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教学设计5课时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教学设计5课时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案教学设计5课时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阔的国土-I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一一海陆兼备L2个特别行政区②
L海J自北向南: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L岛屿众多,第一大岛台湾岛③
1穿插P44《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
2a.穿插P46《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
b.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下文的“阅读角”,学生有不懂之处可举手提问,教师作讲解:
C.同桌讨论交流'
‘阅读角”下面的问题。
③a.穿插P45《中国的廻域》图;
b.同桌讨论交流《中国的疆域》图下面的问题。
2.特别讲解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历史、现状与“一国两制”,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国土完整的重要性,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3.&
出示台湾的图片,引领学生认识到台湾的美丽和高山族同胞的热情友好。
b.借助课本P47的地图及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台湾。
C.特别讲解台湾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与大陆间的紧密联系。
4.特别强调:
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三、课后作业
1.我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差不多。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我国面积之大。
用一
种你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吧!
(写一首小诗、用数据说明、描述一次旅游经历)(课本P44活动园)
2.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台湾省的美丽风光和民风民情,以及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等,与组内同学分享。
(课本P47问题)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与整理
板书设计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辽阔的国土
1.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2.中国的疆域
3.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4.宝岛台湾
教学反思
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
总(16)课时
第
(二)课时
1•了解我国多样的地形。
2•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爱护世界自然遗产。
3.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文明旅游。
教学重点;
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爱护世界自然遗产。
教学难点:
认识自然环境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教学PPT
学生准备:
外出旅行的景点资料;
国内的世界自然遗产。
—、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2.PPT播放祖国名山大川美景图片,生欣赏祖国美景图。
3.导入新课一一《我们神圣的国土一一好山好水好风光》
二、好山好水好风光
1.阅读P48《中国地形》,找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奖大河,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里?
2.看看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河流,说说它们的名字。
3.小结:
我国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
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花卷,文喊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
4.祖国美景大家赏
(1)图1:
黃山。
生听录音介绍
(2)图2:
天山牧场图片
看文字介绍
(3)图3:
黃河上游
我们神圣的国土
——好山好水好风光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总(17)课时
第(三)课时
1.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
2.认识自然环境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1认识自然环境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搜集家乡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资料,选择一种方式展示家乡生活特色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
《南米北面》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思考:
同学们,是什么原因养成了“南米北面”这样不同的饮食习惯?
除了饮食习惯不同,各地区还有哪些方面不一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教学过程
展示课题:
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图片
想一想:
同学们,为什么各个地方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会不一样呢?
点拨:
因为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才各具特色。
活动探究一
多媒体展示:
中国地形图
找一找:
生产方式不同
你能说出我国有哪些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吗?
在地形图上你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月日
小结:
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说一说:
你知道自己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议一议:
我们地区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
地形、气候。
活动探究二
生活方式不同
我们一起来请听听卓玛同学的讲述
衣
我家住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这儿冬寒夏凉,有些地方常冬无夏。
我们都爱穿厚大的藏袍。
曲于昼夜温差很大,藏袍在穿法上也不一样。
想想看一天之中藏袍是怎么穿的,为什么会这样?
食
我们的主食是牛羊肉和用青棵、豌豆等磨成面,再做成的糟耙。
每天喝的饮料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酥油茶。
酥油茶是用牛羊奶制成的以前我妈妈用一种像大木桶一样的容器人工压制酥油,现在已经用上了分离机。
我阿爸还喜欢饮清香四溢的青棵酒。
住
我们住的是碉楼。
西藏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藏族人用石块石片垒砌出三四层高的房子,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
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以有效的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行
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耗牛。
耗牛被称为“高原之舟”。
青藏高原海拔高,山路崎岖,不适合车辆行使;
山于气候等地域因素,青藏高原的马匹不适合生存。
耗牛品性较温顺,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能载重,适宜作为交通工具。
从卓玛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藏族人的生活特色。
你知道影响藏族人生活方式的因素有哪些吗?
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物产、地理条件等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的家乡在哪里,衣食住行有哪些特点?
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活动探究三
入乡问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生活环境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喜好和禁忌也不同。
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交往中要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中国有一部古老的文献叫《礼记》,其中的《曲礼》上说:
"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意思是说,到了一个新地方,首先要了解那里的风俗习惯,到别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主人有哪些忌讳,以免冒犯。
寒假时,你要和父母一起去西藏旅游。
你知道在与藏族同胞的交往中需要注意什么吗?
