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5480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

甲:

①量取一定量的HA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

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

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各取相同体积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人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1(选填>

,<

,=);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a)装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H2的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

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评析]该题是一道高中化学试题,可以看成是一个验证某酸是弱电解质的“袖珍”探究性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弱电解质性质的理解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确定课题后,从选择实验仪器出发,逐步深入到得出结论的依据和现象,且对甲、乙两种办法进行评价,指出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实现和不妥之处,最后要求提出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

本题将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元素及化合物pH计算等知识点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

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中学化学探究性试题是一类根据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所设计的题型。

例3.向少量Mg(OH)2悬浊液中加人适量的饱和NH4Cl溶液,固体完全溶解。

学生甲、乙分别作了如下解释:

甲的观点:

①Mg(OH)2

Mg2++2OH-;

②NH4++H2O

NH3·

H2O+H+;

由于②的反应,平衡①右移,沉淀溶解。

乙的观点:

②NH4++OH-=NH3·

H2O;

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结论,现提供下列仪器、药品及某些弱电解质的相关数据:

I、仪器:

试管、胶头滴管、药匙、容量瓶、锥形瓶.

II、药品:

Na2CO3、NaHCO3、(NH4)2SO4、CH3COONH4、HF、氨水、蒸馏水、醋酸。

III、25℃时.0.1mol/L溶液中某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电解质

HF

HCOOH

CH3COOH

HCN

H2O

电离度

8.00%

7.16%

1.32%

0.01%

1.33%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甲、乙同学谁的观点正确。

写出所选用的试剂以及实验方案中对两种解释作出正误判断的依据。

[评析]该题是一道高中化学试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

题中,由于NH4Cl在水中发生水解,而OH-既能与NH4+结合又能与H+结合,这就导致了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似乎都正确。

但这两个结论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必须作出判定。

如果有一种只含NH4+的,呈中性的溶液,将它加入到Mg(OH)2悬浊液中,观察是否澄清,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学生根据题给信息,自己设计方案,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判断,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化学原理规律的中学化学探究性试题,是一类根据教材中的原理规律所设计的题型,一般是运用已有结论探究实际问题或通过具体物质的具体性质探究并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

例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

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温度

操作步骤:

在常温下,向①②③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KNO3、Ca(OH)2各2g,再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有少量NaCl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Ca(OH)2未溶。

实验结论:

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

因素2:

温度(以KNO3为例)

溶质的种类(KNO3)

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到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KNO3未溶,试管③中KNO3全部溶解。

有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解析]该题是一道初中化学试题,试题呈现的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对化学原理规律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概括总结,从而得出化学规律,将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拓展。

②考查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类题目是一类与化学密切联系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

例5.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

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成分。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方法一

方法二

[评析]该题是一道初中化学试题,考查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生活常识和题目所给信息,对雪状的物质进行假设,并利用所假设的物质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得出结论。

(2)重点体现过程与方法

①考查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

化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七个要素,分别是: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学生只有理解了探究过程的这七个要素才能自主地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

这类试题主要从探究过程的角度,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设计出来,以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6.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

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和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及选用药品分别如图2(a)、(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小刚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你认为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

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超过30字)

[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中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

[评析]该题是一道初中化学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也将整个化学探究活动的主要过程都呈现出来,考查了学生对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

如果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住“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就能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②考查学生进行探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探究是化学探究性学习中较为常见的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资料分析、调查活动等基本方法。

实验探究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实验、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能否正确的选择实验方法和用品、能否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评价。

观察法重点考查学生能否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包含在实验探究里。

资料分析重在考查学生能否对资料进行整理以得到探究的线索和依据。

调查活动重在考查学生能否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分析结论,并给予客观的评价。

例7.“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

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自收集到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

(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MnO2用量(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所用时间(s)

17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

若有,是怎样影响的?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

每次均用5mL10%的H2O2溶液,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记录如下:

(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它实验条件也相同)

H2O2溶液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20%

25%

30%

660

220

205

80

25

反应后溶液温度(℃)

24

34

39

56

65

67

69

70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

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

请说出你的猜想。

[评析]该题是一道初中化学试题,利用具体化学反应的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催化剂用量和反应物溶液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要求进一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提出假设。

③考查学生假设及设计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猜想和假设作为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因素,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此类试题就这个角度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考查。

在这个阶段,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探究的问题具有哪些可能的假设?

哪种(或哪些)假设可能性最大?

应优先考虑哪种假设?

根据所具备的条件、可能的假设及实验技术要求对探究应作出怎样的规划等。

例8.著名化学家罗伯特·

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

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猜测?

请将你的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色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评析]该题是一道初中化学试题,以指示剂的发现为素材,要求学生模拟科学家的探究方法,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设想并制定方案,旨在考查学生猜想和假设的合理性。

由于素材仅涉及盐酸和紫罗兰花瓣,结合中学实际,学生应清楚试题旨在考查酸的性质(指示剂遇酸变色)。

由于实验条件没有限制,思维角度和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本题可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现象作出假设:

(1)宏观的角度,从物质的类别出发,可考虑其它酸或中性、碱性溶液是否也存在该现象。

(2)微观的角度,可从盐酸中所含的微粒出发,探究是溶液中的H+、Cl-还是H2O引起的。

实验设计依据假设来进行设计和展开。

④考查学生处理探究结果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针对化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获得多个结果的情况所设计出来的,主要考查学生对结果的处理的准确性以及学生分析并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9.某化学研究小组为探究某化学问题,设计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在A、B、C、D、E五只小烧瓶中合适的物质(见表格),然后装配成如下图所示的五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

