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5384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

第二章辐射

1.辐射:

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10.光合有效辐射: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2、填空题:

1.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W/m2。

2.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1。

3.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当绝对温度升高一倍时,绝对黑体的总辐射能力将增大15倍。

5.如果把太阳和地面都视为黑体,太阳表面绝对温度为6000K,地面温度为300K,则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密度是地表面的160000倍。

6.绝对黑体温度升高一倍时,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7.太阳赤纬在春秋分时为0°

,冬至时为-23°

27'

8.上午8时的时角为-60°

,下午15时的时角为45°

9.武汉(30°

N)在夏至、冬至和春秋分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分别为83°

,36°

33'

和60°

10.冬半年,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减小。

11.湖北省在立夏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偏北。

12.在六月份,北京的可照时间比武汉的长。

13.在太阳直射北纬10°

时,北半球纬度高于80°

的北极地区就出现极昼。

14.由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可照时间逐渐延长。

15.光照时间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发育速度就会减慢。

16.在干洁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辐射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辐射传播距离短。

17.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直接辐射中长波光的比增加。

18.地面温度越高,地面向外辐射的能量越多。

19.地面有效辐射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地面与空气温度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20.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三、选择题:

(说明:

在四个答案中,只能选一个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

1.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将A。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2.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蓝紫色光B较多的结果。

A.吸收;

B.散射;

C.反射;

D.透射。

3.对光合作用有效的辐射包含在C中。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长波辐射。

4.在大气中放射辐射能力最强的物质是D。

A.氧;

B.臭氧;

C.氮;

D.水汽、水滴和二氧化碳。

5.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A。

A.加快;

B.减慢;

D.取决于气温。

4、判断题:

1.对绝对黑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

2.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地理纬度等于太阳赤纬。

3.时角表示太阳的方位,太阳在正西方时,时角为90°

4.北半球某一纬度出现极昼时,南半球同样的纬度上必然出现极夜。

5.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6.光合有效辐射只是生理辐射的一部分。

7.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

8.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9.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的气体,对地面辐射也必然很少吸收。

10.北半球热带地区辐射差额昼夜均为正值,所以气温较高。

6、问答题:

1.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异同是什么?

二者都是以电磁波方式放射能量;

二者波长波不同,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在0.15~4微米,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为0.48微米。

地面辐射能量主要在3~80微米,为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在10微米附近。

二者温度不同,太阳表面温度为地面的20倍,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为地面的204倍。

2.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

-|φ-δ|可知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时h最大,为90°

越远离直射点,正午h越小。

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

随纬度的变化:

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φ>

δ),随着纬度φ的增大,正午h逐渐减小;

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随φ的增大,正午h逐渐增大。

随季节(δ)的变化:

对任何一定的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接近,正午h逐渐增大;

随直射点的远离,正午h逐渐减小。

例如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从冬至到夏至,正午h逐渐增大;

从夏至到冬至,正午h逐渐减小。

在|φ-δ|>

90°

的地区(极圈内),为极夜区,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下。

3.可照时间长短随纬度和季节是如何变化的?

在北半球为夏半年时,全球随纬度φ值的增大(在南半球由南极向赤道φ增大),可照时间延长;

在北半球为冬半年时,全球随纬度φ值的增大可照时间缩短。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随δ增大(冬至到夏至),可照时间逐渐延长;

随δ减小(夏至到冬至),可照时间逐渐缩短;

南半球与此相反。

在北半球为夏半年(δ>

0)时,北极圈内纬度为(90°

-δ)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同样纬度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

在北半球冬半年(δ<

0)时,北极圈90°

+δ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同样纬度以南出现极昼。

4.光照时间长短对不同纬度之间植物的引种有什么影响?

光照长短对植物的发育,特别是对开花有显著的影响。

有些植物要求经过一段较短的白天和较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称短日照植物;

有些植物又要求经过一段较长的白天和较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称长日照植物。

前者发育速度随生育期内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后者则相反。

对植物的主要生育期(夏半年)来说,随纬度升高光照时间延长,因而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由于光照时间延长,发育速度将减慢,生育期延长;

北种南引,发育速度因光照时间缩短而加快,生育期将缩短。

长日照植物的情况与此相反。

而另一方面,对一般作物来说,温度升高都会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使发育速度减慢。

因此,对长日照植物来说,南种北引,光照时间延长将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又使发育速度减慢,光照与温度的影响互相补偿,使生育期变化不大;

