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3854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

《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论文章乡村振兴基层有四盼Word下载.docx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我市4487个新农村建设点中,有产业基础支撑和规划的村点数量仅占三成,且主要为种植、养殖、休闲观光、服装生产类。

广大农民对如何因地制宜,找到一条符合资源禀赋和自身条件的产业发展和致富道路尤为关注;

对如何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深感困惑。

一是希望赚得更稳。

传统农业是单打独斗的小农经营,农民要面临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双重风险,受制于文化水平低、市场信息少、管理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农业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差,有时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窘境。

比如,修水县拥有“宁红”“双井绿”两大知名茶叶品牌,但由于传统单家独户式种植、加工、经营方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起伏不定,2002年,全县茶园面积仅剩1.6万亩,可采面积不足6000亩,总产量不足400吨,产销锐减、价格下跌、茶农茶企出现大面积亏损。

二是希望赚得更多。

农业产业规模偏小、链条偏短,三产融合不足,农民卖的大多还是“原字号”“初字号”农产品,产业附加值不高。

比如,沿海发达地市农产品深加工品率达70%以上,增值达原值3-5倍,而我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50%,精深加工企业少,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劣势明显。

有农民反映,单季稻亩均成本为1170元,成本“高地板”与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种地一亩不如打工两周”。

三是希望赚得更易。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区位条件不一,只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才能事半功倍,形成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

比如,彭泽县是传统渔业大县,水域面积33万亩,占总面积14.25%,该县依托水面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2018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7万亩。

“稻虾共作”“稻蟹共作”种养结合模式,每亩纯收入达到五千到一万元不等。

四是希望赚得更快。

农业生产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且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普遍不足,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资金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做大做强的症结。

比如,瑞昌市反映横港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粮油加工项目,目前仅在X村镇银行按年利率5.4%筹措资金200余万元,由于资金不足,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影响产能扩大、效益提升。

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要求。

培育特色产业,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造血能力,是农民富起来的重要保障。

建议:

一是利益联结防风险。

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探索“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全链协作、共同投入,风险共担、持久运营”的互利共赢关系,引导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联合合作、技术服务、托管等方式,分享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增值收益,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转变。

比如,X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行“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年销售额达3.5亿元,带动当地近3000户农民增收致富,既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又带动了农户共同致富,实现基地与农户紧密联结。

二是三产联动提效能。

坚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互动、融合发展。

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

深度推进“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打造农耕、采摘、农家乐、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多维度延伸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链条。

比如,武宁县幸福里自然村建设秀美乡村+花千谷旅游示范工程,打造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2017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收入500余万元,农户开办特色民宿、农副产品销售店、餐饮农家乐等30多家。

三是因地制宜扬优势。

江苏省盱眙县依托百万亩滩涂湿地,发展龙虾养殖业,“盱眙龙虾”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目前该县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龙虾相关产业,极大促进了百姓的脱贫、就业和创业。

做好产业振兴文章,应当立足于“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实施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行动,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扬优发展、差异发展。

比如,在修水县、庐山市等山区,重点发展好“一绿一红”两大茶业品牌,推动茶产业做大最强;

在彭泽县、湖口县等湖区,重点发展好水产养殖业,抓好“一虾一蟹”特色养殖,提高农民收益。

四是统筹整合扩投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各类资金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比如,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整合各种涉农资金,通过奖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再如,鼓励支持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放宽抵押方式,简化审批手续、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

二盼“村美”,好的环境来映衬

近年来,我市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赢得村民的广泛好评。

一是农村垃圾有效治理。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年活动,清理存量垃圾30.9万吨,清理和疏通河道1650公里,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初步实现农村面上“六个基本没有”。

比如,瑞昌市被列入全国100个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界首村率先启动垃圾减量化分类处理的试点村,严格按照减量化处理流程操作,做到“五个到位”,实现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村庄整洁,环境优美。

