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5345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

《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

敌若气势汹汹,乘怒而来,就设法使之屈挠;

敌若词卑行敛,就设法使之骄惰;

敌若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之劳顿;

敌若亲和团结,就设法离间它。

要进攻敌没有防备之处,要出击在敌意料不到之时。

这是军事指挥家的奥秘所在,是不可事先泄露出去的。

5.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形不胜心,心不胜术。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

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

学者不道也。

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

当今的时世,魏国有个唐举。

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道他们。

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

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

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

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丑恶,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

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

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

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

周文王个子高,周公旦个子矮;

孔子个子高;

冉雍个子矮。

6.“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

合同异,离坚白;

然不然,可不可;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

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之弗若与?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我年少的时候学习古代圣王的主张,长大以后懂得了仁义的行为;

能够把事物的不同与相同合而为一,把一个物体的质地坚硬与颜色洁白分离开来;

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应认可的看作是合宜的;

能够使百家智士困惑不解,能够使众多善辩之口理屈辞穷:

我自以为是最为通达的了。

如今我听了庄子的言谈,感到十分茫然。

不知是我的论辩比不上他呢,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呢?

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开口了,冒昧地向你请教其中的道理。

7.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

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

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务在自知。

8.慎子曰:

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

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

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

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

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

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

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屈贤者

慎到说:

飞龙乘着云,腾蛇在雾里飞行,然而云雾一旦消散,龙蛇就跟蚯蚂蚁一样了,因为他们失去了所依靠的云雾。

德才高的人屈服于无能的人,是因为有才能的人权力弱小地低下;

无能的人能被贤人制服,是因为贤人权力强,地位尊贵。

尧作为普通百姓,不能管理好三个人;

然而夏桀是君主,却能扰乱整个国家。

我由此认识到权力和地位是互相依靠的,而贤人智者是不值得羡慕的。

弓的力量小,而箭却射得很高,是由于风的也。

推动;

本身没有能力却使政令施行,是由于众人的帮助。

尧地位低下时对人施教,人们不听从,到他处在君王地位统治天下时,他命令的,大家马上执行,他禁止的,大家马上停止。

由此看来,贤人智者并不能制服众人,权力和地位却能令贤人智者屈服。

9.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说:

“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较轻。

因此,得到众百姓之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做大夫。

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

牺牲已经长成,祭物已经洁净,能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涝灾,就另立土神谷神。

10.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

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

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吹囗(左“口”右“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磨硕心志,崇尚品行.超凡脱俗,讥评世事.不过是为了表现出孤高卓群罢了.这是山谷隐士,顿世之人,沽身日好的人所喜汗的。

讲仁义忠信.温良而俭让.只不过是修身罢了*这是平定大的人.施行教化的入.有时到处游说有时定居讲学的人所喜奸的。

宣扬大功建立大名*以礼仪来规范君臣,端正上下等级秩序,这是为了求得天下.天治罢了.这是朝廷官吏.尊祟国君力求强国的人、希望建立大的功业,兼并别国的人所喜好的,同住在朗泽边,身处悠闲旷达之境.用钓鱼来打发R4问.这是无所作为至.这是浪迹江湖,循世之人.闲暇自在的人所喜好的吹嘘呼吸.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像熊攀援引气乌高舒展,这是为延长寿命罢,这是疏通经络.舒展身体,保养生命的人、彭诅及长寿的人所喜奸的。

11.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硃、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公明仪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作于其心,害于其事;

作于其事,害于其玫。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如今)圣王不出现,诸侯放纵忠肆,隐居不仕的人横发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塞天下。

天下的言论,不是归向杨朱一派,就是归向墨翟一派。

杨朱宣扬一切为自己,这是心目中没有君王;

墨翟宣扬对人一样地爱,这是心目中没有父母。

心目中无父无君,这就成7食兽。

公明仪说过:

‘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肥马,而百姓面黄肌疫,野外有蛾死的尸体,这好比率领看野兽来吨人啊!