北种南引也有类似的光温互相补偿的作用。

所以长日照植物不同纬度间引种较易成功。

而对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光照和温度的改变都使发育速度减慢,光照影响互相叠加,使生育期大大延长;

而北种南引,光温的变化都使发育速度加快,光温影响也是互相叠加,使生育期大大缩短,所以短日照植物南北引种一般不易成功。

但纬度相近且海拔高度相近的地区间引种,不论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一般都容易成功。

5.为什么大气中部分气体成分对地面具有“温室效应”?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而到达地面,使地面在白天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而升温。

但大气中的部分气体成分,如水汽、二氧化碳等,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辐射能不致于大量逸出太空而散热过多,同时使地面接收的辐射能增大(大气逆辐射)。

因而对地面有增温或保暖效应,与玻璃温室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又阻止散热的保温效应相似,所以这种保暖效应被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6.什么是地面有效辐射?

它的强弱受哪些因子的影响?

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它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热量越多,夜晚降温越快。

影响因子有:

(1)地面温度:

地面温度越高,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大。

(2)大气温度:

大气温度越高,向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小。

(3)云和空气湿度:

由于大气中水汽是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所以水汽、云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就越大,有效辐射越小。

(4)天气状况:

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大气逆辐射减小,地面有效辐射增大。

(5)地表性质:

地表越粗糙,颜色越深,越潮湿,地面有效辐射越强。

(6)海拔高度:

高度增高,大气密度减小,水汽含量降低,使大气逆辐射减小,有效辐射增大。

(7)风速:

风速增大能使高层和低层空气混合,在夜间带走近地层冷空气,而代之以温度较高的空气,地面就能从较暖的空气中得到较多的大气逆辐射,因而使有效辐射减小;

而在白天风速增大可使有效辐射转向增大。

举例:

因为夜间地面温度变化决定于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所以早春或晚秋季节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很强时,引起地面及近地气层急剧降温,可出现霜冻。

7.试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段对植物生育的作用。

太阳辐射三个光谱段是紫外线(0.15-0.4微米)、可见光(0.4-0.76微米)和红外线(0.76-4微米)。

紫外线对植物生长发育主要起生化效应,对植物有刺激作用,能促进种子发芽、果树果实的色素形成,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以及抑制植物徒长和杀菌作用等。

可见光主要起光效应,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能,主要吸收红橙光区(0.6-0.7微米)和蓝紫光区(0.4-0.5微米)。

红外线主要起热效应,提供植物生长的热量,主要吸收波长为2.0-3.0微米的红外线。

 

第三章温度

15.三基点温度:

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1.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

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日出前后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

2.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推迟。

3.水的热容量大比空气的热容量大。

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大。

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大,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大。

4.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C紧湿土;

λ干松土<

λ紧湿土

土壤的春季增温和秋季的降温比较:

沙土春季升温比粘土快,秋季降温,沙土比粘土快,沙土温度日较差比粘土要大。

5.土壤温度的日铅直分布的基本型有:

白天为受热型;

夜间为放热型;

上午为上午转换型;

傍晚为傍晚转换型。

6.在对流层中,若1000米的温度为16.5℃,气温铅直梯度是0.65℃/百米,到2000米处,温度应是10℃。

7.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天气突变及大规模冷暖空气入侵而造成。

多发生在春夏和秋冬之交季节。

8.当rd=1℃/100米,r=0.9℃/100米,则此时的大气层结对干空气是稳定的。

9.我国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大,低纬度地区小,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大。

10.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温最大,气温其次,水温最小。

11.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0℃持续日期,称为农耕期。

12.某地某月1~6日的日均温分别是10.2,10.1,9.9,10.5,10.0,10.2℃,若某一生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则其活动积温为51℃,有效积温为1℃。

3、判断题:

1.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3.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

4.紧湿土壤,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均比干松土壤要慢。

5.干绝热直减率:

rd=0.5℃/100米;

湿绝热直减率:

rm=1.0℃/100米。

6.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要稍后。

7.日平均气温大于5℃的日期越长,表示农耕期越长。

8.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9.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0.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1.地面辐射差额最大时,地面温度最高。

答案:

1.错;

2.对;

3.对;

4.对;

5.错;

6.错;

7.错;

8.对;

9错;

10.错;

11.错

4、选择题:

1.某时刻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它属于(③)。

①清晨转换型②正午受热(日射)型③夜间放热(辐射)型④傍晚转换型

2.地面温度最高时,则是(①)时。

①地面热量收支差额等于零

②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小于零

③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大于零

④地面热量收支差额不等于零

3.由于水的热容量、导热率均大,所以灌溉后的潮湿土壤,白天和夜间的温度变化是(④)。

①白天升高慢,夜间降温快

②白天升高快,夜间降温慢

③白天和夜间,升温、降温都快

④白天升高慢,夜间降温慢

4.我国温度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着纬度的升高是(②)。

①日较差,年较差均减小

②日较差、年较差均增大

③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④日较差增大,年较差减小

五、问答题:

1.地面最高温度为什么出现在午后(13时左右)?

