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3850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根据国家统计局水果公布口径,水果产量包括果用瓜;

2、园林水果产量为果业统计监测结果。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

2003年我省继续积极实施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紧紧围绕“三北防护林”、“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等工程林建设,因地制宜地加强经济林建设,取得了绿化和效益的双重功效。

全省共完成造林73.21万公顷(1098.2万亩),较上年增长7.4%。

其中退耕地造林28.17万公顷(422.5万亩),增长46.6%,完成年计划的100.6%。

畜牧业增势强劲。

2003年我省在积极消除“非典”疫情影响的同时,完善、壮大、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畜牧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重视畜牧、扶持畜牧、加快畜牧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各项措施的推动下,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畜禽标准化产业,从养殖、加工到出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畜牧业的加速发展。

全年水产品产量6.7万吨,比上年增长4.0%。

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3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22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7.2万公顷,较上年减少3.3%;

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42.7万吨,增长8.2%。

按年末常用耕地面积计算,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511.1公斤,比上年增长10.6%;

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4.4千瓦,增长7.3%。

按播种面积计算,每公顷耕地生产粮食3067.2公斤,比上年增产3.6%;

生产棉花811公斤,减产19.2%;

生产油料1447公斤,减产1.2%。

按年农业劳动力计算,劳均粮食产量979.2公斤,比上年下降3.1%;

劳均肉类产量115.2公斤,增长8.2%;

劳均水产品产量6.7公斤,增长4.6%。

加快“二次创业”步伐,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结构调整、机制创新、科技进步和招商引资等措施,乡镇企业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提高,对农民增收和县域财政增收的贡献增大,在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据乡镇企业局统计,年末全省乡镇企业从业人员393.1万人;

实现营业收入2077.6亿元,利润108.9亿元,税金32.2亿元,支付工资176.5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

全省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6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7.73亿元,增长17.1%;

集体企业完成24.66亿元,增长12.9%;

股份合作企业完成7.88亿元,增长22.4%;

股份制企业完成293.11亿元,增长17.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60.62亿元,增长15.3%;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10.71亿元,增长13.0%。

分轻重工业看,全省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10.58亿元,增长17.3%,轻工业完成54.11亿元,增长15.5%。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增加0.2个百分点。

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对全省工业支撑作用增强。

全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81.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6.2%,比上年增长2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对全省贡献较大。

其中装备制造工业增长24.4%,食品工业增长20.2%,有色冶金工业增长32.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8%,医药制造业增长19.9%,能源化工工业增长1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7%,纺织服装业增长5.0%。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8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资产合计3522.54亿元,增长12.0%;

实现利润147.69亿元,增加54.03亿元,增长57.7%;

税金总额136.44亿元,增长19.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4.91%,提高19.18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多数保持较快增长。

能源类产品均保持较快增速,原煤生产增长26.2%,天然原油增长19.1%,天然气增长32.0%,发电量增长19.7%,原油加工量增长7.6%;

多数化工产品缓慢增长,硫酸生产增长16.5%,烧碱增长17.0%,电石下降3.6%,合成氨增长3.0%,化肥增长2.5%;

建材类产品保持了较快的增速,水泥增长15.5%,平板玻璃增长16.5%,生铁增长32.3%,钢增长97.7%,成品钢材增长60.8%;

家用电器及通讯类产品有升有降,家用电冰箱生产增长24.2%,空调器用压缩机增长16.8%,程控交换机下降37.2%,微型电子计算机下降65.3%,彩色显像管增长18.5%,彩色电视机增长67.2%;

汽车增长6.6%,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9.8%,变压器增长25.8%。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建筑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

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实现利税总额18.28亿元,增长26.3%,其中实现利润4.84亿元,增长38.7%。

施工工程个数为20875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工程12687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60.8%;

房屋施工面积38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9万平方米;

房屋竣工面积1440万平方米,减少14万平方米。

亏损企业个数111个,比上年减少34个,亏损面为13%,比上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073.23亿元,增长31.8%;

集体经济投资44.68亿元,增长9.6%;

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31.76亿元,增长10.3%。

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677.59亿元,增长31.5%;

更新改造投资168.17亿元,增长13.2%;

房地产开发投资188.56亿元,增长52.6%。

在全省投资总额中,地方项目投资1070.04亿元,增长35.7%。

投资结构继续得到改善。

全年第一产业(含水利业)完成投资47.90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26.46亿元,增长37.1%;

水利业投资21.44亿元,增长69.1%;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3.34亿元,增长30.0%,其中,工业投资353.38亿元,增长32.1%;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82.12亿元,增长31.8%,其中,房地产业投资210.17亿元,增长65.7%;

社会服务业投资67.01亿元,增长73.8%;

交通运输业投资152.73亿元,增长4.3%。

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全年商品房建设投资14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1.5%;

