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濮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风云濮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云濮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bstract
Cultureisanimportantpartofthe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istoenhancethe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importantstrength.HenanisanimportantbirthplaceofChinesecivilization,thecentralplainsculture,hasalonghistory,profoundcultureinthecentralplainisthesource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ndbackbone,inChineseculturehistoryhasaprominentplace.Aspartofthehenanpuyangalsohasalonghistoryofcultureandinnovationofmodernculture,throughtheanalysisofpuyangcitynow,the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yproblems,analyzetherelatedreasons,andfindouttherelevantpoliciesandcountermeasures,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culture,torealize"
culturalhenan"
surrendersatisfiedresults,therevitalizationofthecentralplainsculture
keywords
Culture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cultureindustry
风云濮阳
––––中华龙乡之称
濮阳的来源及简介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濮阳地理位置非常之特别,位于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
东北部与山东省的聊城毗邻,东南部与山东省的济宁,河泽隔河相望.西南部与新乡市相椅,西部与安阳市相连.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100千米,总面积4266平方千米.所居住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少数民族,回族,满族,壮族等等.濮阳有五县一区—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华龙区。
濮阳概况
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平原,北与河北省邯郸地区交界,东隔黄河与山东省菏泽市相望,西临安阳市,南接新乡市。
人口腔330万,辖1区5县,78个乡(镇),2927个行政村。
濮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约公元前2513年,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部族的活动中心,时称“帝丘”。
随着历史的演进,曾几度易名。
夏称昆吾国,春秋称卫都,亦称“五鹿城”,秦灭卫后,因城址位于濮水之阳,更名为“濮阳”,宋代称“澶州”,金代称“开州”,民国伊始,复名濮阳。
这里素有“古战场”之称,历史上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均发生在这里。
濮阳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诞生和培育了许多历史名人,如我国的文学家仓颉,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政治家、军事家商鞅、吴起,天文学家僧一行,元曲大家宫天挺等。
这里又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近代史上,濮阳是波及全国的天理教起义、捻军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发起地区之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濮阳是我党最早的活动地区和革命根据地之一。
1926年就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并逐步发展成为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
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杨得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战斗,组织一系列重大军事活动。
濮阳戚城文物景区
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
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戚城又称"
孔悝城"
。
戚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
城东80米处有一夯土台是当时诸侯会盟的盟坛基址。
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各诸侯国在卫会盟十五次,其中七次会盟于此。
目前整个景区包括会盟台、城墙、阙门、历史陈列室、孔子居卫十年的孔子侯馆、颛顼帝进行宗教改革的圣地--玄官、反映春秋战国时卫国文化氛围的桑间濮上苑、表现濮阳古战场的历史名战微缩景观、龙宫、龙湖、车圣相士和他发明的马车、伏羲之母华胥的卧雕及伏羲亭、夏后启在昆吾所铸之九鼎及铸鼎轩等等。
AAAA级景区两处
戚城文物景区戚城文物景区
戚城文物景区位于濮阳市市区,京开大道路西,南临石化路,北依古城路。
规划占地面积750多亩,是为落实1991年2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指示而建设。
景区内有距今2700多年的古城墙-戚城遗址。
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以奇特的造型再现了古城布局。
