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710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学 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脱水:

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1、脱水程度分三度:

轻度脱水:

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体液的减少;

中度脱水:

表示有5%-10%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100ml/kg;

重度脱水:

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2、脱水的性质:

①、低渗性脱水:

血清钠低于130mmol/L;

②、等渗性脱水130~150mmol/L;

③、高渗性脱水:

大于150mmol/L。

(等渗性最常见,低渗性次之,高渗性最少见)

【临床表现】轻度脱水:

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

体格检查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中度脱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

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

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重度脱水呈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

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

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

口唇黏膜极干燥。

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甚至无尿

液体疗法1、生理需要量~10kg每天需液量100ml/kg;

11~20kg1000+超过10kg体重数乘以50ml/kg>

20kg1500+超过20kg体重数乘以20ml/kg

2、补充累积损失量轻度30~50ml/kg;

中度50~100ml/kg;

重度100~120ml/kg。

对于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含钠液;

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

高渗性补1/3~1/5张含钠液

3、补充继续丢失量依原发病而异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宏量营养素:

糖类,脂类,蛋白质。

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1、常量元素:

人体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各种元素,钙、钠、磷、钾;

2、微量元素含量绝大多数小于人体重的0.01%有碘、锌、硒、铜、钼、铬、钴、铁、镁等,其中,铁、碘、锌缺乏症是全球最主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病。

人乳的特点:

1、营养丰富:

人乳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人乳所含酪蛋白为?

酪蛋白,含磷少,凝块小,人乳所含白蛋白为乳清蛋白,人乳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为1:

4;

人乳中乙型乳糖含量丰富;

人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人乳中电解质浓度低、蛋白质分子小;

人乳中铁吸收率高于牛奶;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

2、生物作用:

缓冲力小;

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初乳含低聚糖是人乳所特有的,丰富的SigA,人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含较多乳铁蛋白,溶菌酶能水解革兰阳性菌胞壁中的乙酰基多糖;

低聚糖是人乳所特有的,可阻止细菌粘附于肠黏膜,促使乳酸菌生长);

生长调节因子;

3、经济,方便。

牛乳的特点:

1、乳糖含量低2、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3、对婴儿的肾脏的负荷重4、缺乏免疫因子

羊乳的特点:

与牛乳大致相同,蛋白质凝块较牛乳细而软,乳酸含量很少,易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营养障碍:

营养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典型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

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是高危人群,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维生素D的体内活化:

血液中的维生素D2和D3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后转运到肝,经过一次羟化,生成25-羟维生素D3[25-(OH)D3],进入到肾脏再次羟化生成很强生物活性的1,25-(OH)2D3

维生素D代谢的调节:

1、自身反馈作用2、血钙、磷浓度与甲状旁腺、降钙素调节

【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2、日照不足3、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5、疾病影响

【临床表现】1、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

神经兴奋性增高;

无骨骼病变,X线可正常;

血清25-(OH)D3下降,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2、活动期(激期)六个月以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较软,压迫可有乒乓球样的感觉,7~8月可有方头,佝偻病串珠,手足躅,鸡胸样畸形,O形,X形腿,脊柱畸形,X线显示,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3、恢复期血钙、磷恢复正常X线有所改善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内儿童,骨骼畸形。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

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我国围生期标准自妊娠28周至生后7天

新生儿分类:

1、根据胎龄(GA)分类:

足月儿37周≤GA<42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GA<37周的新生儿;

过期产儿GA≥42周的新生儿

2、根据出生体重(BW)分类:

①低出生体重儿(LBW)BW<2500g,其中BW<1500g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BW<1000g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②正常出生体重儿(NBW)2500g≤BW≤4000g的新生儿;

③巨大儿BW>4000g的新生儿。

3、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

①小于胎龄儿SGA;

②适于胎龄儿AGA③大于胎龄儿LGA

4、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

①早期新生儿;

②晚期新生儿

5.高危儿: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

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课本P99)

