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比较研究论文共2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比较研究论文共2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比较研究论文共2篇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像歌德说的那样:
“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
”所以,作为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文本,静心阅读,寻找有意义的语言现象而习之。
三、抓朗读想象,体悟情感
学生对文学作品思想情感的共鸣,对文本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感受,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情感资源。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有情感温度的各类言语实践情境中,共同深入体验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世态人情,达到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教育[1]。
这节课,解老师带领学生在诵读中由赏景到悟境,再到品人,激发了学生深层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诗中包含的温度,对诗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的诵读充满了情趣、文化与温度。
1.读诗有温度
(1)彰显文体,反复诵读
“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
这节课,解老师采用不同的朗诵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合作读、引读等来加强诗歌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一步步把学生带入诗中。
从读得“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从读得“正确”“有节奏”到读出“味道”,落实正确朗读这一关,也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性,使学生融情入诗,体会诗词情感的微妙,触摸诗词文字的温度。
(2)情感熏陶,激情朗读
(3)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古诗词具有浓郁的意境美,教学中解老师抓住《江雪》的原有特点,一唱三叹,巧妙运用媒体技术变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选取了较为伤感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读。
那凄凉的旋律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从而悄然走进诗中,读出了诗情,读出了诗韵。
2.解诗有温度
(1)想“千山万径”图
想象能使诗歌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活跃思维。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想象,利用原诗中的意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填补诗歌中的空白。
如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体验描写环境、人物神情、动作和心理等,真实而艺术地再现原诗。
结合学生想象力丰富又擅长形象思维这一特点,解老师启发学生想象千山、万径是什么样的,并在头脑中浮现出画面。
随后,又把学生描述的画面搬上板书,把文中的潜台词通过想象表现出来,抽象的画面变得生动具体,教学达到了高潮。
如此处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灵感,调动学生积极的想象,让思维有了高度,课堂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
瞬间,学生感受到了画面带给他们的“寒冷”与“孤独”,体会到了诗歌描写的境界和情调,真正走进古诗所描述的意境之中,是教者对文本又一次的深度引领。
(2)感受“大雪扑面”
课上,解老师把课文的插图在黑板上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去发现少了什么?
(少了雪)并说出哪里少了雪?
在老师地追问下,学生看到了钓翁的衣服、帽子、千山万径、船、江面上都是雪,到处白雪皑皑,仿佛盖上了一层棉被。
本诗的题目是《江雪》,可全诗没有一处描写雪,但在解老师的引导下却让我们感到大雪扑面而来,从中无痕地感受到写法的美。
沁着纸墨幽香的文字,是有生命、有灵性、有情感、有温度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无尽的乡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送别中的不舍;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牵手的温暖;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爱国的情怀;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是无比的欢颜……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是诗人无尽的孤独!
真是“文字有温度,字字知冷暖”!
正是解老师引领学生触摸文字、与文字共舞,才感受到文字那热烈的温度,与文学作品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情感的体验胜于理性的分析。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引领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我们的情感,去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震撼!
四、抓素材整合,拓展视野
1.提供素材的广
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教师应融合性地使用各类语文教学资源,创设出适合开展师生对话的多种言语实践情境。
在新课即将结束时,解老师立足教材,在深度解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一切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她将王士祯写的《题秋江独钓图》迁移到课堂教学,衔接自然,启发学生和柳宗元的《江雪》进行对比探究阅读。
对资源的深度拓展,不仅指对这一课教学内容的拓展,还包括其他作品、与课文相关的同题材作品的拓展阅读。
这样就会使学生体会出同样的主题、同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风格各异。
既立足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理,投入新的文本中去阅读体验,达到对教学内容解读的深度和高度,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流派的还原和比较,是围绕钓翁题材的盛宴共享,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2.拓展延伸的广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解老师这样对学生说:
“《江雪》这首诗,你们将来在不同的年龄段再去读,我想你们一定会对诗、对诗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样的启发基于文体特点,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在延学中继续思考,实现了一堂课深度学习的延续。
看来,学生应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把生活看成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而不能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抓能力提升,强化效度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以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为中心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亦把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归为“深度学习”的范畴,“深度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应该是批判式、整合式、迁移式的学习。
教学中,为了更进一步挖掘诗的主题,解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那么冷的天,这个老翁为什么不在家中和亲人相伴?
与火炉相伴?