目前建成的有:
雄伟壮观仿秦汉风格的阙门,古朴壮观仿远古风格的颛顼玄宫。
仿唐代建筑风格的龙宫气派典雅。
此外还有仿汉代建筑风格的历史陈列馆,仿明清建筑的子路墓祠大面积的草坪,各色植物是景区的一大特色。
亭台廊舍参差错落,山水相映。
这里有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乘龙至四海巨雕。
濮阳历代名人20尊塑像。
为纪念夏后启在昆吾铸九鼎而建的铸鼎轩.建成的戚城文物景区是集濮阳历史、文化、教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大观园。
中原绿色庄园
中原绿色庄园是一处集生态保护、科技示范、观光旅游、度假诸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
规划面积72.46公顷。
中原绿色庄园主题风格上采用以绿为主,师法自然,追求天趣的造园手法、致力于营造自然、清新、质朴、野趣的田园风光,使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草地、湖泊、瀑布、小溪与建筑园林小品相映成趣。
形成了松风听涛、竹溪观鱼、霜林赏秋、森林休闲、森林游乐、万梅闹春、百果园、百花园等功能景区。
设有动物园、垂钓园、骑士乐园、儿童乐园、杂技表演、水上游乐等观赏娱乐项目。
使自然景观和人工景点巧妙融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中原文化底蕴丰厚的主题风格。
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
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
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
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锰虎。
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
中国是龙的故乡,在龙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国最早的龙形象是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
1995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濮阳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濮阳召开了“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盛会,会议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闭幕式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正式命名濮阳为“龙乡”,并由常务副会长冯征将镌刻有“龙乡”二字的铜牌颁发给濮阳市。
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龙的起源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美学史、宗教史、天文历法等都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家邹衡题词:
“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对此作了高度评价。
1995年10月中旬,“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在濮举办,在这次会议上,濮阳市被命名为“龙乡”,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把刻有“龙乡”二字的铜匾赠送给濮阳市。
从此,“龙乡”就成了濮阳的代称。
濮阳历史文物遗址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名称
年代
地址
类别
1
戚城遗址
春秋
河南省濮阳市
古遗址
2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1941~1946年
河南省范县、清丰县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
唐兀公碑
元
河南省濮阳县
石窟寺及石刻
(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卫河县抗战烈士陵园
1945年
清丰
近现代文物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
1948年
濮阳
八里庙治黄碑(含镇河铁兽)
元至清
台前
石刻及其他
4
南乐文庙
清
南乐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5
蒯聩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文化遗址
6
仓颉陵遗址
7
丹朱墓遗址
范县
8
子路墓
古墓葬
9
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1946~1947年
10
魏氏墓碑
明
台前县
11
濮阳四牌楼(含十字街民居)
濮阳县
古建筑
12
高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周
13
西水坡遗址
14
回銮碑
宋
15
孔悝城遗址
周代
濮阳县
16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
1944年
清丰县
17
普照寺大雄宝殿
18
晋冀鲁豫野战军渡黄河纪念地
1947年
19
濮阳市
20
程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
21
铁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
22
咸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周
23
马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24
濮阳基督教学(含华美中学旧址)
1920—1924年
25
颜村铺革命旧址
1937—1946年
濮阳市新发现一批重要古建筑
自2007年10月1日文物普查进入第二阶段以来,我市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建筑,现将其中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较高的部分古建筑遗存简要介绍如下:
(一)化寨民居(濮阳县子岸乡)
据调查,该民居始建于1870年左右,为双层起脊楼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主体为青砖土坯结构,青小瓦屋面,花脊压顶,两山有砖雕马头,正面开两门,东窄西阔,上半部均为半圆形,镶砖雕花边,上开天窗。
二楼每间有一马头(立式小窗),两侧开八角形耳窗。
内部为木质顶板,重梁叠架,其建筑特征鲜明,在中原地区清代民居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萧家祠堂(濮阳县清河头乡刘贯寨村)
据调查,该祠堂始建于1870年,为一座面阔三门倒厦南屋,其墙体青砖硬山到顶,风格古朴,砖雕图案精美,惟妙惟肖,祠堂原为四合院,现存南屋一座。
祠堂内现有神龛十余个,雕工精细。
石狮一只,呈清代早期特征,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该祠堂对研究清代中原地区民居的建筑构式具有较大的文物价值。
(三)庆祖镇民居建筑(濮阳县庆祖镇)
濮阳县庆祖镇逯寨村民居、庆祖镇中街民居、庆祖镇碑碣民居。
这些民居主要结构均为青砖、土坯混合结构,硬山到顶,两山带精美砖雕件。
主体般较为厚实,厚度可达60厘米以上。
民居屋面结构均为前后出檐,有的民居还具有老椽子和子椽结构形式。
屋顶一般为青瓦,起重脊或花脊,脊端有兽首,檐瓦图案精美,风格古朴,屋顶压山重瓦。
正门多为发券,两山有八角形或梅花形山(耳)窗,房檐带雕砖。
内设二层起架,或为棚板或为天花板,均为重梁叠架。
具有清末民用建筑的典型格式。
但大多数民居年久失修。
加上这些房屋大多经黄河洪水数次浸蚀,主体受损严重,亟待加固修缮。
(四)张氏祠堂(清丰县瓦屋头镇张林子村)
张氏祠堂位于清丰县瓦屋头镇张林子村小学院内,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前游廊,灰瓦屋面,梁、檩等主要木构架均施以彩绘。
游廊前四根方形石檐柱,正面锲刻:
“祖宗厚德孚九江,孙子燕谋贻百世;
宦业峥嵘历数郡,休□仰戴溢广川”。
明间两根石柱左右两侧为浮雕二十四孝故事图,次间山墙两根石柱的一侧为剔刻缠枝牡丹图案。
据调查,张氏祠堂为明代晚期官吏张养正家祠。
张养正,清丰县瓦屋头镇张林子村人,万历乙未(1595年)进士,先任四川灌县令、金华、九江知府,中书省奉政大夫,后任兵部侍郎,监管山东、河南两省都察院。
光绪年间刻立的张氏祠堂碑记载:
张养正为官多德绩,奉敕建二座石牌坊(即诰赠坊、中书坊,位于清丰县城南北大街,毁于1958年),在本村构建祠堂三间。
清道光十四年、光绪三十一年和1966年,张氏族人曾先后对其进行维修。
张氏祠堂虽经屡次维修,但建筑形式仍保留历史风貌,主构架均为明代实物。
(五)“一味庵”北大楼(清丰县纸房乡五里屯村)
濮阳市清丰县文物工作者在对清丰县纸房乡五里屯村小学院内“一味庵”进行复查时,新发现一座清代建筑。
清丰县普查工作者在对其复查中,在小学南院西侧发现清代“重修一味庵碑”一通,在北院最北部发现始建于清代的建筑一座,当地群众称其为北大楼。
该建筑坐北面南,面阔九间,进深一间,硬山顶,方椽八砖,梁、檩、立柱等木构件保存完整,且施以彩绘。
据村民反映,1954年,曾对此建筑进行维修,改作学校教室(现已停止使用),后墙及山墙上部有部分改动,下部维持原状。
为增加教室空间,前墙向南移动0.25米,前墙与室内立柱之间的穿插枋被加长。
(濮阳市文物普查办梅志刚)
小结:
滔滔黄河流经濮阳,孕育了濮阳灿烂的文化。
中华龙的故乡、中国杂技……这座城市因文化而灵动,因文化而充满了魅力!
这里人杰地灵,颛顼、帝喾建都于此,帝舜、仓颉出生于此。
如今,李文祥、李连成、李全芳,成为380万濮阳人的代表,他们身上体现的“三李精神”为推动濮阳赶超发展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这是一座年轻而美丽的城市,在建市不到30年的时间里,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称号。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潮中,龙都儿女吹响了新一轮奋发图强的时代号角。
在中华民族文化融合进程中,龙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现代化和全球化赋予中华龙及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新的文化传统在继承中发展衍变。
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应当凸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华文化的自觉,而这种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觉并非囿于狭隘的民粹主义和文化自大,而是在清醒的文化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础上,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为人类和世界提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知识和价值
我们要精心策划濮阳文化形象。
濮阳的文化形象,是濮阳历史文化资源、人文素质、公众印象的集中表现,影响着人们的自信心与社会的认可度。
当下,应当确定有代表性的濮阳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是濮阳文化的关键词、主题词,是濮阳特有的文化表征。
应当确定鲜明的“濮阳精神”、“市训”与主题句,达成共识。
我们要精心地打造若干个学术中心。
建设若干个学术中心,有利于凝聚人才,使人才在有效的平台上发挥作用。
濮阳市已经有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学术基地,在新的形势下,应当努力打造若干强有力的学术中心。
如:
华夏历史文明研究中心、濮阳文化研究中心、濮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濮阳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杂技研究中心等。
这些中心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濮阳的需要而确定。
各个中心的人才应以濮阳为主,同时吸收河南的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濮阳》
作者:
孙德萱李中义著中共濮阳市委宣传部濮阳龙文化研究会编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05印刷时间:
2007-05-01印数:
4千册
《濮阳名胜古迹》作者:
王桂荣出版社:
地方史志
网址:
WWW.HEN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