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446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在近代中国内地农村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反映出近代经济发展有限,故C项正确;

19世纪末《马关条约》开放沙市和重庆,表明西方侵略深入内地,故D项错误。

3.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

“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

”这折射出顾炎武

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

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

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A项错误;

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B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考证和辨伪,故C项错误;

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考点: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

4.北朝时,州郡察举士子,试见之日须着绛公服(品级较低的官服),象征他们已经具备入官的资格。

唐朝时规定:

“应试之士子,不得假以公服”,士子一般都着白色麻布袍衫,及第者故有“白衣公卿”“一品白衫”的称呼。

这反映出唐代

A.纺织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B.“只重衣冠不重人”的官场陋习依旧

C.士子入仕前景更为黯淡

D.人才选拔制度与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D

题干中信息并不能体现出纺织技术进步,故A项错误;

题干中信息并不能体现出“只重衣冠不重人”的官场陋习,故B项错误;

题干中士人衣着的改变并不能说明其入仕前景黯淡,故C项错误;

题干中提到北朝时期与唐代时期应试之士子的服装有所不同,这与唐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关,故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D。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才选拔制度与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5.《史记·

货殖列传》曰:

“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

”“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在作者看来,当时

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

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的意思是:

“至于那些贫穷人家,父母年老,妻子儿女瘦弱不堪,逢年过节无钱祭祀祖宗鬼神、赠人路费、聚集饮食,吃喝穿戴都难以自足,如此贫困,还不感到羞愧,那就没有什么可比拟的了。

”“没有隐居岩穴却有着奇士的行为,而长期处于贫贱地位,妄谈仁义,也足以值得羞愧了。

”材料体现了作者对追求财富的鼓励,故D项正确,A项错误;

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故选D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6.元朝赵天麟说: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表明元代设置行省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解析】材料中“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说明了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所起的目的在于分割弱化地方官员的权利避免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所以B项说法符合题意;

A,C两项是元代行省制所起的作用不是目的,D项表述不够准确,行省制并不能减少财政开支。

元代的行省制度是一种先进的地方管理制度,他是在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基础上发展而来。

7.南宋《岁时广记》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橡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材料表明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B.宋代才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

C.宋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宋乡村出现了定期举行的草市,交易的物品是“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说明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B项错误在于“开始”;

C,D项说法都有错误;

故选A。

8.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壁画。

此图可以反映当时

A.曲辕犁在北方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

C.农业产量大大提高

D.集体耕作方式的优化

【解析】壁画中有农民在浇水、插秧播种,反映的是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

而A、C均无法从图片中得出,故A、C两项错误;

从壁画中不能看出是一种集体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9.明代画家徐渭的作品《牡丹蕉石图》(如图)水墨淋漓,奔放横溢。

画中的石头连勾勒轮廓的线条都没有,完全是不同程度的墨色的运用。

这种绘画思想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A.“心外无物”

B.“人伦者,天理也”

C.“贵儒尊道”

D.“理”“欲”统一

考点是陆王心学。

通过观察绘画,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

心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自然人性”观点一致,故A项正确;

程颢、程颐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不符合徐渭主张,故B项错误;

C和材料无关;

项泛泛而谈,故错误。

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绘画·

特点

10.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C.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肯定人、肯定人性,歌颂自然与人性,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不涉及软弱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维护奴隶主专制统治的,没有反专制色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文艺复兴后仍然有神学世界观,文艺复兴并未摧毁神学世界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内涵——歌颂自然与人性。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者当然是要歌颂自然与人性。

11.“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

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

”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

B.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殖民扩张的影响

【解析】“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处大西洋沿岸的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而同样处于大西洋沿岸的了西、葡两国,把掠夺来的财富用于奢侈享乐上,没有转化为资本,逐渐衰落,故C正确;

A、B都是材料反应的现象,排除;

西、葡两国最早进行殖民扩张,不能说明“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的原因,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然后根据所学分析其原因即可。

12.马丁·

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

马丁·

路德的实质目的是

A.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

B.将世俗生活神圣化

C.否定教会的权威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的主张,要打破教会对信徒的控制。

材料内容正是在强调人世间的一切工作都是神圣的天职,是在为神而工作,那么就从本质上否定了教会作为上帝与信徒中介的地位。

所以C项正确;

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维护世俗君主权威的内容,故A项错误;

也不能解释为世俗生活的神圣化,只是现象不是本质。

B项错误;

D项中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改革的结果和影响,而不是实质目的,所以D项错误。

13.15-17世纪,欧洲水轮、风车的制造和控制、使用,冶金、纺织、玻璃和眼镜制造、钟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这些行业较快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进程

B.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

C.成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

D.为近代代议制确立创造政治环境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意在强调这些行业技术的革新在客观上也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技术革新,不能起到推动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是中国的指南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这些行业较快发展和近代代议制确立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很多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必然为科技的创新提供技术条件。

14.“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他们高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下列符合“他们”这种文艺流派的文学作品是

A.

B.

C.

D.