而要与这孤舟,与这漫天的飞雪相伴呢?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
”此练笔的设置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由于学生的阅历不同,知识有差异,对作品的理解也是多样的。
多元化解读是文学作品人文丰富性的表现,是许多杰出文字给我们创造提升的机会。
正是解老师的追问和引导,才激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促使学生的认识在思维碰撞中走向深层。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体验着情感、深化着情感。
第2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研究——以中国部编版与日本光村版第一阶段为例
李广1,洪星2,李青3(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2.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区实验学校,辽宁大连116044;
3.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吉林长春13002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中日比较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用书作为辅助一线教师用好教材、落实教学目标及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保障,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具有理论引领、教学实践指导作用,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课程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师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把握教材内容,设计适应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研究选用中国教育部直接参与组织编写,并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以下简称,中国部编版)和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并由日本光村图书公司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国语》(以下简称,日本光村版)作为比较研究对象,试图从编写理念、内容编排及呈现方式等三个主要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展现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各自特色、各自设计风格,期待从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比较研究中获得启示,进而借鉴日本教师教学用书设计的有益经验。
一、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概述
日本光村版是由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并由日本著名五家教科书出版社之一的光村图书公司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
在日本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日本光村版的普及率相对较高,具有代表性。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发布《针对改善和充实国语教科书的调查研究报告》,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无论是日本儿童监护人,还是身处一线的在职教师都对日本光村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持较高的满意度。
日本光村版以《学习指导要领·
国语(平成29年)》为依据,以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参考建议、辅助教师完成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实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基本目标,最终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知识的教授以及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4]。
日本光村版以系统的指导目标、单元设定的主旨、心童学习的经验与其他教材的关系等几个维度宏观概括每一单元的教师教学用书基本框架。
宏观呈现了具有鲜明日本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与编写风格。
二、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比较分析
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是贯穿于教育科学研究全过程的价值判断过程,是观察、分析及综合分析等理性判断活动融合一体的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将个别教育现象或问题纳入到广阔的教育理论背景和教育系统的整体之中,去思考各种教育问题,分析同类或异类问题中的因果关系[5]。
目前,同类比较法与异类比较法、纵向比较法与横向比较法以及定性比较法与定量比较法[6],是较为常见的比较研究类型。
本研究拟采用同类比较法与异类比较法,从编写理念、内容编排及呈现方式等三个主要维度,分析中国部编版与日本光村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异同。
(一)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理念
1.中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理念
第一,体现语文学习的目标与要求。
中国部编版以课程标准(2022版)及语文教科书为基本依据,不断吸收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中国部编版聚焦“语文要素”与“宽泛的人文主题”双线均衡,是组织单元内容编写的“根”,即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
“语文要素”与“宽泛的人文主题”双线均衡,突破了以前的人文主题编排,克服了以往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注重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
同时,聚焦“语用”,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明晰语文知识和能力着力点,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
第二,注重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部编版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的重要理念。
特别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区域间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问题,发达地区学校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团队,而相对落后地区则教学资源紧缺,教师教学能力相对薄弱。
为解决区域间的不均衡问题,中国部编版教师教学用书实行整体规划、宏观引领,面向全国教师推广使用,既关注了发达地区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需求,也满足了相对落后地区教师教学能力要求。
