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8838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

《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科路川杨河桥监控细则文档格式.docx

1.3主梁

1.主梁斜交约10度。

2.主桥桥跨构造为〔48+80+48〕,为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全长176米,桥面全宽41.5米,单幅桥面宽19.75米。

3.主桥采用单箱双室断面,中支点梁高4.8米,中跨中部以及边跨端部梁高2.4米,单箱宽19.55米,双侧悬臂外挑3.5米,箱底宽12.55米。

4.箱梁顶板厚28厘米,腹板跨中、边跨厚50厘米,支点厚80,跨中底板厚25厘米,中支点厚65.3厘米,边支点厚70厘米,腹板和底板采用变厚度。

5.两幅箱梁间间距2.4米。

6.主墩横隔板厚2.0米,端横隔梁2.5米。

1.4根底

主桥桥墩根底采用钻孔灌注桩根底,持力层为中分化泥质粉砂岩,主墩为18根Φ100钻孔灌注桩。

边墩为8根Φ100钻孔灌注桩。

1.5桥墩

桥墩采用双柱式桥墩。

1.6材料

主梁:

C55混凝土

桥墩:

C40混凝土

桥台:

C30混凝土

桥桩:

C30水下混凝土

预应力钢材:

15.24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1860MPa

钢筋:

R235级和HRB335级

钢板:

Q235级

2、施工监测

根据以往桥梁施工及控制经历,并根据该桥的具体情况,估计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桥梁构造内力和线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桥梁施工临时荷载;

2.连续梁桥悬臂两侧不平衡重量问题;

3.日照、温度的影响;

4.混凝土弹性模量、容重的差异;

5.挂篮刚度以及挂篮的非弹性变形的影响;

6.预应力X拉以及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7.轴线偏差。

8.混凝土X变收缩的影响;

9.合龙工序与变位状态的影响

当上述因素与估计不符,而又不能及时识别引起控制目标偏离的真正原因时,必然导致在以后阶段悬臂施工中采用错误的纠偏措施,引起误差累积。

所以施工控制是大跨桥梁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监测构造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为施工控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具体内容如下:

1.计算和测定临时支撑可承受的最大不平衡弯矩,设定两侧施工挂蓝移动和混凝土浇筑的规那么。

保证在重量和弯矩两个方面对称平衡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测定底板的实际挠度,作为调整吊管/带的依据。

2.采用预加载的方法,消除挂蓝的非弹性变形,测定挂蓝的弹性变形,作为设置预拱度的依据之一。

3.在临时固结墩顶的应力复杂区、悬臂浇筑的第一个节段与第二个节段的连结部位的顶底板埋设应变计,作为应力的重点监测区域。

此外,通过准确的内力分析和施工控制的需要,选择一些节段埋设应变计作为应力观测点。

应变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预埋,作必要的保护。

在每幅桥梁上设置独立的2个监测站,每站上设应变测点6个,两幅共布置48个应变监测点。

4.在主墩承台面设置沉降观测点,每墩4点,两幅梁桥分测,共16个测点。

5.在悬臂施工的桥梁顶面预埋挠度观测点,每节段5个,两桥分测,共550点。

其中设在主梁腹板处的测点为重点检测点,共330个。

在挂蓝施工阶段观测挂蓝的挠度,作为调整模板的依据。

需测定挂蓝行走前后、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X拉前后6小时各个测点挠度的变化情况,作为计算输入的数据。

在合拢前对两端2-3个节段进展联测,确保合拢的精度。

6.设置温度观测点60点,长期监测桥梁重要部位的温度分布,测定温度分布随时间和桥梁位置的变化规律,预测温度对构造挠度的影响。

3、施工控制

下面施工控制目标,手段和方法等几方面对施工控制的各个方面进展说明。

3.1施工控制的目标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有两个目标:

其一是施工过程中的构造平安,保证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在设计控制的X围内,构造挠度在设计控制的X围内,确保施工过程的平安。

其二是控制施工合拢的精度,保证桥梁的成型尺寸在设计控制的X围之内。

具体指标如下:

1)桥面合龙标高误差在2cm以内;

2)挂篮定位标高在1cm以内;

3)顶面平整度误差5mm以内;

4)每一节段预应力X拉完毕后梁端标高2cm以内;

5)截面应力偏差在1MPA以内;

3.2施工控制的手段

利用施工监测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随机信号处理的手段,处理数据,得到施工控制的输入。