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水面上升的高度/mm):

时间/h

2.0

3.0

4.0

A瓶(盛干燥铁丝)

B瓶(盛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1.2

5.6

8.6

9.8

C瓶(盛沾了清水的铁丝)

3.5

D瓶(盛食盐水和铁丝,铁丝浸没在食盐水中)

E瓶(盛蒸馏水和铁丝,铁丝浸没在蒸馏水中)

(1)如果请你为该探究活动拟标题,你的建议是(写课题名称)。

(2)实验前,如何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3)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评析]该题是一道初中化学试题,考查学生对探究活动结果的处理的准确性。

试题没有给出课题名称,而是让学生通过题中体现的化学探究过程,得出探究活动的目的,也就是探究的课题名称。

根据题给信息,学生要全面地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做出准确的处理。

根据题给的装置、表中数据可知,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B、C装置的导管会产生液柱,说明体系中发生反应,消耗了空气或其中某些组分,使得体系压强变小。

联系钢铁腐蚀知识,可推知B、C瓶中发生钢铁腐蚀反应;

而A、D、E装置不形成水柱,说明未发生反应。

此外,B和C形成水柱的速率不等,说明钢铁腐蚀的速率不同。

因此,本实验研究的是钢铁腐蚀的条件(或影响钢铁腐蚀的条件)。

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之后,可以得出“铁腐蚀是铁、氧气、水(电解质溶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结论。

2.按照题型分类

(1)实验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很大部分是由实验实现的,因而中学化学探究性试题的题型大多是实验题。

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此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及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例11.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3)第二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

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①。

②。

[评析]该题是一道高中化学试题,既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还要求学生评价他人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运用有关Na2O2的知识进行探究解答。

②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探究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验前的实验仪器和装置的选择,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操作。

例1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作答:

(1)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H2,甲同学按图

(1)所示配置实验所需的稀硫酸,你认为他的操作是否正确?

(若正确,请填“正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误的地方)

(2)按要求从以下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字母序号)。

乙同学要制备并收集H2应选择。

丙同学要收集O2,应选择。

(3)小松同学探究B装置后,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II)所示。

检查(II)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4)小松同学使用图(II)装置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盐酸、④稀硫酸,应选用的试剂是。

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5)小亮同学也改进了B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III)所示,与B装置相比较,图(III)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漏斗,其优点是;

橡皮管的作用是。

[评析]该题是一道初中化学试题,考查了学生依据实验设计使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③重点考查对实验结果的探究

此类试题是给出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等信息,要求学生依据题中信息,探究实验结果的一类试题。

例13.双球洗气管是一种多用途仪器,常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倒吸)等实验操作。

下图是用水吸收下列某气体的情形,试根据下面的附表判断由洗气管左方进入的气体是()。

(A)Cl2(B)HCl(C)H2S(D)CO2

四种气体的溶解度表(室温下)

气体

Cl2

HCl

H2S

CO2

1体积水约能吸收气体的体积数

500

2.6

[评析]该题是一道初中化学试题,题中给出双球洗气管的工作原理及一些相关信息,要求学生探究实验结果。

解题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好压强与液面高低、气体溶解度的关系。

(2)开放题

中学化学探究性试题具有较强开放性,这在这类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此类试题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探究假设的开放性、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和探究结果的开放性等方面。

例14.NO和NO2具有下列不同的性质:

①通常状况下,NO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

②NO2是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且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NO。

如图2所示,将一支充满NO2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烧杯中(水中已预先加入数滴石蕊试液),叙述试管内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评析]该题是一道初中化学试题,属于信息迁移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学生应紧扣试题信息,对实验过程中的微小、隐蔽的现象做出全面的分析,并进行探究,得出合理的结论。

(3)讨论题

此类试题与开放性试题类似,主要考查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但有别于开放性试题,它的答案是确定的,客观性较强。

试题的解题过程的有着鲜明的探究性,符合一般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因而也将其作为探究性试题的一类。

8.1克某碱金属R极其氧化物R2O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得12克无水晶体,试确定该金属名称。

[评析]该题是一道高中化学试题,是一种化学综合计算题。

该题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假定两种极限情况,即8.1克混合物全是碱金属R或全是氧化物R2O的情况,来分别讨论金属的原子量。

一、几种常见气体的主要化学性质

•1、H2

•➀可燃性、➁还原性

•化学方程式 ➀燃烧:

2H2+O2=2H2O 

•      ➁还原氧化铜:

H2+CuO=Cu+H2O

•相应实验现象:

➀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热

•       ➁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有水生成

•2、CO

•➀可燃性、➁还原性、➂有毒

•化学方程式:

 ➀燃烧:

2CO+O2=2CO2

•       ➁还原氧化铜:

CO+CuO=Cu+CO2

➀燃烧,火焰呈蓝色,放热

•       ➁黑色粉变成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CH4

•可燃性

CH4+O2=CO2+H2O

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CO2

•➀与水的反应

•➁与碱的反应➂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④不能供给呼吸

 ➀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➁与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➀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O2

•➀能支持燃烧、➁氧化性➂能供给呼吸

 ➀与木炭的反应:

C+O2=CO2

•➁与铜的反应:

Cu+O2=2CuO

➀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➁红色物质变成黑色

•小结:

➀可燃性气体:

H2COCH4

•➁还原性气体:

H2CO

二、几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H2

➀将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点燃,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再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观察到有水雾出现,迅速把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➁将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并将产物导入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通入CuO的气体是H2

2、CO

➀将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