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29097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Word格式.docx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就是说在正常驻状态下,你如果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就是阴阳处于一个很平衡的状态,即使你遇见了一个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

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让你的自身正常状态被打破,你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了,它就会从10个变成100个或变成1000个来危害你,你自身又没有办法去抵抗它,你就生病了。

按西医的办法,你想要杀死它吗?

你就要不停的使用各种抗生素,而它们又不想死,就变着法儿来对抗你,它就千方百计地变异,用适应来对抗人们的抗菌素。

它的变异速度远远快于人们研制新的抗菌药,大家都知道,自从人们研制出了抗生素以后,已经有7000多种抗菌素了,可现在临床上仍旧有效的也就那么几十种,百来种,大量的抗菌素都因细菌的变异而无效被淘汰了。

就是现在仍旧有效的那么几种,也面临着耐药性的极大挑战。

以药的偏性去纠正人体的偏性

那么,中医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觉得中医理念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

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常用的方子包括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子,《金匮要略》的方子,学中医的都知道,是两千多年前的方子,到现在为什么仍旧有效?

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非曲直是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不要相信现在广告中天天讲中医抗病毒,真懂中医的人认为那是个非常幼稚可笑的想法,如果哪一味中药真正能杀死这个病毒的话,那西方医学早就进行研究了,用不着把那个汤煮那么多让人去喝。

中医其实是用药食的偏性去纠正人体的偏性,用以改变这种致病因子在你这儿的赖以生存的条件,这是中医对治病的理解,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两千多年来用的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现在依然有效。

我和很多西医的同志也探讨过“到底是中医科学还是西医科学”的问题。

我说,它们是不同层次上的科学,西医说:

‘你那麻杏石甘熬完了,什么细菌病毒都杀不死。

’我说:

“中医的奥妙就在这儿了,它在杯子里是什么都杀不死,可喝到人肚子里就可以治好这个病。

为什么?

因为它用的是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改善了人体的内环境,让你那被破坏了的机体环境得到修复,让致病因子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这儿不复存在,你的病,自然也就会好了。

用这样的观点看待中医,才能看到中医的科学性”

中药改善内环境

我在北京时曾治过一个外国人,她是挪威的一位女士,34岁。

她问我;

“中医能不能治卵巢囊肿?

我左侧有一个卵巢囊肿,我希望用中医治疗”我说;

‘从理论上讲,它能长出来就能够消下去,为什么?

我说一块木头它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长出蘑菇来,但若是一块钢板,无论有什么样合适的条件,它都不可能长出蘑菇来的。

”她说:

“西医认为没有办法解决,只能手术治疗,”我说;

“那自己选择吧!

”于是她回到挪威,在瑞典做的手术。

半年后,她又回来了,找到我说:

“不行,我这边切掉了,那边又长了,我才34岁,我还想要孩子,我不想把另一个也切掉,希望用中医试一试。

”前后吃了三个月我开的中药,她在德国做完检查后回来告诉我说这边卵巢里的囊肿没有了。

她说,中药太神奇了,中医没动刀子,囊肿怎么就会消失了呢!

我就跟她说,如果是一块木头上长了蘑菇,你用刀子把它切除了是不是办法呢?

当然是!

可如果仅仅只是把蘑菇摘掉了,只要仍旧是那块木头,还是那个环境,我想它依然会接着长蘑菇的。

一直会长到木头不再是木头时为止。

但如果你把那块木头放到伊拉克的沙漠里,它还会长蘑菇吗?

中医治这病,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没有通过手术把蘑菇摘掉,但是,我让你吃了三个月的中药,它改变了你机体内的那种适合囊肿生长的环境,所以它就由大变小,最后消失了。

”这件事说明,中医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之达到治病的目的

为什么会发生SARS-

在讲中医文化和中医养生之前,我以上讲的这些就是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医是怎样治病的。

2003年北京发生SARS时为什么北京那么恐慌?

道理很简单,因为病毒的性质没有确定,在现代医学没有确定它的性质以前,找不到杀死它的武器,常规武器无效,而又没有新的办法,轻者伤、重者死,不知道谁能得,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爆发,尤其恐怖的是,大量的医务人员都倒在第一线上,那老百姓能不害怕吗?

中药能抗病毒吗?

可能上海的同志不清楚北京如何经历了谈SARS色变的时代,那一个月里,家家喝中药,户户熬药汤,从老到小全民服药。

双花、莲翘都卖到比人参还贵,而且是单位大量的发。

为什么要那么多的人吃中药呢?

说是中药可以抗病毒!