【治疗】复苏方案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

A、清理呼吸道;

B、建立呼吸;

C、维持正常循环;

D、药物治疗;

E、评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

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发病机制】1、脑血流改变(足月儿的易损区在大脑矢状旁区的脑组织,早产儿的易损区则在脑室周围的白质区);

2、脑组织代谢改变。

【病理】①脑水肿;

②选择性神经元死亡;

③出血;

④早产儿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室周围管膜下-脑室出血。

【HIE临床分度:

轻、中、重】

(课本P103表7-5)

【治疗】支持疗法:

维持血压稳定正常,维持通气血流正常,维持血糖正常。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

治疗脑水肿;

呼吸窘迫综合症(RDS):

确诊RDS的最佳手段:

X线检查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黄疸:

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病发,特点: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

早产儿3~5天出现,4~5天高峰,5~7天消退,最长3~4周。

3、每天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

病理性黄疸:

以下出现任何一项即可诊断,特点:

1、生后24小时出现

2、血清胆红素;

足月儿>221umol/L(12.9mg/dL)

早产儿>257u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

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病理性黄疸根据病因分类:

1、胆红素生成过多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3、胆汁排泄障碍

新生儿溶血:

【并发症】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溶血最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分4期(警告期;

痉挛期;

恢复期;

后遗症期)。

后遗症期胆红素脑病四联症:

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

第九章免疫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又称亨-舒综合征(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

临床特

点:

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

多发生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二季居多。

【临床表现】1、皮肤紫癜:

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分批出现,面部及躯干较少。

2、胃肠道症状:

由血管炎引起的肠壁水肿、血肿、坏死或穿孔是产生肠道症状及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可伴呕吐,但呕血少见。

3、关节症状:

可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4、肾脏症状:

多数患儿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鸟,伴血压增高及浮肿,称为紫癜性肾炎;

少数呈肾病综合征表现。

5、其他表现:

偶可发生颅内出血,导致惊厥,瘫痪,昏迷,失语。

出血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蛋出血。

川崎病(KD):

【特点】病势传变迅速,发病急,本病在发病2-3周内常有血小板增多及凝聚性升高,形成血栓梗塞,是造成患儿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

因而在治疗早期配合应用活血化瘀确是控制血小板异常增多及防止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梗塞的一种有效方法。

【病理】

期:

约1~9天,小动脉周围炎症,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壁上的小营养动脉和静脉受到侵犯。

心包、心肌间质及心内膜炎症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约12~25天,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全层血管炎,血管水肿、血管壁平滑肌层及外膜炎性细胞浸润。

弹力纤维和肌层断裂,可形成血栓和动脉瘤。

约28~31天,动脉炎症渐消退,血栓和肉芽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明显增厚,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

数月至数年,病变逐渐愈合,心肌瘢痕形成,阻塞的动脉可能再通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

1、发热:

39~40℃,持续7~14天或更长,呈稽留或弛张热型,抗生素治疗无效;

2、球结合膜充血:

于起病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3、唇及口腔表现:

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4、手足症状:

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蜕皮,指、趾甲有横沟,重者,指、趾甲亦可脱落;

5、皮肤表现:

多形性皮瓣和猩红热样皮疹,常在第一周出现。

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6、淋巴结节肿大:

单侧或双侧,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化脓。

病初出现,热退时消散;

心脏表现:

于病程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

发生冠状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的症状。

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但也可发生与疾病恢复期。

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其他:

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大、黄疸等)、关节痛和关节炎。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

(1)四肢变化:

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

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蜕皮

(2)多形性红斑

(3)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4)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注:

如5项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为川崎病

阿刀TM®

“也许大概可能非专业”考题预测:

(简答题)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以肺结核最常见。

【结核菌素试验】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1、阳性反应见于:

①接种卡介苗后;

②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③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年龄愈小,活动性④结核可能性愈大;