商品房施工面积2279.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积1750.94万平方米,增长12.6%。

商品房竣工面积713.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620.79万平方米,增长10.2%。

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581.45万平方米,其中,销售给个人536.0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20.9%。

商品房销售额8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全省102项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56.7亿元,为年计划的103%。

到位资金227.8亿元,到位率为92%。

西安绕城南段、西安至咸阳国际机场、榆林至靖边、延安至安塞等高速公路的相继通车,使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蒲城电厂二期、神木瑶镇水库、扶风冀东水泥生产线、关中330千伏主网架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266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4.7%;

新增固定资产545.2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4.5%。

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

原煤开采540万吨,天然原油开采266.8万吨,天然气管道输送长度74.04公里,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542公里,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65.5万千伏安,水泥444.66万吨,新建电气化铁路主线正线交付营运里程248公里,新建公路565.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7公里,改建公路1878.83公里,长途电缆线路长度227公里,造林面积589.2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9.22万亩,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52.32公里等。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3年,交通运输业经受了“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经过全省人民奋力拼搏,战胜困难,将疫情和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交通运输业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度。

2003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1217.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0%。

其中,铁路完成1019.4亿吨公里,增长9.5%;

公路完成193.76亿吨公里,增长1.0%;

民航完成3.55亿吨公里,下降11.3%。

2003年,全省完成货物发送量3.53亿吨,比上年增长4.8%。

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6931.4万吨,增长23.4%;

公路运送货物2.83亿吨,增长1.0%;

水运完成货运量106万吨公里,增长8.2%;

民航货物发送量4.47万吨,下降1.5%。

2003年,全省完成旅客发送量3.22亿人,比上年增长0.5%。

其中,铁路发送旅客2571.8万人,下降6.8%;

公路运送旅客2.9亿人,增长1.1%;

水运完成客运量280万人,下降6.4%;

民航发送旅客309.11万人,增长11%。

上半年由于受“非典”影响,旅客发送量下降13.9%。

6月以后,随着“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客发送量开始稳步回升,6月底旅客发送量恢复到疫情前的平均水平。

2003年,全省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0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5.1%。

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92.18万门,增长21.0%。

本地电话年末用户672.36万户,增长28.2%,新增148.07万户。

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57.59万户,增长32.8%,新增113.13万户;

乡村电话用户214.77万户,增长19.4%,新增34.94万户。

移动电话年末户数达到626.56万户,增长30.2%,净增145.23万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7部。

国际旅游遭受严重冲击。

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境外旅游人数明显下降。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6.5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5.2%,旅游外汇收入1.98亿美元,下降43.3%。

国内旅游下降。

由于受“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国内旅游有所下降。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299.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1.6%;

国内旅游收入143.6亿元人民币,下降10.0%。

共(9)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

虽然经历了“非典”疫情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在下半年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22亿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零售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

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额539.12亿元,增长10.2%;

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28.98亿元,增长7.8%;

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7.12亿元,增长6.4%。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9.47亿元,比上年增长9.5%;

餐饮业零售额162.86亿元,增长7.0%;

其他行业零售额22.89亿元,增长19.2%。

全省物价水平稳步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较上年上升1.7%,其中城市上升0.8%,农村上升3.5%。

2003年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上年价格为100):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值27.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创外贸进出口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出口17.35亿美元,增长26.1%;

进口10.49亿美元,增长23.6%,全年实现贸易顺差6.87亿美元。

外贸出口仍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一般贸易出口14.7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5.2%,比上年增长26.2%。

2003年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和香港。

外商在陕投资稳步增长。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9个,比上年增长12.8%;

合同外资8.34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实际使用外资4.66亿美元,增长13.5%。

从项目来源看,外商投资主要为香港、美国、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国际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

2003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共完成营业额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

年未在外劳务人员3029人,增长22.7%。

到2003年底,全省具备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达到40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货币政策,及时调整货币信贷结构,有效地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为促进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593.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55.34亿元,增长19.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19.93亿元,增长19.6%。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49.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3%,其中,短期贷款1715.18亿元,增长14.9%;

中长期贷款1357.46亿元,增长30.3%。

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

2003年末,全省境内有各类证券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65家(含外地公司在陕的营业部)。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

全省各类保险公司2003年保险业务收入74.9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财产险收入17.67亿元,寿险收入57.22亿元。

全省各类保险公司2003年赔付额14.3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财产和短期人身险赔付8.70亿元,寿险赔付5.6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在改革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继续快速增长。

2003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58万人,在学研究生4.0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9.5%和30.4%。

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7所(含民办高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6.84万人,在校学生49.9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21.3%。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共有各类学校1223所,在校学生119.22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45.09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37.8%。