西医解决不了的时候,就想起了我们中医药了。

所以中药就没完没了地熬,当时我在北京接到了不少电话,为什么?

那是因为那时候只要发烧都不敢上医院,只要上了医院就要被圈起来,谁都怕被圈起来,所以打电话向我求诊的病人特别的多。

很多患者问我:

“为什么吃过中药后会拉稀?

”我说:

“不要听那种说中药能杀死病毒的话,你把那么多的树皮、草根放一起煮,你都不知道它们是干嘛的,那些药里有大量的黄连、大黄、金荞麦之类的清热解毒药,恨不得把中药里所有清热解毒药都用上,那吃完了能不拉稀吗?

当这个病来的时候,西医说,由于免疫功能差,于是西医就开始用胸腺肽、胎盘球蛋白,而我们中医呢,也跟着走。

我看到一个方子,黄芪用了240克,说是预防。

黄芪是入肺经的,你的肺气旺盛了就不会得SARS。

结果是,很多人吃了以后嘴上起泡了,鼻子流血了。

这些问题说明我们中医也有糊涂的,因为闹SARS时如果是年老体弱的容易得,那这么想也情有可原,可实际上,得SARS的大部分是青壮年,小孩子和老人发病率反而低。

这就说明了这个病不是体虚才会得,相反,它是一种实症,你再没完没了地补,那么它得发病率就更高了。

SARS当然不是外星人向地球发起的细菌战,但我个人认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SARS的致病因子,都和人类存在的时间差不多。

在人类认识细菌和病毒以来的一百多年里,没有大面积爆发过,所以大家觉得SARS是一种新病,其实,我们看看古代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对抗瘟疫的。

不知道他是谁,有可能会把它治好,这是为什么?

在这里,我借用佛家的一句话“因缘相和则为果”引起致病的因子是客观存在的。

得了病的结果也是事实存在的,中间一定有一个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具备的话,就不会变果。

SARS小环境:

寒、湿、热共存

2003年的SARS逼得我作为一个中医医师也得研究研究中医对SARS应该怎么办?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重新读了《黄帝内经》,我认为这种流行性疾病不是个体的疾病,那一定由自然界给了它一个生存的环境和条件,这个环境与条件是这个致病因子发展流行的重要原因。

那么看看2003年3到5月的北京是个什么样的条件?

北京是一个多风的城市,每年春天都要刮大风,但是很奇怪,2003年的北京几乎没有刮过风,一次沙尘暴都没有。

按照中医学的运气学理论,SARS的那段时间北京的气象条件是寒、湿、热这三者共存,这种寒湿热三者共存的条件是很少有的,而北京当时的特殊气候条件利些时候广东2002年12月到21003年2月的气候发病条件一模一样。

因为它们两个是在不同的时间中出现了同样的一种气象条件,所以广东发完病,北京接着发病。

我们还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北京的气候,只要流感来了,出租车司机的感染率是很高的,因为他们的防护条件最差,什么样的人群都要接触。

可2003年SARS的时候,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的感染率是零。

这又是为什么?

2003年3月到5月北京的气温不低,这时个的出租车司机不会开空调,窗子24小时开着。

大家都知道,风是最好的去湿剂,由于风改变了局部环境,流感的时候,那种致病因子,是愿意在风热或风寒的环境中流动的,而SARS不是!

它需要湿,湿是浊重的,而风来了以后这湿就去掉了。

去掉了这么一个重要因子,我们的出租车司机,2003年就躲过了一劫。

回头看看我们的医院呢?

天天怕不干净,你什么时候进去护士都在拖地板,那个地板全是湿的,寒湿热三个条件都存在,那好,有了这个条件的存在,无论你如何防范,病毒还是大量地繁殖起来。

SARS流行时,我没戴口罩,不是我不怕死,是因为寒湿热是安生存的三个重要条件,如果戴了口罩,反而构成了一个湿的小环境。

我没有停诊,每天早上出去两粒银翘解毒散化成水加藿香正气软胶囊服下,我就走了。

我的女儿上学也是如此。

如果我的体内也是寒湿共存的,那我就是易感者。

反之,如果能寒则散之、湿者清之、热者退之。

我这儿没有一个内环境,我就不是易感者。

为什么要选银翘解毒散加藿香正气软胶囊呢?

学中医的同志都知道,银翘散是中医治瘟病的重要方剂,它里面的双花,连翘、淡竹叶清热;

荆芥、薄荷再加上藿香正气中的藿香、苍术、半夏化湿。

寒湿热是病毒在外面生存的条件,我控制不了,但我可以让自己内环境里不要有寒湿热。

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医之所以选用这两种药,因为SARS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两经,中医说:

“治上焦如雨,非轻莫举。

”不要用什么大黄,、黄连这类苦寒泻下之药,你只用清轻之剂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经常有人问我,SARS什么时候才能过去?