⑤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⑥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幅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2、阴性反应见于:

①未感染过结核;

②结核迟发性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

③假隐形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如部分危重结核病;

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风疹、百日咳等;

体质极度衰弱者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

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

④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

【治疗】抗结核药物分两类:

(1)杀菌药物:

全杀菌药—异烟肼(INH)、利福平(RFP);

半杀菌药—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

(2)抑菌药物:

乙胺丁醇(ELB)、乙硫异烟胺(ETH)。

原发型肺结核:

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包括原发综合征、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淋巴管炎。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可有低热、食欲不振、疲乏、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多见于大龄较大的儿童。

干咳和轻度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

婴儿可表现体重不增或生长发育障碍。

部分高度过敏状态小儿可出现眼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及(或)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

当胸内淋巴结高度肿大时,可产生一系列压迫症状:

压迫气管分叉处可出现类似百日咳样痉挛性咳嗽;

压迫支气管使其部分阻塞时可引起喘鸣;

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嘶;

压迫静脉可致胸部一侧或双侧静脉怒张。

【体格检查】可见周围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

胸片呈中到重度肺结核病变者。

如原发病灶较大,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有少许干湿啰音。

婴儿可伴肝脏肿大。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典型结脑起病多较缓慢,病程大致可分为3期:

早期(前驱期):

约1-2周,主要症状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烦躁、易怒等。

可有发热、食欲不振、盗汗、消瘦、呕吐、便秘等。

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多轻微或非持续性;

婴儿则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或发育迟滞等。

中期(脑膜刺激期):

约1-2周,因颅内压增高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烦躁不安、惊厥等。

出现明显脑膜刺激征。

幼婴则表现为前卤膨隆、颅缝裂开。

此期可出现脑神经障碍,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展神经瘫痪。

部分患儿出现脑炎症状及体征,如定向、运动及(或)语言障碍。

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视神经炎或脉络膜粟粒状结核结节。

晚期(昏迷期):

约1-3周,以上症状逐渐加重,由意识朦胧,半昏迷继而昏迷。

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

患儿极度消瘦,呈舟状腹。

常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最终因颅高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致使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不典型结脑表现为:

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快,有时仅以惊厥为主诉;

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者,可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

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者,可表现为肢体瘫痪;

④合并脑结核瘤者可似颅内肿瘤表现;

⑤当颅外结核病变极端严重时,可将脑膜炎表现掩盖而不易识别;

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

【治疗】抗结核治疗:

(原则)联合应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杀菌药物,分阶段治疗。

(1)强化治疗阶段(联合使用INH、RFP、PZA及SM。

(2)巩固治疗阶段(继用INH、RFP或EMB。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病的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2周):

1、轻型。

2、重型: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①口服补液;

②静脉补液:

第一天

补液:

总量:

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

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溶液种类:

等渗脱水1/2张含钠液,低渗脱水2/3张含

钠液,高渗脱水1/3张含钠液。

输液速度:

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的先扩容。

20ml/kg

等渗溶液,30~60min快速输入,累积损失量在8~12小时补完,每小时8~10ml/kg,脱水纠

正后,减少补液量或改口服。

3、药物治疗:

控制感染,水样便腹泻者(不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液体

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黏膜保护剂。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中,90%以上为病毒

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2、咽结合膜热:

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

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

肺炎的分类:

【病理分类】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

【病因分类】①病毒性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首位,

②细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军团菌等;

③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所致;

④衣原体肺炎;

⑤原虫性肺炎;

⑥真菌性肺炎;

⑦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

【病程分类】①急性肺炎:

病程<1个月;

②迁延性肺炎:

病程1—3个月;

慢性肺炎:

病程>3个月。

【病情分类】①轻症:

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

②重症:

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支气管肺炎【病理生理】

1、呼吸功能不全:

①出现低氧血症;

②血CO2浓度升高;

③当SaO2<85%,还原血红蛋白>50g/L时,则出现发绀;

