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80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时间和位移对应。

如:

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

4s内(0至第4s末)、第4s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8、速度:

描述物体,是量(“矢”或“标”)。

(1)速率:

,是量

(2)瞬时速度:

①定义:

②瞬时速度与一个时刻或一个位置相对应,故说瞬时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个时刻或通过哪个位置时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精确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3)平均速度:

②定义式:

③平均速度是量,其方向与方向相同。

④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故说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9、加速度:

②定义式:

③加速度是量,其方向与相同

④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看与方向间的关系。

若a与v0方向相同,则物体做,若a与v0方向相反,则物体做。

⑤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加速度都是同一个意思。

注意速度、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a的定义式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多小,都有加速度;

只要速度不变化,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

只要速度变化快,物体的加速度就大,无论此时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例2、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例3、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

A.2R,2R;

  B.2R,6πR;

C.2πR,2R;

  D.0,6πR。

【针对训练】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2.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0

B.4R向西,2πR向东

C.4πR向东,4R

D.4R向东,2πR

3、下列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A、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B、远洋航行中的巨轮

C、运行中的人造卫星

D、转动着的砂轮

4、关于加速度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D、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反而增大

5.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驶,时快时慢,20min行驶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

A.900m/s是平均速度  B.900m/s是瞬时速度

C.54km/h是平均速度  D.54km/h是瞬时速度

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它先以速度V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km/h的速度驶完余下的1/3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km/h,则V是()

A.24km/hB.35km/hC.36km/hD.48km/h

 

参考答案

例1、B

例2、AD若末速度与初速度同向,即物体做单向加速运动,由Vt=V0+at得,a=6m/s2.

由Vt2─V02=2ax得,x=7m.

若末速度与初速度反向,即物体先减速至零再加速,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Vt=V0+at得,a=─14m/s2,由Vt2─V02=2ax得,x=─3m.

综上选AD

例3、B

针对练习:

1、B2、D3、BCD4、AD5、BC6、B

直线运动复习学案

1.2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2、特征: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     ,加速度为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大小随时间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t秒末的速度为vt、经过的位移为S、加速度为a,则

⑴两个基本公式:

⑵两个重要推论:

说明:

上述四个公式中共涉及v0、vt、s、t、a五个物理量,任一个公式都是由其中四个物理量组成,所以,只须知道三个物理量即可求其余两个物理量。

要善于灵活选择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三个常用的结论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等于加速度和时间间隔平方和的乘积。

,可以推广到Sm-Sn=。

试证明此结论:

⑵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t/2=。

⑶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vs/2=。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有vt/2vs/2。

试证明:

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⑴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

⑵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为

s1∶s2∶s3∶…∶sn=

⑶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

sⅠ∶sⅡ∶sⅢ∶…∶sn=

⑷通过1s、2s、3s、…、n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⑸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Ⅰ∶tⅡ∶tⅢ∶…∶tn=

例1、汽车正以15m/s的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便立即刹车。

假设汽车刹车后做加速度大小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

求刹车后4秒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例2、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

求:

⑴火车的加速度a;

⑵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例3、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先作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作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B点时恰好静止。

如果AB的总长度是S,试求质点走完AB所用的时间t.

1、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S/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

V2

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C.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2.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4B.3∶5C.3∶4D.5∶9

3、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秒,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求(  )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的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4、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它通过斜面的下一半的时间是通过上一半时间的n倍,则n为:

()

A.

B.

C.1D.2

5、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它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

6、一列车从某站出发,开始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后,再匀速行驶一段时间,然后又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如果列车经过的位移为s,求列车行驶的时间t为多少?

例1、解:

v0=15m/s,a=-6m/s2,则刹车时间为t=

=2.5s,所以滑行距离为

S=

=18.75

例2、解:

在连续两个10s内火车前进的距离分别为S1=8×

8m=64m,S2=6×

8m=48m.

由△S=aT2,得a=△S/T2=(S2-S1)/T2=0.16m/s2,

在第一个10s内,由S=vot+

at2,得v0=7.2m/s

例3、设全程的最大速度为v,则S=vt/2①

又v=a1t1=a2t2②

t=t1+t2③

联立三式得

t=

针对训练:

1、ABC2、C3、ABC4、B5、(v2-v1)/T

6、本题有多种解法,用图像法求解是较为简便的方法。

根据题意作出列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列车通过的位移在数值等于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梯形的面积值,即有

s=

v(t+t2)=

v(t+t-t1-t3)

又t1=v/a1,t3=v/a2

则有

1.3运动图象问题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s-t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即v=,如右图所示。

二、

直线运动的

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

⑴匀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是与。

⑵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是

⑵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⑶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⑷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

即a=,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三、区分s-t图象、

⑴如右图为

图象,A描述的是运动;

B描述的是运动;

C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作运动;

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作运动。

A的加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⑵如右图为s-t图象,A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向运动;

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向运动。

A的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速度。

⑶如图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分析

A图象与S轴交点表示:

,A、B两图象与t轴交点表示:

,A、B两图象交点P表示:

,A、B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例1:

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5秒钟速度达到6m/s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0秒,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10秒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

例2:

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斜面AB长(如右图示),一个滑块自A点以速度

上滑,到达B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BC滑下。

设滑块从A点到C点的总时间是

,那么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的大小

随时间

变化规律的是:

1.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均无共同点.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时间内火箭下落

C.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3、右图所示为A和B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t

S

A

B

t1

A.当t=0时,A、B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运动得比B快.

