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22199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使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完成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②对外: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世界爱好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激励和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

解放斗争。

2、抗美援朝:

①性质:

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②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③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开赴朝鲜前线抗击侵略者。

④结果:

侵略军被逐退到战前的位置,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⑤胜利原因:

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⑥意义:

⑴国际:

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⑵国内:

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⑦四个“错误”: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对手、错误的战争。

3、巩固新生政权:

①军事上:

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②政治上:

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

肃清了国民党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和土匪。

和平解放西藏。

③经济上: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完成土地改革。

4、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5、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6、土地改革:

①时间:

1952年底。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④所有制变化:

地主阶级的私有制变为农民的私有制(完成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

2、进入社会主义

1、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①农业:

自愿,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

自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④意义:

表明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3、“一五”计划:

1953年-1957年。

②意义: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③原因:

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态度和高度热情。

④与三大改造完成的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⑤重点对象:

工业、交通运输业。

⑥成就:

⑴1953年底,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⑵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⑶1956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⑷1957年,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⑸修建成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3、失误与挫折

1、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

2、失误原因: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中国在社会主义建

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曲折。

3、“大跃进”运动:

1958年。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放卫星,土法炼钢。

③后果:

毁掉不少山林,还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资料收归集体;

公共食堂。

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后果: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②启示:

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文化大革命:

1966年-1976年。

②原因:

毛泽东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

③性质:

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的内乱。

④表现:

破四旧、贴大字报、开批斗会。

⑤后果:

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

⑥启示:

必须坚持党和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4、成长的骄傲:

“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1、英雄模范人物:

黄继光、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2、两弹一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

中国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为维护世界

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

③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点火发射,实现了核爆炸。

④197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

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民族精神:

①革命时期:

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②建设时期:

孟泰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③核心:

爱国主义。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改革开放的年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②内容(拨乱反正):

⑴思想上:

重新确立马克思路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⑵组织上:

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⑶政治上(最根本):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时期最鲜明的

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

①改革:

⑴农村(首先):

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公有制,“中国

农民的伟大创造”。

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为城市改革奠定了基础。

⑵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开放: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目的: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

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2019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使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也使中

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活力源泉。

3、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力水平、经济建设水平;

世界排名: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外汇储备:

对外贸易;

人均可支配收

入:

人民生活水平。

4、取得成就原因:

①政治上: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②经计上: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③文化上:

广大人民群众发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了科技。

发展了教育事

业,提高了人口素质。

5、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①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三次革命:

①辛亥革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③改革开放。

2、“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

①首先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在香港、澳门得到了成功实践。

保证港澳的稳定与繁荣。

②“一国”:

一个中国:

前提、基础、原则。

③“两制”:

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港澳回归:

①2019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②201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香港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按照“一

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三通:

通商、通邮、通航。

三通实现原因(说明了什么):

①使两岸人民彼此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有利于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②有利于两岸接触对话,相互了解、增进共识,增强民族认同感。

③两岸三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④三通有利于两岸共同发展。

⑤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两岸交流意义:

①使两岸人民彼此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

展。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遏制台独分裂势力。

④缩短两岸空间距离、心灵距离,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5、特别行政区:

除外交、军事外一切由港澳负责。

6、台湾:

除外交外一切由台湾负责。

7、台湾问题:

①不利因素:

台独分裂分子、国际反华势力。

②为什么一定会解决:

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不容分割。

⑵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决定性条件。

⑶“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⑷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⑸《反分裂国家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⑹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

⑺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③怎样解决:

⑴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条件。

⑶坚持《反分裂国家法》,依法打击台独分裂行为。

⑷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增进理解,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④青少年怎么办:

⑴学习宣传《反分裂国家法》(“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⑵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斗争。

⑶为实现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8、台独:

①实质:

分裂中国,破坏一个中国原则。

②不成功原因:

⑴历史原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⑵历史趋势:

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⑶两岸人民的反对,人心所向。

⑷政策支持:

一国两制。

⑸会破坏台海两岸的稳定与繁荣。

③危害:

⑴破坏一个中国原则,阻碍和平统一进程。

⑵违背历史史实,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违背人民的共同心愿。

⑶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9、历史上的台湾:

①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②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由清政府设立台湾府。

③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④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⑤1949年,蒋介石国民政府败退台湾,造成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10、历史上的香港: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1860年,中国与英法《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

③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

3、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1、毛泽东的外交原则: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揭开了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