’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灭亡,孔于的学说不光大,这会使邪说蒙骗人民,堵塞杠义。

仁义被堵塞7,就导致率领野兽吃人,人与人将互相残食。

我为此忧惧,决心捍卫古代圣人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的学说,排斥荒诞的言论,使邪说不能产生。

邪说从心里产生,就会危害事业;

在事业上起1作用,就会危害政治。

如果再有圣人出现,也不会改变我这话的。

12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

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

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13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

墨子说:

“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假如现在对别人说:

‘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干这件事吗?

’那人一定不干。

为什么呢?

因为帽、鞋不如手、脚珍贵。

又说:

‘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干这件事吗?

因为天下不如自身珍贵。

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身珍贵。

所以说:

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14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

倏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见面,浑沌款待他们特别好。

倏和忽共同商量报答浑饨的美德,说:

“人们都有七窍用以看、听、吃喝、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成七窍。

”一天凿成一窍,凿到七天浑沌就死了

15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

“先生之衣,何其恶也!

”田赞对曰:

“衣又有恶於此者也。

”荆王曰:

“可得而闻乎?

”对曰:

“甲恶於此。

”王曰:

“何谓也?

“冬日则寒,夏日则暑,衣无恶乎甲者。

赞也贫,故衣恶也。

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贵无敌,而好衣民以甲,臣弗得也。

意者为其义邪?

甲之事,兵之事也,刈人之颈,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

其名又甚不荣。

意者为其实邪?

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

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

其实人则甚不安。

之二者,臣为大王无取焉。

”荆王无以应。

1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7【翻译在里面】齐宣王问卿。

 齐宣王问有关公卿的题目。

孟子曰:

“王何卿之问也?

” 孟子说:

“大王问哪一种公卿呢?

“卿不同乎?

” 宣王问:

“公卿还有不同的吗?

”曰:

“不同。

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有(和国君同宗的)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请问贵戚之卿。

” 宣王说:

“请问贵戚之卿(应该怎样)。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作为贵戚之卿,)国君有了重大错误,就要劝谏,反复劝谏还不听,就另立国君。

”王勃然变乎色。

 宣王一下子变了脸色。

曰:

“王勿异也。

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大王不要希奇。

大王问我,我不敢不直话回答您。

”王色定,然后问异姓之卿。

 宣王脸色恢复了正常,然后问异姓之卿(应该怎样)。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往。

“(作为异姓之臣,)国君有过错,就要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就离

18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

“我毋俞于人乎?

”子墨子曰:

“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我将谁驱?

”耕柱子曰:

“将驱骥也。

“何故驱骥也?

“骥足以责。

“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

“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

”墨子问:

“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那一乘呢?

”耕柱子答道:

“那我当然用良马了。

“为什么要良马呢?

”耕柱子说:

“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

”墨子说:

“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19.孟武伯问:

“子路仁乎?

”子曰:

“不知也。

”又问。

子曰: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

“子路是仁德的人吗?

”孔子说:

“不清楚。

”他还是问。

孔子说:

“仲由嘛,能够有一千辆战车的大国,可以使他来管理兵役军事方面,不清楚他是不是仁德的人。

”孟武伯问:

“冉求怎么样呢?

“冉求嘛,有一千户人口的大城镇,有一百辆战车的卿大夫封地,可以让他给他们做行政长官,不清楚他是不是仁德的人。

“公西赤怎么样呢?

“公西赤嘛,穿着礼服立身在朝堂上,可以使他跟外交使节交谈,不清楚他是不是仁德的人。

20.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

今日寡人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晏子对曰:

国有三不祥,是不兴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

知而不用,二不祥;

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详,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

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详也?

一次,景公出外上山打猎,看见了一只大虎,到泽地又见到了大蛇。

回来后,召见晏子就问他说:

“今天我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了虎,下泽地又看见了蛇,大概是不吉祥吧?

