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887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1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Word格式.docx

6.2 

中国近代工矿业发展高峰

6.3 

手工业的变化

6.4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6.5 

荣氏兄弟-中国民族资本的高峰

第七章国内市场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7.1 

国内市场的扩大及其特征

7.2 

经济中心及其效应--以上海为重点

7.3 

新式商业的兴起--以百货业为例

7.4 

中外贸易

第八章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断裂 

8.1 

日本铁蹄下的殖民地经济

8.2 

抗战时的国统区战时经济

8.3 

抗战后的国统区经济

第九章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探索

导言

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内涵

中国近代经济史:

考察和研究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经济史学。

中国近代经济史首先是西方列强变中国独立的民族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历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而又不能顺利和充分发展的历史。

中国近代经济曲折发展的一百年,就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二、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范畴:

从工业化到数字化。

中国近代经济的现代化任务,主要是工业化,直到现在还没有全部完成。

(工业化在历史中的位置,示意图)

现代化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

中国以及世界多数国家的后发型现代化,最初是对外来冲击的被动反应,即冲击-反应模式。

一方面,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厂制度,先进交通与通讯工具等,因此,中国早期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第一次出现在近代中国并有一定的发展,但屡屡受挫,难逃失败;

另一方面,早期现代化又是半殖民地化过程,与旧体制的崩坏交织在一起。

三、近代中外经济增长的比较

作为世界GDP第一大国,中国从19世纪初期不断下降,在整个19世纪大体都是负增长,20世纪才开始恢复缓慢增长。

人均GDP则几乎都是负增长。

也就是说,生活在19世纪、20世纪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不如18世纪及以前的中国人。

而这一时期的世界则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表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外比较(10亿"

国际美元"

1990年)

年份 

中国

日本 

欧洲 

美国

俄国 

印度

世界

1820

219

22

188

13

34

111

715

1890

206

39

630

216

99

171

1560

1913

242

69

997

520

229

201

2667

1933 

289

137

1181

606

237

227

3304

1952 

306

197

1742

1677

513

5892

表2人口(百万)

年份

日本

欧洲

俄国

381

31

167

10

45

209

1068

380

40

271

63

107

281

1451

437

52

327

98

154

304

1772

1933

500

67

362

126

159

350

2136

1952

569

86

402

158

186

372

2606

表3人均GDP("

575

704

1123

1293

751

531

669

541

974

2324

3411

925

608

1075

553

1334

3044

5331

1488

663

1505

579

2042

3260

4805

1493

649

1547

538

2277

4287

10645

2928

609

2261

第一章此消彼长: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形势

一、盛世辉煌:

18世纪中国传统经济的极盛时代

中华民族经过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康乾盛世,其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

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市场、城市发展、对外贸易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乾隆像

1、农业

原有作物种植扩大,新的作物引进推广,土地产出率高。

水稻向北推进到内蒙、新疆,双季稻向北推进到长江流域。

棉花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明末新引进的玉米、番薯、烟草种植地域与加工业迅速扩展。

18世纪随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的巴罗估计,中国的粮食收获率高出英国:

“麦子的收获率为15:

1,而在欧洲居首位的英国为10:

1。

人口从1700年前后的约1.5亿增加到1794年(乾隆59年)的约3.13亿,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

这在短缺经济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2、手工业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清代时开始落伍,但迄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约175项,占57%以上。

手工业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棉布、丝绸等纺织业、制瓷业、制糖业、茶业等都居世界领先水平。

(织机二幅)家庭手工业普遍存在,官府手工业技艺高超,手工作坊也逐渐增多。

如江南的纺织业、广东的冶炼业、京西的采煤业、云南的铜矿业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手工劳动的分工进一步精细。

当时中国的商品,在西方贵族中引以为荣。

嘉道年间成都制造的蜀锦机 

任熊《素女九张机》

四大名绣:

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民间刺绣的商品化推动规模和技艺的大发展。

如粤绣,清中期后大量出口,并适应海外的需求,粤绣由写意转向写实,角色讲求明暗效果,出现异国风味。

粤画出口也类似。

(粤绣)

粤绣

3、市场与城市

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育。

形成以苏州、北京、广州为中心的国内市场体系。

全国性中心城市之下,是一些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中城市,如汉口、成都、西安等,然后是中小城镇,市场的最基层则是星罗棋布的遍布全国的农村墟集市场。