二是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开展“六统·

四联创”美丽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精美示范村庄和一批美丽示范带。

2017年安排新村点2419个,总体“七改三网”整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改水11.33万户,改厕11.3万户,改路3510公里,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比如,瑞昌市武蛟乡小月村筹措资金600多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全覆盖,通过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健全村庄管理制度、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打造出“七彩小月”,实现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蝶变。

三是农村基础得到提升。

坚持财政资金向民生聚焦、向三农倾斜,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完善。

比如,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建危险桥梁258座,实现9323个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县县通高速,乡乡、村村通油水泥路,农村路网路网结构明显改善、交通质量明显提升。

再比如,投入资金5亿元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安排项目学校1049所,改造校舍面积44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50.3万平方米。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

一是期盼住得更便捷。

一些农村地区水、电、路、气还不够通畅,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尽完善。

比如,柴桑区江洲镇为长江冲击洲,户籍人口近3万,虽然在现代农业和沙滩旅游等方面有一些起色,但与城区交通仍然靠轮渡维持,不仅出行不通畅,对于发展产业也是极大的制约。

二是期盼住得更干净。

一些地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农村垃圾服务设施还不完善。

比如,由于长期的习惯使然,大部分农民没有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个别地区垃圾回收点、中转站形同虚设,“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期盼住得更安心。

一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健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比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入托难、入园难”问题,修水县36个乡镇仅18个乡镇规划建有公办幼儿园。

优美的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

改善农村环境,让农民过上生活便利、保障有力、幸福健康、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迫切要求。

一是改善生存环境。

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实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加快电力、广电、互联网络、农村物流等改造提升,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比如,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提升农村快递服务能力。

加强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

二是改善生态环境。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体系,鼓励和引导推行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逐步实现第三方治理模式县县全覆盖,垃圾收运处理硬件体系建设村村全覆盖。

在面源污染防控方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严格农药使用管理,科学发展畜禽养殖,推动农业绿色有机、提质增效。

三是改善生活环境。

加大投入,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比如,改善医疗环境,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尽快制定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配备目录,补齐历史欠账、强化硬件设施,完善科室建设,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争取“小病不出乡”。

三盼“人和”,好的队伍来引领

从调研中我们看到,当前,农村人口“空心化”与“老龄化”并存,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弃农从工,弃农从商,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基层干部都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特别是懂农业、懂技术、懂管理的本土人才不多,人才短缺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

比如,庐山市蓼南乡袁家岭自然村约有180户800余人,常年在外务工和迁出的占70%以上,留村的基本是老人和儿童。

德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4468人,占农村劳动力80%以上。

一是乡村教师人员短缺。

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

如江西省修水县山地较多,183个农村教学点交通不便,信息落后,学生放学后冷冷清清,导致优秀教师不愿进,年富力强的教师留不住,一些学校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二是乡村干部能力不齐。

不少农村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较低,队伍活力不足,缺乏经济工作的清晰思路和因地制宜帮助群众致富的手段,带领群众创新创业的成效不佳。

比如,江西修水县太阳升镇村级班子成员老龄化日益严重,13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58岁以上6人,50至58岁的3人,35至50岁的4人,新一轮村“两委”换届时该镇有一半以上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因为年龄原因退休,断层严重。

三是乡村医生年龄断档。

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村卫生室随着农村“空心化”演进,普遍存在70多岁以上老龄村医坚持岗位的现象。

如修水县300多个行政村基本上都建立了村级卫生室,但是因为乡村医生短缺,出现了有医疗场所无全职乡村医生的尴尬局面。

德安县在岗村医共99人,其中年满60岁39人,占比近40%,老龄化严重。

高塘卫生院仅有2名医护人员,基本工作运转都难以维持。

四是乡村能人群体不足。

产业发展需要敢闯敢干、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能人,而目前,在农村的是“38、61、99”人员,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少,农村创业主体明显不足,特别是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

比如,柴桑区新塘乡年均高校毕业生近200人,除事业单位工作外,鲜有回乡就业创业。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乡村振兴基础在农村,村级发展关键在产业,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一是培养实用人才。

加大农村基层党政人才、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涉农专业技术人才等培养力度,推动农民培训从数量型、普及型向质量型、提高型转变,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着力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