义务教育工作又有新的成效。

到2003年底,全省又有2个县通过了“普九”验收,累计“普九”的县(市区)已达92个。

全省普通初中2090所,小学24922所,初中在校生221.27万人,比上年增长3.4%,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为69.49%。

小学在校生401.4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8.5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5.49%,比上年提高2.12个百分点。

2003年全省地方经登记共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51项。

其中:

农、林、牧、渔业57项,采掘业17项,制造业77项,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项,建筑业9项,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12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36项,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50项,金融、保险5项,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6项,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37项。

在重大科技成果中,居国际领先水平的18项,居国际先进水平的80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132项,居国内先进水平的49项。

授理专利申请量3421件,专利授权量1609件。

2003年全省地方国有事业、企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4万人,其中高级职务3.8万人,中级职务18.8万人,初级职务39.1万人。

全省全年成交技术合同322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6.80亿元。

2003年全省产学研共建开发机构和经济实体15个,参加产学研人数1.5万余人。

产学研达成合作项目120项,其中重大项目10项,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72亿元。

2003年全省共有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99个,在陕的国家检测中心13个。

全年共制订、修订各类地方标准80个,监督抽查产品3120批次,合格2215批次,不合格905批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03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8个,图书馆111个,文化馆111个,艺术馆11个,博物馆88个。

2003年,广播、电视、电影事业不断发展。

地市以上广播电台11座,较上年新增1座;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发射功率456千瓦,较上年增加10千瓦;

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91.95%,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

至2003年末,全省共播出86套广播节目,较上年新增2套,其中,省台7套,市级台13套,县级66套,广播节目平均每日播音690小时,较上年提高5%。

地市级以上电视台1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7座,全省共播出122套电视节目,较上年减少1套,其中省级台无线电视节目4套、有线电视节目4套,地市级台无线电视节目11套、有线电视节目15套,县级台有线电视节目88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7107小时,较上年提高15%;

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4座,总发射功率191.6千瓦,电视人口覆盖率93.18%,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

卫星地面接收天线数量82693座,较上年增加20000余座,增幅较大。

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3部。

电影《美丽的大脚》荣获第九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电视剧拍摄23部416集,其中《激情燃烧的岁月》、《好人李司法》、《迟开的玫瑰》分别获得第22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中篇电视剧二等奖、戏曲电视剧三等奖。

全省出版报纸种类95种,6.6亿份,出版各类杂志种类266种,25783万册,出版图书种类4009种,1.66亿册。

全省国家综合档案馆共有119个,并面向社会开放了大量的各类档案。

2003年全省拥有卫生机构5039个(不包括个体办诊所6792个),由于撤乡并镇,比上年减少201个。

全省共有床位10.28万张,比上年增加0.2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7.68万张,卫生院病床1.89万张。

全省有卫生人员16.44万人,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13.4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6.03万人,注册护士3.72万人。

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为79.61%。

2003年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展开,西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基本建成,陕西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已经动工,新建全民健身广场114处,全民健身指导站327个,青少年俱乐部15个,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2个。

在全年的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世界第二名2个,第三名2个;

亚洲冠军2个,第二名1个;

全国冠军8.5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15.5个。

第五届城市运动会我省首次西安、咸阳、延安三市均派队参加,以及在全国民运会、残运会上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体育产业不断发展,体育彩票发行稳中有升,继续为陕西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一、环境保护与治理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各地严格执法,集中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有力遏制了因“三乱”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加大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在宝鸡、咸阳、杨凌等城市建成了大气自动监测站。

2003年全省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开工70个、续建103个重点环保工程及污染源治理项目,总投资超过49亿元;

开工建设了宝鸡、咸阳污水处理厂和汉中、宝鸡、咸阳、杨凌等城市垃圾处理厂。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步伐明显加快,宝鸡市的创模方案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2003年,全省空气环境重量污染综合指数为2.80,比上年下降10.3%。

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157毫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为0.10毫克/立方米);

10个地级城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58毫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为0.06毫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10个地级城市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35毫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为0.08毫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酸雨发生频率为9.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地表水环境质量污染综合指数比上年下降了7.4%。

渭河、汉江、丹江、嘉陵江、延河、无定河6条主要河流污染综合指数分别为:

9.04、0.30、0.56、0.24、1.26、0.52。

全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2分贝,比上年略有减轻。

十二、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

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689.5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1891.46万人,占51.27%;

女性人口1798.04万人,占48.73%,性别比为105.20(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年出生人口39.3万人,出生率为10.67‰;

死亡人口23.5万人,死亡率为6.38‰;

全年净增人口15.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29‰。

城镇人口1207.9万人,占32.74%,乡村人口2481.6万人,占67.26%。

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20.90%,15-64岁人口占71.35%,65岁及以上人口占7.75%。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6元,比上年增加475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