这天天不能出门,出门就得戴个口罩的日子是太难过了。

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的学说理论,根据寒湿热共存现象,我认为它不可能长期下去。

我当时告诉他们,过了5月23以后可能就会好了,为什么?

不是我能掐会算,是《黄帝内经》有。

5月22、23左右是小满,一进入小满以后,主气和客气都发生了变化,在3到5月的时候,主气变成了少阴、少阳相火,学中医的都知道,相火是风,过了5月23以后,北京的风就起来了。

我们的祖先相当聪明,我们不知道是谁解决了它,是从哪儿知道从条件入手的,但事实正是如此,节气一到,SARS就渐渐消失了。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中医治病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的理念。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

按照中医学的理论,人得先天之全气,不得天地之偏气。

你说这气也看不见摸不着,你说的那全气、偏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又该怎么去理解?

大家都知道,人是万物之灵,不管是多么高级的生物,都是无法与人相比的。

在地球上,人有人能反过来认识天和地,动物则不能。

在这儿,我可以给大家讲个故事。

很多学生问:

“老师,老师,这儿为什么叫人中啊?

”老师讲:

“这个地方叫人中,你只管记住就行了”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妈妈就形成了一个屏障保护着你。

一旦落地,就是一窍不通九窍通了。

窍是什么?

窍就是人与自然界精气交通的通道,那么看看我们九窍的分布,这人中上面都是偶数,人中下面都是奇数;

当人昏倒了,我们都知道赶快掐人中,因为这里是阴气和阳气的交汇之处。

一掐这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这就必然让它的阴阳之气形成了一种和谐。

讲的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人法天地而生,人是大自然造就的,如果我们要谈养生的话,你不了解中医药是怎样看待人的,那就没法去养生。

而如果你了解了中医是怎么样待人的,你就会对养生的知识有新的理解。

我认为,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天地同媾”的思想为核心,这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

运用《周易》阴阳五行的相术理论,来研究人体运动生命规律的一门学问。

严格地讲,西医治的是病,而中医治的是人。

中医在它的整个理念中是要求一个人在他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中,健康愉快地活着。

在这个理念中,天人是合一的,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和你体内的气血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的和谐。

当你与它们不和谐时候,你就要得病了。

中医的文化与养生之道

(二)

中医的养生要诀之一

据《黄帝内经》,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

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一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地球上什么地方最适合人的生存?

不管是北极还是南极,它有阴就没有阳,半年白天就有半年的黑夜,所以不适合人类生存,而温带有阴阳交替,使得住在温带的人大脑沟回在涨起来、缩回去的过程中越变越深,所以温带是最适宜人生存的地方。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四时,顺四时为养生的第一条,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

我们人就像外面的落叶一样,春天树要发芽了,它所有的营养就要从根部向枝干调动,它的力量是从内部向外走,而外面又给了它一个阻力。

所以中医学讲,春天的脉是弦脉。

什么叫弦脉呢?

那就是里面的力量要向外面走,而外面还没有准备好条件,所以春天的脉一按就是弦脉跟那个刚发芽的芽尖一样。

到了夏天,树叶非常繁茂了,因为所有的营养都从根部调动起来了,集中到枝叶上去。

人也一样,春天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

到了夏天,所有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去了,而内里是空虚的。

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

原因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到外面来了,里面是最虚弱的。

中医说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

秋风一起,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了冬天,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了,而外面不足,就容易外感了。

很多上海人相信吃膏滋药,为什么膏滋药是冬天吃而不是夏天吃?

因为夏天你的气血都跑到外面去了,内里是空的,别说是吃膏滋药了,就是多吃点涮羊肉都受不了,而冬天你的气血都藏到里面去了,那时你用一点补气益血的药像阿胶呀、熟地呀、吃下去能够运化,这种运化也是为你明年春天做准备,就像树要进行冬灌一样。

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其实就是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养生。

北京的老百姓有一句话:

“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做病。

”它含有深刻的中医学的哲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天热出汗把你秋冬代谢多余的物质都随着汗液由毛孔排出去了。

你一呼一吸时,身上的皮肤毛孔也在呼吸,所以说肺主皮毛。

可我们每到夏天,唯恐空调开的不大,屋里是空调,汽车里也是空调,以为呆在空调里面是最好的。

其实夏天人的汗毛孔是开放着的,这种开放是为了适应自然的环境,它调整体能,把体内的代谢产物由汗腺排出去。

而你如果非不让它排出去的话,那它不就留在你的体内做病吗?