”晏子说:

“国有三种不吉祥的事,这一件也不在内。

有贤才的人士而没有被发现,是第一个不祥;

发现了而不任用,是第二个不祥;

任用了而不信任,是第三个不祥。

所谓不祥,乃是象这样的一些事。

今天,你上山看见了虎,是因为那是虎的老家;

到泽地看到了蛇,是因为那是蛇的巢穴。

去虎的家,到蛇的穴而看到了虎和蛇,怎能是不吉祥呢?

21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

“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

“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谓弟子曰:

“注水焉!

”弟子挹水而注之。

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

“吁!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到有一只倾斜的器皿在那里。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这是什么器皿?

”守庙的人说:

“这大概是君主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皿。

“我听说君主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就会倾斜,灌入一半水就会端正,灌满水就会翻倒。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

“向里面灌水吧!

”学生舀了水去灌它。

灌了一半就端正了,灌满后就翻倒了,空了就倾斜着。

孔子感慨地叹息说:

“唉!

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22子贡问于孔子曰:

“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

‘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子曰:

‘政在谕臣.’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

‘政在悦近而远来.’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

“各因其事也.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23.公叔文于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

公叔于见曰:

“严矣。

”文于曰:

“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公叔子曰:

“严则下暗,下暗则上聋,聋暗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顺针缕者成帖幕,合升斗者实仓度,并小流而成江海。

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公叔文子作楚国今尹有三年了,百姓没有谁敢入宫求见他。

公叔于说见他说:

“你太威严了。

”公叔文于说:

“朝廷的威严,难道说会妨害国家的治理吗”公叔于说:

“执政太威严就会使下面的臣民缄口不言,下面的人缄口不言那上面的执政者就如同聋子,劳哑不能互通消息,又怎能把国家治理好呢?

我听说过这样

的话:

针线顺着一个方向就可以织成帐幕,汇积升斗粮食可以充实仓库,合并小水流可以汇成江海。

英明的君主,只有接受意见面不实行的,未曾有不接受意见的。

24.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子井,皆有伏惕侧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于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子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每个人都有不忍伤害他人之心。

先王因为有不忍伤害他人之心,才有了不忍伤害人民的政治。

凭着不忍伤害他人之心,去实施不忍伤害人民的仁政,治理好天下,就像在手举上摆弄东西那样容易。

我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不忍伤害他人之心,道理就在于;

譬如现在忽然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了,无论谁都会有晾惧同情之心一——这不是为了要和小孩的父母套交情,不是为了在乡里朋友之间傅取好名声,也不是为了厌恶那小孩的哭声而如此的。

由此看来,一个人没有哀悯同情之心,就不是个人;

没有羞耻之心,就不是个人,没有辞让之心,就不是个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个人。

25.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

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

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

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又有楚国诗人屈原,心怀忠贞,志行清正,因为楚王不是从善如流的国君,臣下所进献的忠言他听不顺耳,屈原为国家百姓深谋远虑,却反而被放逐在湘水之南。

刚直忠正之心已经遭到伤害,抑郁不平的感情无处申诉,面对江水产生投江报国的决心,行吟泽畔面带憔悴的神色。

骚人的作品从此兴起了。

26: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

“国家之患孰为大?

“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

”公曰:

“善!

”于是令国曰:

“欲进善言,诅者不通,罪当死!

晋平公问叔向说:

“什么是国家最大为祸患呢?

”叔向回答说:

“大臣只重视俸禄而不极力进谏,亲近的臣子害怕惩罚而不敢说话,下面的情况,上面不知道。

这就是国家最大的祸患。

”晋平公说:

“你说得很对!

于是.通令全国说:

“谁要向国君进献善言,而掌管传达的褐者不予通报的话,褐者就犯了死罪,应当处以死刑!

27:

齐景公谓于贡曰:

“子准师?

“臣师仲尼。

“仲尼贤乎7”对曰:

“贤。

“其贤何苦?