2、我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不当头、不称霸、不结盟)。

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4、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与苏联等26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鼓励

新中国的图谋。

②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中国在国际上得到承认。

③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敌对、隔绝状态。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⑤2019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

这是中国迄今举行

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⑥2019年,中、俄、哈、吉、塔、乌国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是第一个以中

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⑦2019年,我国一同17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1、“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1、当今世界主题:

和平与发展。

2、世界发展趋势: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

3、当今世界基本态势: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和平是主题,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4、影响和平的因素(主要表现):

①恐怖主义给世界带来了威胁。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的表现(根源)。

③国与国因领土、宗教、民族、资源等问题引发的争端,局部冲突时有发生。

④贫困落后是不安定的因素。

⑤核威胁上升。

5、和平问题的对策:

①国际:

⑴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本对策,根本途径)。

⑵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

⑶加强反恐交流合作,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⑷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⑸用和平对话方式解决争端。

⑹坚持核不扩散原则。

②国内:

⑴对内发展经济、保稳定,对外加强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⑵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恐怖主义:

①产生原因:

⑴根本原因: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⑵由领土、民族、宗教和资源引发。

⑶贫困落后。

②(恐怖主义、战争问题、和平问题的)危害:

⑴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⑵影响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

⑶阻碍经济发展。

③消除对策: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各国加强反恐交流合作,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c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加强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军队作战能力。

2、“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

1、发展是主题,但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2、发展问题:

①原因:

⑴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历史原因,历史根源)。

⑵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改变(根本原因)。

⑶沉重的外债。

⑷战乱不断,长期政局动荡。

②国际社会如何解决:

⑴共同: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本对策)。

b加强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d促进共同发展,缩小南北差距。

⑵发展中国家:

抓好自身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稳定。

⑶发达国家:

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经济,减免债务、技术支持。

③中国如何解决:

⑴对内: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b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加强军队的作战能力。

⑵对外:

a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c推进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发挥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上的作用。

3、新世纪的中国:

机遇与挑战

1、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①最根本因素:

生产力水平和人均GDP较低。

⑴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⑵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⑶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最基本国情:

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阶段。

4、①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后半期:

电力、交通运输、通讯。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互联网。

5、国际竞争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①20世纪90年代:

解决温饱问题。

②21世纪初:

总体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③本世纪头20年:

全面小康(六个“更加”:

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

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④本世纪中叶:

基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7、青少年怎么办: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

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使命。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1、一道难解的题

1、PRED:

①四者关系:

PRED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其中,人口是关键,发展是实质。

资源是人类安

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国家发展的命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如何处理: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使PRED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2、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1、人口是关键原因:

人在社会生活中,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资源,还要不断排放废弃物。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

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

2、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较快;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3、人口下降危害:

①劳动力资源短缺。

②人口日益老龄化。

③引发教育、住房、医疗、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④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⑤社会医疗、养老、保障负担加重。

4、人口的理论重要性:

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3、资源出现短缺

1、自然资源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资源的理论重要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

(涉及个人生活

方式: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基本国策。

涉及对世界的

承诺:

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4、失去平衡的环境

1、各时期的环境问题:

史前社会:

自然灾害;

农业社会:

气象灾害;

工业社会:

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三废”

污染。

2、环境的理论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涉及个人生活方

式:

涉及对世界的承

诺:

3、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三废”污染。

生态环境破坏:

荒漠化。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1、人口警钟须长鸣

1、我国人口现状:

人口数量大,每年新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不高(基本特点);

人口日益老龄化。

2、基本特点:

①危害:

⑴给自然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⑵会带来交通、住房、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⑶影响社会的稳定。

⑷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⑸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⑹影响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⑺人口数量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加剧了资源危机。

⑻人口数量大,给社会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

⑼人口素质低,导致部分人员再就业更加困难,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对策:

⑴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⑵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3、老龄化:

⑴造成劳动力短缺,不利于科技创新。

⑵加重国家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

增加家庭负担,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⑶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②对策(老龄化):

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打下提供物质基础(根本措施)。

⑵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

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尊老敬老。

(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用计划生育这项措施。

2、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1、资源现状:

①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基本特征)。

②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和破坏严重。

③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④资源质量不高。

⑤资源污染严重。

⑥公民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意识有所增强,但实质行动不够。

2、危害:

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亮起“黄牌”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环境问题:

⑴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

⑵我国人口进入持续增长的阶段。

⑶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

②危害: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③现状:

⑴环境形势严峻,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⑵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污染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