正午时虽然太阳辐射强度最强,但地面得热仍多于失热,地面热量贮存量继续增加,因此,温度仍不断升高,直到午后13时左右,地面热收入量与支出量相等,热贮存量不再增加,此时地面热贮存量才达到最大值,相应地温度才出现最高值。

2.试述什么是逆温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答:

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的类型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

农业生产中,常利用逆温层内气流铅直运动弱的特点,选择上午喷洒农药和进行叶面施肥以提高药效及肥效。

逆温层对熏烟防霜冻也有利。

特别是晴天逆温更显著,贴近地面温度,可比2米上的气温低3~5℃,故冬季对甘薯、萝卜等晒干加工时,为防冻应将晒制品搁放在稍高处。

3.试述我国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海陆对它的影响。

在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均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且我国气温的年较差比其它同纬度地区要大,因为我国的大陆性强。

另外,由海洋面上—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气温的日、年较差均依次增大,这是因为水、陆热特性差异而造成的。

4.试比较沙土和粘土、干松土壤和紧湿土壤温度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沙土和干松土在白天或增温季节,升温比粘土、紧湿土壤要快;

在夜间或降温季节沙土和干松土降温比粘土和紧湿土也快。

结果沙土和干松土的温度日较差比粘土和紧湿土的日较差大。

这是因为沙土和干松土中空气较多,粘土和紧湿土中水分较多,而空气的热容量和导热率比水的要小的缘故。

5.试述气温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及主要季节

主要是由于大规模冷暖空气的入侵引起天气的突变所造成,如晴天突然转阴或阴天骤然转晴。

主要发生在过渡季节,如春夏或秋冬之交最为显著。

6.空气块在作上升运动时会降温的原因是什么?

空气块作上升运动是绝热过程。

当上升运动时,因周围气压降低,气块体积膨胀,以维持与外界平衡,对外作功,消耗能量。

因为是绝热过程,所消耗的能量只能取自气块本身,所以温度降低。

第四章水分

7.农田蒸散:

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少。

2.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水层厚度。

3.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相反。

4.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辐射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和绝热冷却。

5.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100%。

1.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2.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3.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4.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5.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1.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①)。

①6.4hPa,②4.6hPa,③8.0hPa,④4.0hPa

2.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③)。

①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0;

②气温=露点,饱和差大于零;

③气温=露点,饱和差=0;

④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

3.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②)。

①e增大,E不变;

②E比e更快增大

③E减小,e更快减小;

④蒸发量增大,E降低。

5、简答题:

2.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

年变化一般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

3.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是什么?

有三方面:

(1)气象因子。

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和风等;

(2)植物因子。

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

(3)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

第五章气压和风

地转风:

当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达到平衡时,空气沿等压线作直线运动所形成的风。

二、填空题:

1.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四个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三个风带。

2.季风以年为周期,海陆风以日为周期,且海风强于陆风。

3.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

其中在高层大气中,摩擦力力可以忽略;

而空气作直线运动时,惯性离心力力可以忽略。

4.白天,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是谷风,夜晚,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是陆风。

5.风向规定为风的来向,由南向北运动的空气,风向为南。

1.在赤道和极地都存在有地转偏向力,但赤道上没有惯性离心力。

2.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3.高大山体的迎风坡,云雾往往比背风坡多。

4.当空气作绝热上升运动时,气温要逐渐升高,气流越过山后,在山的背风坡下沉,气温将下降。

5.在山区的山谷风,夜间由山坡吹向山谷。

6.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7.海陆风以日为周期,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相反。

8.夏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太平洋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4、简答题:

1.海平面气压场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各自所对应的天气如何?

按照气压的分布,海平面气压场有五种基本类型:

①低气压,即等压线封闭的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区域,常常带来阴雨天气。

②高气压,即等压线封闭的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区域,常常对应晴好天气。

③低压槽,即由低气压向高气压延伸的狭长区域,它的天气与低压天气类似。

④高压脊,即由高气压向低气压延伸的狭长区域,天气与高气压天气类似。

⑤鞍形气压区,即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这个区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