环保从小事做起,并加强宣传。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在拓展性学习中,初步了解祖国其他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包括长江、长城、黄河、黄山在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名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了解人们保护黄河、长江所采取的行动,增强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提高运用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初步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领会它们能成为中国锦绣河山、灿烂文明的象征的原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运用信息,提高运用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师:

1、歌曲《我的中国心》。

2、搜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和文明成就的图片、名人言论、诗词,搜集关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之最的知识。

3、了解人们为保护黄河、长江的环境所采取的行动的资料。

生:

1、搜集包括明信片、门票、电脑打印的图片、亲朋好友或自己与名山大川合影的照片、邮票等资料,内容要求:

关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或反映祖国其他名山大川的图片资料均可。

2、了解搜集长江、黄河环境问题的相关信息。

3、搜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和文明成就的名人言论、诗词。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时教学任务:

长江黄河

黄山长城

第一课时

1、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了解人们保护黄河、长江所采取的行动,增强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这样一种说法: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就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

把这首歌唱遍神州唱向世界的是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先生。

请听歌曲《我的中国心》。

2、为什么这首歌能打动亿万人民的心?

歌词中为什么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作为祖国的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