【解析】从题中材料看,这一文艺流派厌恶物质文明和丑恶的现实,强调抒发个人的情感,积极寻求理想世界——回归自然;

并且他们打着卢梭(“浪漫主义之父”)的旗号,把自然看作是精神境界的象征,这就是浪漫主义文艺的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项是现实主义;

B项是浪漫主义;

D项是现代主义。

故选B项。

材料反映他们对材料反映他们对““理性王国理性王国””的失望,对理想的追求,的失望,对理想的追求,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赞美大自然,把大自然的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赞美大自然。

这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5.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

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

这一规定

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

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解析】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到领事裁判权。

故A项错误。

1858年中国正处于列强的侵略压迫之中,中美之间不可能平等交往。

故B项错误。

规定并非无理请求,而是要求两国在外交辞令上平等交往,因此不能说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C项错误。

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骄傲自大,希望西方国家对中国使用传统的中国礼节,题干中规定以后中美交往中采用平行之礼,公文往来使用“照会”,这些均属于西方国家的平等交往的礼仪,表明在条约的迫使下,清政府必须改变以往的外交态度并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故选D。

16.据《齐民四术》记载,1845年英国输入中国棉布达300多万匹,以致存货山积,不得不大幅度贬价销售,使松江、太仓一带“洋布大行,价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自然经济依然根深蒂固

B.中国已形成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C.列强已经全面打开中国市场

D.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因为洋布的输入,是对中国的土布滞销,说明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故选D。

题干反映的是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这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A项错误。

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列强没有全面打开中国市场,C项错误。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需要掌握列强的商品输出对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17.《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

这主要是由于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

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

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

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

【解析】《海国图志》宣传西方的地理和相关军事技术与王公贵族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导致“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的失败,故C项正确;

其他选择与材料中信息不符。

18.下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1895—1899年的发展状况,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行业

1895

1899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机械采煤业

华商厂产量(吨)

89

145

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A.轻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B.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解析】在近代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是国家经济的主体,故A项错误;

机械采煤业在1895—1899年也有所发展,故B项错误;

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加剧,故C项错误;

从表格行业发展速度来看,都获得了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

19.1914-1925年的十余年间,中国先后制订过三部宪法。

其中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出台最为迅速,当时的国会在曹锟的贿赂和武力逼迫下,仅用了三次会议即制定通过。

这表明当时

A.封建复辟浪潮卷土重来

B.宪法地位得到社会认同

C.贪污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D.民主宪政思想影响巨大

【解析】材料中1914-1925年属于北洋政府时期,政府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方面想实行专制体制,一方面又迫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来民主思想的社会动员,迎合社会心理认同实行民主形式。

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华民国也实行的民主共和体制,故A项错误。

从题干可以看出,宪政的实施总是被各省军政长官所干扰、阻挠,国内缺乏一个稳定的大环境去推行宪政。

故B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涉及贪污问题,故C项错误。

宪政是指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

此题侧重于宪法的制定不是按照宪法来施政,排除D。

20.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

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

该规定是为了

A.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

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

【解析】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

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其反映了对孔子思想的固守,结合1914年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故A项正确;

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和民国”宗旨是拥护共和,发扬民主,但在材料无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

“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排除;

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

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并没有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故D项排除。

点晴:

试题难度大,能理解材料中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其实质就是尊孔复古逆流,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21.1919年,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破仑”头、“华盛顿”头。

这反映了

A.知识妇女最先思想解放

B.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

C.知识妇女接受了新思潮

D.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拿玻仑头、华盛顿头”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妇女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故选C。

A项中的最先思想解放不符合史实,排除。

题干没有体现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B项错误。

D项中的完全抛弃不符合史实,排除。

22.1932年,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后,美国参、众两院不顾胡佛反对,于7月7日和9日接连通过瓦格纳—加纳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款21亿美元,举办救济工程和失业救济。

7月11日,胡佛加以否决,月底两院再次通过该法案并由政府具体实施。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的政治体制悄然发生变化

B.联邦政府成立紧急救济署开展救济

C.美国国会对危机严重性认识不足

D.胡佛反对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23.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美国经济面临崩溃。

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许下“新政”诺言,借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性优势当选。

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现实依据是

A.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C.苏联的计划经济经验

D.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罗斯福实行新政,缓解危机,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胡佛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使危机进一步激化,A项错误;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是对罗斯福新政的总结,不是其根据,B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苏联推行“斯大林模式”,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美国积极学习借鉴,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核心是允许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与新政中政府干预不符,排除D项。

24.“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

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由材料“免于匮乏的自由……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说明措施和全体国民切身利益有关,最接近的措施是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故选D。

ABC是针对特定的部门,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上引文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新中国是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材料中的内容是吻合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新民主主义论》主要论述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材料内容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和材料内容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第一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和和材料内容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6.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参政议政,这体现了材料中的“一党体制”,与“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相符,故B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与材料强调的政党制度无关,排除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与材料强调的政党制度无关,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依法治国方略,而是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

本题以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独特的纵向民主”等,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的政党制度方面思考,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27.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A.首次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台湾

B.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达成“九二共识”

【解析】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上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排除A;

“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是为反对一小撮台独势力为目的的,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不是基本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