第三,致力于构建发挥教师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中国部编版旨在帮助教师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但并非是全方位的教学指南,而是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的依据与参考。
纵观教师用书的设计,构建发挥教师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是中国部编版设计的鲜明特色。
例如,教材解析部分,注重以启发性和感受性的语言形式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解读,促使教师教学用书内容具有灵活的开放性。
2.日本光村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理念
第一,基于新学力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日本新学力观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回归掌握型教育,培养扎实学力,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个体个性发展。
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充分、反复的指导,使其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对于易于理解的内容或已经被充分掌握的内容,指导学生继续深化理解,促进个体个性化发展,实现个体能力的彻底发挥。
第三,加强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指导。
日本光村版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多样性培育,通过渗透教育教学方法理念、还原课堂师生提问环节以及多样的教学资源支持,力求提升教师创新思考能力,促进教师在自主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以及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纵观日本光村版教师用书,注重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是该书的一个鲜明特征。
为教师监测和评价学生的理解提供了完备的评价体系,在对应的每一课时皆设置了诊断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的指导项目。
第四,尊重儿童个体差异、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
每个儿童在认知水平、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而,该书在注重学生共同、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此,注重对儿童的特别支援、指导,针对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
而亲切的语言、让人感动的设计,这一切都使儿童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灵活、可操作的平台。
3.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理念的差异
第二,前者重视解决教学问题,而后者则重视提升教师素质。
前者作为配套教材,面向全国推广使用。
因我国区域间教育存在着差异,教学资源及教学能力仍存在着不平衡性问题。
因此,前者注重对教师的指导,注重提高教育落后地区教师教学水平,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而后者则重视从理念、语言、方式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发展。
(二)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内容编排
1.中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编排
第一,框架结构。
中国部编版教材每学年分上下两册,小学阶段共十二册。
每一册教材配有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全书结构较为简洁,各册结构统一,均包括编写说明、目录、正文及附录。
其中,编写说明层面,均包括教师用书的编写要点、教科书编写思路、教科书主要内容、教学目标、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等部分。
目录结构层面,均包括编写说明、单元及附录等部分。
其中,单元结构均包括单元说明、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表、正文三部分。
单元结构按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组织,均由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部分组成。
但在一年级上册创新性地设计“我上学了”板块,以便于与幼小阶段相衔接,该板块侧重读书、写字姿势、习惯等方面的指导。
第二,内容设置。
中国部编版内容设置层面均包括教材编写说明内容、单元介绍内容、具体教学建议内容、附录内容等部分。
教材编写说明内容均由教科书编写要旨、教科书编写思路、教科书主要内容、教学总目标、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等部分组成。
其中,教科书编写要旨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所调整与变化。
单元介绍均包括单元说明、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部分。
利于教师了解单元主题及教学重、难点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具体教学建议内容均包括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举例等部分。
其中,课时环节提供部分教学资源及教学建议,为教师实践教学开展提供策略思路与课堂教学参考。
附录内容较为简约,按照音序排列呈现了学生必须认识的字、会写的字,以便于教师与学生检索、查阅,以及对识字与写字内容的整体把握。
中国部编版附录内容尽管较为简约,却具有重要意义,是整体体系内容的有利补充与完善。
2.日本光村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编排
3.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内容编排的差异
第一,框架结构层面,两者皆遵循总体到具体的原则来呈现,皆具有清晰的框架结构。
但在呈现逻辑及内容呈现方面,前者的框架结构呈现出纵向的直线型特点,同样也存在横向的交叉型结构。
而后者的框架不仅呈现出纵向的直线型特点,还体现了横向网状扩散的特点。
并且不仅提供课文教学建设,还提供诸如活动开展、课堂评价、教学计划等与教学过程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建议。
第二,目标设置层面,前者注重弹性灵活,而后者则注重精确计划。
前者在单元教学目标之下,以课为单位,设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况、学生情况的变化自行确定教学进度,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拥有很大的灵活性,便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配置。
而后者则在综合统筹与经验总结基础上确定课时目标,更具有精准的操作性,利于教师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的不同,科学拟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但不利于教师的灵活配置。
前者善于教学目标的宏观设计,把课时教学的目标交由教师去掌握,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而后者则在教学目标层面高度重视操作性和精准性,设置总体目标的同时,也设置了课时目标,目标操作性较强,但教师的创新性驱动力不足。
