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138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议论文试题带答案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

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答:

20.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分)

21.傅雷曾说: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川省雅安卷】(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19题。

(8分)

①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贯穿始终的,就是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之使命。

传统文学以养护人心、培育人格见长,尤其高扬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中国文学使命的履行,围绕这两个纬度进行。

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社会的治理与发展,离不开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也正由此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比德”方式,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诗经》涉及玉的篇章多达30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

中国文字中,与赞美有关的汉字,无论指涉人还是事,许多带有玉字偏旁,其用意都是肯定、赞美对象具有玉石般高洁的品质。

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不与文学的建构要旨相契相合。

③与此相应,作为文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在理论的源头处确立了文学的基本观念,赋予了文学建构的使命,其核心要素就是励志,尤其是言志者的自励:

文学对人品的建构,首先体现为作者自身节操的砥砺。

这一文学观念是在千百年积淀中形成的选择性“集体认同”。

④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建构,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决不屈服,奋起反抗,保家卫国。

值此期间,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

鬼神。

⑤当代作品中,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继承文学塑造个人品格、建构民族意志的传统,倡导亮剑精神:

面对强敌,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剑、决战,哪怕倒在对手剑下,虽败犹荣。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鸦片战争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⑥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发展到今天,其建构使命正面临变局,以往薄弱的物质基础已得到实质性改观。

因此,文学在新世纪履行建构使命时,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文学大展身手,正当其时。

1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

18.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④-⑤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这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简答。

19.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因为,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品行的修养与国

家社会有重要关联,正如古语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②段说“《诗经》涉及玉的篇目⋯⋯比附人品之典范”,这部分在论证上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诗经》有些诗篇的写作运用了“比德”方式。

C.选文⑥段号召我们每个人,要肩负起建构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注入新内涵。

D.本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本文的语言具有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

江苏省无锡卷】

(3)(9分)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

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

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

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

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

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

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

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

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

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

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

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

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

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

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12.第③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3.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③④两段作者的主要观点。

14.请概括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江苏省淮安卷】

(三)阅读下面文章,

回答12-15问题。

(18分)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

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

②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

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

“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

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③再来说说这个“大”字。

“大”是什么意思呢?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就是范围广高度高体积阔吧。

其实“大”的本意和范围高度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非常单纯地指

一个人。

  ④汉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

西周战国之后大行其道的金文中,“大”也是笔触鲜明四肢俱全的人形。

与甲骨文笔道细弱的“大”字相比,金文粗肥猛壮,把人的形象镌刻得更雄硕伟岸。

⑤“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

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⑥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

大多数人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然而,错了。

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

⑦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

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

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

毛笔就在我们手里,墨汁瓶盖已经打开。

只等我们用自己的心和手,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⑨我们有很多瑕疵,但只要内心坚定,我们就依然强大。

我们可以修

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

这个世界上没有瑕疵的人根本没有出生。

  ⑩我们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

完善可以不懈追求,但不必形成坚硬桎梏。

世上的事情就像吃饭,八分饱即是完美。

处处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无言的慢性自杀。

  

我们常常受伤,伤痕累累。

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

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

强大也会受伤,但不要怕受伤,因为,我们修复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

比如说:

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我要等等看,哦,算了……“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

虫蚁?

”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12.第(7)段中“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13.请说一说第

(1)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分)

14.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

(4分)

15.请结合文章第(9)-(12)段内容,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己强大。

6分)

江苏省连云港卷】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12分)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

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

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

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子不教,父之过。

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

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

  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

“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

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

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

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

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

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

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

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

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

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

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选自201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7.文章第2段写家长在飞机上让孩子当众方便的事有什么作用?

18.为什么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

19.根据文字内容,请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

江苏省盐城卷】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4分)

孝乃德之本谭用发

  《论语》记载: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

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

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

“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

”母亲解释说:

“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

”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

“吃饱没事干。

”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来源:

学.科.网]

  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

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

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

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

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

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

“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

”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

《礼记·

祭义》云: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

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

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

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

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04版,有删改)

13.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

(2分)

14.第2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5.第3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

请简要概括。

16.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子女怎样才能对父母尽孝。

湖北省黄石卷】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0分)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刘毅

①笔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经漂浮着各种垃圾

,水体发黑,污染严重。

家里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都不敢喝井水,而是买桶装水喝。

②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年后回到家乡,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

水塘已经彻底被填平了。

村干部说,虽然村里增设了垃圾集中堆放点,经常组织打捞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围的群众仍然经常乱丢乱倒,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这个办法。

③“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④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市民,拒绝烹饪珍稀野生动物的绿色厨师,为生态环保鼓与呼的环保达人……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但很可惜,这样的人还太少。

在一些农村地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食品源头污染,垃圾随处乱扔,“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不少城市里,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无证烧烤摊烟熏火燎,倡导多年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有人长时间停车时不熄火。

⑤我们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公众踊跃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

亿万公众能否践行绿色生活,这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的蓝图能否实现。

⑥要让践行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应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吸引

环保“同盟军”,汇聚环保正能量。

⑦在学校教育中“从娃娃抓起”,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保“小手拉大手”。

⑧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几无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处罚不到位。

而在韩国,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20万到1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0韩元)的罚金;

在日本,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按照法律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款。

⑨在期盼蓝天碧水的同时,我们既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要问问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了些什么。

让我们“起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这样,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选文有删改)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文章认为“践行绿色生活”需要采取哪些举措?

请分点概括。

17.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列出来,并加以说明。

(3分)

18.请结合文章内容,以“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的句式,写出你对“绿色国民”的理解。

湖北省襄阳卷】

(四)议论文阅读(13分)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

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

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

在快节奏

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

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

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

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5版

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3.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3分)

2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