冬天,天地都是闭藏的,你的气血也都藏到内部去了,身上的毛孔应该是关闭的,如果你把空调开到三十多度,冬天本不应该出那么多的汗,你老让它出汗,汗血是同源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这是《伤寒论》中的原话。

该闭藏的时候没有很好的闭藏,该打开的时候你不让它打开,你不得代谢病谁得?

以前住平房时,我不敢安空调,我说最好的降温手段是扇子,它可以小大由之,但要住到高楼上时那可不行,因为它没有地气了,那就得用空调。

用空调不要怕费电,一定要把窗子打开一点,让它有自然风。

春夏养阳秋冬养成阴

顺四时,就是要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中医说,春气和肝相通,肝是干嘛的呢?

肝体阴而用阳,它是你调动气血的重要脏器。

到春天来临时,气血要从里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

所以我劝大家春天的时候多吃点乌鸡白凤丸。

一方面养肝阴,一方面行肝气,助于它的生发。

到了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要吃点儿人参生脉饮。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生脉饮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制成,这是著名医家孙思邈的方子,他用这个方子治暑热,在暑热的季节里用生脉饮,是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到外面去了,内里的阳气不足,所以用人参补气,汗出的太多了,他用五味子收敛,敛心气;

天气太热,汗出的太多会伤阴津,所以又用麦冬养阴。

夏天来的时候,老人可以吃一点生脉饮。

秋风一起,它和肺气相通,肺是主闭藏的,宣发与肃降。

这时候你要让气血能跟着季节往里走,要用一点秋梨膏。

秋梨,梨得金气最重,开的花是白的,结的果是在秋天。

用一点秋梨膏你就不会在秋天到来时由于肺气不降生而咳嗽。

冬天和肾气相通,男同志重在补肾,比如说六味地黄丸、桂附八味丸都可以用。

女同志则以补血为主,冬天可以吃些阿胶、大枣核桃仁之类的滋膏药。

顺四时而生,一方面要求我们调整自身的生活,让它顺应四时的规律;

另一方面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适当用些药来按照季节调养身体,这样就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中医养生要要诀二节饮食

我上世纪80年代来过上海,这次来到上海呢,哪儿都不认识了。

我们的经济在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之俱来的是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造成了现在的代谢性疾病——即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黄帝内经》里讲,:

“膏梁之变,足生大丁。

”在中国古代,糖尿病是宫庭及富贵人家最容易得的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现在呢,大家都这么吃。

鱼生火肉生痰

中国人的饮食是用筷子,原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住、五畜为盈。

畜就是猪肉、羊肉。

孔子还说过这样的话:

“60岁以后的人如果说体力不行了可以吃点肉。

”那就说明我们的祖先在过去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这是几千年遗传基因的结果。

西方的医学不是!

西方人一手拿刀,一手拿叉,从他们的祖先开始就是吃肉的,老吃肉就要喝水,因为‘鱼生火,肉生痰’身体里热太多了就要喝水,他们的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变成了好食肉者,老年人还好一点,因为他的胃口差了不敢多吃。

很多五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小时候饿着,改革后吃饱了,当了官以后吃好了,于是就吃成了高血压、高血脂,而且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由于你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去对付那些牛排、鸡腿你不得营养过剩性代谢病才怪呢!

代谢缓慢晚上要少吃

我可以这么说,男同志以阳气为主,它的数是偶数,是8。

女同志以阴为主,她的数是奇数,是7。

《黄帝内经》里说:

“女同志每7年转一圈,28岁是女同志的巅峰年龄,28岁以前一直向上走,过了28岁就向下走了。

35岁阳明脉衰,再美的女同志皱纹也开始出来了;

男同志以阳气为主,很多女赎对我说,我们真倒霉,男同志老的慢,因为他们是8年转一圈,你们女士7年转一圈,女的28岁相当于男同志32岁。

男同志的巅峰年龄是32岁,过了32岁就要发福,其实是代谢慢了,体内积存的东西多了,看似发福,不是个好现像。

男志过了32岁,女人过了28岁这时候就要注意了,早上中午要吃的好一点,晚上则要尽量少吃,因为代谢的缓慢主要是在晚上。

人和自然界是个统一的整体,早上太阳一出来,天地的阳气都在升华中,那时候你的脏腑功能也处于旺盛状态,你这时吃的好一点没有关系,到了晚上太阳下山了,外面一片阴寒之气,阳气没有了,你吃进去的东西,运化不了,那你不发胖谁发胖?