使用力学分析的手段和随机控制预测理论〔如卡尔曼滤波法等〕,对梁体节段的控制标高和施工X拉应力做出预测,指导施工。

3.3施工过程的仿真计算

力学分析的软件:

采用XX大学和同济大学联合开发的施工控制分析软件BCAS进展分析,采用MIDAS软件进展复核。

采用平面杆系作初步的分析,采用空间分析作复核。

施工过程的仿真计算是根据实测的设计参数〔如混凝土容重、强度和弹性模量等〕,使用的施工工艺和工序,挂篮的构造形式和临时施工荷载等数据,计算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阶段的构造挠度和内力,为应力测量和挠度控制提供理论计算值。

因此,它是确定立模标高、分析偏差原因的主要依据,是保证合拢精度、评价体系转换后构造应力变化和构造平安的根底。

施工过程的仿真计算的主要结果有:

〔1〕各梁段挂篮前移定位后的构造内力和位移;

〔2〕各梁段浇筑梁段混凝土后的构造内力和位移;

〔3〕各梁段X拉梁段预应力后的构造内力和位移;

〔4〕合拢段临时连接后的构造内力和位移;

〔5〕合拢段浇筑混凝土后〔假定为荷载〕的构造内力和位移;

〔6〕合拢段浇筑混凝土后〔已成为构造〕的构造内力和位移;

〔7〕桥面铺装完成后的构造内力和位移。

3.4施工控制的过程

施工控制的过程如下列图所示:

4、现场施工协调与组织

1、由XX大学牵头组成施工控制小组,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共同参与,进展日常的施工监测和控制任务。

2、施工控制小组根据设计图,提出施工控制的具体方案与各阶段控制目标,并负责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交底和培训,在每一段主梁的循环施工中给出标高和应力的控制值。

3、施工控制小组根据现场监测数据,采用专用分析方法,与设计单位协商之后,提出各施工阶段线型和应力的调整实施方案。

4、每施工一个阶段〔视具体情况〕后有一次例会,由监理单位组织,业主、监理、设计、施工、施工控制和有关专家参加,会议听取施工控制工程部的工作汇报,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或协调解决。

5、在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应由监理单位召集紧急会议,及时提出处理方法。

6、现场数据交换采用固定格式,统一编号,并由各方认可。

4.1施工控制指令下达路线

1)施工控制单位

2)设计方验算会签

3)监理签收

4)施工执行

5)监理监视

4.2测量数据的反应过程

1)施工单位进展标高测量监控单位进展应力测量

2)监理单位检查数据,监视采集过程

3)监控单位接收数据

5、立模标高确实定与调整

〔1〕立模标高确实定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成桥线型和合拢精度主要取决于施工过程中梁段挠度的控制。

梁段的前端挠度是考虑了挂篮的变形、梁段自重、预施应力大小、施工荷载、构造体系转换、混凝土X变收缩、日照和季节温差等因素后计算求得,并且以梁段前端立模标高的形式给定,因此,立模标高确实定极为重要。

箱梁各悬浇梁段的前端立模标高可参考如下公式确定:

式中

——待浇梁段前端底板处挂篮底盘模板标高〔X拉后〕;

——该点设计标高;

——本梁段及以后各梁段对该点的挠度影响值;

——本梁段顶板纵向预应力束X拉后对该点的影响值;

——挂篮弹性变形对该点的影响值〔在挂篮加载试压后得出〕;

——由混凝土X变收缩、日照及季节温度变化、构造体系转换、二期恒载、活载等因素对该点挠度影响的计算值。

〔2〕立模标高的调整

当本梁段完成后的前端标高出现偏差时,应在其后的二个梁段内将其消除。

处理方法是:

先将本梁段标高偏差反号并两等分为d,再将d分别加进后面两个梁段的立模标高中。

标高偏差的分配以底板底面光顺为原那么。

〔3〕合拢方案的优化

为了保证合拢精度,尽量防止强迫合拢,确保合拢施工按照设计要求顺利进展,使合拢后的构造状态满足设计精度的要求,需要对合拢方案进展优化。

主要工作内容有:

假设需压重,通过评价合拢后的构造状态,优选出合理的压重重量。

〔4〕预拱度设置

预拱度计算与合龙次序与计算假定:

1.撤除挂篮,并在悬臂端压重;

2.边跨合龙前临时锁定合龙段两侧梁段;

3.浇筑边跨合拢段,同时卸载对应的压重;