C.当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D.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

(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0---t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t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0---t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t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3)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

a、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b、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c、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t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距离将,相距最大。

参考答案:

例1、如图所示,根据升降机的速度图象,则矿井的深度h可由梯形面积得出:

h=

(10+25)6=105(m)

本题也可用平均速度求解,即先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每段的平均速度

,然后根据s=vt计算即可:

(1)匀加速上升阶段:

h1=v1t1=

t1=

5=15(m)

(2)匀速上升阶段:

h2=v2t2=610=60(m)

(3)匀减速上升阶段:

h3=v3t3=

t3=

10=30(m)

所以,矿井深度h=h1+h2+h3=15+60+30=105(m)

例2、C

1、B2、A3、AB

4、⑴正、负、正⑵负、正、负⑶a、相同b、此时二者速度相同c、增大、t0

1.4追击和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

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

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而解出。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一段时间内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

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

两物体速度,即

⑵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

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

3、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

图象的应用。

二、相遇

⑴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

⑵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例1.在十字路口,汽车以

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

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

(1)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

最远距离是多少?

(2)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

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例2.火车以速度

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列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

(对地、且

)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

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

应满足什么条件?

1、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为a=4m/s2.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2、客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轨前方120m处有一列货车正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前进,于是客车紧急刹车,刹车引起的加速度大小为0.8m/s2,问两车是否相撞?

V1

3、如图,A、B两物体相距S=7米,A正以V1=4米/秒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2=10米/秒,方向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能返回),加速度大小a=2米/秒2,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经多少时间A追上B.

4、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小石子摄在照片中。

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是0.02s,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痕迹的长度为1.6cm,实际长度为100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是4.0cm,凭以上数据,你知道这个石子是从多高的地方落下的吗?

计算时,石子在照片中0.02s速度的变化比起它此时的瞬时速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把这极短时间内石子的运动当成匀速运动来处理。

(g取10m/s2)

5、下列货车以28.8km/h的速度在铁路上运行,由于调事故,在后面700m处有一列快车以72m/h的速度在行驶,快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快车要滑行2000m才停下来:

(1)试判断两车会不会相撞,并说明理由。

(2)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

若相撞,求快车刹车后经多长时间与货车相撞?

解:

①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所用时间为t

v汽=at=v自

t=10s

最远距离x=x自-x汽

=v自t-

at2

        =25m

②设汽车追上自行车所用时间为t/

 此时x自=x汽

 v自t/=

at/2

t/=20s

此时距停车线距离

x=v自t/=100m

 此时汽车速度

 v汽=at/=10m/s

设两车恰好相撞,所用时间为t,此时两车速度相等

v1-at=v2

此时位移关系如图

s+x2=x1

x1=v1t-

x2=v2t

由以上计算式可得

a=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

a>

1.解:

v=120km/h=

m/s

汽车先匀速,后减速,直到停止

s=x匀+x减

=vt+

=155.56m

2.解:

若两车不相撞,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设此时所用时间为t,此时

v客=vo-at=v货

t=17.5s

此时x客=vot-

at2=227.5m

x货=v货t=105m

x客>

x货+120

所以两车相撞

3.解:

设B经时间t速度减为0

v2-at=0t=5s

此时xA=v1t=20m

xB=v2t-

at2=25m

所以此时没追上,AB相距5m,设A走5m所用的时间为t/

v1t/=xB-xAt/=1.25s

A追上B所用时间

t总=t+t/=6.25s

4、解:

设在曝光的0.02s内,石子实际下落的距离为

,据题意则

4cm:

10cm=1.6cm:

=40cm=0.4m

则可算出石子了开始被摄入时的瞬时速度为

设下落的石子为自由落体,则有v2=2gh

答:

石子是从距这个窗子20m的高处落下的。

1.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一.自由落体运动:

2、运动性质:

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运动。

3、运动规律:

由于其初速度为零,公式可简化为

vt=h=vt2=2gh

二.竖直上抛运动:

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运动。

3、处理方法:

⑴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来处理。

上升阶段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运动,下降阶段为。

要注意两个阶段运动的对称性。

⑵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视为的运动

4、两个推论:

①上升的最大高度

②上升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

5、特殊规律:

由于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