课堂小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者很大的差异。
随者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不同地方不同居住环境
不同地方不同衣、食、住、行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断提升,但是,这些认识相对零散,更多的是具体、微观的感性认识,学生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深入领会。
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一个教学LI标,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媼域、行政区划等,从情感上帮助学生明确,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多样,气候差异很大,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东部和西部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二个教学LI标,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辽阔的国土与壮丽的山河,初步建立关注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意识。
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因此,本课设定了笫三个教学Ll标,帮助学生了解祖国自然环境,认识祖国的区域特征,感受祖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了解与认识这些内容,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1.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搜集自己的旅游照片、描绘祖国辽阔的文艺作品,以及有关祖国媼域的数据;
课上,学生可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对祖国辽阔的感受。
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媼域》,找到我国的邻国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找到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我国的台湾岛。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图例认识地图:
黃色代表陆上邻国,绿色代表海上邻国。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读图,谈谈自己的发现,分享自己的感受。
+
2.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出生地是哪里;
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游戏的方式在媼域图上查找自己家乡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然后再查找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初步了解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教师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可请去过台湾旅游的同学准备相关照片、旅游纪念品等;
课上,学生分享搜集的资料,一起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了解台湾的民风民情以及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课前,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河流,收集自己去过的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照片;
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地形》,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江河,指出它们的分布地区,说说自己家乡的河流和山脉,知道我国不但地形多样而且山河壮丽;
结合教材中主持人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江、黄河的走向,体会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从而理解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的原因;
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我国的名山大川,设计一次旅游攻略,通过活动,加深对祖国各地名胜的认识。
4.教师引导学主阅读地图《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通过小组分享,知道我国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美丽;
引导学生对比云南石林、贵州荔波等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景观和福建泰宇、广东丹霞山的丹霞地貌景观的特点,感受这些独特的美景,理解它们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因。
5.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角内容,说一说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结合自己看过的一些世界遗产,谈谈如何保护世界遗产,以及这些地方有哪些做法值得扌是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并在全班进行分享。
6.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搜集相关资料;
课上,教师出示江南丘陵上的茶园、华北平原上的农田、南方的渔业小镇、内蒙古高原上的牧场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相关地区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以自己家乡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为例,说一说人们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分享自己家乡的饮食和民居的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呈现影响家乡饮食和民居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地形和气候进行梳理归纳,体会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生活的基础出发,创设情境,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本与学生的生活有一些距离,对此,我充分利用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的现实情况,从孩子自己熟悉喜爱的家乡美食开始,在分事家乡美食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聚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家乡的兴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探究结果进行梳理,初步建立尊重文化差异性的意识。
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组探究,并分享探究结果。
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在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很大差异,自然环境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不断增强,这需要人们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
总之,本节课学习效果较好,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IJ标要求。
总(18)课时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1.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能够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3.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课件制作学生准备:
课前资料收集
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中华民族大家庭
民族知识知多少: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
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呢?
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什么民族?
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
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91.5%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知识拓展: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发现与分享:
(1)你的班级、社区或者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少数民族的吗?
(2)你知不知道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
请认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说说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提问:
在这样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情况之下,各民族之间会出现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数据分析(课本第55页活动园):
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发现:
随着我过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
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
小小分享会:
你还知道哪些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措施?
活动二: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1、阅读与理解:
阅读课本第56页《茶马古道》,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2)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2、说一说:
各民族不仅是在生活上交往交流交融,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
你知道哪些相关的事例呢?
3、故事屋:
“彝海结盟”
4、小提示:
正是由于有各民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才有今天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一一中国。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过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5、相关链接:
课本第58页。
6、小提示:
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7、活动园:
下面是一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
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过程当中,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努力建立和建设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共同床在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我们各民族是一个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
7中华民族一家亲
1、中华民族大家庭
2、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LrJ
总(19)课时
1.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2.能够尊重貝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3.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课件制作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1.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2.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饮食
3.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民居
1、思考:
(1)你从上述猜一猜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不同民族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吗?
2、小提示: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紫苏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
3、活动园:
五
(2)班开展了一次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
会上,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节日。
4、小小分享会: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
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5、介绍民族节日:
那达慕大会、酥油花灯节等。
6、开动脑筋:
想一想,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容易导致什么?
我们该怎么办呢?
7、社会观察:
由于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游客因不了解或不自觉,而做了许多不尊重当地人的行为,例如:
在摩梭人家里随意谈论走婚习俗,并将走婚过度解读。
或是在古城里随意爬上民居的屋顶拍照,亦或随意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评论为落后、愚昧等。
8、民族相处小贴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
俗话说:
“入乡随俗”。
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应尊重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任何人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
9、我是民族风俗小达人: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吗?
假如去到当地,你会怎么做?
10、入乡随俗我能行:
(1)蒙古族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我可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跨越或踢火,不能往火上摔东西、扔赃物。
(2)回民禁止以食物开玩笑,特别是不能用进食的东西做比喻,如形容辣椒、西红柿像血一样红等。
(3)彝族男性最忌他人触摸自己头上的蓄发,认为这是不可宽恕的行为。
11、小数据:
从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对此,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做?
12、小提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国家要扶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13、国家的措施:
(1)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2)援助少数民族大行动
(3)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14、播放视频《天路》
13、思考与感悟:
你知道这条“神奇的天路”指的是什么吗?
它“神奇”在哪里?
16、阅读角:
天路”颂歌。
17、解释:
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翠中,我们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团结互助,努力实现共同繁荣。
作业设计课后资料收集与整理
1.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
2.如何与不同民族相处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并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仍有片面性。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关的信息,能够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利于纠正其认识上的片面性。
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一个教学Id标。
同时,在悄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懂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为此,本课设定了第二个教学Ll标。
中华民族大家庭与“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况一知道民族分布的特点一认识个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在第一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饼状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
在第二个环节,首先,教师让学生围绕提前调查的本班或本校、本社区的少数民族情况就进行交流,并借助课前调查的资料,说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分布的。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标画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并借助教材第55页活动园里的图文资料,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特点的理解。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小结:
我国各民族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朵居的分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