晚上的饭清淡点有好处,老年人尤其如此。

老年人和年青人在一起的时候,这当爸妈的都心疼一下代,第天早上、中午吃剩饭,晚上则做一大锅。

大家吃的是很高兴,可苦了老头和老太太啦。

晚上不吃不行,吃了又消化不了,我们经常在临床上看到半夜时有很多老年人被送了过来。

为什么呀?

大多数是头天晚上儿女回来了,尤其是过节前,这一高兴,于是就做了不少好吃的,可老年人的胃肠道已经很衰弱了,再吃了一些不该吃的东西,于是就发病了。

中医说:

“喜则气散”这一高兴他的心气就散了,再加上晚上吃多了,脾胃的负担加重了,脾胃属土,心属火,心和脾胃之间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

如果儿子这儿的负担一重,子盗母气,就从母亲那儿借力气,那一借力气,心就嘣嘣的跳了起来,上医院了。

所以在那种情况下,老年人要按照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应该在傍晚五六点钟做点饭自己先吃,儿女们爱吃什么好的,那归他们自己管,千万不要和他们一起大吃。

谷物首选小米

中年人则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在这儿我要借用老子的一句话:

“谷神不死”东方人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之意,社稷,古代的谷神。

那么为什么说谷神不死?

维持人们生命不仅要靠脂肪、蛋白质,更需要无数有生命力的种子。

农村的孩子吃得没有城里的孩子好,但他们吃的都是新鲜的谷物,没有陈粮,所以长的结实。

咱们城里人什么都能吃到,就是吃不到新鲜,这就是区别。

为什么在所有的五谷里面我们的祖先更注重小米呢?

因为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根繁衍,它的颗粒很小,生命力却极强。

一碗小米种在地上是一大片,一碗大米种在地下是一小堆。

女同志生了孩子,老人都要给她喝小米粥,在生孩子的过程中,正气受到了损伤,所以用小米粥来调养,看看我们的八路军伤员是靠什么去养好伤的,不就是靠老大妈的小米粥吗?

小米习性偏温,最适合滋补体虚的人。

不要说老玉米、大豆好,我觉得在所有的食物中,如果把小米、小麦、大米、玉米、豆类排个队的话,首选应该是小米,然后是小麦、或者说是大米,最差的才是老玉米。

老玉米的颗粒太大了,你同样是一碗种子的生命力远远不能和小米相比。

所以它的生命力和对人体的补益也有很大的差异。

用食物之偏纠正人体之偏

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其实我们吃的食物也有它的偏性。

到北京,很多人都愿意去吃烤鸭,那个鸭子为什么要烤?

到广州则要煲老鸭汤,为什么不用嫩鸭子煲?

因为鸭子在水中,习性偏寒。

你如果不吃那老鸭子,不拿火烤,那么吃完就可能拉稀。

鸡就不用烤,炖鸡汤时越壮实的鸡越好。

南方人没有北方人那么壮实,因为他们吃的大米是水里生的,其性偏寒;

北方人天天吃小麦,小麦是冬天种阴历五月收,它的阳气最重,其性也是温性的。

中医主张用食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遇到寒性的胃溃疡,我就不让他吃药,回家去吃烤馒头片,烤馒头片坚持吃一年,胃溃疡就好了。

虚寒性的溃疡病你让他吃偏寒性的大米饭,他一吃就会难受。

你让他吃馒头片,小麦粉本来就是温性的,在里面再放点儿碱,再发起来,就很空隙消化。

你再给它烤糊了,它就更温了,温胃散寒。

中医学的很多道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节制饮食的问题上,一不定期要按照老祖宗的做法,不是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

当你想吃的时候,除了孩子,只要是成年人,一定有你体内的需要。

中医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忌口,不要把中医的忌口开出一大堆,但是有一条,要浅尝辄止,你一吃多了就要损伤你。

怀过孕的女同志都知道,在怀孕期间她的胃口发生了改变,见了酸的就像吃糖豆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时她的气血全去养胎了,肝阴不足,需要酸性的东西来补充。

正常人在不同的时间饮食胃口的改变,同样反映着体内的状态。

什么时候要注意少吃油腻,少吃辛辣?

上火的时候,外感的时候,因为外感的时候体能都调动起来去和细菌打仗了,吃了只会增加体内负担,不会增加营养。

节制饮食做的好,那些代谢性的疾病的发作就会明显减少。

三七可以益气统血

如果你的血脂已经很高了,血压血糖也就会高了。

建议大家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在所有的活血药中,只有三七活血而不破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