全国各地城乡居民都被纳入到这种市场体系之中。

各区域市场已基本成型,如江南区域市场、华北区域市场、岭南区域市场、四川区域市场、长江中游区域市场等。

这种市场体系有效地组织着各种的商品在全国的流通。

徽商、晋商等十大商帮活跃于大江南北,以至长城内外。

粮食、布匹、棉花、丝、绸缎、茶、盐成为主要商品,还有烟、酒、糖、油、煤、铁、瓷器、木材。

像长江三角洲的商品,如棉布、丝绸等,在西南的深山老林中,在蒙古大草原上,在天山南北,随处可见。

货郎图

十大商帮

晋商

徽商

洞庭商帮(钻天洞庭)

宁波商帮

龙游商帮

江右商帮

山东商帮

陕西商帮

广东商帮

福建商帮

中国的城市有很大发展。

到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即北京、苏州、杭州、广州、江宁、扬州。

城市以下的墟市集镇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如南京是著名的丝织品产地,有丝织工人数万人,“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

四大名镇:

由市镇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景德镇——位于江西,全国最大的瓷器产地和集散地。

朱仙镇——位于河南开封府,华北水陆转运点与商业大镇。

汉口镇——位于今武汉,地处江汉交汇点,号称九省通衢。

佛山镇——位于广州府,铁冶、制瓷等手工业发达并带动商业。

4、对外贸易:

长期顺差

对外贸易急剧增长。

主要出口商品有茶、丝、土布,尤以茶叶占第一位。

18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平均从中国购买茶叶值银400万两。

而英国商人运到中国来销售的主要商品(毛织品、金属、棉花)的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从中国运出的茶叶一项。

为了平衡贸易收支,英国商人必须运送大量白银到中国。

正是为了平衡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把大量鸦片运进中国,并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

西方人对中国文明称颂有加,对中国商品备加向往,对中国市场更是垂涎三尺。

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法国《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在该书《中国》条目中,盛赞“中国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德国的莱布尼茨认为,“欧洲较之中国优越之处,在思维和思辩的科学……但一转到实践哲学,即生活、伦理、政治实践,欧洲人便难以和中国人相抗衡”。

然而,康乾盛世前后仅仅100多年就发生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并为之苦苦思索。

西方社会迅速地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形之下中国则在封建主义的迟暮中步履蹒跚。

落日虽然辉煌,跟踵而来却是长夜无歌。

二、全球变局: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崛起

当中国社会这艘古老的大船,沿着原有的航线缓缓前行之时,西方社会爆发了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迅速地脱离传统的发展路线而突然加速前进,跃上了世界文明进程的制高点。

1、资本原始积累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

15-16世纪

殖民扩张——市场

圈地运动——土地

掠卖黑奴——劳动力

贩卖鸦片——资本

西方资本主义罪恶的发家史

东印度公司:

1600年成立,是得到女王特许,专同东方进行生丝、棉织品和宝石贸易的公司。

他们有权在东方维持自己的海陆军,有权宣战。

拥有大量资本,大批武装力量,船艘具有运输和作战的功能。

2、资产阶级革命相继爆发

1640年代,李自成攻克北京、满洲贵族入关南下之时,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约100年后的美国、法国,随后的德、俄、日等国,都相继完成资产阶级改革。

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1775年进行了独立战争;

法国1789年爆发了大革命。

意大利从1859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俄国从1861年废除农奴制、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也都不约而同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这些革命,不论胜利与否,彻底与否,其结果都加速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推动了民主政体的建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日本的事例尤为耐人寻味。

与中国类似的是,日本在1850年代宣布“开港通商”被迫与西方签订的一系不平等条约,成为半殖民地附属国,与中国不同的是,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扶持资本主义发展,移植近代产业与经济制度,迅速开展工业革命,短短几十年就迅速崛起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蕞尔“东夷小国”凌驾并肆意凌辱“天朝大国”,这确实是痛心疾首,发人深省的。

3、工业革命

各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都发生产业革命。

英国最先从1760年代开始,1830-40年代初完成。

工场手工业生产——以工厂制为基础的机器大工业生产,生产技术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1)科学革命

17世纪以后,科学革命席卷了欧洲。

欧洲科学革命的先驱哥白尼于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阐述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天文学说。

伽利略研究了自由落体和钟摆运动,发明了望远镜等科学仪器,大大改进了科学观测手段。

特别是在17、18世纪之交,牛顿发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阐述了经典力学理论。

继牛顿之后,大批科学家、技术家、实验家涌现,大批科学成果诞生,大批科学研究机构成立,研究自然科学在欧洲蔚然成风。

一个科学、技术、实验三者鼎立、互相牵引、彼此促进的互动新机制形成,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2)技术革命

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弹回),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1764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织机,即著名的“珍妮机”。

机器的使用,使纺织效率提高了40倍以上。

  在动力机器方面,1769年瓦特发明了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又制成了复式蒸汽机。

