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的双向调节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升降散的双向调节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降散的双向调节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一
李某,男,36岁,1992年5月7日初诊。
自述血压偏低已近2年,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心慌气短,饮食无味,大便偏干,舌红苔厚且干,脉沉细滑数,BP:
75/52mmHg(10/7kPa)。
证属湿热郁滞,气机不畅。
治以芳香宣化,疏调气机。
方药:
蝉衣、片姜黄、川楝子各6克,僵蚕、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大黄1克
嘱其停服一切营养补品,饮食清淡,每天散步2小时,服药7剂后,诸症减而大便偏稀,BP:
97/67mmHg(13/9kPa),原方加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灶心土(先煎)30克。
以此方加减服用20余剂后,精神爽,纳食香,血压维持在97~120/67~75mmHg(13~16/9~10)kPa,而告病愈。
案二
韩某,男,39岁,1992年8月14日初诊。
患高血压病已半年,一直服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等,血压仍180~195/112~127mmHg(24~26/15~17kPa)。
证见头痛目眩,心烦急躁,失眠梦多,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脉弦滑且数。
证属肝经郁热,气机阻滞。
治以清泻肝经郁热,调畅气机。
蝉衣、片姜黄、白芷、防风各6克,僵蚕、苦丁茶、晚蚕砂、炒槐花各10克,大黄2克
服药7剂后,BP:
135/97mmHg(18/13kPa),余症减轻,停用西药,原方加川楝子6克,服药7剂,血压正常。
又以前方加减每周3剂,连服3周以巩固疗效。
于1993年2月12日复诊,血压稳定在120/82mmHg(16/11kPa),未再升高。
2止泻与通便泻泄与便秘为相反的两种临床表现。
赵老认为,其表现相反,然其脾胃升降失司则一,临证皆可用升降散加减治之。
泻泄者去大黄加灶心土、陈皮、白芍等,便秘者加瓜蒌、枳壳、大腹皮、莱菔子等。
案三
牛某,女,50岁,1992年6月26日初诊。
患者晨起即泻已年余,曾用四神丸、黄连素、参苓白术散等药治疗均无效。
并伴有中脘堵闷,两胁胀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红苔白厚膩,脉弦滑且数。
证属肝经郁热,木郁克土。
治以疏调木土,以泻肝热。
蝉衣、片姜黄、防风、白蔻仁各6克,僵蚕、荆芥炭、陈皮、白芍、猪苓各10克,冬瓜皮、灶心土(先煎)各30克
服药7剂后晨泻止,大便成形,中脘堵闷见舒,仍心烦梦多,再以上方去冬瓜皮、猪苓加川楝子6克,调服1周,以巩固疗效。
案四
陆某,女,26岁,1992年6月30日初诊。
患者自1992年元月初产后,大便一直3~7日一行,经常服用麻仁丸、润肠丸等。
就诊时,体形肥胖,头目眩晕,心烦急躁,脘腹胀满,纳食不佳,下肢轻度浮肿,大便近2周未行,舌红苔白腻,脉濡滑且数。
证属湿热积滞于胃肠,升降失常。
治以疏调气机升降,除湿清热通便。
蝉衣、片姜黄、枳壳、防风各6克,僵蚕、大腹皮、槟榔、焦三仙各10克,瓜蒌30克,大黄2克
嘱其忌食肥甘厚腻。
服药7剂后,大便日行2次偏稀,余症皆减。
原方改大黄1克,去瓜蒌加莱菔子10克,隔日1剂,连服3周,诸症皆愈,体重减轻。
3醒神与安眠赵老通过多年临床探索,认为嗜睡与失眠虽症状截然相反,且病因亦各异,但究其病机,多与气机不畅有关,因而临证以调畅气机之升降散加减治之,常可获桴鼓之效。
若嗜睡者加藿香、佩兰、苏叶等芳香宣郁化湿之品,不寐者加竹茹、柴胡、川楝子泻肝清热安眠之属。
案五
吕某,男,45岁,1992年7月13日初诊。
自述春节期间酒后嗜睡,现每日昏昏欲睡,时有低热,反应迟钝,面色暗浊,大便不畅,舌红苔白,脉濡数。
证属湿阻热郁,气机不畅。
治以芳香宣化,宣展气机。
蝉衣、片姜黄、炒山栀、前胡、苏叶各6克,僵蚕、淡豆豉、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各10克,大黄1克
服药7剂后,嗜睡减轻,发热未作,再以上方去藿香、前胡加防风6克、白蔻仁4克,服药20余剂,嗜睡愈,精神爽,饮食二便如常。
案六
佟某,男,46岁,1992年7月6日初诊。
患失眠症20余年,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
现面色发青,头晕目眩,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纳食不香,舌红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
证属肝胆郁热,气机阻滞,热扰心神。
治以泄肝热,调气机以求寐安。
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枳壳、竹茹各6克,僵蚕、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大黄1克
服药3剂失眠好转,服10剂后,不服安眠药亦能入睡。
又以原方加减调治30余剂,睡眠基本正常。
4兴阳与抑阳一般认为阳痿为肾阳虚衰,阳强为阴虚阳亢。
而赵老则认为因肝经郁热而致阳强者并不少见,因湿热郁滞而致阳痿者更为多见。
二者均以郁为主,因此均可以升降散加减治之。
阳痿偏湿郁较重者可加荆芥、防风等,偏热郁重者可加柴胡、黄芩、生地榆等清热之品;
阳强属肝经郁热者可加炒山栀、龙胆草、川楝子等泻肝清热之属。
案七
李某,男,42岁,1992年4月2日初诊。
患前列腺炎已10余年,近半年来阳事不举,尿中白浊。
现体质肥胖,大便不畅,心烦失眠,夜寐梦多,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数。
证属湿热蕴郁,气机阻滞,升降失常。
治以清化湿热,疏调气机,升清降浊。
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荆芥、防风各6克,僵蚕、大腹皮、槟榔各10克,大黄1克
嘱其忌烟酒辛辣,肥甘厚腻,加强体育锻炼。
服药7剂后,阳痿好转,仍心烦梦多。
原方去荆芥加钩藤、川萆薢各10克,枳壳、竹茹各6克,服药2周,阳事复常,余症皆除。
案八
赵某,男,39岁,1992年元月9日初诊。
患者于4个月前因阳痿服用阳起石、巴戟天、附子等补肾强阳方药后,致阳强不倒,已服中药近百剂均无效。
现面红目赤,心烦急躁,整夜不能入眠,头晕乏力,会阴及睾丸作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起刺,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皆为肝经郁热之象。
治以清泻肝经郁热。
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炒山栀各6克,僵蚕、茅根、芦根、青皮、陈皮、炒槐花各10克,龙胆草2克,大黄1克
服药3剂,阳强好转,能入睡,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以上列举了4组互为对立的病证,均以升降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究其机理,其症状表现虽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但析其病机则一,即以肝经郁滞、气机失调为主,故治以疏调气机法,以升降散加减而获效甚佳。
这充分体现了中医临床异病同治的特色,也说明了升降散具有多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注:
本文选摘自《赵绍琴论温病》,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
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临床用药请遵医嘱!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