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892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5.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

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

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

据此推知汉武帝(  )

A.在封侯问题上反复无常 

B.以政治统一促思想统一

C.从根本上解决割据问题 

D.以此加强专制中央集权

6.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

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

这反映了明朝(  )

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

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

7.马克思指出:

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执掌国家权力的是由十个部落所选出的500名代表组成的议事会来管理的,最后一级的管理权属于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

此外,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

”材料意在说明,在古代雅典(  )

A.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最高官员的执行权力有限 

D.分权制衡体制已初步显现

8.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9.梭伦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1明那相当于70德拉克马改为1明那相当于100德拉克马。

货币升值之后,负债的平民手中的货币也相应增值。

这一措施从本质上看(  )

A.有利于雅典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B.有利于负债的平民偿还债务

C.起到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目的 

D.奠定了民主政治社会基础

10.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

……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

这说明(  )

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C.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D.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1.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12.在古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

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

据此可以推断,罗马法的制定(  )

A.受到专制政体的制约 

B.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C.与社会经验密切相关 

D.彰显了自然法理念

1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4.约翰·

亚当斯在讨论美国政体时宣称,“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看看一个如此具有民众性的政府能否维护自身。

如果它能够做到,那就有理由期望获得某种雅典式民主的所有平等、所有自由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果实,而避免它的一切忘恩负义、言词轻浮、社会动乱和派别纷争现象”。

约翰·

亚当斯对美国政体的评价是(  )

A.优越于雅典式民主制度 

B.与雅典式民主的区别在于技术手段

C.继承了雅典式民主制度 

D.彻底否定了雅典式民主制度

15.有学者说:

“在美国的政党制度下,明智的政党领袖总是按照中间路线办事,而避免采取可能使大部分选民惊慌和疏远的极端做法。

”这反映了美国(  )

A.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 

B.重视维护多数选民的利益

C.两党的国家冶理策略不同 

D.最大限度上保持两党团结

16.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阶段,特别是在19世纪50—60年代,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两倍,钢铁产量大幅度增加,蒸汽机使用更加普遍,铁路建设尤为突出,总长度接近1.8万公里。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快法国基础学科研究的革新速度 

B.促进了法国民主制度走向最终确立

C.实现了产业革命在法国的充分开展 

D.增强法国参与殖民扩张活动的实力

17.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18.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秦勒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国家:

“他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他们什么都经历过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温和的人生。

他们曾经征服了欧洲,同时自己也成为受到人奴役的无助的受害者:

他们享受过空前的自由,然而也受过空前的专制政权和压迫。

他们向人类贡献了最具穿透力的哲学家、最具思想性的音乐家,然而也滋生了最无赖和最残暴的政治家。

”这个国家应该是(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19.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0.表2为近代中国工人罢工(部分)的状况。

表2

时间

地点

企业

原因

1868

上海

耶松船厂

反对工头克扣工资

1883

江南制造总局

反对延长劳动时间

1912

汉口

俄商砖茶厂

反对俄国策划外蒙“独立”

1915

上海、长沙

码头、日资企业

对日本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1916

天津(北京等

地工人支援)

法资企业(各业工人组织“工团”领导斗争)

反对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扩大租界

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工人阶级逐渐成熟 

B.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C.列强侵略不断加剧 

D.马列主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发展

21.鸦片战争中,英军坚船利炮是其能够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中国沿海作战也面临诸多不利条件,英国军官伯纳德(W.D.Bernard)指出:

“对于中国沿海不完善的地理知识和缺乏准确的海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难。

”这就意味着,英军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精准了解。

但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停战,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结果英军后期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地形的制约,这表明(  )

A.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C.清政府腐朽落后导致中国战败

D.技术上的优势是英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

22.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

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

据此可知,新刑律(  )

A.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 

B.照搬了西方模式

C.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 

D.巩固了清朝统治

23.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24.19世纪末,革命党人基本上以翻印《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清军入关后在扬州、嘉定屠杀当地反抗的军民)以及从黄宗羲的《原君》《原臣》等旧籍进行革命宣传。

这说明当时革命党人(  )

A.将救亡图存与争取民主相结合 

B.重视与改良派争夺舆论阵地

C.将民生主义诉求置于次要地位 

D.利用排满思想进行革命宣传

25.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学校西迁至昆明后,组建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中写道: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

中兴业,须人杰。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

”西南联大校歌主要表达的是(  )

A.寄国共合作之成功 

B.叹南迁流离之苦辛

C.苦黎元受战争涂炭 

D.颂师生不屈之壮志

二、材料阅读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

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

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

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

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

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

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

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通商口岸一般都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和贸易的城市。

在一些大的通商口岸,西方列强还租地建屋,演变发展成为“国中之国”的租界。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商战”舆论思潮与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清王朝从1898年起,主动对外开放了三十几处通商口岸。

……总理衙门1899年4月提出的“自开商埠办法”咨文作了明确解释:

“自开商埠,与约开通商口岸不同,其自主之权仍存未分。

该处商民将来所立之工程,征收房捐,管理街道一切事宜,只应统设一局,不应分国立局。

内应有该省委派管理商埠之官员,并该口之税务司,督同局中董事,办理一切。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到清末为止,中国自开商埠应为36个。

这36个商埠依地域分布,可分为沿海型、沿江(湖)型、内陆型和“关外”(东北三省)型等四种类型;

若依照所在城市的行政级别划分,又可分为省会级、府厅州县级和乡镇级三类;

再根据自开商埠自身的特征,还可分为普通自开商埠,免税自开商埠和临时起下货物的“招呼口岸”(又称“过口埠”、“访问口埠”)三类。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政府“自开商埠”的原因,与“约开商埠”相比,“自开商埠”具有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影响。

(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

收回

国别

租界

名称

1917年

德国

天津德租界

1945年

日本

苏州日租界

厦门日租界

汉口德租界

沙市日租界

天津日租界

奥地利

天津奥租界

福州日租界

意大利

天津意租界

1924年

俄国

天津俄租界

汉口日租界

各国

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

1925年

汉口俄租界

1943年

美国

上海美租界

1927年

英国

汉口英租界

1902年

天津美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

九江英租界

上海英租界

1946年

法国

上海法租界

1929年

镇江英租界

天津英租界

天津法租界

1930年

厦门英租界

广州英租界

汉口法租界

1931年

比利时

天津比租界

鼓浪屿公共租界

广州法租界

1941年

重庆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月考参考答案

BCDBDADBDADCDAABCBDABCDDD

26.【答案】

(1)特点:

父权、皇权的专制统治;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家国同构;

利用乡村自治束缚农民;

重视伦理教化等。

(任答3点,给6分)

原因: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儒家思想的影响。

(任答3点给6分)

(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清政府统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

(任答4点,给8分)

27.【答案】

(1)原因: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抵制“约开商埠”的需要;

受晚清“商战”思想的影响;

民族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任意3点6分)

特点:

政府主动开放;

政府掌握商埠内的主权;

设置机构,统一管辖;

适应中国自身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2)影响: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扩张,利于维护主权;

有利于增加关税收入;

有利于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

以开埠东北为代表,是重要的实边要政,有利于边疆开发;

有利于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

客观上会加速口岸城市的社会风俗变革,加速中国近代化。

(任意3点6分)

28.【答案】示例一:

观点:

近代列强租界多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

(4分)

论述:

列强通过多次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了不少通商口岸。

这些通商口岸最早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带。

随着侵略的加深后来逐步扩展到内陆沿江地带。

为便于商品倾销和军事侵略,列强往往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

租界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是列强侵略进程的反映。

(8分)

示例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在中国建立了三十多个租界。

抗战爆发后,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赢得了国际尊重。

抗战期间,中国政府从盟国和日本手中收回大部分租界。

至1946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全部租界。

中国也一跃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

(参考观点:

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推动民族独立进程;

租界设置破坏了国家主权;

租界变化反映了侵华势力的消长;

国民革命推动了租界的收回;

国际政治局势影响中国收回租界。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王后没有嫡子,就选立年长的,如果年纪相当就根据德行,如果德行也相当就根据占卜,天子不立偏爱,公卿没有私心,这是古代的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了一整套的权利继承的原则,一些特殊的情况都已经有了细致的规定,故A项错误;

故B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据材料“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可知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发展,形成一套的伦理道德是在西汉之后,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俸禄制战国开始出现,但并未取代军功爵制,故A项错误;

春秋末年周王室仍掌握王畿和一定的权力,故B项错误;

封建家臣不再分封说明分封制趋于瓦解,故C项正确;

中央集权制战国开始确立,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题干主要记述了《秦律十八种》主要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与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

《秦律十八种》的内容非常庞杂,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

秦律有一些内容是关于国家经济方面的,但不是全部,故C项错误;

秦律的内容庞杂,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说明在秦朝建立之后,有许多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国家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就是针对这些社会问题而制定,故D项正确。

4.【答案】B【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

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5.【答案】D【解析】汉初封侯是为巩固政权,汉武帝推恩封侯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未涉及思想统一的措施,故B项错误;

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了汉初封侯形成的割据势力问题,“根本上解决割据问题”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推恩令规定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6.【答案】A【解析】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A项正确;

材料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不能推断出加强君权,故B项错误;

材料诸司上疏前、六部执行时,与内阁商议,没有涉及决策过程的集体议事,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内阁与诸司的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

7.【答案】D【解析】“执掌国家权力的是由十个部落所选出的500名代表组成的议事会来管理的,最后一级的管理权属于公民大会”不能体现“广泛的民主权利”,故A项错误;

“最后一级的管理权属于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不能说明其权力最高,故B项错误;

“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无法得知官员的行政权力大小,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