1785年英国的棉纺工厂开始用蒸汽作动力。

1769年法国人柯格诺特制成了第一辆蒸汽推动的三轮汽车;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轮船;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普遍应用使工业摆脱了对自然能源的依赖,使劳动生产率几倍几十倍地提高。

  在冶金方面,18世纪30年代发明了用焦煤炼铁的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以木材为燃料进行冶铁的落后工艺。

1760年代,出现了巨大的熔铁炉,此后又研究出了精炼法。

炼铁技术的革新,不仅推动了冶金工业的进步,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

  3)工业革命

水力纺纱机等新技术的引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纺纱不再分散在农户家庭内进行,集中大量工人进行生产的纺纱工厂沿着河道纷纷建立起来。

不久,瓦特的蒸汽机又使工厂可以摆脱河道的限制,集中于城市,工厂制度完全确立起来。

蒸汽的利用和机器的推广,又促进了轮船和火车的诞生,交通运输方式革命。

英国最先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

水力纺纱机——沿河工厂

蒸汽机——工厂集中于城市

——轮船与火车——交通运输革命

纺织工序的逐步机械化、焦炭炼钢、蒸汽机的应用、工厂制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农村购买力的增加,市场的兴旺、商人的活跃,航海的进展、殖民地的开拓、交通运输的改革等等,许多举措、许多事件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移演变,推动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跨进了“近代社会”。

一个生产力如地下泉水喷涌迸射的人类新时代全面展开。

4、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向全世界扩张的步伐也骤然加快。

他们纷纷走出国门,建造大舰巨舶,组织商船队和贸易公司,进行航海探险,致力海外贸易,到世界各地寻找商业机会,掠夺金钱、土地和人口,进行原始积累。

贪婪的西方商人,确信自己的好运在远方,行走于全世界并把商品带到世界各地,追逐丰厚的利润;

炮舰和军队用刀和剑在各个殖民地上建立起统治;

外交使节和传教士到处奔忙把政令和圣经传播到各个角落,并热衷于搜集情报,了解各地的情况。

美国独立条约的墨迹未干,当其还处于英国的威胁之下时,“海商就已游弋七大洋,去寻求贸易”。

到达中国的第三只船“实验号”只有84吨,乃至被认为只能是近海帆船,充分展现了愿意为可能获得的利润冒最大危险的精神。

据估算,英国在1757—1857年的100年中,仅从印度运回本国的货物和货币总值达120亿金卢布;

1701—1810年从西部非洲贩运200万黑奴,进行贸易。

资本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的、扩张型的;

不断扩大的国外市场至关重要,市场需求刺激生产的动力,同时又掠夺了原料。

因此西方列强都加强殖民侵略,不遗余力。

日不落帝国、世界工厂的英国,殖民地面积达2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

5亿。

而它本土的人口仅1450万。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被纳入其中。

日不落帝国殖民图

三、中外经济关系

1、怀柔政策与朝贡体制

康乾时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时代,是经济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的时代。

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却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封闭国策。

对外政策的着眼点是怀柔远人,外夷归附,宣扬恩德以保持国内秩序的稳定。

至于航海探险、远洋贸易、对外扩张,这一切既缺少实行的手段、能力,也没有试探的兴趣。

它不重视对外贸易的经济利益,只把通商当作怀柔的手段。

当英国商人给清朝的文书中要求扩大通商,声称中英通商"

与天朝有益"

时,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

"

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

他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一封信中讲: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王朝的对外政策就是建立在这种"

天朝上邦"

意识和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之上的。

因而,贸易变成了"

怀柔遐方、加惠四夷"

的政治行为,而并非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它盲目坚持"

天朝"

体制,以四夷之共主的面貌出现,在国际关系中,既不考虑交往的平等性,拘泥于三跪九叩之类礼仪末节;

也不考虑经济利益,用朝贡代替国际贸易。

英使马噶尔尼

2、闭关锁国:

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1)一口通商,贸易特许制

康熙统一台湾后,曾开放海禁,四口通商,但乾隆中期只剩下广州一口贸易,十三行制度,即"

公行"

制度,公行是清政府特许的半官半商的机构,规定外商在中国的一切贸易和其他事务均须经过公行来进行,不得和其他中国商人直接进行买卖。

限制外商与外人在华的活动,限制中国人与外人的交流。

2)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与数量,限制船舶的大小

闭关禁海,无以复加。

如远洋航运业,16世纪前,中国造船技术领先世界,但清政府对制造海船多加限制,禁止造大船。

此后西欧很快赶上来。

限制贸易自由,许多商品禁止买卖。

3、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及其贸易的失利

1557年,葡萄牙用欺诈贿赂的手段窃取了澳门,1575年,西班牙曾占领台湾的基隆和淡水,1624荷兰占领台湾。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1689年沙俄与中国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国重大让步。