4.X拉局部边跨连续钢索,

5.撤除临时锁定;

6.X拉剩余边跨连续钢索;

7.撤除主墩临时固结;

8.中跨合龙段两侧梁段临时锁定;

9.浇筑合龙段的同时撤除压重,

10.X拉局部连续索,

11.撤除临时锁定,

12.X拉剩余连续索,

13.建筑桥面铺装、栏杆、人行道等。

6、线形控制要求

为保证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体系桥梁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对标高、中线、梁底曲线、挠度等几何线形进展施工监控。

〔1〕布设原那么及技术要求

1〕垂直变形〔挠度〕和沉降观测采用?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中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指标,即:

沉降观测中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mm;

位移观测中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3.0mm。

2〕水准基点应设3个以上。

水准基点埋设于基岩或原土层中,经过实地踏勘,有条件时,也可将水准基点设置在巩固的、永久性建筑物上。

3〕基准网按?

城市测量规X?

中二等水推测量要求进展。

〔2〕变形测点的布设及测量方法

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对该桥进展准确定位并确定基准点,选3个高程基准点,均匀分布在桥压力影响X围以外的土质稳定地区,基准点离桥的距离不小于50m,此外,在桥的附近设置3~4个工作基点。

高程基点和工作点组成两至三个结点的结点网,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

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重要的依据。

根据以往的经历,在每个施工块件上布置5个对称的高程控制观测点,这样不仅可以观测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测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截面进展立模,混泥土浇注前后、预应力钢束X拉前后的标高观测,以便观测各点的挠度及箱梁曲线的变化历程,保证箱梁悬臂端的合拢精度和成桥线形。

高程控制点布置在块件的前端,采用φ16的钢筋在垂直方向与顶板的上下层钢筋点焊结实,并要求竖直,测点〔钢筋〕露出箱梁混泥土外表5cm,测头磨平并用红漆标记。

在纵桥向,各箱梁节段前端布置标高测点;

在横桥向,布置五个挠度观测点如下列图。

〔3〕主梁挠度监测

图1主梁横断面上挠度测点的布设

图3主桥挠度布置的位置为上图的节线处

对于每一个施工步骤,分以下6个时刻对构造上控制测点的竖向位移进展测量:

①挂篮移动就位立模前的瞬时:

②挂篮移动就位立模后的瞬时;

③节段混凝土浇筑前瞬时;

④节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瞬时;

⑤X拉节段纵向预应力钢束前的瞬时;

⑥X拉纵向预应力钢束完成后的瞬时:

梁体挠度测量应在温度变化较小时测量,一般在夜间20:

00至次日凌晨6:

00之间,随季节调整。

施工完成后进展全桥几何线形量测。

〔4〕沉降观测

每月一次,观测承台的四个角点。

〔5〕轴线偏移测量

在每块阶段施工时进展轴线偏位测量。

用钢尺找到最前端梁瑞的中线并做标记,采用视准法直接测量其前端偏位。

将全站仅架设在墩顶梁面中心,后视另一墩顶梁面中心,视线为基准线,在梁前端中心标记处放置小钢尺,钢尺基准点与梁端中心重合,用仪器直接读取钢尺读数,即为轴线偏移值。

轴线偏位采用全站仪测量。

7、应力监测

应变测点布设在第一节段的B-B截面或第二节段的A-A截面处处,如下列图所示。

在监控单位入场以前0#块已经浇筑的采用A-A截面,否那么采用B-B截面的方案。

图4应变测点的布设位置

在断面上,6个应变测点布置如下列图所示:

图5应变测点在A-A,B-B断面上的布置

8、预拱度的设置

构造预拱度根据计算分析确定,在1#块浇筑前,由监控单位提出,设计单位复核,报监理和甲方批准,交施工单位以确定挂蓝的立模高度。

9、施工控制用表

金科路川杨河桥梁段挠度测量表

单体构造:

施工梁段:

施工状态:

节点号

左侧

中心

右侧

标高

挠度

累计挠度

测量人员

天气温度

时间日期

金科路川杨河桥应变测量表

测量情况

施工状态

天气

温度

测点

平衡值

累计增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备注

金科路川杨河桥施工调整指令单

单体构造

存在问题

监测单位处理意见

负责人日期

设计单位意见

监理单位意见

施工单位

本表一式五份,监控提供,设计复核,监理签发并监视执行,施工执行,建立方备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