二是引进优秀人才。

开辟新路径,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引进农村建设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出台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使他们定下心、沉得住、有奔头,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比如,定向招录一批农业专业人才,采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挂职锻炼、“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农村后备干部招录培养等方法,解决农村建设人才短缺问题。

三是挖掘乡土人才。

围绕“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引导农村大学生、涉农涉医专业大学生回到农村,充实乡村医生和教师队伍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并从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特别是要发挥好乡贤力量,积极鼓励和引导退休干部、种养大户,致富能人等乡村贤达参与村级事务,投身乡村建设。

四是扶持创业人才。

鼓励和支持、培训本地人才回归创业,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大潮,特别是要将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打造成职业农民的新生群体,充分发挥眼界宽视野广、懂市场有技术等优势。

同时,对一些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等较为富裕、思维活络的群体,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

四盼“风清”,好的乡风来保障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村“路宽了”“墙白了”,农民“腰包鼓了”“日子好了”。

但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并没有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而自然的提高,部分农村地区精神生活单调、攀比之风抬头、民主意识滞后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主要表现在:

一是陈规陋习有所抬头。

部分地区赌博恶习死灰复燃、人情消费大幅增长,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与农村原本的勤俭家风、朴实民风和文明乡风格格不入。

比如一些农村青年结婚不顾家庭实力,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摆阔气、讲排场的现象日益严重,一次结婚费用,动辄花费数万元甚至十多万,给不少农村家庭压上沉重的负担。

二是不良习气仍然存在。

一直以来的送电影、送戏曲下乡,往往过目即忘、雁过无痕,村民缺乏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和娱乐设施,导致赌博、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

比如,年节和农闲,一部分农民无事可做,便在家里开牌场、麻将场。

不少农村中老年沉迷赌博,根本没有心思投入生产劳动,寅吃卯粮,引发家庭矛盾。

据了解,个别农村甚至出现了因监护人沉迷麻将,疏于监管,导致留守儿童溺水死亡的情况,带来很大的社会隐患。

三是民主政治有待加强。

部分村民文化水平偏低,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不强,参与基层民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认为“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效果不佳。

比如,个别地方农村村级权力尤其是村主任和支部书记缺乏有效监督,出现村官、村霸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现象,在频繁的土地流转或者征用过程中以权谋私,不仅损害了基层政治生态,更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四是法治观念相对滞后。

农村法律服务比较缺乏,农民缺少有效的维权方式,更多地采取信访而非法律途径来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信访不信法”。

同时,一些有心之人利用信访制度,对已明确是涉法涉诉的问题,不愿意走法律途径解决,常年变换形式到各级政府越级上访,企图混淆视听,从中牟利,给乡村治理带来很大压力。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风连着民风。

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维护好政治生态。

一方面,要坚持“除恶务尽”。

坚决惩治村官腐败问题,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特别是要重点打击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垄断经营等破坏农村市场秩序的行为,铲除黑恶势力生存的土壤。

另一方面,要坚持“民主公开”。

完善基层民主政治机制,加强村民参与集体事务、行使民主权力、进行民主监督的引导,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实现村务监督制度化、规范化。

比如,健全完善农村监事会及村民事务理事会建设,对村“两委”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衡。

二是打造好法治环境。

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引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扭转部分村民“信访不信法”的观念。

建立公益性法律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公职律师队伍建设,调动律师积极性,使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到乡村,让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法律服务和指导,鼓励和推动群众积极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状态。

三是建设好社会风气。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宣传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在潜移默化中推进移风易俗。

如,江西修水县推行婚丧嫁娶申报备案制度,通过组织干部群众签订承诺书、倡议书,让抵制人情歪风内化于心;

不少村组还自发创办“红白理事会”,以自我监管的模式,更好地推进新风俗。

同时,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把广大群众引导到文艺演出、民俗表演、农民运动会等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的节日主题活动中去,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营造重德崇文的社会环境。

四是完善好组织体系。

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行动和“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同时,建立强有力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乡村振兴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