在中外正常贸易方面,中国长期占据有利的出超地位。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列强的工业品并不能抵补中国出口商品的价值。

四、长夜无歌:

资本主义萌芽的滞缓与中国的衰落

  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

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

一个新的运动--冲决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过程,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指一种内含的因素或发展趋势。

一是资本,产业资本,资本控制生产的过程;

一是劳动,雇佣劳动,人身自由,自由出卖劳动力。

萌芽形式:

包买商;

商人雇主制;

工场手工业

商人资本渗透入生产领域,进而转化为产业资本--形成产业资本,并使商业资本隶属之。

商人资本--包买产品--提供原料--提供工具--完全雇佣

提供场地

在铁器、制盐、造纸、瓷器、棉布织染、制糖等手工制造业,碾米、制茶等农产品加工业,铁、铜、铅、金等采掘业中,都在关于手工工场或大作坊的记载。

不仅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在云南、四川等边远地区,都有出现。

这些萌芽,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虽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没有形成内部发展的因素。

采矿业中,有的矿场,动辄百千,以至数万。

但他们往往都是小生产者,或从事副业的农民,受矿商支配而已,而不是工资劳动者。

在苏州的丝织中,大户雇佣小户,多是临时性的,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雇佣关系,而且小户自带工具。

棉纺织业在当时中外都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工业部门,西方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业开始的。

但在中国,在关键环节即纺的环节上受到技术落后的限制,妨碍了纺和织的分离。

当西方出现16锭纺车时,我国还是单锭。

稍有改进的设备如三锭纺车,也受到小农经济生产结构的限制,未能推广。

因此,直到鸦片战争前,棉纺织业仍停留在家民手工家庭工业阶段,不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成为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基石。

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落后,成为整个社会新的生产关系的绊脚石,也使得全部资本主义萌芽黯然失色。

资本主义萌芽滞缓的原因。

2、盛世危言

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康雍乾三代英明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

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

  与西欧国家不遗余力地保护工商业发展的做法相反,清王朝对工商业控制、压抑、打击,把工商视为"

末业"

,认为兴商既不合祖宗成法,也对国家无利。

雍正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虽然当时中国六个大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世界最先进的伦敦,但是西方城市以工商业为本位,商人和手工业主在政治上起着重大作用,参与城市管理、审查预算的情况,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

中国的城市首先是政治和军事中心,大多数城市的繁荣依靠官吏、地主、军队及其附属者的消费,而主要不是依靠工业制造与远程贸易。

终清一朝,弥漫着轻视和蔑视科技之风,把发明创造称为"

奇技淫巧"

清初的戴梓发明火器“连珠铳”,一次可填发28发子弹,又造出蟠肠枪和威远将军炮,然而清统治者抱着“骑射乃满州根本”,不仅不采用,反而听信馋言,将戴充军关外。

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送给乾隆80寿辰的礼物中,有天球仪、地球仪、西瓜大炮、铜炮、各种自来火炮、西洋船模型、望远镜等29种,清廷只是将之作为“贡品”、“玩好”收藏,予以玩赏或鄙薄,根本未想到这里的科技含义及其中的军事价值。

西方科学未跨出宫廷一步,只供皇帝个人欣赏。

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对自然科学均无爱好,加以康熙末年由于礼仪之争,罗马教廷与清朝的关系破裂,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彻底阻滞了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入和交流。

明末清初已引进并使用西方大炮。

但后来,为了使八旗骑兵弓马的“技术特长”不致失传,废用大炮等热兵器,恢复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水兵仍是帆船,以致西方的长枪大炮到这时被看成了妖术,军舰则被目为怪物,广州守将对付英国人的是“驱邪”的马桶、秽物等。

闭关锁国,对外贸易的严格限制,外贸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强烈刺激,在中国十分微弱。

  清廷自恃"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而拒绝开放、拒斥变革,其结果烈火烹油,夕阳西下,100多年的盛世之后中国社会骤然下跌。

极端的闭关,把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距离大大拉开了。

第二章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一、罪恶的鸦片走私贸易

婴粟花漂亮迷人,鸦片烟一吸就上瘾。

毒品受到人类公理的遣责,现在全球查禁。

但西方资本主义什么坏事不干?

人贩子,毒贩子。

从18世纪就偷偷摸摸地贩运入华。

从1760年前的每年200箱,急剧扩大到战前的35000多箱,价值近2000万元。

不仅抵偿了其贸易差额,而且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往英国和英属印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