”对曰“不知也。

“于知其贤,而不知其受苦,可乎7”对曰;

“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者皆知高。

高几何2皆曰不知也。

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受苦。

齐景公对于贡说:

“你的老师是谁?

”子贡说:

“我拜孔子为师。

”齐景公说:

“孔子贤明吗7”子贡问答说:

“贤明I”齐景公问:

“他贤明到什么程度?

”子贡回答说:

“不知道。

“你知道他贤明,却不知道他贤明到什么程度,这说得通吗?

“要说天很高,无论年幼年长愚笨聪明的人都知道天很高。

但高到什么程度呢?

都只能说不知道o因此我也只知道孔子的贤明而不知道他贤明到什么度。

28.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

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

“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兹,德义不假而禹灭之。

夏绍之,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伐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畅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

“善。

魏武侯渡西河顺流而下,渡了一半,回头对吴起说:

“真壮美阿,河山这样的险固!

这是魏国最可宝贵的!

”吴起回答说:

“国家依靠的是镕政而不是险要的地形。

从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鼓大泽,不讲求道德仁义,大禹就消灭了他们。

夏浆居住的地方,左有黄河、济丸右有太华山,伊阙山在他南,羊肠之险在他北边,执政而不讲仁,最后商汤既放逐了他。

放约王的都城,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恒山在他的北边,黄河流经他的雨沧执政而不施恩德,于是周武王就抹灭了他。

由此看沧国家依靠的是德政而不是险要的地形。

假若君王您不搞好德政,那么现在船上的这些人都会变成您的敌人。

”魏武侯说:

“讲得好啊。

29.邹穆公有令,食禿雁必以秕.无得以粟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

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

请以粟食之,穆公曰:

”去!

非汝所知也。

夫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禽兽哉?

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

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周谚日:

·

囊漏储中”而独不闻欤?

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之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

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

”邹民间之.皆知私积与公家为一体也,此之谓知富邦,

邹穆公下了—道命令.“喂野鸭和雁必须用秕子.不要用栗去喂!

”;

这样一来,仓库里的秕用完了,只好从老百姓那里交换.二石栗才能换到一石秕子。

办事的官员以为秕子大贵.请示邹穆公.要改用栗唤养野鸭和雁、邹穆公说:

“去吧!

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老百姓把牛喂饱了耕田,除草时太阳晒着背而不偷懒。

种出粮食来.难道是为了禽兽吗?

粟米,是人的上等粮食、为什么要拿来喂马?

你只知道从小的方面算计.不知道从大的方面算计。

周地有个谚语说;

‘从袋子里漏掉了的.又落在储藏器物中。

’你难道没听说过吗?

国君是老百姓的父母.拿官仓里的粟.转移到百姓那里.这粟不还是我的粟吗?

只要鸟吃邹国的秕子.不吃邹国的粟.粟储在官仓里和在老百姓那里.对我有什麽两样!

还要去选择吗?

”邹国的老百姓听说了.都知道私人的积储和公家是—体、这就叫做知道怎么使国家富裕。

30.魏文侯问李克曰:

“吴之所以亡者,伺也?

”李克对曰:

“数战数胜。

”文侯曰:

“数战数胜,国之福也。

其所以亡,伺也?

”李克曰: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

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魏文侯问李克道:

“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克回答说:

“因为屡次作战,屡次都胜利了·

”魏文侯又问道:

“屡次作战,屡次胜利,这本来是国家的幸福·

吴国却被消灭了·

为什么呢?

”李克问答说:

“长期作战,人民就闲乏;

屡战屡胜,君主就会骄傲。

以骄傲的君主去统治困乏的人民,这就是吴国被消灭的原因了。

”所以好战和穷兵黩武,自古以来没有不亡国的。

31: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

“将奈其士众何?

太公对曰;

“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43憎其人者,恶

其余胥。

咸刘威敌,使靡有余,何如?

”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