④当PaO2<50mmHg(6.67Kpa)和或PaCO2>50mmHg(6.67Kpa)时表现为呼吸衰竭。

2、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①严重缺氧时,酸性代谢产物增加;

②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③低钠血症。

3、循环系统:

①心肌炎;

②右心负荷增加;

③心力衰竭;

④重症时出现微循环障碍、休克甚至DIC。

4、神经系统:

①颅内压增加;

②脑水肿,;

③中毒性脑病。

5、胃肠道功能紊乱:

①胃肠粘膜糜烂,出现腹泻、呕吐;

②中毒性肠麻痹;

③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

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

【并发症】1、脓胸:

胸部X线(立位)示患侧肋膈角变钝,或呈反抛物线状阴影;

2、脓气胸:

定位X线检查可见液气面;

3、肺大泡:

X线可见薄壁空洞。

【辅助检查】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强,透光度减低,两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影,或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病毒性肺炎】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肺炎。

①多见于1岁以内小儿;

②重症者有明显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鼻扇及三凹征。

③肺部听诊多有中、细湿啰音。

④可有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

X线表现为:

两肺可见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

2、腺病毒肺炎:

引起小儿肺炎最常见的为3、7型;

临床特点为:

起病急骤、高热持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啰音出现较晚、X线改变较肺部体征出现早,易合并心肌炎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

1、肺炎支原体肺炎:

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

X线检查特点:

①支气管肺炎;

②间质性肺炎③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似大叶性肺炎改变④肺门阴影增浓。

3、衣原体肺炎:

①沙眼衣原体肺炎:

A、主要见于婴儿,多为1—3个月婴儿,B、起病缓慢,多不发热;

C、开始可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D、呼吸增快,具有特征性明显的阵发性不连贯咳嗽E、肺部偶见干湿罗音F、X线显示双侧间质性或小片状浸润,双肺过度充气。

②肺炎衣原体肺炎:

A、多见于学龄儿童B、大部分为轻症,发病常隐匿C、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D、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E、肺部偶见干湿罗音或哮鸣音F、X线可见到肺炎病灶,多为单侧下叶浸润,也可为广泛单侧或双侧性病灶。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CHD,先心病):

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

分类(根据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血液从左向右:

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当剧哭,屏气或者病理情况下致使肺静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病超过左心压力时,血液可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

例如: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右心室压力增高病超过左心压力时,血液从左往右分流,或者因为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入体循环,均可出现持续性青紫。

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

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心脏左右两侧或者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者分流。

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缩窄。

3.房间隔缺损(ASD)口诀:

新生早期左向右,肺量增加左向右。

哭闹肺炎有时紫,持续青紫到晚期。

心脏扩大肺A凸,肺叶充血肺门舞。

临床表现:

【听诊】有以下四个特点:

1.第一心音亢进,肺动脉第二心音增强;

2.第二心音固定分裂;

3.在左第二肋间近胸骨旁可闻及2-3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4.当肺循环血流量超过体循环达1倍以上时,则在胸骨左下第4-5肋间隙处可出现三尖瓣相对狭窄的短促与低频的舒张早中期杂音。

【X线表现】

(呈梨形心)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心胸比大于0.5,肺动脉段突出,肺叶充血明显,周动脉影缩小,可见肺门舞蹈症【心电轴】电轴右偏,平均额面电轴在+95-+170之间。

4.室间隔缺损(VSD)口诀:

左右分流无青紫,肺动脉高压亦是有。

右左分流有修补。

缺损的类型:

①小型室缺:

缺损直径小于5mm或缺损面积<0.5cm2/m2体表面积;

②中型室损:

缺损直径5-15mm或缺损面积0.5-1.0cm2/m2体表面积;

③大型室中隔缺损:

缺损直径大于15mm或缺损面积>1.0cm2/m2体表面积。

5.动脉导管未闭(PDA):

左向右分流,差异性青紫。

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