(三)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呈现方式
1.中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呈现方式
第一,封面与封底设计。
封面设计方面,采用上、中、下三部分设计,皆以黄、白两色为背景颜色。
封面上部分以黄色为底色,并呈现“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及年级册别字样。
图片主题多为故事,如玩皮影、放风筝、堆雪人等;
下部分以白色底色为主,标有编著单位及右下角标有出版社名称。
封底方面,以黄色为底色,标有出版社及出版社商标、责任编辑及封面设计人员名称、书籍名称及年级册别、定价等信息。
中国部编版整体设计保持一致性,封面与封底设计色彩丰富多元,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以热情向上、温暖之感。
第二,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包括图案设计、目录设计、正文设计。
中国部编版均采用宋体字体,从左到右横向排版,皆采用文字、图片等元素搭配组合。
其中,图案设计方面均采用线条、曲线色彩等搭配,相对繁琐、抽象,体现了成年人的视角。
目录设计方面按照章、节顺序呈现两级目录,每章级的目录用红色加粗字体,并且每节的目录前边有红色图标,清晰地呈现每章要的内容主题,利于检索、查阅。
正文设计方面皆采用传统的有版心设计,全文皆以文字呈现为主,以规律性的页面字体和字号变化,以及色彩与字体区分来突出教师教学用书的重、难点。
书页的内封与前封设计一致,颜色略有差别,正文以黑色和灰色为主色调,黑白搭配使教师教学用书更显庄重、成熟与稳重。
2.日本光村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呈现方式
封面设计方面,采用上、下两部分的设计,上部分多为图画、下部分多为教材的基本信息。
封面的中右侧设计该册的年级、册别,不同册别均有不同的主题。
如一年上册的封面主题是狮子与儿童,封底的主题是儿童齐心。
设计简洁大方,体现人与自然的理念。
封面与封底的色彩搭配方面,色调一致,根据学年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主色背景色调组合,同时配有特定主题的配色图案。
图片主题选择方面倾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生活,而且采用水彩画的形式,别具童趣与幻想,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团结合作、热爱自然的理念。
低年级段皆采用绿色背景为主色调,清新、充满希望,视觉冲击力加强,在封面绿色背景主色调当中,衬托以黑色为字体背景颜色的“小学国语”及以白色为字体背景颜色的“学习指导书”印刷字体。
日本光村版整体设计呈现层级性变化,给人以生动活泼、欢快、生命之动感。
版式设计包括扉页设计、目录设计、正文设计。
日本光村版均采用黑色明朝字体,从右到左竖向排版,皆采用文字、图片、图标等元素搭配组合,尽显人性化设计、精细设计。
其中,扉页设计方面,各年级均采用文字、表格相组合的设计。
扉页左侧皆以诗歌及诗歌寄语来表现主题,字体尺寸合适、行距适中,视觉上较为舒适,版面整体留白较多,凸显诗歌内容,留给教师思考、想象的空间,塑造了别样的意境与风格。
目录设计方面,整体遵从简约式设计理念。
目录右侧标注占整个版面的3/5,版面上部2/5的区域为留白,以虚线将空白处和具体目录间隔开。
正文设计方面,皆以浅灰色为背景,竖版呈现单元主题。
以白色背景的矩形框,横版呈现儿童活动目标、指导目标等内容。
同时,褐色条形为背景的书眉、页脚板块的设计,标注版面对应的主题范围的同时,也增添了正文画面整体设计的美感。
3.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呈现方式的差异
第二,前者侧重鲜活的色彩搭配,呈现热情活泼基调;
而后者则倾向于冷色搭配,呈现冷静内敛的基调。
前者以橘色、橙黄色、白色等色彩为主,暖色调是主色调,传递了一种热情活泼的价值取向。
而后者则以绿色和灰色等冷色调为主,传递了一种冷静和充满希望的价值取向。
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和基本国情的不同,中日两国在民族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更为热情,喜欢交际,乐于通过寻求社会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而日本人则更喜欢独处,喜欢自律,独立解决问题。
第三,前者注重传统朴素直观设计;
而后者注重简约细致现代设计。
前者排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传统的文字进行简单的调整,整体排版设计遵守常规,传统朴素,彰显了前者的传统朴素直观美设计。
而后者则采用了文字框的非传统方式排版,图文结合较为规整、清晰、精细,且利于形象化和精细化的表达。
同时,后者注重使用者的视觉心理,页眉、页脚等的创新性设计,彰显其人性化的关怀,展现了其精细的现代美设计。
三、特点与启示
(一)主要特点
1.共同点
从中日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研究来看,两者存在某些共识与共同趋向。
(1)基本目标:
注重语言认知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促进自我发展
前者围绕教学程序展开,重在利于教师对具体教学的整体把握、思考与理解,所提供的参考意见均属于内敛型建议,对教师自身能力与经验、自悟能力要求较高。
依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选择难易适度的基本原理、概念、材料等,阐明学科基本结构。
语言认知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前者内在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
而后者则以全方位教学指导以及发散性的资源提供来帮助教师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去创造,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促进自我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资源,进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注重语言认知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促进自我发展,是两者的基本目标。
(2)布局模式:
注重结构组织的合理编排,构建螺旋式上升的组织结构
2.差异点
中日两国文化与教育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教师教学用书存在一定的差异。
(1)前者注重教学规律与经验的日常性积累,而后者则注重教师能力的多样性拓展。
前者作为教科书的辅助教材,旨在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理清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前者根据课文内容,有选择地呈现教学设计举例,教学片断或是完整的教学设计等,尤其是对于新手教师,可以模仿教学设计举例进行教学。
可见,前者注重教师教学规律与经验的日常性积累。
而后者则通过渗透教育教学方法理念、还原课堂,以及在教学资源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场景以及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教师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创新思考能力,在自主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及专业发展。
可见,后者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多样性拓展与发展。
(2)前者注重实用性指导,而后者则注重发散性引导。
前者旨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经验与教学规律的积累,进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